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在網上找到的日本電影“激動的昭和史”,中文譯名為“軍閥”(莫名其妙的翻譯)。說來這部譯製片也大有來曆,文革後期國內譯製了一大批外國電影供內部參閱,這部片子就是其中一部,對林立果等激進軍人產生了深刻影響。林的“571工程”中就從該片引用了“聯合艦隊”,“江田島精神”等詞句,他的政變思路也深受此片影響。
本片概述了從1936年二二六政變到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這段時間的曆史,主要著墨於高層,也從一位記者的視角描述了戰爭期間的重要事件。這是一部難得的日本視野的二戰史,從中可以了解戰時日本政治與內外政策的演變,對當今的中國也不無借鑒作用。
在二二六政變前,日本政治架構是君主立憲議會民主製,非常接近英國體製。由於1929年世界經濟危機的影響,以及蘇德集權體製在處理經濟危機中展現了優勢,使日本內部產生了拋棄民主走向集權的傾向。但日本內部的民主派勢力還是很強大的,以至於一些軍人釆取了激進的手法,直接兵變殺死了民主派大臣。
雖然兵變軍人被處決,但日本政治體製自此改變了。日本天皇被神化,象蘇德領袖一樣,個人崇拜猖獗,天皇擁有最後決定權,和一定的實際執行權。軍隊在政治中的權力增強了,怪異的是,海軍和陸軍成為互不相屬的兩個權力中心。軍隊深深卷入包括教育,建設等民事事務,文官政府的權力被壓縮了。
盡管如此,變化並不如德國那麽劇烈,原有的民主製的基本構架還是存在的。內閣仍然是主要決策機構,多數決策經內閣討論決定,重要問題由內閣提出提案(奏折),提交禦前會議決定。陸軍和海軍大臣在內閣中位高權重,但最後決策還是需要文官首相簽署。因此決策緩慢,海軍陸軍與文官們爭吵不休,都想爭權但不願承擔責任,海陸大臣也難以鎮住屬下將領,一些青年參謀動不動就威脅要學二二六,下克上。
隨著戰爭迫進,麵對決策機構的混亂,天皇不得已,提名陸軍大將東條英機為首柤。東條屬於那種有擔當,但並不聰明的人,非常忠於天皇和國家,在少壯派軍官裏也有威望,但並不為海軍和文官們所待見。
日本占領滿州觸犯了英美蘇的利益,日本侵華戰爭,尤其是南京大屠殺的報道在美國媒體上大肆傳播,激起美國民意的強烈反感,日美關係急轉直下。日本走到是和德國結盟反對英美,還是退出中國,“韜光養晦”以避英美鋒芒的交叉路口。(這很類似於中國目前的狀態)。
日本的韜光養晦派也是很強大的,包括軍隊將領,但在政策辯論中,威脅要殺人的狂熱青年軍官團還是占了上風,他們也威脅東條。最後,日本決定加入軸心國。
日美關係急劇惡化,隨著日本進駐法屬印度支那,美國發起了石油廢鐵禁運。而這時德國進攻蘇聯,勢如破竹。日本又到了一個決策交叉口:是配合德國北進蘇聯呢,還是南進奪取東南亞石油橡膠基地。事實上,從事後曆史看,在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戰役的關鍵時刻,蘇聯都是調用了防備日本的遠東集團軍從而取得了勝利,假如日本配合德國作戰,蘇聯很可能崩潰,而日本也更可能取得蘇聯遠東石油基地和廣闊的西伯利亞領土。但在博弈中,南進論最後取得通過,最主要的論據竟是精神因素:日本認為英美荷是民主體製,軍隊也嬌生慣養怕死人,比專製不怕死的毛子更好對付。
日美關係到了臨界點,美國的態度很強硬,必須撤出中國才能再供石油。海軍認為現階段還沒有足夠資源打敗美國海軍,東條也傾向於妥協,但少壯軍官又威脅要殺人。東條和海軍司令山本五十六談,為了國家,山本願意一博。聯合艦隊已秘密出港潛進珍珠港,日美談判中,美國突然加碼,不但要求日本撤出中國,還要撤出滿州。這看來美國也是蓄意挑釁了,東條忍無可忍下達了作戰命令,日本襲擊了珍珠港,同時海陸軍挺進東南亞。
東條是個事必恭親的人,不但是首相,還兼了參謀總長,陸軍大臣,軍務部長,思想部長....累得半死,但服他的人不多,特別是海軍,老給他施拌。戰局不利後,主要決策者都轉向極端思維,海軍想著“神風”攻擊,陸軍在準備一億玉碎。但日本社會的自由主義者並沒有被完全壓製,報紙還是報道了不利戰局,東條內閣下台,自由派上台,設法與美蘇勾和。但激進軍官又叫囂殺人,於是內閣被迫迎合激進措施。美國核爆,蘇聯進攻滿州之後,天皇決定無條件投降,激進軍官甚至企圖刺殺天皇,最後被挫敗。
縱觀全片,二二六政變陰影籠罩了整個戰時日本。一群狂熱愛國但缺乏經驗和國際視野的青年軍官綁架了政府,軍隊,使日本在一些重要決策關頭都失去了理智,朝著懸崖狂奔!本片還有些重要教訓:
國際站隊的至關重要性。盡量避免與英美盎格魯薩克遜強權作全麵的較量,那是個地大物博力量深不可測的怪物。
給思想自由留點空間。正是那些自由主義者說服了天皇投降,避免了日本徹底毀滅。也正是他們,主導了日本戰後的重建,鳳凰涅槃,新生為一個民主繁榮的新日本。
日本戰後成功崛起,成為一個民主文明的國家,並不完全是美國刺刀的作用。美國的刺刀隻是剔除了軍國主義,極端愛國主義,而民主的成功還是需要有自由主義思想的人民。日本戰前已經有幾十年的民主政治和自由主義思想教育,這是日本民主成功的重要基礎。反觀韓國和台灣,還是需要幾代人的培育,而原蘇聯共和國,共產黨垮台後又重回專製。
中國現在很類似於戰前的日本:經濟迅速發展後,產生了強烈的民族主義,和被所謂屈辱曆史教育出的對西方和日本的複仇情緒,可能會出現一個狂熱的類似於日本青年軍官團那樣的政治集團和勢力。客觀上與盎格魯薩克遜強權成了競爭對手,在實力不足情況下可能被迫陷於決戰。自由思想被壓製,既搯滅戰略創新的思想火花,也抑製社會進步的動力,更在價值觀上與幾乎整個世界,不光盎格魯薩克遜強權(英美加澳新),而且是整個西方和一切持民主價值觀的國家為敵,那就幾無勝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