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注:為何“道不可道”?為何宇宙大爆炸前的“點”,其狀不可言表?
答:
人類語言和思維依附於“邏輯”,而“邏輯”隻存在於“時間、空間”條件下,隻適用於“時空範疇”。所以在“時間”和“空間”未生成之前,或者說“在時空範疇以外”,再或者說“超越了時空”,“邏輯”便不複存在、或不再有效;沒有了“邏輯”,語言和思維便無從生起。是故,所謂“不可說”、“不可道”者,皆因想說要道的事相超越了時空範疇,在“邏輯”失效的情況下沒有了“道具”一一語言!
由此可知,佛祖其時拈花一笑,決非故設玄機,實為無言以說、不得己而為之也!
六祖頓悟於“應無所住,自得心開”一言之下。“無所住”就是要“去邏輯”,人的意識念念相續,每個念頭都是一段思維,而任何思維都是在邏輯框架之內。所以,隻有跳出邏輯框限才能達到暫時的無思維狀態、即“無所住”、也即“定”的狀態,從而“自得心開”,靈魂意識刹那進入“慧”的境界、獲得“極樂”的體驗。
佛家所言“世智辯聰”,“世智”實際就是指人類的“邏輯思維”,而“佛智”是超邏輯的,是不可思維、言說,即不可思議的!所以,“學佛”隻能是學習“佛行”,把“自行”逐步變成“佛行”就是“修行”。“行德”圓滿,自然“佛智”現前。孫悟空叫“孫行者”而不叫“孫學者”,“孫學者”一定是妖怪變的假猴王。
“凡人一思考,上帝就發笑。” 這句西式諺語大概也是同理。凡人一思考,必然是“邏輯思維”,而“上帝”那裏沒有“邏輯”。在“上帝”看來,人類的“邏輯思維”就好比一群過家家的小孩子自己約定好的遊戲規則,可愛又可笑。“上帝”沒有朋友,悶得難受,所以造出人來逗自己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