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25)
2018 (37)
2024 (1)
一直不敢寫音樂的文章,因為真的是不懂音樂。今天讀了文學城網友休裏先生的《觀看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演出有感》一文,引發了我潛在的感觸,不吐不快。
上半場開場是趙季平先生的《第一小提琴協奏曲》,由中國小提琴手寧峰擔當獨奏。作為一個音樂的門外漢,雖然不敢妄自評論先生的作品,但真的是喜歡。據說這部作品是集先生十年的思緒而成,結構是奏鳴曲式的,音樂語言具有強烈的中國色彩的。整個作品的主題是愛,是愛的悠揚和柔情;是愛的矛盾和衝突;是愛的絕路逢生的盤涅和升華!寧峰的演奏深情,細膩,收放自如,情緒控製跌宕起伏,如泣如訴。讓根本不懂音樂技巧的我,被感動和激動的不止如何是好!接下來是陳其鋼先生的大提琴協奏曲《逝去的時光》,也是特別的喜歡。演奏者是來自法國的大提琴手Gautier Capucon。據說也是位大拿,履曆閃光,獲獎無數。但我鬥膽冒昧地說句真實的想法,那就是一方水土一方人,如同西女著旗袍,不是不美,而是少了一份隻有東方人才有的骨子裏的韻味和嫵媚。就覺得他呈現的技巧是高超的,卻少了一點點什麽,或許是那一點點能夠觸心的東方式傷感和無奈吧。 他後來加演的一段聖桑的天鵝,倒真真的是感人!那琴聲裏的纏綿憂傷和似水的柔情把你的心都融化在那一份剪不斷的情思裏了。
下半場是勃拉姆斯的《e小調第四交響曲》。是作曲家最後一部交響曲作品,也是最輝煌和成功的一部。由年輕的中國國家大劇院交響樂團演奏的這部作品好像沒有特別精彩的可圈可點之處,隻是覺出了奔放的和年輕的熱情,也許有點太使勁了。這讓我想起了今年年初聽過的另一部交響作品,是Stéphane Denève指揮費城交響樂團演奏的Pictures from an Exhibition.那是一場讓我印象極其深刻的演出。當演到 "The Bogatyr Gates" 時,我真正體會到交響的魅力和震撼,那些不同樂器產生的各種聲音合並在一起竟然生成了一個全新的,不同於任何一種原有音色的,而且更加有光澤的聲音,那是一種直擊人心的,能重上雲霄令人興奮的存在。也是這時,我真切的地體會到藝術的創造性。特別的激動,就想找個內行聊一聊,可是沒有,好大的遺憾! 那真是今年看過的演出中費交最出彩的一次。這次大劇院的勃拉姆斯有那一場費交的激情,卻少了那種震撼的效果。演出結束後,掌聲雷動,指揮呂嘉在觀眾的盛情邀請下,再次舉棒指揮樂隊為大家加演了«匈牙利舞曲»和«紫竹調»,圓滿收官。
還有一些的感觸來自觀眾。請原諒我的直率,我的有些同胞觀眾讓我有點汗顏。居然有人抱著大瓶子在演出時喝水!間或有小孩子的哭鬧和手機的鈴響,還有每個樂章之間的熱烈鼓掌!每個樂章之間不鼓掌是古典音樂會的約定俗成,我想是為了不影響演奏者的入戲狀態和樂曲的完整性的原因吧。
此文純屬個人感受,本人絕對的音樂外行,有不對處,敬請指教!
祝節日快樂!
也特別煩最後一段描述的,好在一般我們這裏的正式演出大家還比較懂規矩,若是有孩子的表演或是中國新年的的時候就開始亂了。
預料之中!
第四交響樂是 OP 98.(1855) 他後來寫到 Op. 122, Eleven Chorale Preludes, for organ (1896)。第四交響樂後11年裏又寫了24個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