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嘉年華旅遊的博客

收集世界各地華人旅行社提供的著名旅遊景點與線路,給您物美價廉的選擇
正文

北極光:轉載《龍玉出冰天》 - 華夏民族'龍“的起源,繼續

(2015-10-22 08:03:40) 下一個

西西河論壇石頭布的大作:

-----------------------------------------------------------------

北極光與龍

以上我們已經確定了龍幾個原始線索:發光現象、無固定形狀、壯觀美麗,巨大無朋,常以黑暗為背景,與北方相關。把這幾個線索綜合起來考慮,再與我們前文所介紹的蒙古人種北方起源相聯係,那麽一個候選答案就呼之欲出了。這個答案既符合龍的所有原初特征,又絕對當得起人們的無限崇拜。是什麽呢?我們先來看看這些圖片吧。

圖 2中所示就是北極光,它是地球上最美麗的自然景觀。這種龍蛇狀的光帶是相當常見的北極光樣式,多呈黃綠色,但也時常包含紅藍紫等多種顏色。靜態的圖片其實不能描摹它的雄渾壯麗之萬一,真實的北極光是動態的,它們忽隱忽現,不斷翻卷律動,翩若驚鴻,蜿若遊龍。

中國人千百年來崇拜的龍,真的是北極光嗎?讀者們此時的疑惑,一定非同小可。盡管這兩者的性質有諸多耦合之處,要建立它們之間的等同關係,我們當然還需要更多的證據。首先要解決的是,北極光與上古華夏人群是否有可能的時空交集?然後我們要排比一下從顏色、動態、和所謂的“聲音”角度,北極光與龍是否完美地契合?最關鍵的是,我們需要給“龍為水物”這一觀念在高緯度地區的自然物理現象中找到妥帖完善的解釋方案。再者,如果龍真的是北極光的孑遺,“德不孤,必有鄰”,北極光在中國文化中留下的印記必然不止於龍,一定還有眾多的其他表征。孤證不立,一個證據網絡的建立必不可少。在本章餘下的部分,我們將通過龍與北極光的性質的更多對比來嚐試確立兩者的聯係,同時建立初步的證據網絡。

(一)關於北極光的一些事實

粗略的講,常見的北極光形態有如下幾種:

1)均勻光帶。狀似龍蛇,有的呈螺旋狀。宛轉律動。周期性消失又再現。

2)飄動輕紗狀。如雲似霧,形狀不規則,有節奏律動。

3)卷曲帷幔狀。由平行光線排列而成,有節奏律動,通常下緣較亮。 

4)地平線上的散漫微光。常見於距離北極光的實際發生地非常遠的地方。由於地麵的弧度, 它僅僅是北極光的上半部分。

我們按照倒序,從第四種說起。這第四種北極光往往在緯度不高的地區也能夠觀察到,屢屢見於中古近古時代的曆史記載中,它與本書的主旨無關,所以我們不討論它。第二和第三種北極光與另一種神秘信仰有關聯,關於它的事情,要留到後麵的章節再講。而第一種北極光,正是龍的本源。見過北極光的人,才會明白中國古人為什麽說龍“合而成體,散而成章”、“能幽能明,乍存乍亡”、“神龍不見首尾”。這些都是對北極光最準確最傳神的描繪。

北極光常常由無數極細的豎向光絲陣列而成,似乎有規律的紋理。這與華夏古人的龍鱗概念或有關係。中美洲瑪雅人認為飛天司雨的神蛇(Kukulkan)身上有羽毛,也許是出於同樣原因。

那麽北極光與我們祖先的親近接觸發生在何時何處?如前文所述,從蒙古人種的起源理論和末次盛冰期的西伯利亞考古發現來看,貝加爾湖地區、安加拉河上遊和葉尼塞河上遊地區是該人群最可能的演化起源地。但細心的讀者也許會問:好吧,就算蒙古人種(甚至華夏先民)的祖先來自西伯利亞,可西伯利亞也難得見到北極光橫亙長空的景象啊。

今天的北極光多見於西半球,少見於東半球,這是北磁極的遷移造成的。這裏我們需要簡短地科普一下北極光的形成原理和北磁極位置的古今變遷。北極光是外太空帶電粒子受到地磁場的吸引高速撞擊大氣電離層的氣體原子或分子所造成的發光現象,它的可見範圍與北磁極的位置有關。理論上講,北極光發生概率最高的地方是以北磁極為圓心的一個“極光圓環”地帶(auroral oval)的上空,這個圓環的半徑(內外半徑的中值)約2500公裏,寬度(內外半徑之差值)從幾百到上千公裏不等。在這個圓環地帶裏麵,人們常能看到絢爛的北極光橫亙頭頂的天空。離開它稍遠的地方,北極光常能出現在遠處天空,但很少高懸頭頂。在更遠處,就隻能看見遠處地平線上的散漫紅光了(紅色北極光多發生在250公裏以上的高空,可見範圍最大,大氣穿透性也最好)。與北極光相對稱,在南磁極附近也同樣會發生南極光。隻不過因為南半球的居民較少,更不容易被觀察到。

而這個“極光圓環”的中心--北磁極的位置,並不在地理上的北極點,而是在北極點的周圍不斷移動,它偏離北極點數千公裏是尋常事。地球磁場是由富含鐵元素的液態外地核和液態地幔的旋轉速度差異導致的(這兩者都圍繞著固態的內地核旋轉),而地球內部的這一動態過程受很多目前不可預知的因素所影響,導致了南北磁極位置的不斷變化。

1831年人們對北磁極的位置做了第一次測量,測得位置在加拿大布西亞半島(大約是北緯70度,西經96度),此後它的位置不斷移動,2007年北磁極移動到1831年位置的西北方1500公裏外的北冰洋中(大約北緯84度,西經121度) ,而且現在正在以平均每年52公裏的速度繼續向西移動。近兩百年來,北磁極一直流連於廣闊的加拿大北部。這就是為什麽今日的北極光多見於北美洲北部和歐洲北部,少見於西伯利亞的原因。就目前的觀測記錄看,北磁極移動的方向和速度是隨機變化的,無法對未來做出預測。

但我們可以對曆史上的北磁極位置做“考古”的工作。古地磁學家們通過分析碳同位素來考察地球磁場在地層沉積物上遺留的印記,追蹤磁場變化。他們發現,在過去一千年中,地球北磁極多次在加拿大北部和西伯利亞之間“搖擺”。在更早的古遠年代,則曾經長時間停留在西伯利亞。

在北磁極留駐於西伯利亞的數千年甚至上萬年前,亞洲北部的天空經常被北極光所籠罩。如果北磁極的位置低至北緯70度的話(1831年北磁極的緯度),上述圓環的中線會掠過黑龍江--色愣格河--阿爾泰山一線。那裏的人們經常會看到絢麗的北極光在頭頂翻滾律動。如果北磁極處在更高緯度,這一區域將北移到貝加爾湖周邊、安加拉河流域甚至勒拿河流域。在這一廣大地域內的蒙古人種諸民族的祖先一定對這種雄渾瑰麗的景象產生了深刻印象。

為了給讀者一個直觀的感受,我們引用一段挪威探險家弗裏喬夫·南森(Fridtjof Nansen )的日記,他1893年在向北極點遠征的路上遭遇北極光,下麵是他的描述:

“沒有語言能夠形容眼前的景象。那閃光的火雲分散為無數發光的彩色寬帶,宛轉飛舞,布滿整個天空。這些寬帶(或者長弧)由平行排列的豎向“光絲”構成,顏色像如彩虹般透澈晶瑩,多是紫紅、胭脂紅和極純淨的綠色。光絲的最下端常是紅色,中間主體碧綠奪目,向上逐漸變暗轉為藍色或淡紫,直至最終隱沒在藍色天空中,有時主體會在紅綠間反複變幻。無數彩帶長弧飛來舞去,像被風暴吹去刮來。這是無窮盡的夢幻般的美麗,超過任何人的想象和夢境。有時這壯觀奇景達到高潮時人們的呼吸都快停止了,感覺什麽不得了的事情馬上會發生,也許天會塌下來。但當人們屏息等待時,滿天光彩卻仿佛一瞬間就消失無蹤,隻剩下浩渺的虛空。”

類似的景象肯定也深深感染了生活在高緯度北方的上古華夏先民,這撼人心魄的壯美永遠留存在他們的曆史記憶中。以至於孔子對龍曾經有“智者不能察其變,辯者不能(言)其美,至巧不能贏其文”的感歎。劉向在《說苑-辯物》中對龍的描述“忽微哉,斐然成章。虛無則精以和,動作則靈以化”,則正是對北極光最貼切生動的寫照!北極光在華夏先民的精神世界中曾經占據了極為重要的位置,《易經》曰:“飛龍在天”、“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禦天”、“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北極光的宏大和美麗,幻化為龍的意象,成為中華民族陽剛與雋永之美的象征物,於一萬年後依然活在後代子孫的文化中。中國民間曆數千年而不衰的舞龍燈習俗,實際上反映的正是對龍的真實形象的記憶。

 

極光旅遊: https://www.ctravelers.com/add/v.php?aid=1027

環遊世界, 就在北美嘉年華旅遊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