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華人lee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一個坐擁2400億被香港人痛恨的可憐人

(2019-09-19 04:21:33) 下一個

李嘉誠:一個坐擁2400億的可憐人!

長期處於華人首富地位的李嘉誠終於“退休”了,但在香港眾所周知,香港社會長期以來將李嘉誠視為“地產霸權”代表,仇視彌漫在香港的天空。

過往,媒體上充斥了各種曖昧的評論、不悅的評論、不滿的評論,除了李家禦用媒體,幾乎沒有正麵評論。

十餘年來,李嘉誠身處越來越不友好的社會環境中。

2005年,李嘉誠捐贈十億巨款給香港大學醫學院,港大校務委員會一致通過決議,將醫學院命名為李嘉誠醫學院。

此事引發軒然大波,港大醫學院新老師生一致不忿幾乎同聲譴責校方和李嘉誠。

雖然校方最後仍堅持將醫學院命名為李嘉誠醫學院,但這樣一件極其普通合乎常規的捐贈命名事件被搞成一起政治事件,擾攘了足足8個月,李嘉誠嗅到了香港人對他的不友好。

在香港眾所周知,香港社會長期以來將李嘉誠視為“地產霸權”的代表,仇視彌漫在香港的天空。

從香港人恨李嘉誠看香港社會貧富分化與斷裂

香港貧民區

從崇拜、讚美李嘉誠到仇恨李嘉誠,香港社會經曆了一個斷裂的過程。而內地在其中起了些不好的作用,成為香港人轉移社會矛盾的仇恨對象。

現在連台灣也慢慢成為社會貧富分化越來越嚴重和社會階層對立的社會。

美國貧富分化也很嚴重,香港回歸前窮人過得也很苦,現在的美國和當年的香港人為什麽感覺不到那麽嚴重的階層對立,因為那時中國內地對比他們,是極端貧苦的,所以美國人和當年的香港人有種高高在上的優越感。

大陸改開之前,香港作為全球貧富問題最嚴重的地區之一,富者田連阡陌,窮者無立錐之地。

但是讓人覺得比較奇怪是,香港人口中罵著“地產霸權”,實際上卻對富豪們頗有一種偏愛之情,富豪們被市井百姓親切地稱為“誠哥”“彤叔”“四叔”,像是稱呼自家親戚,不但將他們視為明星、股神一樣追捧,還聽不得他人詆毀。

現在不這樣了。

白手起家成為亞洲首屈一指的大富豪的李嘉誠作為“香港夢”的親曆者,受到了普遍的愛戴和尊敬。

然而,2013年4月,李嘉誠控製的核心企業和記黃埔旗下的港 口管理公司發生了要求改善待遇等的罷工,顯示出香港部分民眾對他的厭惡感。

香港人為什麽恨李嘉誠?

“李嘉誠的行為實際上是壟斷,這造成了香港人民的生活成本居高不下。”在問及對自己的商業偶像的看法時,宗慶後這樣告訴《中國慈善家》記者。

香港人為什麽恨李嘉誠,香港人現在很恨李嘉誠。李嘉誠對香港的天然氣、水、電力、港口、零售業等行業的壟斷,極大地損害了香港地區消費者的利益。

然而,李嘉誠對自己的壟斷行為卻幾無反思。

去年3月,在麵對多個社會團體的抗議,要求政府創設“李嘉誠稅”(即資產增值稅、股息稅和累進利得稅),通過財富再分配解決香港貧富懸殊的問題時,李嘉誠一笑置之。

稱這正是他多年來加大海外投資的原因,樹大招風,引起社會仇富很正常。既然大家不願意看到他壟斷香港,那他就去歐洲、去北美、去內地投資。

香港對商人的社會情緒變遷並不惟一。

正如香港政府一名前高官對財新記者所說,民粹情緒抬頭是全球現象,對貧富差距不滿表達的方式也日趨激烈,香港也不例外。成因固然很多,但最重要是因為經濟出了問題。

香港經濟與十年前已不可同日而語

過去,香港領著內地走,現在要背靠內地,對中央“禮包”的貪戀漸有沉迷。不論港資在內地的競爭力,還是香港的國際競爭力,均不複當年之勇。以GDP而論,香港在“亞洲四小龍”地位已敬陪末坐。

1997年,香港和新加坡的GDP差不多。今天,新加坡的GDP高於香港最少三分之一。

正如曾任香港證監會中國顧問的財新專欄作家葉翔所說,近年香港社會反富豪和排斥內地的聲音漸強,核心原因在於香港與內地關係日益密切,但各階層從中獲益程度相差極大,貧富分化進一步拉開,中下層的生活水平反而有所下降。

“過去香港的發展是建立在內地的不發展、不開放的基礎上。但現在情況大不同了。”一名熟悉內地和香港政府圈的人士指出。

無資源無縱深,香港從來不缺危機感。30年來,香港對新加坡、台灣、內地城市等的競爭,都有危機感,惜乎這種危機感沒有化成對經濟社會改善的動力,反而變成衝擊性的力量,且不斷升級,對政府不滿,對財富階層不滿。

處身樓頂的李嘉誠,看法與此相近而有不同,警惕成分更多一些:“新加坡是先天不足,香港則是寵壞了的孩子。香港近來民粹主義升騰,照這樣下去,用不了五六年就會麵目全非。”

有一點是無爭議的共識:香港最重要的還是發展經濟。正如一名香港政府前高官指出,綱舉目張,香港的綱要,是在內地持續開放下可以立足且有貢獻,“香港不要做負債”。

以前大家提到李嘉誠,會伸出大拇指讚歎“李超人”,現今香港人最喜歡用的詞是“地產霸權”,而他們生活在以李嘉誠為首的霸主陰影之下。一位普通港人描述自己的草根逆襲:“我不得不去李嘉誠的百佳超市買東西,但即使隻花一塊錢我也要刷卡,讓他承擔點手續費。”

作為香港夢的代表 李嘉誠曾是令港人敬仰的偶像

1940年從廣東潮州逃難到香港的李嘉誠,白手起家創立了一個旗下公司市值約1萬億港元的商業王國。愛他的人,視其為“超人”。

12歲逃避戰亂,來到香港。此後,李嘉誠打過工,跑過堂,靠塑膠花生意發家,打造了一個市值約一萬億港元、分支機構遍布53個國家、關聯公司超過90家、擁有逾23萬雇員的巨型商業王國。

李嘉誠3個問題放不下

去年6月,李嘉誠在自己捐資成立的廣東省汕頭大學畢業典禮上表示,有3件操心事讓自己夜不能眠。顯示出如果對“貧富差距擴大”、“資源枯竭”和“信賴關係缺失”這3個問題放任不管,有可能導致社會基礎崩潰的擔憂。

眾所周知,李嘉誠一直積極致力於慈善事業。去年8月3日,雲南省昭通市發生了大地震,次日,李嘉誠基金會便決定提供3千萬元捐款。

李嘉誠將個人資產的約三分之一托付給了名下的基金。其除了一直向包括東日本大地震在內的亞洲災後重建提供幫助之外,還積極支持教育和醫療的發展。

有港人認為,李嘉誠不會從香港撤資

關於李嘉誠撤資香港的說法驟然成風,然而,也有香港人認為李嘉誠不會從撤資撤資。

被稱為“蘭桂坊之父”的盛智文,是個猶太裔老香港,他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我不相信李嘉誠會將資金從香港撤走,這是媒體製造的話題,他對香港還是非常投入的,他的公司是世界級的上市公司,看到海外有機會,為什麽不投資?

香港深水埗貧民區的居住條件

香港中學生作文:香港是李家的城

香港一學生的作文《李家的城》,其中寫道:

“李嘉誠,名副其實,香港就是李家的城。他是我們的上帝,萬物都是他所創造。當然,香港傳說中的三位一體就是他們:李嘉誠、李澤楷、李澤钜。他們的力量遠超人類,為打工仔遮風避雨,使香港免受風球、暴雨的侵襲。他們付出了那麽多,隻是希望我們可以準時上班,不準時下班。這都是誠哥的偉大。”

隨後,該作文引來眾多香港網友的共鳴。香港的tea-for-two也說:“寫得好真實,其實就是不去商場消費,港島居民就連在家,足不出戶都要付錢給李家,燈總要開吧,電費總要給吧,李家的城啊。”

香港的Sunny_GuYu說:“隻是希望我們可以準時上班,不準時下班。”真tm絕。

香港的“百樂門小豔紅”說,一下就點出了香港的兩大問題:寡頭壟斷以及不健康的加班文化。

香港的Rain哥解釋說:“後麵其實是諷刺,香港有‘李氏力場’一說,香港每逢八號風黑雨便不用上班,最近有幾次都在臨近下班時發出八號風警告,快上班時取消,打工仔諷刺:香港台風訓練有素,專挑休息時來襲,為李大老板著想。因有李氏力場之稱。”

李嘉誠推“牢房豪宅”被罵

李嘉誠居住的豪宅之一

香港人的居住空間極為狹小,而且樓價長期高企,早為人知,這是引起多數香港人討厭地產商的重要原因。

2010年,一本名為《地產霸權》的書引起了香港社會的廣泛關注。依據這本書的論述,現時的香港社會,基本被六大家族——長和係的李嘉誠家族、新鴻基的郭氏家族、 恒基兆業的李兆基家族、新世界的鄭裕彤家族以及九龍倉的包氏和吳氏家族和中電集團的嘉道理家族所操縱。

在香港經濟起飛的時候,他們依靠自身的聰明和冒險精 神,抓住機會壟斷了香港的地產市場。

去年,李嘉誠的長實集團在新界大埔區的新樓“嵐山”開售,不聲不響地刷新了新盤“小戶型”的紀錄——其中一套“開放式”戶型實用麵積僅177平方英尺,折合約16平方米。新盤資料一麵世,長實馬上被套上“無良開發商”的帽子,媒體冷嘲熱諷,紛紛送上“劏房豪宅”的稱號。

“李氏力場”香港人厭惡的超級壟斷體係

壟斷,成為火力最集中的一個靶子。以 超市為例,全球許多國際品牌如家樂福、沃爾瑪,獨獨放棄香港,原因無他,香港市場早已被兩家巨頭——李嘉誠的百佳和香港置地旗下惠康超市所壟斷。據研究機 構Euromonitor的資料,截至2012年,百佳和惠康共占本港超市73%市場份額,其中百佳市占率33.1%。

這兩家連鎖超市能成為龍頭,天時地利便是與從事地產的母公司關係密切——這兩家超市都開在“兄弟”公司物業中。

因此,這些連鎖超市不但在空間上壟斷黃金鋪位,而且對新進入者設置門檻,就連實力不差的老手也很難鬥得過那些超級財團。

反壟斷,成為港人的普遍要求。但香港在這方麵卻動作遲緩,成為少數在這一問題上落後於國際慣例的經濟體係。

李嘉誠拋售香港物業被港人罵為奸商

然而,討厭李嘉誠的人,則將他稱為“奸商”、“吸血鬼”、“萬惡的資本家”。

2012年8月,在中期業績會上,李嘉誠表白說:“我對這片土地有特別的感情,自己身為中國人,永遠都是中國人。我絕對不會從香港撤資,我說話很少那麽堅定。”

他曾經堅稱“愛國、愛港,永不遷冊”(香港人將公司遷移注冊地簡稱為“遷冊”) ,但2013年7月底,李旗下和記黃埔發布公告出售百佳超市一一百佳陪伴了香港人40年,是他們最為熟悉的超市。不過,10月18日,和黃再次公告暫停出售。

2013年10月9日,李嘉誠旗下的長江實業已將香港嘉湖銀座商場,以58.5億港元的總價整體出售,國慶長假前,李旗下的另一家上市公司電能實業宣布,拆售旗下的香港電燈有限公司。

與 此同時,李家在歐洲的頻頻收購:從2000 年至今,李家父子布局“購買英國”一一他們已經或者即將控製英國天然氣近三成的市場,約四分之一的電力分銷市 場,以及約5%的供水市場。

此外,港口、機場與金融市場業務也在李氏收購範圍之內。在歐洲大陸上,李嘉誠還分別以13億歐元和97億港元的巨額出資,買下 了奧地利3G通訊業務,以及荷蘭最大廢物轉化能源公司AVR35%的股權。

據不完全統計,自2010年以來,長和係總共在香港和中國內地以外完成了11筆 收購,涉及金額約1868億港元。這其中,歐洲地區占比高達96.75%。

李嘉誠公司員工罷工 直指其隻顧掙錢是“吸血鬼”

2013年4月,李嘉誠控製的核心企業和記黃埔旗下的港口管理公司發生了要求改善待遇等的罷工,持續了約40天時間,成為二戰後香港時間最長的罷工。

該罷工的領頭者何偉航表示,他隻是善於賺錢,顯示出對李嘉誠的厭惡感。

在香港,顯示貧富差距的基尼係數2011年達到0.537,明顯高於被視為有可能引發社會動蕩的危險水平的0.4。

在此背景下,對於李嘉誠的兩個截然不同的評價,或許可以說同時也是折射香港日趨加劇的貧富差距的一麵鏡子。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