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你不是普通百姓家的孩子!”

(2015-12-25 05:31:25) 下一個

這句話是一句很有哲理含量的話語,好像還引起過討論。

中國有許多哲理性很強的老話,就放在那裏,不同的人解讀出不同的含義。正如瞎子摸象,有的人摸到象牙感動,有的人摸到象屁股感動。

我們老家有句話,說“看這孩子的站相和坐相就知道他家有幾畝地。” 意思就是說,孩子的表現是反映其家庭環境的,而家庭環境,又是千奇百怪的。我們在論壇上不同網友的各種不同表現就是一個例子,我常用蜜蜂和蒼蠅來比喻。長相相似可是品味迥異,蜜蜂總是讚美鮮花與陽光,把正麵的東西分享到論壇;蒼蠅則不同,呈現的多是臭不可聞的東西,他們還振振有詞地說“聞起來臭吃起來香”的邏輯。

把手抄本與人性聯係的人,有,但不是普遍現象。雖然每個孩子都有好奇心,但是韋小寶的人性觀應該和郭靖哥哥不一樣的。

一個人的教養,不在於他讀過多少書;正如一個人命運的好壞,也不盡取決於他的學曆和能力。真正托起一個人的必定是他生命根基裏到底沉澱了多少肥沃飽滿的土壤。時下,如果說某人沒教養,就是大批評大貶義了。如果說一個女人沒教養,簡直就如同說她不檢點了。

教養是一門處世技能。和人相處,讓人舒服,你的教養一定不錯;你的存在讓周圍的人難過,說明你教養欠缺。孟母三遷,對孟子的養成不僅僅是環境上的,更重要的是塑造了孟子的善惡觀和是非觀。

中國古代是以二十四孝作為教育孩子的藍本的。後來時代的變化,慢慢進化到了“德智體”這三個方麵。“你不是普通百姓家的孩子!”這樣一句簡單的教子名句,意思就是要求孩子在“德智體”這三個方麵比別人做得更好。而不是說,別人家的孩子不可以看少女之心,你可以!

網絡的爭論互掐,歸根結底還是孟母嶽母與杜十娘的理念之爭。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