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頭山

無意邀眾賞,一心追殘陽
個人資料
朱頭山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原來蒙古人戰無不勝的原因竟然是這樣的

(2016-04-19 19:09:54) 下一個

 蒙古大軍在十三世紀發動了的大規模的西征,憑借較少的軍隊和漫長的後勤供應戰勝了所有的敵人,占領了大半個亞歐大陸,這在世界曆史上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

實際上,在幾次西征中,蒙古軍隊的數量通常很少,加上其他民族的仆從軍,總數最多不超過20萬人左右,往往比對方的軍隊要少得多。但是,人數少的蒙古軍隊卻往往戰無不勝,攻無不克。這其中有什麽奧秘嗎?難道真是“上帝”的旨意嗎?

當然,我們不排除蒙古人一直有好運氣陪著他們,但是,除了好運氣之外,他們百戰百勝還是有原因的,就像一句歌中唱的那樣:“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

下麵我們試圖來分析一下蒙古軍隊戰無不勝的原因。

(一)蒙古人強烈的征服精神

蒙古人的戰鬥力首先來自他們強烈的征服意識,蒙古人可能是世界上最具有征服意識和尚武精神的民族之一,這一點,和西方人有點相似。

曾經有一天,成吉思汗閑來無事,問了群臣一個問題:“什麽是男人的最大快樂?”博兒術(他手下的第一大將)說:“帶著冬季脫掉、現在重新長滿羽毛的灰鷹,騎著養肥的好馬,穿著好衣服,在初春時節出去獵取灰頭鳥,這就是我理解的最大的快樂。”

博爾忽說道:“放了鷹鶻,看它在空中用爪子擊落的方式抓走灰鶴,這是男子漢的最大快樂。 忽必來說:“打獵時放鷹,是人生最大的快樂。”

成吉思汗哈哈大笑,對著群臣說道:“鎮壓叛亂者、戰勝敵人,將他們連根鏟除,奪取他們所有的一切;使他們的已婚婦女號哭、流淚,騎乘著他們後背平滑的駿馬,將他們美貌的後妃的腹部當作睡衣和墊子,注視著她們玫瑰色的麵頰並親吻著,吮她們乳頭色的甜蜜嘴唇,這才是男子漢最大的快樂。

成吉思汗的話,說出了蒙古人的思想。一般說來,遊牧民族往往具有強烈的征服意識。 遊牧民族的生存條件比起農耕民族來說,條件要惡劣得多。你也許在內蒙古旅遊過,看過那裏無邊無際的大草原,你也許會覺得那裏就是世界上最美的天堂。 但這隻是你在最好的時候看到的最美的景色,你沒有見到他們殘酷的生活。其實,無論從哪方麵來說,蒙古高原的地理條件都是惡劣的。

羅馬教皇的使者加賓尼在《出使蒙古記》這部書裏詳細記載了蒙古惡劣的自然條件。

他在書中說:“這個國家的某些部分,山嶺極多,在其他部分,則是平地,但是,實際上它的全部土地都說是由砂礫構成的,土壤不多,幾乎都是沙漠。在某些地區,有一些小樹林,但是在其他地區,則完全沒有樹木。肥沃的土地不及百分之一,而且除非用流水來灌溉,是不能有收獲的,而那裏溪流和小河不多,大河更是十分稀罕。”

這說明,蒙古地區雖然領土廣闊,但是基本上是沙漠,而且沒有多少水源。

正是因為好地方不多,所以,對好牧場的爭奪就不可避免了。在放牧的時候,誰占有了最肥美的草場,誰就能過上更好的生活。上天賜給的好草場沒有主人,誰的力氣大、誰的勢力強,這塊草場就歸誰。水和草,是他們生存的依據,那些遊牧部落,往往會在首領的帶領下,為爭奪更好的生存條件,在部落之間的進行殘酷的廝殺。

遊牧民族地方的氣候也是殘酷的,冬天,往往有災難性的大雪出現。加賓尼說:“那裏的天氣是驚人的反常。在仲夏的時候,別的地方氣候炎熱,在那裏卻有劇烈的雷電,常有人被擊死,同時也常常下著很大的雪。這個地方還常有寒冷刺骨的狂風,強烈的狂風讓人們騎上馬的時候非常吃力。當我們在斡耳朵──這是皇帝和首領們的帳營的名字──前麵的時候, 由於風的力量太大, 我們隻得趴在地上,而且由於漫天飛沙,我們簡直不能看見什麽東西。

那裏在冬季從來不下雨,但是在夏季常常下雨,雖然雨是如此之小,以致有的時候連塵土和草根都沒有潤濕。那裏也常常下大冰雹。當皇帝被推選出來並且準備舉行登極典禮的時候,我們正在斡耳朵裏麵這時下了一場這樣大的冰雹,我們清楚地了解到,作為冰雹災然融化的結果,在斡耳朵裏有一百六十多個人被淹死,此外還有許多帳幕和財產被衝走了。”

加賓尼說的蒙古的氣候,和我們現在全球溫室效應出現的極端天氣基本上一致。在這樣極端的氣候條件下,他們的牛羊往往會成群的凍死後者因幹旱而餓死、渴死。 遊牧民族的一切財產和生活來源就是他們放牧的牛、羊、馬了,在古代,對於遊牧民族而言,沒有了可以依賴的牲畜,就失去了生活的來源。這時候,為了維持生存,擄掠就成了他們求生的另外一種途徑。

我們說,不是遊牧民族天生具有侵略性,而是被那種地理環境逼出來的。

“和所有的敵人相比,蒙古人物質上處於落後地位,大規模地攻占掠奪始終是激勵其保持旺盛戰鬥力的原因和動力。對財富的渴望,對殺人帶來的刺激,使得蒙古人幾乎沒有停止對外發動戰爭時候。蒙古人放手讓士兵可以任意屠殺的政策,在心理上可以讓殺人的血勇刺激軍人的好戰情緒和原始勇氣,使得蒙古軍人成為極其勇敢野蠻的戰士。”法國曆史學家勒內•格魯塞在《草原帝國》中這樣解釋蒙古人征服世界的動機。

因此,草原上的“男人們除了製造箭以外,基本不幹其他事。他們有時也照管性畜,但他們主要是從事打獵和練習箭術,他們(不論是大人和小孩)全都是極好的射手。他們的小孩剛剛兩、二歲的時候,就開始騎馬和駕馭馬,並騎在馬上奔跑,同時大人就把適合他們身材的弓給他們,教他們射箭。他們都非常敏捷、勇猛。”加賓尼在《出使蒙古記》這樣說。 這樣長期熏陶出來的征服意識,就成為了民眾的準則。隻要他們能夠的話,就要征服全世界。 加賓尼在《出使蒙古記》中說,成吉思汗曾經頒布命令說,隻要他們(蒙古人)自己還沒有遭到屠殺,他們就要使全世界降服於他們,他們決不同任何民族講和,除非那些人首先向他們投降。

蒙古第三任大汗,成吉思汗的孫子貴由的大印上刻著這樣的文字:“天上的神,地上的貴由王,神的力量,一切人類的皇帝大印”。 這些情況都說明,征服全世界是他們的人生理想。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麽他們會在短時間以蒙古為中心,向四周所有的地方發起征服戰爭。

(二)蒙古人極端的服從意識

 蒙古軍隊強大的戰鬥力來源於他們的鐵的紀律和極端的服從意識。服從意識是形成強大戰鬥力的重要原因,在作戰中,隻有所有人都完全聽從指揮員的命令,才能形成強大的戰鬥力。     

蒙古人對領導的服從意識是全世界是楷模,甚至超過了日本人。

“這些韃靼人比世界上任何其他民族(不論他是是否信仰宗教)更服從主人;對主人們極為尊敬,並且從不對主人說謊話”。

“不管他給他們下了什麽命令,不管什麽時間,什麽地點,不管這命令是要他們去作戰,是死是活,他們都絕對服從,沒有一個字的反對。即使他要他們的未婚的女兒或姐妹,他們也把她奉獻給他,不出一句怨言。”(《出使蒙古記》)

你能夠找出還有比蒙古人更具有服從意識的民族嗎?雖然我們有些人說,這是盲從意識,這是奴隸意識。但是,軍隊中,就需要這樣的意識,沒有這樣極端的服從意識,根本不可能取得戰爭的勝利。

當然,他們極端的服從意識也要靠嚴酷的紀律做保證,蒙古人的軍紀之嚴,全世界少有。 “當他們在作戰的時候,如果十人隊中有一個人、或兩個人、或三個人、或甚至更多的人逃跑,則這十個人全體都被處死刑。如果有一個十人隊全部逃跑了,則在百夫長之下的其餘的人,即使沒有逃跑,也全都要被處死,一句話,除非他們全體退卻,所有逃跑的人統統要被處死。同樣的,如果十人隊中有一個人、或兩個人、或更多的人奮勇前進,勇敢戰鬥,而其餘的人不跟著前進則這些人都要處死;如果十人隊小將一個人或更多的人被敵人俘虜,而他們的夥伴不去救他們,則這些夥伴都要處死。”(《出使蒙古記》)

這就是典型的株連政策,一人逃跑,戰友全部處死。結果,即使你想逃跑,別人也不會答應。最後,是要死一塊死,要活一塊活。在戰場上,蒙古軍隊成了永不後退的軍隊。雖然這種政策不怎麽人道,但是,效果那是相當的好。

(三)蒙古人特殊的社會生活

首先是蒙古人的吃苦能力極其強悍。

由於蒙古人在嚴寒和艱苦的環境中長大,都具有極為堅韌耐勞的性格,對物質條件的待遇幾乎從不講求,爬冰臥雪在其視為常事。遠距離跋涉更是從小的習慣。對物質條件的不講究,使蒙古軍隊的後勤負擔很輕。因此,蒙古軍人擁有其他民族戰士所沒有的連續作戰的意誌和能力,這是西方那些養尊處優的貴族騎兵們永遠難望其項背的。

其次是蒙古人從生下來就是戰士。

蒙古各部落統一後,幾乎把對外戰爭作為民族生存的依靠,基本上不再進行放牧等生產活動,蒙古國走向了完全的軍事化道路。為了訓練出最好的軍隊,蒙古人三四歲的孩子就被投入專門的軍事訓練部門進行軍事學習。他們被嚴格地進行騎馬、射箭的訓練。這些被從小訓練出來的孩子組成的騎兵部隊,戰鬥的素質和技能是極為驚人的,他們在馬背上無論是衝鋒還是快速撤退都能準確地射擊敵人。在這樣的訓練方式下,所有的普通戰士都像飛將軍李廣那樣的神射手。這一點,其他任何民族都無法作到,這樣的戰士是其他人所不能比擬的。

這些從小就按戰士的標準培養起來的士兵,和那些半路出家的士兵作戰,誰勝誰負不是很明顯的嗎?

 第三,就是蒙古人的特殊社會組織形態。

蒙古人建立了與戰爭相適應的社會組織,在蒙古,除了大汗的親軍之外,沒有專門的軍隊,每個蒙古人,既是普通老百姓,又是戰士。在平時,他們放牧,在作戰的時候,他們就自備武器跟隨首領出發。可以說,他們是典型的“全民皆兵”,每個人都具有雙重身份,對外發動戰爭時,可以全民動員,全民不分男女老幼都可以參加作戰行動。如對花剌子模國的長期圍困,就是全民參與,在城下放牧生活,維持軍隊持續不斷的攻擊力,直到城市被攻克。

(四)蒙古人先進的戰術    

在十三世紀,蒙古人的作戰理念應該是世界上最先進的。

1.戰爭前做好偵查工作

蒙古軍隊在作戰的時候,最注意做好前期偵察工作,不打無準備之仗。作戰之前,他們盡量收集有關敵人的道路、河流、防禦工事、政治和經濟狀況等方麵的情報,並在戰爭中加以利用。

蒙古軍隊行軍之時,在大軍的前麵要派前鋒,前鋒的前麵還要有哨騎,隻要是幾百人以上的小部分,就一定要在周圍派出哨騎偵察。偵察分兩種,一種是武裝哨探,通常在周圍有敵軍時進行,哨騎登高望遠,或者劫掠敵人,逼近敵人的營哨去獲得情報。另一種是平時行軍的哨探,以發現居民為主,一旦發現居民或旅客,都要捕獲詢問四周的地勢、兵力分布、有什麽要塞、有什麽軍事基地、哪裏可以補給等等。這種哨探在行軍時的分布,有時可以遠至大軍的前麵兩百公裏之遠。一旦發現情報,根據情報的重要程度層層上報直到統軍大帥。因此,蒙古軍隊幾乎從來沒有被伏擊過。

因此,在作戰中,蒙古軍隊比起當地的軍隊更熟悉戰場周圍的環境,並能夠利用當地的環境來幫助作戰。

比如,在匈牙利戰役中,拔都的軍隊和匈牙利大主教玉果麟作戰時,蒙古人假裝逃跑,然後把敵人引入沼澤。輕裝的蒙古騎兵從草地上順利地過去了,重裝的匈牙利騎兵全部陷入汙泥當中,結果,在沼澤地裏掙紮的匈牙利騎兵就像泥巴中的魚,任人宰割。

在蒙古兵進攻巴格達時,巴格達士兵出城迎戰,蒙古兵撤走,把敵人引進低窪地方的草原,然後把底格裏斯河引到低窪地,阿拉伯騎兵變成水中的士兵,基本上被淹死。

可以說,蒙古軍隊的偵察工作是做得最好,而且能夠有效的利用當地地形,給敵人以沉重的打擊。

這種利用地形地貌來對付敵人的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它起到了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良好效果。他可以最大限度的減少損失,消滅敵人。

可以說,在西征戰爭中,蒙古軍隊基本上和敵人打的是巧戰,沒有硬拚過,因而每次都能以少勝多。

2.百戰百勝的“後退——合圍”戰術。

蒙古人在戰鬥中,很少和敵人硬拚硬,也就是說,他們很少和敵人正麵迎戰。正麵迎戰往往會造成己方較大的傷亡,而且勝算的可能性也不大。他們利用騎兵高度機動的特點,采取引誘敵人進攻,然後退卻,在退卻中對敵人進行包圍的戰術,這種戰術每每取得了勝利。 蒙古人的逃跑——合圍戰術分為戰略和戰術兩個方麵。

在戰略方麵,蒙古人特別強調的就是部隊的機動性,以遠距離的包抄迂回、分進合擊為主要戰術特征。他們常常可以上百裏地大規模機動,使敵人很難預料和防範到他們的攻擊。

如果敵人確實強大,他們就退上幾天,跑上幾百裏路,把敵人拖得分散開來,然後抓住戰機,消滅其中最關鍵的敵人,然後順勢擊潰其他敵人。

這種戰法的經典戰役是者別和速不台第一次橫掃俄羅斯的卡馬爾河大戰。

1222年,在南俄羅斯的欽察大草原上,者別和速不台打敗了欽察人,欽察人向俄羅斯諸侯求援。俄羅斯個諸侯召集了一支八萬人的大軍,向者別和速不台進攻。

當時,速不台和者別的軍隊隻有2萬5千人,麵對八萬俄羅斯軍隊,軍隊人少的者別和速不台不是正麵和他們交鋒,而是撤退。俄羅斯聯軍看到者別和速不台撤退,就緊追不舍。這別和速不台連退12天,退卻幾百公裏。長達12天的追趕,俄羅斯軍隊相當疲倦,各軍團之間的間距逐漸拉大。1222年5月31日,者別和速不台在卡馬爾河邊抓住戰機,把一支脫離大部隊的軍隊擊潰,其他軍團不戰而退,蒙古軍隊乘勝追趕,最終將俄羅斯聯軍全部消滅。

這種長時間,大空間的退卻合圍的機動戰術,往往會將敵人拖累,然後抓住戰機,消滅其中的弱勢部分,動搖敵人軍心,就可以乘勢擊潰敵人。這種戰術,往往能夠取得以少勝多的奇效。

在戰術方麵,蒙古軍隊也善於運用退卻合圍戰術。

這種戰術,一是退卻設伏。他們在前麵設下埋伏,然後和敵人交戰,假裝不敵逃走,把敵人引進包圍圈,一網打盡。

這在者別和速不台跟格魯吉亞人的戰鬥中收到了效果。

當者別和速不台準備進攻俄羅斯草原時,要經過格魯吉亞。格魯吉亞是山地,當地的居民也很強悍,他們軍隊的戰鬥力很強。正麵強攻很難打敗他們。於是這別和速不台采取了撤退戰術。者別率領5千人埋伏在一個隱秘的地方,由速不台率兵進攻格魯吉亞人,一交戰,速不台假裝敗退,領著蒙古兵往回跑,格魯吉亞人一看蒙古人敗退了,很高興,立馬就追上了上來。格魯吉亞人正追的高興,者別一下子冒了出來,把他們團團圍住。毫無防範的格魯吉亞人一下子被殲滅了3萬多,基本上全軍覆沒了。

在和歐洲重騎兵決戰時,蒙古人的撤退合圍戰術更收到了奇效。

西方的騎兵部隊是威力強大的重裝甲騎兵,士兵穿著厚厚的鎖子甲,可以有效抵擋刀槍和弓箭的殺傷,騎兵使用長槍和長劍,殺傷力較大。他們排成密集方陣,步、騎、弓箭、投槍諸兵種協同作戰。這種作戰方式,有很強的殺傷力和防護力,正麵幾乎沒有人能夠抵抗他們的進攻。

蒙古軍隊的騎兵在任何時候都無法一對一地戰勝歐洲的重裝甲騎兵,歐洲重裝甲騎兵的長矛和重劍殺傷力遠大於蒙古騎兵手中的馬刀、長矛或狼牙棒,歐洲騎兵的馬也遠比蒙古馬高大。

麵對歐洲騎兵的特點,蒙古人發揮了他們特殊的戰術,他們講究部隊作戰的機動性和戰術的靈活性。

雙方軍隊在交戰後,蒙古軍隊的騎兵會迅速後撤,西方軍隊的重騎兵就會排成密集的隊形向蒙古士兵衝擊。但是,撤退的蒙古人利用歐洲重騎兵機動性不強的特點,迅速從側翼和後邊向歐洲重騎兵發起進攻,對敵軍進行近距離的砍殺。 在和歐洲人作戰時,蒙古人最主要的戰役就是靠這種方法取勝的。

蒙古軍隊靠著部隊的高度機動性,消滅了大量裝甲堅固但行動笨拙的歐洲軍隊。蒙古軍隊在運用機動作戰時,隻有少量的傷亡。現代的歐洲軍事史學專家認為,歐洲軍隊和蒙古軍隊在戰爭中的傷亡比例,也許是冷兵器時代最懸殊的。歐洲軍隊相對高度機動的蒙古軍隊,不僅打不贏,而且逃命都逃不掉。這使得歐洲人從戰場上逃回來的人極少極少,基本上都是一鍋端,以致很久以來,歐洲人始終認為蒙古軍隊的數量極為龐大。

事實證明,蒙古人隻要采取他們擅長的高度機動的退卻合圍戰術,就會戰無不勝。隻要背離了這種戰術,往往就會失敗。西征中唯一的一場失敗是怯的不花和埃及人的戰鬥。在那次戰鬥中,怯的不花和埃及人硬拚,結果是全軍覆沒。

身材矮小的蒙古軍隊在和敵人硬拚的時候是占不到便宜的,正確的戰術是他們取勝的重要保障。

3.利用偽軍進攻

“以毒攻毒”是中醫上的重要治療手段,往往也會收到很好的效果。在戰爭中,“以敵攻敵”也同樣有效。在蒙古軍隊中,有一個特殊的團體,就是“簽軍”。所謂簽軍,就是蒙古人把當地居民和俘虜作為進攻敵人的炮灰。蒙古人帶著所獲俘虜去進攻另一個國家,這些俘虜被安置在第一線。如果他們幹得不好,蒙古人就把他們殺死。如果他們打得很好,蒙古人就允諾要封給他們高官厚祿。

這些“簽軍”炮灰,往往在攻城中使用。這些俘虜用自己的血肉為蒙古人鋪平了勝利的道路,這也就是為什麽蒙古人在作戰中傷亡那麽少的緣故。

(六)蒙古人精良的作戰裝備

俗話說,“人強不如家夥強”,這說明先進的裝備對人做事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戰爭中,武器的先進與否,也是決定戰爭勝負的重要因素。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人本來還想本土決戰,但是,美國人兩顆原子彈,一下子就擊潰了日本人抵抗的決心。那麽,戰無不勝的蒙古軍隊的武器裝備又精良在哪裏呢?

1.乘騎裝備—— 蒙古馬

蒙古馬若用現代人的眼光看該是最劣等的馬了。蒙古馬身材矮小,跑速慢,越障礙能力也遠遠不及歐洲的高頭大馬。但是蒙古馬是世界上忍耐力最強的馬,對環境和食物的要求也是最低的,無論是在亞洲的高寒荒漠,還是在歐洲平原,蒙古馬都可以隨時找到食物。可以說,蒙古馬具有最強的適應能力。蒙古馬可以長距離不停地奔跑,而且無論嚴寒酷暑都可以在野外生存,同時,蒙古馬可以隨時勝任騎乘和拉車載重的工作,這也是中國傳統的好馬最終全部被蒙古馬取代的原因。

一位權威人士說:“即使今天,在牧區用套索捕捉一匹蒙古馬,裝上馬鞍,不需要再喂食,能連續騎100多英裏,這是常見的事。 ” 蒙古馬的特殊優勢使得蒙古軍隊具有當時任何軍隊都難以比擬的速度和機動能力。能夠讓蒙古軍隊能在極少休息、吃飯的情況下騎馬連續行軍幾天幾夜,他們將“閃電戰”引入13世紀的世界,他們在匈牙利平原作戰時,三天走了270英裏。

同時,他們的馬鐙也是他們製勝的關鍵因素。有軍事史家言,蒙人可征服世界,短鐙功不可沒。蒙古人使用的是短馬鐙,短馬鐙可以讓蒙古人在馬背上站立起來,這樣他們在馬背上就可以靈活自如的砍殺敵人;而歐洲和阿拉伯騎兵卻使用長馬鐙,馬鐙隻是放腳的地方,騎兵隻能坐在馬背上。這樣,他們的靈活度大大下降,戰鬥力也就比不上蒙古軍隊了。

2.武器裝備

蒙古士兵的主要武器是弓,每個士兵都有兩、三張弓,還有裝滿了箭的巨大箭囊;有些士兵還有斧子、刀和矛。

值得一提的是蒙古人的弓箭,他們的弓箭較長大,需大約八十公斤的力量才能拉開(電視《馬可.波羅》中有他始終無法拉開蒙古人硬弓的場麵),射程遠,幾乎是蒙古騎兵的最重要的殺傷武器。這種弓比英國人的長弓更具殺傷力,其穿甲箭能在600英尺內殺死敵人 他們的箭頭非常尖銳,箭頭兩邊磨得很鋒利,好似一把兩邊有刃的劍。這樣強的弓,這樣尖銳的箭,基本上可以射穿敵人的裝甲。 在他們之中,其中一些人還有矛。這種矛在其鐵頸上有一個鉤,他們就用這個釣把敵人從馬鞍上拉下來。

此外,蒙古騎兵常常根據個人愛好裝備其它武器,譬如套馬的繩套和網馬的網套,這在正規的歐洲軍隊看來是匪夷所思也是防不勝防的。

他們的防護裝甲也很到位。

蒙古騎兵有盔和護甲,他們的雙腿也有護甲覆蓋著,他們的馬匹也都是披甲的馬。他們的護甲是用皮革製成的,而且有兩倍或三倍的厚度。

這種皮革護甲輕便堅韌,自由靈活,容易保持長時間的戰鬥力;而歐洲騎兵往往是鐵甲,笨重要命,而且在嚴寒的季節裏冷得要死,士兵行動不便,結果,笨重的歐洲騎兵就隻好成為挨打的活靶子。

3.新式武器——巨型拋石機和火油筒

蒙古軍隊戰無不勝攻無不克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擁有必殺技。這個必殺技就是威力巨大的拋石機和火器。

拋石機是能夠利用杠杆原理拋出石頭的武器,它可以把30公斤到100公斤不等的石彈拋出近300米遠的距離。

這種重型武器在攻打城池時可以發揮巨大的作用,它可以將城牆上的建築和人馬砸得粉碎。

蒙古人在戰爭中大規模使用拋石機作為攻城的武器,專門成立了“炮軍”,在攻城時集中使用,其作用相當於近代的炮兵,在攻城戰鬥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而且他們製造的拋石機威力大、射程遠,在當時是最先進的重武器。

據拉施特的《史集》記載,蒙古人的拋石機可以把石頭拋出2500步的距離,這雖然有點誇張,但是,拋石機的極大威力是不可小覷的。 在攻打木剌夷國的首府麥門底斯堡的時候,拋石機就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它粉碎了木剌夷人的鬥誌,促使他們投降。

1273年,元軍攻打襄陽,就使用一種巨型拋石機,可發射150斤重的石彈。據《元史》描述,這種炮“機發時聲震天地,所擊無不摧毀,入地七尺”。如果美譽偶誇張的話,這比現代的穿甲彈還厲害。

在蒙古人威力巨大的拋石機麵前,堅固的城池失去了它的抵抗作用。

除了拋石機之外,蒙古軍隊還大規模使用火箭和火油筒這樣的火器。

在冷兵器時代,火器的出現時致命的武器。蒙古軍隊攻城時,他們就把石油和硫磺等組成的燃料投擲到城堡裏去。這些燃燒瓶投擲到城堡裏麵的房屋上麵,立即就可以燒掉屋舍,給敵人造成極大的恐慌,這種燃燒瓶還可以燒死敵人。在巷戰時,他們大規模使用火油筒,火油筒就是現代火焰噴射器的雛形,這種武器可以燒毀敵人的藏身之處,把敵人所處之地變成一片火海。1241年在和波蘭人的決戰中,蒙古人就是用火箭筒把波德聯軍燒得焦頭爛額的。

距離比較遠的時候,他們還使用火箭。火箭可以遠距離燒掉敵人的營地。在和匈牙利決戰的時候,匈牙利人用木質戰車築成營壘,防禦蒙古人的進攻。但是,聰明的蒙古人不去進攻他們,而是把火箭射到匈牙利人的木製營地裏,結果,匈牙利人的營地變成火海。八萬強悍的匈牙利軍隊被燒得一敗塗地,蒙古人戰勝了這個強大的對手。

可以說,蒙古人在歐洲的兩場大戰,火藥武器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就好像當年美國人在日本扔下兩顆原子彈,日本人就乖乖投降了。可見,先進武器有時是決定勝敗的關鍵!

蒙古人從中國人那裏學到了火器兵器,這在靠大刀長矛打仗的時代,這種火器不亞於今天的核武器。他們擁有這樣的高科技武器,稱霸歐亞也就不足為奇了。

http://bbs.wenxuecity.com/military/1291488.html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