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開始聽到這個說法感到很奇葩,直到谘詢了太太之後才發現這個論調現在在幼兒美術教育界還屬於熱點之一。經過一番前因後果的追溯,我得出了以下的個人分析。
有時候,完整的知識是無法用一句話來簡單概括的。必須有長篇大論的鋪墊分析,讀者才有可能把握。same thing here.
我先舉幾個現實中的例子。
鄰居女孩10歲,從5歲開始在傳統畫畫班學習,主要學習繪畫技巧。現在臨摹的功夫相當了得。她也因為自己畫作經常受到別人表揚而愈發感興趣畫畫,於是形成了正反饋。目前不好說將來她在繪畫上能夠走多遠,但看她目前在畫畫方麵的狀態實在不差。
另一個小一些的女孩子,參加了另一個以興趣為主的美術班。最初孩子的畫畫熱情空前的積極,幾乎所有想到的見到的都會描繪在她的畫中。但是好景不長,一個月後她拒絕畫畫,原因是她的同學朋友說她畫得很難看,讓她很受打擊。
有人會說:美術是一件很私人的事,自我享受,很難有標準化的評判標準,所以應該形成不輕易品評的氛圍。這話雖然不錯,但是讓幾歲的孩子理解並遵守這些恐怕不是太容易吧?所以說,學習的氛圍會影響學習方式的選擇。
相當重要的一點事是:家長對孩子學習美術的期望是什麽?嚐試一下,看看孩子有沒有興趣;為了提高孩子的自我修養;還是作為孩子將來的工作技能來培養?不同的初衷,教育方式和嚴格程度也不同。
素描是踏入專業美術的基礎(除此之外還有色彩搭配、構圖能力、線描造型等多種基本技巧)。身為門外漢的家長通常關心孩子什麽時候開始素描的學習,這樣在家長心中孩子真正開始學習繪畫。
持相反意見的人表明讓孩子過早接觸素描其實不是一種好的選擇,有可能會限製孩子的想象力、並且抹殺了孩子對於美術的學習熱情。對於小孩子來說,素描學習實在是太抽象太枯燥無味了。反複的排線條,反複的修改同時又要注意透視、光影,這對幾歲的兒童來說實在很無聊又難以理解。
所以從既不枯燥,有能鍛煉孩子的想象力與藝術思維出發,為什麽一定要臨摹?隻要引導孩子畫出符合視覺審美規律的要素即可,如各種色彩對比關係、疏密對比、大小對比等等。於是乎,我們看到了一些美術班以下的作品。
為什麽孩子們的作品都千篇一律?這是臨摹作品嗎?當然不是。那麽這些從一個模子裏麵刻出來的東西,課程所標榜的激發孩子的想象力又表現在哪裏?孩子的個性在作品中有能夠體現嗎?孩子參加這樣的繪畫課程,效果還不如退一步學習枯燥的素描技法。
如果老師努力地告訴孩子天是藍色的,草是綠色的,太陽是紅色的;老師努力地教孩子小鳥的頭是圓的,身體是橢圓的,眼睛是圓的,嘴巴是三角的,腿是兩根直線;老師認真地告訴孩子畫人物頭要畫成圓的,五官是三庭五眼的比例;老師努力地教孩子把石膏圓球畫的盡可能的圓,盡可能地排列整齊。
老師把教孩子畫畫等同於手把手帶孩子畫,孩子自己不需要觀察和思考。但是兒童的繪畫是不需要標準答案的,更重要的是孩子觀察和思考能力的鍛煉,進而對事物多樣的表達和解讀。
現實的說,能夠培養孩子在繪畫中個性化的表達,豐富的藝術想象和思維,自由和快樂的情感,健康有品位的審美的美術老師,無論是對專業素養還是教育方法來說都有相當高的要求。對於隻能夠教授公式化的簡單技能的老師,家長反而不如退而讓孩子接受傳統的美術教育。
作者保留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