2016 (368)
2017 (136)
2018 (148)
2019 (185)
2020 (305)
2021 (216)
2022 (127)
2023 (142)
把2003國內拍攝的長達68集的曆史劇“走向共和”看完了,這正是一部神劇,不知道是不是絕後,至少是空前的,用的台詞都是半文半百的,對曆史背景和道具的掌握都非常精確,可看出編劇的功底。
1840-1949這段曆史,在國內是被嚴控的,最近有位一直很開明的曆史學者還為政治化曆史來正名,明說這段曆史,是被量身定做成說明中國共產黨是曆史的唯一選擇的官定曆史,大家就不要再議論了。為了說明這一點,他還舉了美國如何歪曲土著人被消滅的曆史為例。不過,他的舉例牽強了點,關於以前的美國政府如何虐待土著的故事,在任何美國曆史教科書上都有描述,美國總統山對麵就是土著英雄瘋馬的塑像,最近揭露出來的加拿大技術學校殺害土著小孩的故事,也是加拿大人自己挖出來的,官方並未封嘴。
《走向共和》電視劇拍攝在相對寬鬆的曆史時期,也給我們留下了一段相對客觀地描述從甲午戰爭到張勳複辟這段跌宕起伏的曆史的片子。
片中對慈禧,李鴻章,袁世凱這些反麵人物和孫中山,康有為這些正麵人物都有多層麵的刻畫。其中對袁世凱和孫中山這兩個對中國共和曆程有決定性影響的人物,有些聞所未聞的描述。
袁世凱是晚清的強人,是憲政的支持者。是他主導了清朝的和平退位,也主導建設了現代社會的基礎設施,如新軍隊,警察法院製度,鐵路郵政電力係統等。但一旦真正進入憲政,他又受不了那些對權力的限製,自由言論到處都是對他的歪曲報道,有的是真的,但有的是無中生有的中傷。而議員也沒大沒小,隨意批評他,政敵則老給他設圈套,進行言過其實的攻擊。
袁世凱火了,公開批評新憲法草案中的“中華民國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的詞條,什麽是人民,你是人民,還是我是人民,這是句空話嘛!他要稱帝,倒也不是清朝那種擁有絕對權力的皇帝,而是憲政下的皇帝,和當時的德,俄,日本一樣,在當時倒也並不算倒行逆施。但在麵臨全國反對時,他宣布收回成見,但已經眾叛親離。袁世凱至死都認為他是愛國愛民的,但他的見識,也就和曹操一個水平,“設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他認為,國家的穩定是第一位的,而一個政治家能鎮得住,保持國家的穩定,就是最大成就。在這點上,鄧江胡也是這個認識水平。一直到現在,共產黨的宣傳主旨,隻有共產黨才有新中國,也就是說隻有共產黨才能給中國帶來穩定,然後才可能繁榮和富強!
另一個民國的締造者孫中山如何呢?一直認為孫是個理想主義者,現在看也未必。他有很漂亮的詞條,“民主,自由,文明,博愛”,“天下為公”,視專製為仇寇。但在他的內心,其實也是喜歡專權的,比如他在二次革命後要求黨員宣誓忠於他個人,以後在黃興的強烈反對下,也隻是改成“忠於領袖”,換湯不換藥。
麵對黃興的挑戰,孫中山情急之下,還編造出一套理論:黨員忠於領袖,執行嚴格的紀律,就是放棄個人自由。但作為人民的公仆,當然要為了人民大眾的自由, 犧牲自己的自由。西方國家的官員,公務員不也被稱作人民的公仆嗎?
這正是詭辯。入黨不等於當官,在民主政體下必須通過選舉贏了,才能當官。沒當“公仆”之前就自棄自由,這不是野心昭昭嗎?再說,西方國家把當官比作當公仆的說法並不多見,連川普這樣的億萬富翁都想當官,當官有吸引人的利益是肯定的,並不一定錢多,還有名啊權啊。西方的體製也隻能做到監督官員,不讓他們濫權,但做不到讓官員從內心上天下為公。說西方的官員是為了人民的自由犧牲自己的自由,他們自己都不承認。再說隻讓黨員效忠領袖,這不是明擺著黨員單方麵的失去自由嘛,領袖可沒失去自由!
其實這套理論,也是共產黨反複宣傳的。什麽“共產黨除了人民的利益,沒有自己獨特的利益”,哪還要堅持黨的領導幹嗎?什麽“當共產黨除了吃苦,奉獻外沒有任何好處”。以前有人打出李雪主和蔡英文的照片對比,讓大家看看誰更像共產黨,一個是金縷玉衣,一個是衣衫襤褸,這套話也隻能當胡言亂語了。
孫中山的政治思想可以用三民主義(民族,民權,民生),五權憲法來總結。還有分軍政,訓政,憲政三階段實行共和的路線。林肯的 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 和三民主義大致類同,就是說政權是人民的。五權中,除了行政,立法,司法的三權外,還有考試,監察二權比較獨特。對於考試權,孫中山認為清朝廢除科舉是個錯誤,使得官員的錄取失去了一個客觀標準,無數讀書人失去了人生目標,是清朝滅亡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民國的公務員還是需要經過考試錄取的,這點倒比較符合中國的實際情況。但監察權的設立,則是與憲政的原則違背的。
監察沿襲中國自秦代以來的官僚製度,通過一個有特權的秘密警察部門監視考察官員。這個部門不是獨立的,而是直接向皇帝報告的。有了監察部門,皇帝就可以不通過法律而直接懲罰官員。因為監察不需要訴訟,也很難保證公正。監察部門是皇帝獲得無邊權力的製度基礎。民國繼續設立監察部門,這置司法於何地?如果監察還是聽命於總統,那總統和皇帝有什麽區別?
按孫中山的《建國大綱》所述,剛建政時,實現軍管政治。按國民黨版曆史,從1917年廣州政府成立,到1928年北伐勝利,南京國民政府成立為止是軍政時期。第二段訓政,由國民黨一黨專政,以提升政府和國民的憲政素質和能力為目標,按國版曆史,是1928-1947年期間。憲政則是從1947年開始的,當年國民政府還真頒布了一個《訓政結束程序法》,在內戰的硝煙中,中國的“憲政”開始了。
由此看來,孫中山的理論並不能引導中國走向真正的共和,實踐上,孫中山在北洋政府期間一直是個憲政的破壞者,為了自己和一黨私利,賣身投靠別有用心的蘇俄,聯俄聯共,雖然在北伐之前他就死了,但他的門生蔣介石建立起來的,是一個仿俄的黨國政權。從孫中山很多年前寫的書來看,蔣介石並不是自作主張,而是完全按照孫的路線走的。甚至共產黨也公開主張自己才是孫先生真正的學生,毛澤東才是孫先生真正的思想繼承者,從訓政這一點來說,共產黨的說法沒錯,但這已經和憲政無關了。
共和是什麽意思,古羅馬發明了這個詞,Republics, 意思使不同的階層(public)整合起來,共同執政。到了現代,共和是“天下為公”的意思,讓全體人民共同執政。中華民國(Republic of China),中華人民共和國(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都是共和國,但既與憲政無關,也不能算的上嚴格意義上的共和國,隻是黨國而已。
倒是現在還叫中華民國的台灣,真正成了一個共和國。但這個國家,已經與孫中山的理想沒有什麽關係了,隻是一個名稱而已!
不可否認,袁世凱是中國近代曆史上的與孫中山,黃興等平起平坐的雄才大略之人;沒有他順應民意反戈一擊,中國不會那麽快有第一個亞洲共和國;至於稱帝是不得人心的,共和製是近代以來的潮流,無論他有什麽原因,都是人人得以誅之,中國從1911年開始都不需要皇帝,如果個別人還想在天朝做皇帝,在世人麵前,如過街老鼠, 人人都可以喊打,下場也不會被有雄才大略的袁世凱好到哪去。
孫中山也不是聖人,有私心也正常,但他後來也沒說要稱帝,也沒說自己要獨裁,自己所想與公開場合宣揚什麽是不一樣的,公眾人物公開場合的言論已經是行動了,與自己私下所想是不一樣的。
我有機會去看看“走向共和”。
“他要稱帝,倒也不是清朝那種擁有絕對權力的皇帝,而是憲政下的皇帝,和當時的德,俄,日本一樣,在當時倒也並不算倒行逆施。” 不是原來意義上的皇帝?有意思。
“孫中山在北洋政府期間一直是個憲政的破壞者,為了自己和一黨私利,賣身投靠別有用心的蘇俄,聯俄聯共” 唉。中國的厲害人物,都是為了自己。
“袁賊當年所處的位置使得他非賢即賊。” 那麽老毛呢?那麽習呢?
令人悲哀的是,袁賊將其擁有的巨大個人威望與強大武力當成自己可以欺霸國家禍害民族的資本,選擇做賊,結果是禍國又害己,落了個眾叛親離,抑鬱而終的下場和千古罵名。
袁世凱稱帝,直接擊碎了許多仁人誌士的理想,像是打開了潘多拉的盒子,頓時群雄並起,開始軍閥混戰時代,並且從此萬劫不複,禍患不已,中華大地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個人飽受戰亂殺戮,貧苦折磨和恐怖淩虐長達一個甲子。這一長期延綿不絕的大禍亂,實乃中國兩千年曆史少見,皆為袁賊惡行所開啟。
直到1978年 鄧小平胡耀邦等人掌權,國家才安定下來,百姓才有機會喘口氣,放下心來過兩天能吃頓飽飯的日子,不再一年到頭忍饑挨餓還要提心吊膽,總算擺脫了延綿一個甲子的民族苦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