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ZT:唐伯虎的悲情人生

(2016-01-20 05:31:40) 下一個
 

人都說你風流倜儻才氣無雙,我卻看你人生失意舉杯長歎;人都說你飄逸瀟灑縱酒狂歌,我卻讀你曆經滄桑鬱鬱寡歡。

 

唐伯虎的悲情人生,背後含著多少辛酸和淚水

 

(圖)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 注:文中以下所有配圖均為唐寅的書畫作品

     “江南第一風流才子”唐伯虎,你背後包含著多少辛酸和淚水!

     唐伯虎出身於小商之家,自幼熟讀四書五經,16歲就因參加秀才考試得第一而轟動家鄉。1488年,19歲的唐伯虎與徐氏成婚。原本家境富裕其樂融融的唐伯虎,卻在他25歲之時,迎來了人生的第一次沉重打擊。那一年,唐伯虎的父親去世。“父沒,子畏猶落落”,但他還沒有從失去父親的悲痛中緩過神來,緊接著,巨大的痛苦又接踵而至,他的母親病逝,妻子難產而死,兒子夭折,妹妹病逝,一個個親人相繼永遠離他而去。現實如此無情,沉重地擊垮了一代才子。接二連三的失去親人,一度讓25歲的唐伯虎陷入了絕望,而家境也迅速衰敗下去。唐伯虎年紀輕輕就承受如此巨大的人生打擊,實在讓人淒歎。

     看到唐伯虎日益消沉,好友祝允明規勸他苦讀詩書,以成功名,重振家業。1498年,29歲的唐伯虎參加應天府鄉試時中解元第一名,一時名震江南,“冒東南文士之上。”盛名之下,大家閨秀何氏又慕名投入唐伯虎的懷抱,做了唐伯虎第二任妻子。

          但天有不測風雲,在唐伯虎人生得意之時,又一場足以改變他人生的牢獄之災隨之而來。

唐伯虎的悲情人生,背後含著多少辛酸和淚水

 

     1499年,30歲的唐伯虎進京參加會試,其才學得到主考官程敏政的賞識。但由於“江陰富人徐經賄金預得試題”事發,程敏政卷入此案中,最後也牽連到唐伯虎,結果唐伯虎求取功名不成,反倒因此下獄。

    唐伯虎在獄中的生活十分悲慘,他在給文徵明的信中寫道:“至於天子震赫,召捕詔獄,自貫三木,吏卒如虎,舉頭抱地,涕淚橫集。”一句“涕淚橫集”,讓我們不禁心酸動容。

    那時的唐伯虎,經過科考案的四處傳播,已是聲名掃地,他自述道:“海內遂以寅為不齒之士,握拳張膽,若赴仇敵。知與不知,畢指而唾,辱亦甚矣!”

    一場科考案,讓唐伯虎“扶案而思,仰天而歎”、“憤悒而哀傷”。科考案擊碎了唐伯虎的所有夢想,吹散了他的一腔豪情,也委屈了他的絕世才情。

唐伯虎的悲情人生,背後含著多少辛酸和淚水

    後來,唐伯虎雖洗清冤屈出獄,但朝廷還是革除了他的“仕”籍,把他發配到浙江偏遠之地做一名小吏。但唐伯虎卻以此為恥不去上任,而是帶著一身失意回到了家鄉。可是,屋漏偏逢連夜雨,回家之後,原本追求富貴的續弦妻子何氏見他落魄如此,追求功名無望,竟毫不留情地離他而去另攀高枝。

    唐伯虎仕途受挫,妻子又離去,頓覺心灰意冷,無奈之下,為抒發鬱悶之氣,遂遊曆名山大川,“放浪形骸,翩翩遠遊,扁舟獨邁祝融、匡廬、天台、武夷,觀海於東海,浮洞庭、彭蠡”。

    所有盤纏用盡之後,唐伯虎孤獨地回到家鄉,我想,那時的唐伯虎,望著家徒四壁,看著空屋無人,隻能是欲哭無淚。手握殘杯,卻無人對飲;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

唐伯虎的悲情人生,背後含著多少辛酸和淚水

    所幸的是,在唐伯虎最失意最無助最孤獨的時候,當年相見相識於青樓酒肆之間的紅顏知己沈九娘來到了他的身邊。

    沈九娘的到來,至少在精神上給予了唐伯虎莫大的慰藉,一如曹雪芹身邊的脂硯齋。當一代才子唐伯虎重新提起那支散發無限才情的如椽之筆時,背後肯定有沈九娘溫熱的目光與堅定地支持。感謝沈九娘,你帶來的不僅是無私專注的愛情,更讓人感到一種文化的熱度,讓唐伯虎的才情再次得到勃發,激情再次得到點燃。我無意抬高沈九娘,但至少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沒有沈九娘的相依相伴,中國文化史上肯定會少幾首絕佳詩詞,少幾幅絕世名畫。

    在沈九娘的鼓勵下,唐伯虎重新拾起了生活的勇氣。1505年,已經三十六歲的唐伯虎與沈九娘成婚,夫妻倆以賣字畫為生,正如唐伯虎詩中所寫的:“閑來寫幅丹青買,不使人間造孽錢。”他們用賣字畫的微薄收入維持生活,同甘共苦,共度危難。

    後來,唐伯虎用賣字畫得來的錢在姑蘇城北桃花塢,建了一處簡易的住所,起名“桃花庵”,過起了平淡又清淨的生活。不久,他們有了一位可愛的女兒,取名為桃笙。唐伯虎在《桃花庵歌》中吟唱的“桃花塢裏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半醒半醉日複日,花落花開年複年”,正是這段隱逸知足生活的寫照。

唐伯虎的悲情人生,背後含著多少辛酸和淚水

唐伯虎的悲情人生,背後含著多少辛酸和淚水

    但賣字畫為生又何嚐容易,正如唐伯虎所說,有時常常是“風雨浹旬,廚煙不繼,滌硯吮筆,蕭條若僧。”在《貧士吟》中他也歎道:“信是老天真戲我,無人來買扇頭詩”、“湖上水田人不要,誰來買我畫中山?”

    在家庭貧艱的日子裏,沈九娘用自己的勤勞竭力維持日常的生活。1512年,年僅37歲的沈九娘因操勞過度,過早地離開了人世。“相思兩地望迢迢,清淚臨門落布袍”、“明日河橋重回首,月明千裏故人遙。”沈九娘的離世,讓唐伯虎十分悲痛,常常生活在無盡的思念之中。此後,唐伯虎再也沒有繼娶妻室,而是皈依佛教,號稱“六如居士。”

唐伯虎的悲情人生,背後含著多少辛酸和淚水

    1523年,生活貧艱、一生失意的唐伯虎走完了他悲情的一生,終年54歲。

    “生在陽間有散場,死歸地府也何妨。陽間地府俱相似,隻當飄流在異鄉。”這是唐伯虎臨終時寫下的一首絕筆詩,隻有經曆過無數磨難的人,才能把生死看得如此淡然。他帶走了所有的孤獨與落寞,隻把自己的才情留在了人間。

    唐伯虎死後家境蕭條之際,竟無錢安葬,隻能借助朋友們的慷慨相助,才埋葬在桃花庵附近。如今,當人們爭先收藏唐伯虎字畫的時候,何曾想到他當年的悲苦與淚水?

   “書籍不如錢一囊,少年何苦擅文章”,正因為自己貧寒的如此淒涼,悲情的如此心酸,以至於一代才子留給後人的竟是這樣的告誡。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