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華人lee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中秋這麽熱鬧,真要感謝唐玄宗?

(2019-09-13 01:57:55) 下一個

中秋這麽熱鬧,真要感謝唐玄宗? 

一、唐朝的中秋

中秋的曆史很長,最早在《周禮》之中,就有“中秋獻良裘”、“中秋夜迎寒”的記載。其實這也好理解,因為咱的老皇曆——農曆,最初就是根據月相變化來的。古人對比一下,發現一年之中,八月中旬這天的月亮好像最圓也最大,那過節就選它了!

可是在這之後,中秋節的文字記錄好像基本就斷代了,各種史籍基本都沒有相關記載,直到——唐代。

一直不露頭的中秋,為啥突然就在唐朝冒泡呢?

這得感謝唐玄宗!

二、廣寒宮傳說

咱先來說說廣寒宮的故事。

月球上的事吧,本來咱地球人是不知道的,至於月球上有沒有宮殿啥的,那也隻能在腦海裏想象,至於你想得對不對,根本沒人評判。

可是在唐朝,這種想象逐漸有標準了——因為唐朝篤信道教啊!那這想象就得符合道家標準。

那時候雖然沒有中秋節的大型慶典,可是在這一天祭月還是要的——要不然大唐禮部幹啥?

於是,在某年的八月十五之夜,唐玄宗就在著名道士羅公遠的主持下,開始在宮中祭月,其實就是跟月亮倒倒苦水、許許願,沒準還有求子求福之類的。

可是皇帝還沒說完,就看見羅公遠將手中拐杖望空一扔,化作了空中銀橋,老皇帝就隨著銀橋步入月宮。這估摸著應該是嫦娥之後,咱中國登月的第二人。

到了月宮,就看見門樓匾額上寫著:“廣寒清虛之府”,門口還種著一棵高大桂樹,旁邊是一隻小白兔在搗藥,而月宮裏還有嫦娥領銜的舞蹈隊在翩翩起舞。

玄宗從月宮歸來後,命人整理出暗自記下的舞曲,這便是——《霓裳羽衣曲》。

而我們後世知道的關於月宮的傳說,就完全以此為標準了!

順便說下:這個原版的《霓裳羽衣曲》後來在安史之亂中散佚,幾十年後,有兩位絕代風流的才子根據自己的理解,做了《霓裳羽衣譜》和《霓裳羽衣歌》,他們是元稹和白居易。

當然,這個玄宗遊月宮的故事,顯然是後人附會的玄幻劇。不過中秋節和唐玄宗也的確有關係,且聽筆者慢慢道來。

三、唐代千秋節

首先來說一下過生日這事,古代帝王都喜歡對自己的誕辰進行特殊化處理,帝王出生的時候,要麽是打雷、下雨,要麽就是刮大風、雞打鳴,總之就是不能天清氣朗、默默無聞。而等到皇帝正式登基之後,這個誕辰就成了重要節日,叫做萬壽節,但一般局限於皇族內部慶賀,還不是全國性節日。

到了唐玄宗這兒,自然也不例外,他出生這一天就在中秋節——前十天的八月初五,距離正兒八經的中秋節還有半杆子距離,但不管怎麽地,以後八月初五也得是個節,還得是全國性的節日——千秋節!取“千秋萬代”的寓意。

把自己生日變成全國性節日,這在中國曆史上,絕對的史無前例,唐玄宗哈哈大笑:我要創造曆史!(“自我作古”)

由於八月初五的千秋節和八月十五的中秋挨得太近,所以在千秋節這個國家法定節日光環籠罩下,那個時候,中秋節還真沒啥存在感。

大唐為了慶賀這個千秋節,不但全國人民放假三天(《唐會典》:“天下諸州鹹令宴樂,休假三日”),而且還有全國性的慶典晚會,宮廷有大型的儀仗演出,民間則有舞獅舞龍、馬戲雜耍演出(《唐會要》:“每千秋節,舞於勤政樓下,後賜宴設酺,亦會勤政樓。其日未明,金吾引駕騎,北衙四軍陳仗,列旗幟,被金甲……”)。這場麵,要多壯觀有多壯觀,要多奢華有多奢華。沒辦法,誰叫大唐有銀子呢。

此外,這一天,公務員們還有額外的福利:千秋鏡!凡是四品以上官員都有份,不但材質考究、做工精美,而且還要從揚州定製。唐玄宗曾就此事寫過《“千秋節”賜群臣鏡》:“鑄得千秋鏡,光生百煉金。分將賜群臣,遇象見清心。台上冰華澈,窗中月影臨。更銜長綬帶,留意感人深。”

而為了讓全國人民永遠記住這一天,幹脆設置了一個千秋縣(今安徽天長市)。

四、大唐天長節

後來,唐玄宗的年號由“開元”改成了“天寶”,於是在天寶7年的時候,覺得千秋萬代還不夠霸氣,便將“千秋節”改成了“天長節”(千秋縣也就改名為天長縣了),寓意天長地久!可惜,好景不長就爆發了安史之亂。

之後,玄宗的兒子李亨登基稱帝,他便是唐肅宗,又經過八年艱苦卓絕的鬥爭,終於平定了安史之亂,可是昔日繁華絕倫的盛唐王朝也被打成了篩子。

不過,即便這樣,在過節這事上,唐肅宗卻是有樣學樣:也定了個全國性節日——將自己的生日農曆九月三日定為“天平地成節”。

但此時,肅宗皇帝的老爹還以太上皇的身份活著,所以“天長節”仍然存在。這下熱鬧了,八月初是前任皇帝的節,九月初是現任皇帝的節,這都快成節日紮堆開會了。就算皇帝能折騰,儀仗隊也得累成狗啊。所以,後來幹脆來了個機構改革——“天長節”與“天平地成節”二合一,名字還叫“天長節”,而時間則折中到八月十五。

再往後,唐代宗、唐德宗也都還延續八月十五“天長節”的傳統,隻不過,大唐王朝已經日薄西山,慶典活動也是越來越小。到了中唐後期,隨著大唐更加衰敗,皇室權威幾乎成了擺設,於是這個“天長節”也就不再舉辦什麽慶典活動,而“中秋節”則慢慢在民間尤其是文人間複活。

天長節緩緩淡出了中國曆史舞台,但是在日本,這個節日還火的很,仍然是日本的四大節日之一,隻是在日期上,他們是以日本天皇的生日為“天長節”。

五、大唐的中秋習俗

千呼萬喚始出來,大唐的中秋節終於隆重登場,要問這一天唐人在幹啥?

看月亮!因為那時候月餅還沒出世,所以那時的中秋習俗,也就隻有“舉頭望明月”了。至於低頭思什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

想來,晚景淒涼的唐玄宗,定然無限思念在馬嵬坡香消玉殞的楊貴妃:生在帝王家,擁有愛情是多麽的奢侈!

開元盛世的最後一個明相張九齡,則懷著不甘,麵對蒼茫長江,思念故園,思念妻子,成就那篇《望月懷遠》。

白居易和元稹,這一對詩壇最強CP,他們思念的永遠都是對方。

李白,則大概率趁著月色,舉杯邀明月,仰頭飲下月光,再一口呼出錦繡華章,他可能會狂舞“對影成三人”,也可能會高歌“今人不見古時月”

還有一個張若虛,則可能正在泛舟富春江上,以月光為靈感,以江水為靈思,譜下那篇孤篇橫絕的《春江花月夜》。

而要是沒月亮,那就基本是——空虛寂寞冷了。司空圖說:“此夜若無月,一年虛過秋。”羅隱也沒看到中秋月,掃興落寞之極:“風簾淅淅漏燈痕,一半秋光此夕分。天為素娥孀怨苦,並教西北起浮雲”。元凜是無聊至極:“蟾輪何事色全微,賺得佳人出繡幃。四野霧凝空寂寞,九霄雲鎖絕光輝。”

六、月亮的性別

唐朝的月亮,是大家懷念的寄托,妻子可以對著想念丈夫,皇帝也可以對著懷念自己的貴妃,此時的月亮,是沒有性別的。

可是後來,到了明朝,就逐漸成了男拜太陽女拜月,男人祭拜月亮——那可能就是價值取向有問題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