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368)
2017 (136)
2018 (148)
2019 (185)
2020 (305)
2021 (215)
2022 (127)
2023 (142)
2024 (142)
2025 (6)
有時候我們低聲下氣,隻為抓住一些虛無縹緲的安全感。特別是在敏感又脆弱的青春期,當薄弱的安全感已經無法維係住內心深處極度膨脹的被關注欲,兩者失衡帶來的惶恐就會將我們帶入一個被動又卑微的境地。
我記得在我上初一的時候,有兩個很好的朋友,我非常想讓他們兩個都喜歡我。所以在很多事情上我都會讓步,會妥協,會犧牲,可適得其反的是,他們兩個越變越親密,離我卻越來越遠。有次家裏拿到三張演唱會的門票,我特別開心地叫上他們一起去看。那三張票有兩張是前排的位置,一張是後排。當時我的第一反應是,讓別人坐後排不太好吧,於是我就把前麵的位置讓給了他們倆,自己一個人默默坐在後排。
結果他們倆在前麵嘻嘻哈哈有說有笑,全程都沒有轉過來跟我說過一句話。當時我就覺得特別落寞。演出結束,我跟在他們後麵一言不發地走到場館的門口,他們跟我告別後就有說有笑地一起走了。我一個人呢,走回家之後傷心了好久好久。
不過從那次之後,我就意識到,如果在一段感情中過分用力,往往是隻能幫倒忙的。當你越想討好別人,人家就會越覺得你像一塊橡皮糖。
大家都說咳嗽,貧窮和愛情越掩飾越不自然,其實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又未嚐不是如此呢,當你越想刻意營造一種自然又和諧的關係,就會顯得越不自然。那些總想著討好別人的人所經曆的感情永遠是“別人不使勁,你卻幫倒忙。”可這樣失衡的感情怎麽可能長久呢?
鍾立風在《短歌集》裏說過這麽一句話,叫做“你從不討好任何人,包括你自己。聽懂你的人,都安靜了。”
現在想來是頗有道理的。好多人都說,別人是不需要討好的,我們隻需要討好自己,但事實上,我們連自己都根本不需要去討好。
因為在一段真正健康的感情關係裏,是不應該出現一方一味討好的情況的。雖然時刻能為別人著想,時刻能關注他人的情緒,確實是一件好事。但是如果這是建立在壓抑自己的需求,犧牲自己的情緒的基礎上,那就再糟糕不過了。
情緒永遠都不是正負守恒的,別人不會因為你犧牲一分自己的快樂就得到多一分的快樂,恰恰相反,大家在一起,彼此的情緒是正相關的,隻有在快樂的上麵才能生長出更多的快樂。
我們往往會因為太害怕失去,而選擇低到塵埃裏去。可李碧華在《隻是蝴蝶不願意》就說,“若他愛你,不必討好;不愛你,更加不必。”是啊,真正愛你的人,怎麽舍得你活得如此小心翼翼。
學妹問過我很多次,怎麽才能擺脫這種討好型人格呢,我想首先就是要接受兩個事實吧,一是你不可能取悅所有人,畢竟我們又不是人民幣上的毛爺爺,怎麽可能做到讓每個人都喜歡自己呢。
二是,你越想取悅每個人,反而會取悅不了任何人。
說到底,這還是關乎安全感的問題。很多時候,我們猶如溺水的人,總想要抓住點外物來獲得安全感,但其實,我們真正應該完成的過程隻有自救。所以,讓我們變得更好更美吧,隻有強大的內心才是安全感的唯一來源。
“人一旦迷醉於自身的軟弱,便會一味軟弱下去,會在眾人的目光下倒在街頭,倒在地上,倒在比地麵更低的地方。”但人一旦開始強大,才會吸引那些旗鼓相當的朋友和戀人。是這樣的。與其靠主動討好換來一些淺薄脆弱又沒有實際價值的關係,不如用一個更好的自己等待一份真正對等的感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