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社會主義在全世界勝利的途徑

(2015-10-09 22:37:30) 下一個

社會主義在全世界勝利的途徑

 

零點的火車

 

社會主義社會是作為資本主義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之間的過渡形式。馬克思說:在資本主義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之間,有一個從前者變為後者的革命轉變時期,同這個時期相適應的也有一個政治上的過渡時期。……這個時期的國家隻能是無產階級的革命專政(《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21頁)。盡管在馬克思主義經典理論中,社會主義社會是作為共產主義社會的初級階段,它是無階級的——應該也是無國家的,因為國家是階級的產物。但自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的建立,社會主義社會一般被當作資本主義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之間的過渡形式,它是存在階級和國家的,無產階級專政是國家的最後形式。暴力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社會主義國家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可以在一國成功,這已為曆史所證明。但是,社會主義的勝利則不可能在一國成功,而必須在全世界或至少在幾個發達發達國家如英國,法國,德國和美國同時成功才能取得成功,這是馬克思主義經典理論的觀點,列寧讚成這個觀點,盡管斯大林在列寧去世後在與托洛茨基的鬥爭中提出過“一國建成社會主義理論”,但斯大林後來也給這個理論加上了條件。

我把社會主義在全世界取得勝利定義為無產階級完成了如下二個階段的曆史任務:1》在全世界所有國家奪取了資產階級政權,推翻了資本主義製度,建立了社會主義製度,以世界社會主義聯國統一了全世界。2》通過全世界的協作發展創造了全人類的高度文明,逐步消滅了階級,實現了全人類的永久和平,並消滅了最後一個國家——世界社會主義聯國,成功地過渡到共產主義社會。

社會主義在全世界取得勝利,是個相當複雜,漫長和曲折的過程。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和毛澤東,這些馬克思主義的曆史巨匠都不可能在其理論中為這個漫長的發展過程過早地規劃所有細節。由於時代的局限,他們甚至沒能指出正確的實現途徑。

在二十世紀,盡管存在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相互傾紮----它們突出體現在上半葉的二次世界大戰和下半葉的幾次金融戰爭,主旋律仍然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搏鬥,這種搏鬥從十月革命到1991年蘇聯的解體,幾乎貫穿整個二十世紀。社會主義的興起和蓬勃發展曾給人類帶來前所未有的希望,尤其是當中國革命成功,世界上同時存在中蘇二個社會主義大國,無產階級在全世界奪權政權已經成為可能,無產階級專政已經從馬克思的書本演變成大地上轟轟烈烈的現實,全世界無產階級的解放在遙遠的地平線上現出曙光。但是曆史的道路從來不是平坦的,在與資本主義經過約一個世紀的搏鬥後,人類曆史上第一次世界範圍的轟轟烈烈的社會主義運動意外地走向失敗,這一曆史悲劇證明,在人類曆史的國家階段,即使在世界上建立了部分社會主義國家,這些社會主義國家之間也建立了暫時的聯盟,甚至這個聯盟已經一定程度地強大,世界社會主義事業仍然會遭到失敗。其主要原因有如下三個方麵:

1.      國家矛盾。雖然意識形態相同,社會主義國家之間仍然存在國家矛盾,當國家主義占上風壓倒國際主義時社會主義聯盟也會瓦解。國家矛盾包括曆史形成的和現實中存在的以及潛在的未來利益之爭。曆史原因主要是社會主義國家誕生之前的國家之間的戰爭留下的領土爭端和物質與心靈的傷害,它並不是可以輕易完全抹去的陰影。當社會主義國家麵臨資本主義陣營的強烈進攻時,社會主義國家之間也許能夠團結麵對共同的敵人,從而將曆史創傷暫時壓在心底,但一旦資本主義陣營的進攻緩和,社會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就會浮上來。當民族主義和國家主義占上風時,社會主義國家之間的鬥爭同樣會變得尖銳激烈,隻要某一方不顧國際大局和全人類的共產主義理想就會導致局麵失控,聯盟就會瓦解。社會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也可能來自於這些國家之間對資本主義的全球戰略差異以及對社會主義建設的認識差異,由於經典馬克思主義理論並沒有解決社會主義發展過程中的具體路徑問題,各個社會主義國家之間的國情也有差別,生產力發展水平不一致,認識和步調就難保持一致。社會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也會與國家領導人的權力鬥爭相交織,引發大規模的內鬥和外部勢力清洗,從而導致社會主義國家的動蕩與社會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激化並走向完全對立。

2.        資本主義的圍剿。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是完全對立的二種意識形態和社會製度,社會主義威脅到資本家生存的根本利益,對資本主義就是洪水猛獸。隻要社會主義國家在世界上存在一天,資本家就不得安寧,資本主義國家及其陣營必然盡一切力量從意識形態到經濟和外交與軍事,對社會主義國家及其陣營組織全方位進攻與圍剿和分化聯盟與顛覆國家。曆史證明,任何社會主義國家或陣營想與資本主義國家與陣營妥協的想法都是幼稚的,那些認為社會主義陣營可以與資本主義陣營和平競賽的想法也是幼稚的,那些放棄了警惕和政治與軍事鬥爭認為社會主義國家可以與資本主義國家接軌與合作共同發展市場與經濟的想法更是錯誤的,其結果就是社會主義製度被顛覆。隻要資本主義國家還在地球上存在,社會主義國家就可能被資本主義國家消滅或顛覆。

3.        社會主義國家的蛻變。在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並存的曆史階段,由於相互封鎖造成的空間隔離,由於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首先進入工業社會,而社會主義國家是從相對落後的資本主義或封建國家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由於馬克思主義理論不可能包括社會主義曆史階段的所有規律,而必須在實踐中繼續發展,共產黨對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發展規律都難以在短時間內有充分認識,理論建設相對滯後,在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中難免遇到曲折,容易被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短期繁榮假象所迷惑,被資產階級的意識形態所俘虜,從而導致在社會主義國家內部一部分共產黨人對共產主義理想不堅定,對社會主義製度發生動搖,當這樣的人掌握國家最高權力,就會主動放棄社會主義製度,而走向資本主義。所以,隻要資本主義國家還沒有在地球上完全消滅,資產階級的意識形態就會滲透到社會主義國家內部,社會主義國家就可能發生資本主義複辟。

 

為了社會主義最終在全世界取得勝利,關鍵是如何闖過第一關:怎樣在全世界消滅資本主義製度?在二十世紀,隻有一部分相對落後的資本主義國家(如蘇聯)和封建或半封建國家(如中國,越南)推翻了資產階級政權並建立了社會主義製度,但最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如美國,英國,法國,日本,加拿大和澳大利亞都沒有發生無產階級革命並建立社會主義製度,就在這第一個曆史階段,隻經過不到一個世紀,全世界的社會主義運動就走向失敗。但是,2008年從資本主義的核心堡壘----美國爆發的世紀金融危機再次證明資本主義是一種腐朽的製度,無*****服自身的經濟危機,資本主義必然被先進的社會主義製度所取代。一個多世紀以來資本主義國家發動的一次又一次戰爭反複證明資本主義對市場的依賴決定了它對外擴張的必然性,對人類造成的災難罄竹難書,不推翻私有製,不建立公有製,就不能消除戰爭,就沒有公平,沒有平等,沒有全人類的解放。所以,二十世紀社會主義運動的失敗隻是人類向不公平的,不平等的,不道德的和腐朽的資本主義製度發動的第一次衝擊而遇到的暫時的挫折,就如中國革命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遭受的重大挫折而走入低潮一樣,不等於革命的火種熄滅,不等於世界就從此一片黑暗。社會主義運動必將在21世紀東山再起,因為人類追求美好社會製度的理想不會熄滅,奮鬥絕不會停止。

作為人類第一次向資本主義發起的大規模的衝擊,二十世紀的社會主義運動,被俄國革命和中國革命的巨大成功以及在亞非拉的蓬勃發展所鼓舞,中國嬴得具有世界曆史意義的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和在社會主義建設初期的成功以及蘇聯的日益強大又將世界社會主義運動推向新的高峰,在大好的形勢下,社會主義陣營低估了資本主義陣營的力量,輕視了資本主義陣營的反撲力度和鬥爭的長期性,低估了國家矛盾和社會主義陣營內部分裂給世界社會主義事業帶來的危害,低估了社會主義建設的曲折性,低估了封建殘餘思想和資產階級思想對社會主義侵蝕的危害,低估了資本主義在社會主義國家複辟的可能性。當然,更關鍵的一點是指導思想:在經典的馬列主義理論中,是在資本主義社會與共產主義社會之間的過渡中先逐步建立一個個社會主義國家,等到把資本主義國家全部或至少把幾個發達國家的資本主義製度推翻後再過渡到共產主義社會。所以,各國共產黨在奪取政權後采取讓社會主義以分立的國家形式存在,隻建立鬆散的社會主義同盟對抗資本主義陣營,這種指導思想是二十世紀社會主義運動失敗的關鍵鑒於曆史的教訓,隻能通過在全世界建立共產主義聯合組織,統一領導,在推翻各國的資產階級政權的同時一邊消滅國家,建立統一的世界社會主義聯國。消滅資本主義的過程就是社會主義統一世界的過程,不是把所有資本主義國家消滅後社會主義國家之間再統一,而是建立唯一的世界社會主義聯國,讓它逐漸擴大,最後統一世界。隻有這樣最大限度地最緊密地凝聚社會主義力量,才能克服社會主義國家之間的國家矛盾,才能讓社會主義力量超越資本主義陣營的力量,才能不被資本主義陣營分化和各個擊破這是社會主義在全世界取得勝利的唯一正確途徑。

要在一個國家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社會主義製度,必須有一個全國性的共產黨組織來領導革命,就如中國共產黨領導整個中國革命。同理,要在全世界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社會主義製度,必須有一個全球性的共產黨組織來領導革命。二十世紀的共產國際對世界革命曾起過重要的曆史作用,積累了很好的經驗。如果二十一世紀成立新的共產國際,應該吸取二十世紀的經驗教訓,新的共產國際應該就是世界社會主義聯國的黨中央,在新的共產國際的統一領導下取得民主主義革命成功的國家立即屬於世界社會主義聯國的一部分,而不是獨立的社會主義國家。這樣,隨著民主主義革命的不斷成功,世界社會主義聯國的疆域不斷擴大。

二十一世紀的世界民主主義革命走“從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即從落後的第三世界國家先取得成功,逐步向第二世界推進,最後對少數幾個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形成包圍之勢。由於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有強大的資產階級專政機器,階級矛盾也沒有那麽尖銳,很難首先從那裏突破。但這並不意味共產國際就不在那裏領導鬥爭,即使是和平的議會道路也是要進行的。

世界社會主義聯國避免了分立社會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可以建立統一的社會主義大市場,這樣更有利於經濟建設。根據馬力耦合市場經濟學原理,在世界社會主義聯國弱小的時候,在內部實行耦合市場,有利於打破資本主義的封鎖。

世界社會主義聯國如何在全世界取得勝利?第一,在第三世界國家推動革命,讓無產階級奪權政權。第二,對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實行持久戰,主要利用經濟危機從經濟上打垮這些國家,以便最後引起這些國家的內部革命。馬力耦合市場經濟學原理證明資本主義國家的發展依賴於市場的擴張,除非他們實行耦合市場,世界社會主義聯國不應與資本主義陣營建立市場連接,而是隨著疆域的擴大逐漸壓縮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的市場。即使這些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實行耦合市場,也存在對外部資源的依賴,世界社會主義聯國在取得第三世界國家的革命勝利後,就可對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形成包圍,進行封鎖。

在人類的國家階段,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搏鬥是反複的和長期的,並不是一個回合定終身。關鍵是看誰首先進行世界統一和誰首先實行耦合市場。二十世紀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失敗了,但隻要資本主義是以分立的國家形式存在,還沒有建立統一的世界資本主義聯國,社會主義就有機會東山再起,就可先在一部分國家推翻資本主義製度和建立社會主義製度。隻要社會主義將革命與統一世界結合起來同時進行,以世界社會主義聯國的形式在世界推進,就會表現出強大的力量,不會在中途輕易被資本主義陣營擊垮。

為在二十一世紀取得人類曆史的第二次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成功,目前的二個最重要的任務是:1》建立共產國際。2》將中國和越南逼回社會主義。

  1. 建立共產國際,它與二十世紀共產國際的區別是,新的共產國際是未來的世界社會主義聯國的黨中央。人們會懷疑共產國際領導世界革命會取得成功嗎?共產國際領導中國革命不是犯了很多錯誤嗎?是中國共產黨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才取得革命勝利的,不錯,但這不等於不能建立一個更強大的共產國際組織來領導世界革命。

  2. 能否將中國轉回社會主義是新的世界社會主義運動成敗的關鍵,關係到人類未來。中國在“文革”結束後在改革開放中投入資本主義懷抱蛻變為半社會主義半資本主義國家,由於中國仍然自稱為社會主義國家,仍然保留部分社會主義特征,例如仍然是共產黨執政,盡管共產黨已經變質;仍然保留一部分國營企業,還沒有全部私有化。中國共產黨為了穩固政權也不敢在短時間內全部實行私有化。所以,將中國逼回社會主義仍然是可能的。這種可能性基於如下四個重要理由:A2008年波及全世界的美國世紀金融海嘯證明資本主義道路走不通,陷入資本主義迷途的中國被震醒。B》中國改革開放遇到重大挫折,發展模式不可持續,證明此路不通。改革開放37年來,貧富懸殊,資源耗竭,環境汙染,腐敗叢生,文化墮落,外資控製經濟變成殖民經濟。C》中國左派力量回升,牽製中共在西方的壓力下推行完全私有化。D》隻要給中國指出一條減少依賴於海外市場的經濟發展出路,弱化中國對西方發達國家的經濟依賴,就有望讓中國回歸公有製。馬力的耦合市場經濟生當其時,正好可以派上用場。在中國發展無價市場,讓有價市場與無價市場耦合,可以使中國對海外市場的依賴大為減少,雖然中國仍然需要到海外尋找資源,但海外資源並不一定依賴於發達國家。

 曆史不怕曲折,隻要真理被人民認識和掌握,隻要世界人民認識資本主義的發展規律,認識資本主義就是戰爭,它必然為社會主義所取代,共產主義理想仍然是可能實現的,人類就會再次選擇社會主義道路,新的社會主義運動必將在世界重新興起。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