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把中國的文化傳統在海外的中文教學過程中向全世界傳播,的確有很大的挑戰。
在北美中文學校的老師,在講了“孔融讓梨”的故事後,有孩子認為“孔融是個壞孩子”(見《給ABC講“孔融讓梨“》),在講了“愚公移山”後,孩子們得出的結論是“愚公的挖山行為是違法的”(見《給ABC講“愚公移山”》)。
我們再來看看講了“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孩子們會有怎樣的討論。
這次老師在中文課上又給小朋友們講了“司馬光砸缸”的故事,然後提問。老師的意圖是要小朋友聽完故事,說出司馬光聰明或者機智、勇敢之類的,然後因勢利導小朋友們學習這種精神。看到學生們紛紛舉手,積極發言的熱情很讓老師很高興。
第一個舉手的女孩問道,“老師,什麽是缸?”
也是的,在北美長大的孩子哪有見過缸的,不怪孩子們不知道。看到所有的學生都用同樣迷惑的神情望著老師,老師就在黑板上畫了個缸的形狀,告訴大家,缸是一種常見的家用容器。
第二個舉手的是個男孩,他的問題是:“缸是幹什麽用的?” 老師解釋說,古時候每家都有一口缸是專門用來存水的。
第三個學生馬上問:“他們家經常停水還是欠水費了?”老師很耐心地解釋:“那時候沒有自來水,人們都是取來河水或井水存在缸裏每天用。”
第四個學生很嚴肅的問道:那缸為什麽沒有蓋子?若有了蓋子小孩就不會掉下去了。再說古代人也應該講衛生啊,沒有蓋子,灰塵昆蟲髒東西什麽的都往裏掉,人吃了會得病的”。
老師開始有點吃不消了,“嗯,應該是有蓋子的,可能是掉到一邊去了吧。”
有個大一點的女孩,也開口說話了,“大石頭多大?司馬光多大?老師您講了司馬光當時也是個孩子,那他抱得動大石頭嗎??那缸裏的水要是不夠深,小孩掉進去也不會有危險,就不用救了”。
“既然要救”,女孩接著說到,“說明缸裏的水足夠深或者是滿缸水。能承受那麽多水的缸的缸壁一定是夠厚夠堅固的。司馬光既然隻是小孩子,抱不動大石頭,那麽他拿小石頭能砸破那夠厚夠堅固的大缸嗎? 就算他一下下耐心地砸,直到砸破為止,就算他最終把缸真的砸破了,那小孩估計早就淹死了,所以......”
女孩停了一下,看了看老師,深吸了一口氣:“老師,我覺得,這個故事,是,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