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368)
2017 (136)
2018 (148)
2019 (185)
2020 (305)
2021 (216)
2022 (127)
2023 (142)
看了最近Netflix熱博的6集美劇Queen's Gambit,中文翻譯為後翼棄兵。這是一種國際象棋戰術,為了獲得棋局中盤的主動,放棄皇後一側的兵。
我是看了BBC有文指出,這個片子對國際象棋比賽規則的展示是不正確的,男女是不能一起比的,女的在智力遊戲方麵比男的要差很多,其差距就像三大球一樣。當然,藝術作品這些作假是可以容忍的。我看了那篇報道後點開此劇,竟然一氣看完,最後一集還看得代入了,流了一眼淚,連鼻涕都出來了。
這部短美劇,情節設計很俗套,所謂灰姑娘戰術:其基本套路,就是一個貓不叼狗不理的小人物,擁有了一種強大的作弊工具,術語”金手指“,可以是撿了個寶,有特異功能,或是大人物的私生子。其道路上有很多強大的敵人,惡得能激起讀者的代入感,想起了自己遇到過的種種不如意。但這些惡人都被主人公克服,小人物最後成功登頂。登頂的內容,男女不同,術語叫”男頻“”女頻“,男人愛權力和當大種馬,女人愛當灰姑娘。
本劇中,一個被瘋狂的母親差點奪去生命的小女孩(Beth),因為偶然的機緣在孤兒院裏接觸了象棋,並得到一個外表看似冷酷內心卻充滿關愛的清潔工老伯的指導和幫助,被迫服用鎮靜劑卻陰差陽錯的獲得了在天花板上“看見”棋局各種變幻的特異功能,一步步登上了象棋王後的寶座。這份天才,就是她的“金手指"。
讓我感興趣的第一點,該劇的背景年代是60年代的美國,那時流行的歌曲,服裝,甚至汽車的式樣,很像中國的80年代,我的青春歲月,竟然勾起了一番懷舊色彩。本劇製作非常精良,場景非常注重時代感,甚至攝影都透出一種膠片感,頭發都打出很跳的逆光,還有那時不時蹦出來的熟悉的,那時中國叫做”美國鄉村歌曲“的音樂,讓人感動。
最極致的對藝術的欣賞,是在你看書,電影或是聽音樂時,能喚起深藏在自己記憶裏的東西,與它們發生共鳴。看到Beth第一次和男孩子喝酒,作愛,覺得自己是大人了的情節,我就想起自己初中第一次和朋友們抽煙,對女孩子吹口哨,那種滿足了叛逆而歡呼的成人感,歸屬感。
第二,這部劇能強烈的勾起你的代入感。你知道這個女孩是個身懷絕技的天才,你知道她一定會贏,但那些鳥人不知道。這時你就代入了,要讓這些鳥人知道知道自己。
第一個倒下的是虛榮的養母,開始視Beth為下人,給點錢斤斤計較,但發覺養女原來是個天才,下金蛋的,態度那是180度大轉彎。Beth也不計小人過,養母要求得到獎金10%的傭金,Beth就給15%,很爽。當然,養母的人設也合理,有缺點但也有愛心。
Beth的路上有幾個貴人,開始都是對手,都是被她的天才征服了,成了他的朋友。國際象棋是個男人的世界,出了這麽個天才女子,讓那些驕傲的男人驚豔不已,這種電影,女的愛看,男的也愛看。別說女子無才便是德,男人也喜歡出色的女人!
她有起伏,而從墮落到重生的轉折設計得很好。一個孤兒院的好友,後來也混的不好的黑女孩,在Beth最消沉的時候來看她,一起去了以前孤兒院裏那個她的啟蒙老師,清潔工老伯的葬禮。Beth發現清潔工老伯的住所,貼滿了Beth得獎的報紙。當Beth拒絕了一個宗教組織以發表反共宣言為要求讚助她去莫斯科參賽時,那個窮黑女友,把她唯一的3000美元讚助了Beth,那段話太感人了:我最珍貴的就是有你這個從孤兒院出來的鳳凰,別人不重視我時,我就說你是我的朋友,別人就不敢輕視我了。我把我所有的錢,給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這又有什麽呢?
Beth被motivated了, 自己這麽個賤命,本來準備喝酒嗑藥,像媽媽一樣死了算了,哪知道有人把自己當作生命的支柱。自己不是無足輕重的,而是重於泰山的!
最後一集的高潮,我認為不是她打敗了蘇聯最優秀的選手的那一刻,而是兩位代表敵對國家的選手表現出的大度和優雅。蘇聯人,特別是女人,為她的勝利歡呼,對手和她熱烈而友好的擁抱。Beth也拒絕了FBI保鏢要求她發表一個在共產主義心髒打敗了蘇聯選手的愛國主義宣言,而是走到了一群在路邊下棋的蘇聯老人中,和他們站在了一起。這個結局很好,超越了國家,意識形態的界限,競賽的目的就是為了互相了解和建立友誼,這才是競技比賽原本的應該有的目的。
下棋拍成影視劇是有難度的,不像拳擊,排球,本身的動作就很好看。觀眾裏很多也不懂期,光是展示棋局大多數人不明就裏。本片的表現方法很成功。東亞的中,韓,日有很深的圍棋文化,圍棋界很多故事也很有戲劇性,期望以後可以拍成電影。
我記得80年代聶衛平在中日擂台賽的表現就很有戲劇性,前麵的中國選手全被日本的一個叫小林光一殺光了,日本還有8名棋手,但聶衛平楞是連殺八將,故事驚人反轉。而聶衛平本人是個人渣,品德極差,還曾吹和習主席是發小,一起幹過壞事。還有個中國頭牌常昊,長得秀秀氣氣的,偏偏喜歡個大二十歲的女棋手,戀母情節可與法國總統一比。還有韓國的一個選手叫李昌鎬,人謂石魔,算度極其精確,每次隻贏半目。反正圍棋世界故事題材很多,是個寫小說的好素材庫。
本劇值得一看,也建議多出點關於棋類的作品!
拍圍棋電影就沒有這麽養眼了,當年聶棋聖穿個運動裝就上場了...
哈哈你這句話會得罪很多圍棋迷喲。另外糾正一個小錯誤,常昊夫人張璿比常昊大8歲,不是大20歲。
圍棋電影有好幾部:
《一盤沒有下完的棋》
《吳清源》
《初到東京》
我有遺漏的大家可以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