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雷峰夕照】五絕 平水八庚韻 西湖十景之七

(2016-07-25 22:31:18) 下一個

【雷峰夕照】五絕 平水八庚韻 西湖十景之七

© 2016 杭州湖墅STL 呂傑
July 26,2016

雷峰夕照明

塔影水中輕

蕩漾蛇仙女

千年不了情

 

(以下資料摘自【百度百科】)

雷峰塔(Leifeng Pagoda)又名皇妃塔、西關磚塔,位於浙江省會杭州市西湖風景區岸夕照山的雷峰上。
雷峰塔為吳越忠懿王錢弘俶因黃妃得子建,初名“皇妃塔”因地建於雷峰,後人改稱“雷峰塔”。
漢族民間故事《白蛇傳》中,法海和尚騙許仙至金山,白娘子水漫金山救許仙,被法海鎮在雷峰塔下。後小青苦練法力,終於打敗了法海,雷峰塔倒塌,白素貞才獲救了。
舊雷峰塔已於1924年倒塌,後重建,新建的雷峰塔為中國首座彩色銅雕寶塔。雷峰夕照西湖十景之一。

        雷峰塔之名,則是因為塔建於西湖南岸夕照山的雷峰之上,漢族民間以地名指稱,都叫開了雷峰塔,反而少有知道黃妃塔的。雷峰是夕照山的中峰,北宋詩人林和靖有《中峰詩》雲:“中峰一徑分,盤折上幽雲,夕照前村見,秋濤隔嶺聞”,可見當時已是悠遊賞景的好去處。至於雷峰之名的由來,據《淳祐臨安誌》所載,是因舊有郡人雷就築庵所居,故名。也有人考證,中峰又稱回峰,回峰之回字舊作雷,後人以形致誤,錯作雷峰。毛希齡《西河詩話》說:“南屏山前回峰,以山勢回抱得名。……宋有道士徐立之築室塔旁,世稱回峰先生。此明可驗者。”後人將雷峰塔景致稱“雷峰夕照”,列為西湖十景之一,實是語在雙關,韻味無窮。

     舊塔

雷峰塔初建時為十三層,(雷峰塔原擬建高十三層寶塔,由財力不濟,擬改七層,竣工時隻造了五層)結構為磚石內心,外建木構樓廊,內壁嵌有刻著《華嚴經》條石,塔下供奉金銅十六羅漢像。建築雄偉壯觀。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倭寇入侵杭州,疑塔中有伏兵,縱火焚塔,塔簷等木結構件被毀,僅剩磚結構赭黃色塔身。此後,人們傳說塔磚可以驅病健身,底層磚塊被挖一空。終於1924年9月25日下午塔身突然倒塌,從此'雷峰夕照'徒有虛名。

新塔

雷峰新塔建在遺址之上,保留了舊塔被燒毀之前的樓閣式結構,完全采用了南宋初年重修時的風格、設計和大小建造。這座塔兼具遺址文物保護罩的功能,新塔通高71.679米,由台基(起到保護罩的作用)、塔身和塔刹三部分組成,其中塔身高49.17米,塔刹高18.25米,地平線以下的台基為9.8米。由上至下分別為:塔刹、天宮、五層、四層、三層、二層、暗層、底層、台基二層、台基底層。
塔身的設計沿襲了雷峰塔被燒毀前的平麵八角形樓閣式製型,外觀是一座八麵、五層樓閣式塔,保留了宋塔的慣有風格。各層蓋銅瓦,轉角處設銅鬥拱,飛簷翹角下掛銅風鈴,風姿優美,古色古韻。據悉,雷峰塔用銅建造是中國銅雕大師朱炳仁用了數萬字的縝密論文說服各方專家才得以落實的。同時二至五層還有外挑平座可供觀景。用於裝飾的塔刹高16.1米,塔頂采用貼金工藝。它的外形具有唐宋時期江南古建築的典型風格,遠處望去,金碧輝煌。專門為保護遺址而建的保護罩呈八角形,建築麵積3133平方米,外飾漢白玉欄杆。保護罩分上下兩層,將雷峰塔遺址完整地保護起來
 
雷峰新塔建成後,已經消失了七十餘年的雷峰夕照又重現。全塔上、下、內、外裝飾富麗典雅,陳設精美獨到,功能完善齊備,以嶄新的風貌和豐厚的內涵在西湖名勝古跡中大放異彩。遊人登上雷峰新塔,站在五層的外觀平座上,西湖山水美景和杭州城市繁華盡在遊人的遠望近看之中。作為西湖南線的製高點,極目四眺,碧波蕩漾的西湖、秀美端莊的汪莊、初見輪廓的南線新景點、綠意蔥籠的湖心三島一覽無餘。而站在西湖東岸的湖濱路遠眺,雷峰塔敦厚典雅,保俶塔纖細俊俏,兩座塔一 南一北,隔湖相望,西湖山色又回到了往日的和諧與美麗。
 
相關典故
雷峰塔曾是西湖的標誌性景點,舊時雷峰塔與北山的保俶塔,一南一北,隔湖相對,有“雷峰如老衲,保俶如美人”之譽,西湖上亦呈現出“一湖映雙塔,南北相對峙”的美景。每當夕陽西下,塔影橫空,別有一番景色,故被稱為“雷峰夕照”。至明朝嘉靖年間,塔外部樓廊被倭寇燒毀。塔基磚被迷信者盜竊,致使塔於1924年9月25日傾圮。清朝許承祖曾作詩雲:“黃妃古塔勢穹窿,蒼翠藤蘿兀倚空。奇景那知緣劫火,弧峰斜映夕陽紅。”雷峰塔倒塌之後,不僅作為西湖十景之一的“雷峰夕照”成了空名,而且“南山之景全虛”,連山名也換成了夕照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