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悄悄地來過

我靜悄悄地來過, 不帶走一絲絲雲彩
正文

觀山海情, 致敬我的爸爸和他的家鄉(1)

(2021-02-09 17:16:24) 下一個

        一直想寫寫我的爸爸和媽媽,他們一北一南,一個出生在窮得光腚,沒有水閉塞的山溝溝裏,一個出生在好山好水好風光的魚米之鄉。他們遠離各自的家鄉,結緣於大漠戈壁,紮根在新疆邊城,  成為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代的開拓者,建設者。他們是那個時代巨大變遷的經曆者,見證者。

        自新冠lockdown以來,白天沉溺於股市裏衝浪,晚上隻想看看電影綜藝放鬆一下,感覺沒有時間,更沒有落筆的衝動,直到看到開年的第一部劇“山海情”。當劇中的人物,講著陝甘寧夏那一帶的方言,劇中的湧泉村,劇中的苦和惡略的生存環境,頓時有一種莫名的親切和熟悉,令我不由地想到了我老爸,想起了老爸的家鄉,那是一個比湧泉村還要苦還要窮的地方。幾十年前, 那唯一一次回老家的經曆, 至今仍記憶猶新,曆曆在目。

1.  從窮山溝走出來的

       我的爸爸出生在甘肅省會寧縣大溝鄉(公社)郭莊大隊。一個叫郭莊,卻沒有一戶姓郭的人家。我的爸爸姓韓。據家譜記載,爸爸的祖上是從河北過來的,我問爸爸為什麽從好地方跑到這裏,爸爸說也不知道,我就戲虐地說一定是躲避戰亂或追殺,逃到這裏藏起來的,否則沒法理解。爸爸隻記得,爸爸的太爺爺那代,整個郭莊,不到百餘口人,主要是王姓和姚姓,姓韓的也隻有爸爸的太爺爺一家四口。太爺爺在一次外出回家的路上,可能是因為大雨吧,人與馬一起跌下了山穀,直到2-3個月後他們的屍體才被找到。太爺爺死的時候很年輕,不到30歲,留下了太奶奶和兩個兒子。其中一個就是爸爸的爺爺。在爸爸離開郭莊的時候,韓姓隻有10口人。

1951春,年僅16歲半的爸爸,應招入伍參加了中國人民誌願軍,爸爸第一次走路走出大勾鄉,第一次走路走到了會寧縣(兩地相距60公裏)。從沒進過學堂的爸爸,第一次在這裏見到了汽車。爸爸雖然應召參軍去打仗的,但爸爸所在的團也隻有2名汽車兵,被派去了鴨綠江,而且也隻是國內這邊。

1952年,爸爸做為10個從各團挑去參加空軍的候選人之一,第一次去蘭州做體檢。同行的還有幾個人,他們走了好幾天才走到了蘭州。抵達蘭州的當晚,爸爸也是平生第一次見識了什麽是電燈。

        話說他們10個人,其中還有從寧夏來的2個回族,到的時候正好是下午吃晚飯的時候。吃完飯後,他們被安排在一個10個人的大通鋪的房間裏,房子屋頂很高,當中懸著一隻亮著的燈泡。天尚未黑,,一開始大家並沒有留意到它,直到指導員在門外走廊喊“關燈睡覺”了。10個從山溝溝來的窮娃娃,誰都沒見過電燈,大家圍了一圈,仰望著燈,你一口我一口地吹,奈何太高,燈紋絲不動,後來有人想起了來用衣服扇,幾個人排著隊,輪流地扇,扇得燈泡晃來晃去。當時也沒誰有膽去叫人來關燈,大家就這麽亮著燈睡下了,直到半夜指導員來查鋪,才在進門的一側上方拉了燈繩,滅了燈。記得爸爸,第一次用他那甘肅調的普通話給我講這段經曆的時候,我隻有8-9歲,當時我笑得不行,要知道我的爸爸並不是一個善於表達和幽默的人,而是個寡言少語,隻幹不喜歡說的人。之所以好笑,  或許那時還是小孩子的我, 就覺得我爸他們也真是太傻了。

 

         爸爸後來因為沙眼落選,又回到了原部隊。

        沒過多久,爸爸又被幸運地抽調到組建新疆軍區駐蘭州辦事處(接待從全國各地去往新疆的人),成為10名成員中的一員,第二次來到了蘭州。

1954年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成立,當時還在飯桌上一起吃著飯的10個人,5個人被通知去了新疆軍區,5個人包括爸爸被劃分到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隨著火車從蘭州向新疆一段一段地建設通車,爸爸也從武威, 張掖,到了玉門關,又到了峽東(該站隸屬烏魯木齊鐵路局),在那裏遇到了我的媽媽,那時候我的媽媽從湖南老家跑出來沒多久,投靠她的表姐(表姐夫是一位有著大學學曆的部隊首長),幫著表姐帶孩子。                       1952年於蘭州

 

 

1958年爸爸攜新婚不久的媽媽,來到新疆石河子新城。我們兄妹三人也相繼出生於此,爸爸也從部隊的食堂管理員到司務長,最後幹到了警衛排長。對於入伍前大字不識一個,然後在部隊掃盲班脫盲的爸爸,能在部隊待這麽長時間,幹到這個位置,既有幸運的成分,也有爸爸優秀的一麵。當年他們在蘭州辦事處的10個人,去了新疆軍區的那5個人,沒幾年都被遣散複原回原籍了。

1970年,爸爸要求複原,轉業到了新疆烏魯木齊市一家隸屬兵團的工廠。爸爸成了一名基層幹部,然而卻苦了媽媽,從原先商店裏買藥的,相當於這裏@ phmacy's pharmacist, 成了一名鑄造車間的工人。髒而繁重的體力活,即使多年後提起,依然讓媽媽耿耿於懷。                                                             1959年於石河子                                                                                                                    

        不過也正因為媽媽的工種,在那個統一供給,糧票布票油票的年代,媽媽一個人的口糧頂2個16-17歲小夥子的口糧。  雖然那個年代每個人的肚子裏都鮮有油水,逢年過節的時候才能見到點肉腥,但是我們家在1974回老家之前,從未缺過糧,至少說沒有過沒有白麵吃,也從未吃過像高粱米這樣的粗糧。 也正因為媽媽的工種,在我們回老家探親前, 攢足了100斤白麵粉和100公斤全國糧票帶回去。

 ......待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2)
評論
深海淺灘 回複 悄悄話 買藥的?買賣倆字都分不清,真不知道是咋出國的。
雪狗2014 回複 悄悄話 很有意思
菲兒天地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花似鹿蔥' 的評論 : +1致敬!
花似鹿蔥 回複 悄悄話 父母一南一北,孩子會聰明。向父輩致敬!
山旮旯 回複 悄悄話 等繼續
我愛梔子花 回複 悄悄話 50年代的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苦不堪言,我媽媽去過,後來偷跑回家了。
初春時節 回複 悄悄話 扶貧是當代中國的一項偉大事業,經過不懈努力已經取得勝利,從而也造就了千千萬萬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德福、麥苗等就是這些英雄的代表,他們是普通人,但更是英雄。另外,寧夏雖然貧困,但展現出來的風土人情讓人向往;這塊純樸的土地上的年輕一代對愛情仍堅守著華夏兒女固有的純樸與執著。麥苗、德寶、水旺等已走出山溝,走進繁華的外部世界,但他們的心和愛還根植於故土,永不改變,這讓人動容,也讓人對西海固、對寧夏這塊土地產生向往與敬仰。
初春時節 回複 悄悄話 喜歡這樣的文章。那是一個充滿理想與激情的時代。作者的爸爸媽媽跟我的爸爸媽媽很相似,都是窮苦出身,都是早年參軍、參加抗美援朝。但後來可能不同。讀這樣的故事,很容易引起共鳴。
《山海情》我也剛剛看完,也非常喜歡。裏麵的人物個個都讓人喜愛,不僅是德福、德寶、麥苗、張主任、白校長、淩教授這些主要人物讓人喜歡、尊敬,就是喊水、大有,甚至麻副縣長這樣的人物,也都讓人喜歡。
tobyd_媽媽07 回複 悄悄話
常態
發表評論於 2021-02-09 21:01:38

樓下,你肯定?偏偏會寧縣沒有中學的全名為會寧中學 :-)
抱歉,剛才問了朋友,會寧一中。我說的不夠準確
常態 回複 悄悄話 樓下,你肯定?偏偏會寧縣沒有中學的全名為會寧中學 :-)

“邢台縣會寧中學"
格利 回複 悄悄話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世界上很多事情說不清楚。祝好,請繼續上文,坐等。
tobyd_媽媽07 回複 悄悄話 我最好的朋友就是會寧人,厚道樸實。會寧中學出來很多人才. 問好!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