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368)
2017 (136)
2018 (148)
2019 (185)
2020 (305)
2021 (216)
2022 (127)
2023 (142)
想想所有那些你與之會在一天、一周、一月和一年內有所互動的人。那些你可能與他們打過招呼或熱情擁抱過的靈魂;那些你與之閑聊過或有更深入交流的靈魂。所有那些因緣際會出現在你生活裏的人。然後,問問自己,其中哪些是你的朋友——真正的朋友。最近的研究顯示,我們所認為的朋友隻有大約一半是相互的。也就是說,有些人你認為是朋友,但人家或許對你沒那麽多興趣。或者反過來,有些你幾乎不怎麽了解的人卻會稱你為摯友。
這是一個驚人發現,已經在心理學家、神經學家或組織行為專家、社會學家和哲學家中引發了許多討論。一些人將感知的和真實的友情之間的落差歸咎於人類內在的樂觀傾向,如果說它不屬於自我中心的話。其他人則指出,是因為在一個“朋友”被用作動詞、產生或斷開社交關係就像敲擊一下智能手機屏幕那麽簡單的年代,人們對友誼這個概念本身產生了不同的理解。這引發了擔憂,因為關係的真實性對人們的健康與安樂有著非常巨大的影響。
“人們不喜歡聽到,在他們看來是朋友的人不把他們當作朋友,”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計算社會科學研究員亞曆克斯·彭特蘭(Alex Pentland)說。此人最近與人在《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PLoS ONE)雜誌上聯合發表了一篇論文,名為《你是你朋友的朋友嗎?對友情關係認知不足,會限製促進行為改變的能力》(Are You Your Friends’ Friend? Poor Perception of Friendship Ties Limits the Ability to Promote Behavioral Change)。
這項研究以一個商業管理課程的84名學生為實驗對象(年齡在23至38歲之間),分析了他們的友誼關係。方式是讓他們以五分製給彼此打分,從最低的“我不認識這個人”到“我最好的朋友之一”。其中,有53%的幾率雙方的感覺是對等的,而認為彼此是朋友的預期卻高達94%。這與過去十年裏進行的其他幾項有關友誼的研究結果是一致的,那幾項研究包含了超過9.2萬個研究對象,顯示出彼此認知對等的幾率在34%到53%之間。
彭特蘭表示,可能是“單向的友誼這種可能性對一個人的自我形象形成了挑戰”。不過,這個問題更多地可能與對友誼的認知混亂有關。問問人們如何定義友誼,對方往往首先會出現一段讓人不太舒服的沉默,然後會發出“嗯”或“呃”的聲音。連彭特蘭等研究這個問題的研究人員也是如此。
“友誼是很難描述的,”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哲學教授亞曆山大·內阿馬(Alexander Nehamas)在他最近的著作《有關友誼》(On Friendship)中說。他用了將近300頁的篇幅就為講清楚這個問題。“說友誼不是什麽更加容易,首先,它不是工具性的。”
它不是一種獲得更高地位、設法獲邀進入某人的度假屋或單純逃離自身的無聊的工具。內阿馬表示,友誼更像美或藝術,它可以點燃我們內心深處的一些東西,並“純粹因其自身而被欣賞”。
在英國進化心理學家羅賓·I·M·鄧巴(Robin I.M. Dunbar)看來,因為每個人的時間有限,所以你可以擁有的朋友的數量也是有限的。他描述了多個層次的友誼,其中最高的一層隻有一兩人,比如你的配偶,比如與你關係最密切、每天都有聯係的最要好的朋友。第二層最多可以容納四人,你與他們關係十分親密,你非常喜歡和關心他們,會每周花時間維護關係。以下的層級包括更隨意一些的朋友,你在他們身上投入的時間更少,你們之間的關係往往也沒那麽深,會更脆弱。如果不持續地聯係,會很容易落入泛泛之交。你可能與他們關係友好,但他們不是朋友。
我們可以用來分配的時間和情感資本都是有限的,所以我們隻有五個位置留給關係最緊密的類型,”鄧巴說。“人們可能會說,他們有不止五個這樣的朋友,但你可以很肯定地講,那不會是高質量的友情。”
在一個我們被教導依靠一個人是軟弱的表現,不讓其他人影響你才顯得有力量的文化裏,這樣的吹噓暗示他們的摯友多得用不過來。不過,普林斯頓大學的內阿馬表示,友誼會讓一個人展現自己在乎什麽這個脆弱之處,還會暴露一些與你的Facebook主頁和Instagram信息中呈現的光鮮形象不符的東西。他說許多人不願承擔這樣一種風險,即相信就算暴露了自己的缺點和難免出現的糗事,你們的關係還會持續,甚至會得到加強。
醫學專家表示,通過建立淺層次、差強人意或單向的關係避免這種風險,會給你的身體帶來不良影響。這類關係引發的孤獨與孤立感覺,會增加死亡的風險,並且不亞於抽煙、酗酒和過度肥胖所增加的相關幾率;你可能還會失去被稱為智慧的迷走神經的靈敏度或功能。大腦研究人員認為,有了這些神經,我們才能建立親密、支持性的、雙向的關係。
所以,辨認你生活中遇到的那麽多人哪些是真正的朋友,這是有價值的。誰會為你抽時間?哪些人的陪伴讓你感覺更快活,更充實,甚至讓你感到敬畏?你會想念誰?誰會想念你?盡管給友誼下定義並不容易,而且意見不一,但所有的友誼的共同之處在於,它們塑造了我們,為我們提供了其他的看世界的角度。取決於我們選哪些人成為朋友,這可以是好事,也可以是壞事。就像俗話說的,“看看你的朋友,就知道你是什麽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