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生小孩”是一本用鉛筆手繪的無字書。雖然是一本兒童讀物,但任何年齡的讀者讀完都會自有一番滋味在心頭。鉛筆畫的的三種色彩:灰白黑,賦予了整本書一種既懷舊,又柔美,且夢幻的情感氛圍。感覺就像在看一部黑白默片,我在小女孩的帶領下完成了一次美妙的曆險,在夢幻的世界裏,無聲勝有聲,無字勝有字。
郭婧,一個80後獨生女,從小喜歡繪畫,天津美院畢業,曾在北京做過網遊公司的設計師。這本手繪本是在她辭職後,回到老家山西太原,用了一年半的時間創作完成的。她的手稿幾經輾轉,感動了企鵝蘭登的編輯,最終在美國出版英文版,並於2015年獲得“紐約時報”年度最佳兒童繪本,及其它一些獎項。看到這本書的出版過程我是有些納悶,這麽一本有溫度的,承載了太多中國獨生小孩情感的優秀畫冊,為什麽要幾經輾轉,最終被美國出版社慧眼發現,首發並獲獎?
“獨生小孩”的故事源於郭婧兒時的一些經曆。一個六七歲的獨生小女孩在父母上班後,有很多時間要自己一個人在家勇敢度過,她看電視,在屋裏騎三輪小車,用媽媽的口紅化妝,和她的長毛絨玩具們玩辦家家,最後她看起了相冊,相冊裏有慈愛的姥姥,寂寞的小女孩想到“姥姥會陪我玩的”,便決定去姥姥家,但在車上因為睡著而錯過了站,下車後她在森林裏迷了路,當她驚恐地大哭時遇見了一頭大雄鹿,大雄鹿帶著小女孩沿著雲梯來到了雲層之上的另一個世界,在這裏她不但遇到了新朋友小雲朵,還經曆了從大鯨魚的肚子裏死裏逃生,朋友們在一起玩的時間總是開心又短暫,小雲朵要和他的媽媽一起回家了,盡管小女孩還有大雄鹿,但慢慢地她也開始想家了,最終小女孩在大雄鹿的幫助下回到了心急如焚的家人身邊。
讚歎郭婧出色的想象力,把小女孩的形象設計得如此可愛,讓我一眼就忍不住愛上了她。畫冊中有趣的內容很多,這是一個我特別喜歡的小細節:
小女孩發現大雄鹿有短尾巴,小雲朵也有短尾巴,而她沒有,“這怎麽可以呢,我也要有。” 於是小女孩靈機一動,把一小團棉花糖般的雲朵捏吧捏吧,也為自己搞定了個短尾巴:"現在我也有尾巴了,大家都一樣了,Oh,Yeah!“ 她怎麽可以這麽可愛,哈哈哈
我不是獨生女,但因為我和我弟的年齡差了八歲,所以有八年的時間我過著獨生女的生活。”獨生小孩“讓我想起自己童年獨自在家的時間,和一些獨自在家時的異想天開的玩法。一個至今想起都會笑的事情:
小孩子總喜歡模仿老師的樣子,有段時間我也喜歡,但那時沒有娃娃或長毛絨玩具可以充當學生,於是我想到了家裏養的母雞。那時我家和祖父母家共用一個小天井,一般秋天開始,我們兩家會各養一隻母雞。平時爸媽是不會讓母雞進屋的,但他們不在,我又需要學生,於是我就把我家的母雞抓進屋來。剛開始時,母雞因為換了地方,嚇得亂跑,根本停不下來,我隻能放她出去,幾次以後,她就不怕了,我開門,她還會自己進來。上課的內容是什麽,我記不得了,反正就是在那瞎七搭八,我還能記得那母雞側著腦袋,歪著頭看我的小眼神;後來祖父母家養了隻用來嚇老鼠的貓,於是我把貓也抓來做學生,貓有時會和我有互動,讓我感覺很開心,但貓有時也會在那裏眯著眼假寐,這時我便會學著老師的樣子訓斥她,現在想想一定是我當時的課太無趣了吧?貓沒開溜罷課已是給我麵子了,哈哈哈
畫冊的最後有幾位知名人士的評論,站在不同的角度,有的寫得很深刻。“三聯生活周刊”主筆陳賽的 “孤獨,是個性的缺陷,還是生存的本能?”中的幾句話讓我深有同感:
在郭婧的“獨生小孩”中,我讀到的更多的不是童年懷舊的憂傷,而是孤獨自身所攜帶的動力與可能性。其實,若從進化的角度來說,孤獨的體驗是生而為人很重要的一部分。孤獨,但不過分孤獨,其間微妙的平衡使得一個人得以保持自我的獨特性,同時又能在一個更廣闊的社會環境中正常運轉。
孤獨並非個性缺陷,或者軟弱的象征,而是一種生存的本能,就像饑餓與口渴一樣,它往往伴隨著對愛和友誼的深切渴望,推動著我們去尋找,尋找同類,尋找愛,尋找溫度。
孤獨,可以腐蝕心靈,也可以滋養靈魂,取決於你的內心是否有渴望,是否有愛的能力,也取決於是否有人在某處守護著你,無論他身在何方,哪怕這位守護者是一隻鹿,一個影子,一棵樹,或是一顆星星。
。。。
我想隻有經曆過孤獨,並在孤獨中得到過成長的人,才能真正體會這些話的美意吧?
郭婧在談到她的創作意圖時說:“我更希望父母和孩子一起分享這本書,使他們的心走得更近。” 等兒子放假回來,會推薦他看一看這本畫冊,兒子是獨生子,也喜歡畫畫,有很好的想象力,不知道他對這本畫冊會有怎樣的評價?
讀後感寫到這裏,我忽然再一次想到國內那些留守兒童,我覺得他們是另一種意義上的“獨生小孩”(獨立生活的小孩),他們所麵臨的不單單隻是孤獨,我能為他們做點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