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華人lee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華人lee…不聊政治聊見聞…(三)

(2016-12-28 15:42:11) 下一個

我的自述-(70年經曆及所見所聞)…華人lee

(一):故鄉的點點滴滴,(二):嬰童時期的經曆,(三):隨波逐流進香港,

(四):香港艱苦的生活,(五):單人匹馬闖英國,(六):做外賣店的點滴,

(七):艱辛的餐館生涯,(八):在英國生活點滴,(九):一生的驚險經曆,

(十):先苦後甜有回報,

(故鄉的點點滴滴):1

我的老家媽廟村聽說在幾百年前從福建遷移到五華、梅縣(現在變梅州了)、興寧一帶,後來再由五華、梅縣,興寧遷過來的,我村有六姓之多光我這一姓(李)就有五、六個宗祠,都是來自四麵八方沒有一點關聯的,有學佬李的、興寧李的,全村都是客家人,我村雖然是由不同地方遷入,但客家音基本相同,我村雖然是由五華、梅縣,興寧遷來,但語音和他們差大很大,五華、梅縣、興寧說的客家話我們很難聽懂,有人說客家話之中梅縣最正宗。

媽廟村,我村祠堂有三進的、兩進的、也有一進的、每進中間有個天井(不是井是沒有上蓋的地方,比兩邊廂房低兩三尺左右),每進兩邊共有四間房每邊兩間門開在每進頭尾,兩邊廂房門相對的,最裏麵是祖宗牌位,祖宗牌位前有一寬闊空曠地方拜祖宗用的(祭祀),每年春節家家戶戶都要在此拜祖宗,牌位底部放些公用器具,兩邊廂房長子居住的是離最近祖宗牌位,其次按兄弟大小往外移,開枝散葉廂房不夠住移出祠堂外另找地方居住。

我村房子一般還算好,就算那些泥磚土土屋地基也很好,離一米左右全是花崗岩石條,每條最少都有一尺高一尺寬長一兩米,連門框、窗框都是用此石條,我村那一帶沒有花崗岩山,從那裏弄來不得而知。我家鄉南方雖屬亞熱帶氣候,但一到冬天寒冷刺骨,那些北風把耳鼻手指凍得又紅又疼,我們很少帶手套和帽子,不是不帶是沒有,農村人很少穿鞋,冬天照樣光腳幹活,小孩不怕冷,光腳走進水裏撿霜魚(冬天凍死的魚),三幾人一堆門前屋後找些避風處,撿些柴木烤火烤紅茨,一起聊家常說故事。

村前有個大海壩,滿海壩長滿浪釘樹,不知什麽時候改叫“紅樹林”,浪釘樹的根用處可大了,暖水瓶塞、酒瓶塞全用它,浪釘子長得非常美像帶著紅帽子一像,手指粗大小像釘子一樣,成熟後一條條掉下後,掉進泥漿裏或隨水飄浮,插進泥土裏就地生長,或隨水飄浮,飄到那裏就在那是長出一棵小樹,海壩裏很多母指大小小紅蟹,我們叫“螃蜞”,這些小紅蟹在樹頭泥土挖洞,每棵樹少則六、七隻,多則十多廿隻,這些小紅蟹對我村民大有用處,容後再說。

媽廟村是個窮的鄉棣屬廣東省惠陽縣,地貌屬丘陵地帶沒有多少耕地,我村在附近是個大村,多達六姓人大約有幾百戶之多,最先到的一姓“蘇”所占位置很高,多在一些小山坡建屋,後到的隻能在較低的地方建屋,初期全村大部分是泥磚土屋,後期建有很多小樓房都是華僑港客回來建的,解放前村子經常遭成群結隊土匪進村掄劫,但全村人非常團結也早有準備,在公路一頭備有刀叉大棍(土匪是從這一邊進村的),遇有土匪進村青壯男人奮力抵抗,大多都能把土匪打跑,那些土匪沒有槍的是外村來的。

我村和附近村子都是窮鄉避壤小地方,離海很近地勢很低,每年發大水季節遇到漲潮河水出不去,海水漲潮會沿著小河向上湧,台風每年也有兩、三次,村子一經打台風下暴雨,全村三分之二就會遭水浸,有些房屋浸到高過漆蓋。這種地形不適合打水井,有水井水也帶有鹹味不能飲用,全村一共有兩個小水塘,一個在兩小山之間,這個小塘冬天沒有水,一個在河邊附近,全村人全靠這兩個水塘水飲用(人畜共用),水塘環境衛生很差,周圍全是菜地(菜園),遇見旱天兩個小水塘全幹固,村民要到小河上遊用河沙把河攔截堵水,村民到河裏來取水飲用,挑一擔水來回要走一個多小時,下遊河水不能飲用鹹的。

(故鄉的點點滴滴):2…(有空再述)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