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華人lee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香港】六七香港大暴動,又稱五月風暴

(2025-08-16 23:12:52) 下一個

香港大暴動,六七年暴動亦稱香港五月風暴,當時是我到香港第三個年頭,由九龍灣木屋搬到觀塘樂意山木屋沒多久。暴動是由天星小輪加價引發的,天星小輪加價五仙由五仙加至一毫,即加價一倍,天星小輪加價事件引發市民不滿。

暴動起因 1967年5月,位於九龍新蒲崗塑膠花廠發生勞資糾紛,部分工人阻止工廠出貨場麵緊張。 防暴警察到場戒備,引起廠外工人與在場警察發生衝突,多名工人被警方逮捕更有8人被判入獄,工會代表前往警署亦被扣押,工人與其他支持者上街集會示威。警方施放催淚彈及木彈,新蒲崗塑膠花廠工潮演變成暴動。當局鑒於事態嚴重,於當晚宣布東九龍實施宵禁,所有後備警員取消休假候命。

新蒲崗暴動蔓延至黃大仙東頭村和土瓜灣,大批群眾在街上聚集,當局出動大批英軍和防暴隊鎮壓,巴士、電車、煤氣公司、天星小輪等開始出現定時罷工。暴動蔓延至中環並進一步惡化,當局最後在港島北岸實施宵禁,是香港島在戰後首次宵禁。

約百名大陸民兵在沙頭角與香港的警察槍戰,香港出現傳言,指北京打算收回香港。之後暴動進一步升級,開始以罐頭罐製造土製炸彈,汽水瓶來製造燃燒彈襲擊警署,警方以武力還擊,市民升級炸彈行動還擊,在港九各處鬧市放置真假炸彈。炸彈上多數以大字寫有同胞勿近,電車、巴士、街道上都有發現。到處都是真真假假菠蘿,還遇到香港製水。

暴動由罷工及示威開始。發展至後來的暗殺、炸彈放置和槍戰。在事件中,所有警員取消休假候命,多次與左派對峙,作出驅散、鎮壓和拘捕行動。現在一般公認其於1967年5月6日開始,於同年12月基本結束,是一場對抗香港政府最初的工人運動,演變成後來的炸彈襲擊等行動。

我家附近山上掛紅旗,警察經常過來查,暴動期間街道上,真真假假菠蘿(炸彈)到處都是,多數用報紙包著,有些寫著同胞勿近,我上班習慣一邊行一邊看報紙,期間踢過兩次假波羅。暴動期間到處罷工罷市,巴士司機也罷工,上下班搭小形貨車,電台林彬號召抵製國貨,不食大陸橙改食美國金山橙,不飲東江水改用礦泉水。做人不能大狂妄,後來一命嗚呼自找滅亡。在電台支持港英的林彬於上班途中被人伏擊。放火將林及其堂弟燒至重傷,二人其後死於醫院,明報社長查良鏞亦因為在報章內明確反對暴動,收到死亡恐嚇而一度離港暫避。

香港殖民地政府研究六六、六七兩次暴動成因後,察覺到有需要適量調整過時的管治策略。政府透過主動關心及改善一般市民民生,減少社會不公平現象,同時緩和市民不安情緒及與政府的對立。政府在暴動結束後一年,即1968年已著手修改勞工法例,大幅加強對勞工的保障。暴動亦間接催生了香港在七十年代在教育、醫療、廉政、房屋等各方麵的改革。

由於六七暴動期間,不少公共巴士路線被逼暫停服務(部份更沒有重投服務),上班下班都受到影響,搭車上班下班都因沒巴士,很多人改坐小形貨車上下班,當時叫這種貨車為(頓半重)。引致不少九座位載客白牌車應運而生,獲準到市區載客,最終致使殖民地政府認為白牌車可以輔助公共交通不足,促成1969年將白牌車合法化,成為今日的公共小巴,座位限製由9座位提升至14座位(1988年增至16座位),對香港公共交通的發展有深遠影響。暴動結束後市民開始有秩序排隊搭巴士,香港治安好轉得益於六七暴動。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