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家長非常喜歡說小孩子“乖”。家長們聚集在一起的時候說起孩子,聽到的一個關鍵詞就是“乖”。或是說別人的孩子比自己的孩子“乖”,一副好羨慕的神情。 或是說自己的孩子小的時候比現在“乖”,一副好懷舊的樣子。
來到美國以後,才發現美國人是根本就沒有這個“孩子乖”的概念的。和美國家長交流時,本貓在試圖給美國家長解釋這個“乖”的概念時,隻能表示是孩子聽家長的話,聽老師的話。直覺上,好像最接近的英文詞是quiet(文靜的,溫和的,不宜激怒的)。
真的有點好奇,這 “乖”到底是什麽意思?在線新華字典給出了這樣的定義:
“乖 (guāi)
不順,不和諧:乖舛(謬誤)。乖謬。乖戾(性情、言語、行為別扭,不合情理)。乖僻(怪僻)。乖張(怪僻,不講情理)。出乖露醜。
機靈,伶俐(多指小孩聽話):乖乖。乖巧。賣乖。乖覺。乖順。”
把這個“乖”的定義左看看右看看,發現很有意思。這個“乖”字有兩類看上去正好相反的意思。“乖戾(性情,言語,行為上的別扭,不合情理)”和“機靈,伶俐(多指小孩聽話)”。沒法考察什麽時候“乖戾”演變成了“機靈,伶俐”。
本貓倒是覺得,小孩子還是不要太“乖”的好。小時候太乖的小孩,長大了往往會缺乏自己的思想和主見,也就不善於表達自己的思想和見解,缺乏領導能力(leadersh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