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當前的中學課本是否仍然保持“母係社會”的提法,這個定義在19世紀以來不斷受到各種質疑。“母係社會”的定義首先應該來自摩爾根,他曾仔細分析了北美易洛魁人的社會關係,後經恩格斯進一步闡述,被囊括進了唯物主義曆史觀的體係中。對於上述19世紀的學者,我們不應過分褒貶苛求。一個多世紀以來的大量考古與文化人類學研究提出了更有紮實依據的觀點:母係社會並不代表女人對生產資料占有支配地位,母係社會的男女關係相對平等。但由於性關係混亂,或者其它原因,家庭沿襲以母親的譜係繼嗣。
當然,相對於後世所提到的父係社會,母係社會時期的女性社會地位要高得多,在家庭、氏族部落的決策中常常有決定性作用。母係社會目前看來大致起始於新石器時代。如果說舊石器時代人類是以狩獵采集為生的話,舊石器晚期的人類,由於掌握了先進的捕獵工具(精細加工的石器、魚鉤、魚網、弓箭、拋射茅等等),捕獵效率飛速提高。幾百年間,人口數量達到一個新的頂峰。很快,這種自然狩獵方式能夠支持的人口數量達到了頂峰,人類社會由過去的大量依賴肉食,改變為采集狩獵的生活方式,就是以采集方式獲得的食物為主,如種子、堅果、漿果、昆蟲等等。狩獵偶爾獲得的獵物作為維持營養多樣性與飲食均衡性的必不可少的補充。準確來說,在人類沒有學會使用容器精心烹飪肉類之前,肉類(尤其是瘦肉)實際上並不是一個很好的食物來源。動物的血液可以直接補充人類的無機鹽攝入,脂肪、腦、肝髒等器官容易消化,能夠很快轉化為能量。而咀嚼消化生肉(尤其是肌肉)的過程本身就需要大量能量,相比人類對澱粉類食物消化的投入產出比來說就更加得不償失了。但是從營養的均衡性來說,動物蛋白是通過采集到的植物性食物所無法取代的(昆蟲能夠提供一部分異種蛋白質,但這種蛋白質能夠被人類消化吸收的效率非常低)。
人類古代社會重要農業區幾千年間的生產方式變化是由最初的刀耕火種到輪耕方式,進而改進為犁耕。摩爾根所描述的典型“母係社會”易洛魁人從事的是半種植半狩獵的生活。男人主要負責狩獵、建築與軍事。女人主要的生產活動就是種植與縫紉。印第安人的種植技術還處於簡單的輪耕方式。以主食之一玉米的種植為例。印第安女人在清理地麵的雜草之後,會在先用土堆一個小土包,然後將一條魚埋進去,再放上玉米種子,並用土掩蓋。使用魚的目的據說是在腐爛後能夠增加土壤中礦物質的含量。因為使用木質或者石器工具,印第安人沒有能力大規模翻鬆土地,所以隻能采用在現有土地上堆積土壤的方式。盡管長期以來,印第安人已經成功實施了相對旱澇保收的“三姐妹”種植方式,但這種粗放的方式無法有效地利用土地價值。隨著土壤肥力下降,印第安人隻好采用輪耕的方式,一般來說,平均8-15年左右,易洛魁人長屋村莊附近的土地資源就會用盡地力,印第安人就需要為自己找到一個新的合適居所。今天的安大略湖沿岸,數不清的長屋遺址,有些已經被發現,挖掘整理,有些一直被覆蓋在茂密的植被中。
從農業技術角度來看,輪耕盡管產量有限,但是對體力與技術的要求最低,這樣女人也可以勝任。因為基本的操作就是用有尖端的木頭在土地上挖一個洞,然後將種子放進去並掩蓋。當人類所需支持的人口上升到一定水平,粗放的輪耕方式滿足不了糧食需求的時候,一些地區的人類開始嚐試精耕細作。由於這涉及到大規模深耕土壤,於是便逐漸發明了“犁”這種工具。而無論是使用犁還是其它工具,深翻土壤都是一項需要大量體力的工作,於是傳統上由女人掌控的農業便轉移到男人們身上。盡管隨後人類在農田的勞作中大量使用畜力犁耕,但犁耕中的控製仍然需要一個強壯的身體才能完成。這個時期,人類文明最璀璨的地區已經完成了向農業文明的轉化,男人借助力量上的優勢贏得了社會生產活動中的關鍵“職位”,女人於是退居到“附屬”地位。
作者保留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