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1)
剛剛看了一個《老炮兒》導演管虎的訪談,他說《老炮兒》是現實主義,英雄主義和理想主義的結合體。我很同意這種說法。
《老炮兒》表麵看來是新老規矩的交戰,實際上它折射出人們對現代社會巨大變化的惶惑和對社會資源極不公正分配的無奈和痛苦。老炮兒選擇了自己的方式去抗爭,但他實在太弱小了,最後以自己的生命為代價來奠典他那個時代的規矩。管虎說他希望人們能象記住巜本命年》的李慧全和《活著》的福貴一樣記住老炮兒,我想他做到了。很多經典的現實主義電影都是都是通過普通人的生活際遇來反映社會的巨變,命運的偶然和必然,和人性的複雜,象《阿拉伯的勞倫斯》和《贖罪》。
影片中有一段老炮兒騎著自行車追駝鳥的情節,同時還有幾輛警車在後追趕。這是影片的高潮之一,好似是點睛之筆。不知道為什麽,我忽然想起《辛德樂名單》中唯一的一點亮色,那個猶太小女孩的紅裙子。實在想不出這兩部電影和這兩段情節有什麽共通之處,但能讓觀眾有這樣的聯想,也是編劇和導演的高明之處吧。
老炮兒最後倒在了冰封野湖上,再也起不來了。這時吳亦凡扮演的官二代掉了滴淚,影片在此結束。老炮兒在這場交戰中不戰而敗,但他的那群朋友死黨好像已走到冰湖中央,有備而來。但最終誰勝誰負,或是和解??導演留給了我們自己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