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lkersea

身體和思想,總有一個在路上
正文

教皇與習近平同期訪美,別拿此事扯陰謀

(2015-09-27 12:34:07) 下一個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應邀訪美並參加聯合國成立70周年係列紀念活動,今天已如期抵達此行第一站——美國西北重鎮西雅圖。習主席受到美國朝野上下的盛情款待,和廣大華人華僑、旅美學子的隆重歡迎。

然而,在一片祝福聲中,也有不和諧的聲音。檢索外媒和境外華語媒體的相關報道,可以發現一些聳動的標題:《奧巴馬引教皇入美,力壓中國爭上座?》、《讓教皇搶走中國的風頭》……這說的其實是一宗巧案:就在習主席訪美期間,梵蒂岡的羅馬天主教皇方濟各也將抵美並進行為期5天的訪問。如果兩人日程不變,他們將在24日於華盛頓“邂逅”。

在這些流行的評論背後,是我們耳熟能詳的“陰謀論”:美方為了給中方作梗,壓製習主席的風頭,故意搬出在西方最具人望的教皇使壞。但這類陰謀論可信嗎?

“邂逅教皇”為何成為事件?

“邂逅教皇”一時間能成為一個媒體事件,事出有因。梵蒂岡僅為一歐洲小國,麵積0.44平方公裏,2013年人口僅有428人,但它的國際影響與其幅員人口不成正比。因為它是教皇國,是全世界21億基督徒(尤其是其中11億天主教徒)頂禮膜拜的聖地。

由於曆史原因,共和國與梵蒂岡在上世紀50年代一度中斷官方往來,至今仍未完全恢複外交關係。從意識形態的角度看,一個被信徒視作上帝在人間的代表,一個秉承唯物主義無神論意識形態。因此,現在一個崛起中的超級大國的領袖,與一個雖僅有寸土卻贏取億萬人心的教宗,或純屬巧合或拜奧巴馬“好意”所賜,即將在華盛頓邂逅,難免抓來無數眼球。

然而,如果我們從曆史唯物主義視角辯證地、發展地來看兩國關係,就不難發現種種轉機與利好。自新世紀以來,兩國間的官方、半官方與民間交流逐漸恢複。尤其是自2013年方濟各出任教皇至今以來,雙方領袖頻頻互致善意,雙邊關係迅速向暖。去年3月方濟各在媒體上公開表示,他曾經致信習主席並收到了充滿善意的回複。同年8月,他在途經中國領空的專機上向習主席發送空中致電,並表示“隻要可行,明天就願意訪問中國”。此後他還表示希望與中國政府進行“尊重對方且具建設性的對話”。

中國方麵也為此做了大量努力。用英國路透社的話說:羅馬教皇被允許飛越中國領空本身,就是個重大的積極信號。中國外交部對此也明確表示:“我們願本著有關原則繼續與梵方進行建設性對話,推動雙方關係不斷改善。”

在去年12月羅馬舉行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聚會上,當達賴喇嘛提出會見請求時,方濟各教皇果斷予以拒絕。盡管他將此解釋為“還沒到時候”,但正如海內外國際問題專家們所評論的那樣,此舉意在證明誠意,改善梵中關係。

北京巧遇梵蒂岡,機遇還是挑戰?

在明確了上述曆史背景後,不難發現,此事是否為美國蓄意的“陰謀”並不重要,因為“邂逅教皇”本身並非壞事。處理得當,還能為習主席加分,給中國添彩。從策略上講,宗教、民族問題錯綜複雜,又與外事相聯係,故“內外有別、外鬆內緊”當為總則與常態。

所謂“外鬆”,具體就“邂逅教皇”而言,首先需要自然。24號當天見或不見方濟各都可以,最好的情況是主席與教皇在某一公開的重要場合前後腳“不期而遇”,這樣既可避免“坐下來談”的尷尬(因為‘時機未到’),又可以為主席的“魅力外交”增光添彩。

方濟各是在全世界範圍內有著21億鐵粉的超級大V。所以,在這樣一個宗教領袖麵前,一個東方大國領袖寬厚的微笑、善意的言辭,把上兩次在空中電波中傳遞的正能量,在全世界媒體麵前展現出來,無疑意義顯著。

其次,不論外媒如何別有用心炒作所謂的“尷尬”,國內輿論不能盲目跟風。美國的再平衡戰略,核心就在於統戰一切可以防堵中國崛起的力量,且來者不拒。如果把主席與教皇可能的“巧遇”,先驗地定位為衝突、危機,那才是真的被忽悠了。美國巴不得將中國這樣一個以無神論為意識形態、正在崛起的“他者”界定為整個基督教世界的公敵——這是多麽美好的“統戰”圖景。

至於“內緊”,是指在宗教和民族問題上有一以貫之的立場。在對方濟各示好並推動國際輿論有利轉向的同時,亦不可使非基督徒的國民產生被疏離的誤會。世俗而非神權的政府架構,政府在各合法宗教及其信徒群體間維持公正中立的原則,都是我們不可移易的立國之本。

若事態發展誠如以上預期,作為國際關係的現實主義者,筆者必然會忍不住再以小人之心揣度一下美方:若真是其“陰謀”,到頭來豈不又是一出“美郎妙計安天下,賠了教皇又折麵”的好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