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華人lee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校園生活】中學時期無論老師還是學生都是懶洋洋的

(2025-08-31 14:17:55) 下一個

【校園生活】我的老家公社初期辦了2年農業中學,59年再設立一所初級中學“簡稱澳頭中學”,我是60年神差鬼使考進中學,由於學校剛設立不久,(五九年建校) ,沒有校址,沒有課室,上課到處走。校址前後搬了四次,最初上課借用“澳頭小學”課室上課、也在“澳頭電影院”上過課,把電影院間隔兩段,甲班、乙班各段做課室,沒多久搬到“猴仔灣石灰廠當課室,當時石灰????的石灰還沒清理幹淨,學校動員學生把石灰清幹淨再做課室。

第一屆和第二屆(甲、乙)一共四班人在石灰廠上了一年課後,再來第三屆就不夠地方用,所以又要搬到更大的地方做學校,最後選在一處更遠的地方,這個地方原來是一處“荃灣兵房”,我們學校初搬到還有部分軍人駐紮在那裏。荃灣兵房駐軍逐步撤走後,空出軍營才正式作為中學教學用。

我們搬校走山邊小路搬一回路程要走四、五個小時,男同學一人一張、女同學兩人抬,學生利用暑假搬。學校離海很近,在石灰廠做學校時,有一次上課期間七、八個同學(我也有份)到學校門前海裏捉魚、撿海貝,過了開飯時間,那時在學校開飯(蒸飯),七、八個同學被罰不準食飯,要寫撿討。我本來對讀書就沒有興趣,再受上述事件影響,我學業成績一直不理想。

我們這一輩中學時代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困難的日子,所有日常生活物品都是配給製,這段時期無論老師還是學生都是懶洋洋的,情緒都不高,老師坐著講課,學生交頭接耳,可能由於是肚餓原因吧。我在中學隻讀了初二上學期就退學了,中學二年級上學期沒讀完,就巧遇偷渡大潮,因此受偷渡潮影響,無心再繼續再讀,二年級下學期剛開始,就離開學校回生產隊工作了兩年,。這種環境能讀什麽書,掛名初中生,其實小學生都不如,64年渡香港。

在校園裏除了正常上學外還有很多其它活動,那時學校每星期有一天義務勞動,學校大掃除搞清潔,除了課室、校舍外,連學校附近山坡小路都要大掃一次,學校夥食做飯燒柴草,每位學生都分派有任務,每月每人要割最少50斤柴草,女生做這些還好男生就差點,由於割的柴草數量多,附近己沒有可割的柴草了,經常要走很遠才有得割,總之你要想辦法完成學校交給的任務。

隻有極少數同學離家近回家住外,大部分都在學校寄宿,每晚在臨睡前大約七、八點都要到課室自習功課(時間多久忘了),由於是自習沒有老師在課室所以常常有同學不來,同學借這段時間晚上去海壩用火照蟹,(用爛膠鞋底、木棍、鬆樹脂、還有氣燈),有一次積極分子告知數學老師說有人又去照蟹,數學的老師在校門等著我們回來,我們幾個同學受到警告批評還要寫撿討,那晚我們捉到了很多青蟹,我們不敢要送給體育老師(地主),數學老師一個都不給,誰叫他抓我們(數學老師是黨員)。

在“荃灣兵房”讀中學日子裏遠的同學每星期(周一至周六)在學校寄宿,星期六下午大部分同學都趕著回家,那時學生每月口糧26斤米(十兩製),學校夥食是蒸飯,每天兩餐蒸飯每人一“砵”(四兩米一餐),家庭環境好的可以加料(周末從家裏帶來的紅薯之類雜糧),每個飯“砵”都有名的不會弄錯。

星期六大部分同學選擇回家,回家路上要走幾小時山路,有些遠的要走一整天才到家,星期天下午再回到學校。有人回家不吃周六晚上那一餐,可以讓給別的同學吃,月結餘米給回,經常有人吃兩三份,我也吃過三份(一斤二兩),星期天下午回到學校過了開飯時間的同學,自己就用鐵盒子在山邊煲飯吃,弄到校園外處處是煙火。選擇回家過周末的同學周日不在學校食,口糧月結有餘可帶回家。

我的母校澳頭中學得益於的新中國,解放前我們家鄉隻有小學沒有中學,家鄉人解放前能考上中學就算非常優秀了。搬遷變更後。現在澳頭中學開設了高中,什麽學科都有人才輩出。逢良心說,我們這一輩貧困落後的農村人有中學續的確得益於新中國,過去貧困落後的農村人想讀中學做夢去吧。

我記得那時中學老師有,最初最高領導算是“陳道同”教導主任了,一年後才從外地調一黨員“肖育清”進來,“肖育清”算是學校最高領導了,但也不是校長,我在讀時澳頭中學沒有校長。陳道同最初是在澳頭小學任教的,家庭成分是地主。陳道同老師在四清時在學校被親生兒子批鬥,聽說當晚在學校樹上上吊身亡。我的班主任最初是“溫穀風”後來是“李少林”、物理老師“練汝森”體育老師“徐倫盤”、音樂老師“李育清”家庭成分也是地主,改革開放他的弟弟是人大代表,解放前我家小雜貨鋪的鋪位就是同他家租的。數學老師(黨員)“李茂奎”,我記得的就這些了。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