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像的記憶

中國現代和當代曆史必須重寫-
為了真實性,可驗證性和中立性;
高清照片。
個人資料
鏡像的記憶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文革的妥協:毛澤東與軍隊的關係

(2016-05-17 03:20:33) 下一個

毛澤東與軍隊和“黨內那些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在一起,在對立的價值觀之間的交易,都必須保持一種平衡的穩定狀態,在平衡的過程中,一方應變能力的改善,必定要以另一方付出損失為代價。

 

毛澤東如果沒有作好軍事部署的話,是不能發動文化革命運動的。開始的時候,在林的支持,已經有兩個師的軍隊調到北京郊區,隨時準備占領北京。對這段曆史的思考中,軍隊在其中起到的決定性作用。

總的來看,軍隊是站在保皇派一邊,因此,與首都三司觀點相同的全國造反派又被保皇派稱為反軍派。一些支持造反派的軍隊,不久即調換了司令或者進行了換防。比如,當時的大連市,陸軍支持保皇派,海軍支持造反派,於是,總政更換了海軍司令,結果陸軍和海軍都支持保皇派。

符合當時文革運動的發展和邏輯性聯係。軍隊完全可能安排一部分軍隊支持某一派,又安排一部分軍隊支持另外一派,讓他們雙方發生流血衝突,給毛澤東一個顏色。最後,出來收拾局麵。

在任何國家,任何政治勢力要想掌握政權,維持政權,或者進行改革或者變革,第一件事情就是爭取軍隊的支持。、毛澤東從開始就遭遇最保守的力量-軍隊的反對,林的表麵支持,背地裏支持軍隊中自己的勢力,借機打擊其他勢力。周實質上是陽奉陰違,後來,林出事兒後,軍隊的前台人物是葉劍英等,後台老板是周,更是公開行事。周在軍隊中的勢力是最強的,在紅軍時期他就是軍委主席。如果毛澤東不是看他身後的軍隊,早就把他拿下了,不需要製造什麽輿論。所謂“批林批孔”隻是不得已。

全國對立兩派:

北京紅衛兵造反革命總司令部(三司)和全國紅衛兵造反派在一起,反血統論,造反派,反軍派;

 北京“一、二司” 和全國紅衛兵保皇派在一起,保皇派,擁軍派;

北京中學“聯動”紅衛兵,極端血統論,極端保皇派,擁軍派,逍遙派;

全國解放軍軍隊,保皇派。

從1966.5.8到1968.12.31。筆者也認為是文化革命運動有3年的時間,隨後的7年應定名為“停滯時期”。實際上,真正的力量是軍隊。在軍隊的反對下,毛澤東“最後的革命”半途夭折了。運動的先鋒學生們全部離開作為政治中心的城市,上山下鄉務農。被打倒的各級當權派又回到了政治舞台,結合到新的三結合革命委員會中,而軍隊在委員會中占據了領導地位。並進入了一個長達7年的“停滯時期”。

毛澤東與他的最有力量的軍隊和解放幹部在一起領導的革命委員會,一個7年的“停滯時期”,兩者或者三者都有責任。

毛澤東和解放軍軍隊的文革的進化過程

文化大革命運動的思索:共產黨中國的演變的過程-當時、現在和將來的演變。

毛澤東的部下,如周恩來,林彪,鄧小平和葉劍英,等等,他們都不是省油的燈,特別是前軍隊領導人和軍隊領導人,周恩來和葉劍英,最保守的和最力量的解放軍軍隊。

中國共產黨和毛澤東的文革運動後,及毛澤東和他的的部下通常是處於一種緩慢的十年的演變過程中,包括波瀾壯闊時期的3年和停滯時期的7年,毛澤東與軍隊和被解放的“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在黨中的路線鬥爭中的和平共處或者合作的平衡的穩定狀態,比如,毛澤東沒有整軍內那些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毛澤東僅僅對軍隊的影響和控製,“摻沙子”,“甩石頭”, “挖牆腳”,等等。

毛澤東與“黨內那些“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和軍隊在一起,在對立的價值觀之間的交易,都必須保持一種平衡的穩定狀態,在平衡的過程中,一方應變能力的改善,必定要以另一方付出損失為代價。

隻有劉少奇和張霖之除外。因為劉少奇在1962年七千人大會上說,劉引用農民的話,說這是“三分天災,七分人禍”,劉少奇還曾提到:曆史上人相食,是要上書的,是要下“罪己詔”的。張霖之曾經說過:第一任皇帝都很厲害,秦始皇是第一任,毛主席也是。因此,他們兩個必須死。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