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家的老屋

(2015-08-18 19:46:53) 下一個

夜裏忽然夢見回到我家的老屋,和年邁的父母,卻是作為租客的身份,醒來不勝唏噓,  遂勾起無限往事,做此文以紀念。

 

我家的老屋其實是我姥姥姥爺留下來的家產,說起來慚愧,我從來沒有見過他們倆,這還要拜共產黨所賜,此事暫且不表。

 

我姥姥姓文,姥爺姓殷,都是滿族人,再往上追溯,我姥爺的爸爸解放前好象是西城區的小地方官, 故家裏有些家業,在西直門地區置了一點房產,我媽媽的童年就是在這個老屋裏長大的。

 

後來文革爆發,我姥爺被劃成小業主,房產被國家沒收,改成街道工廠,由此可以想像老屋的大小。據說姥姥姥爺都是自殺的,這一點我隻從姐姐那裏聽過,母親從沒有提起過隻言片語,想來也是她心裏永遠的傷痛,不能碰的。

 

母親和舅舅姨媽們四散天涯,隻有我媽留在了北京,因為她當時已經是北大物理係的學生,想必母親在當時的情形下一定是和姥姥姥爺劃清了界限才得以自保, 這也是沒辦法的辦法。畢業後我媽拎著僅有的一隻皮箱被分配到了北京變壓器廠工作,在那裏遇到了作為學徒工的我爸,我父親當時是因為我爺爺被打成右派從而被牽連無法上大學而陰錯陽差地也來到了變壓器廠,雖然他的高考成績是北京市前十名。

 

在日常的工作接觸中我媽發現這個小夥子很能幹又愛鑽研,於是心中暗暗留意,雖然日記裏把他說成是大右派的兒子,此事每每後來被我父親提起還憤憤不平,殊不知這可能是當時特殊的情況下一個女性對他能夠做的一種特殊的表達關注和愛慕的方式。

 

後來我媽主動發出交友邀請,我爸爸年輕簡單就同意了,兩人相處了幾個月就訂下百年之好,結婚時隻有各自的鋪蓋和簡單的生活用品湊在了一起,用現在的話說是名副其實的裸婚,就這樣兩個被打倒的家庭的後代走到了一起,他們在天津我奶奶家舉行了小小的慶祝。

 

結婚後他們從廠裏的宿舍搬出來,住進了一間九平米的小屋,應該是分配的。九平米有多大呢?我記得小時候家裏能放下的隻有一張雙人床,一個三屜桌,一個臉盆架子和一個小櫃子,那個櫃子現在還在我父母家的陽台上。剩下的就是一條窄窄的走道。所以他們在屋外又搭了個小鐵皮棚子算是擴大一點生存空間。

 

兒時的記憶是模糊又清晰的,模糊是記得東西不多,清晰是凡是記住的都像電影裏的鏡頭一樣印在腦海裏。我記得小時候那張大大的軟軟的雙人床,記得和父親或母親一起入睡的情景,當時我姐姐住在天津奶奶家,我平時上廠裏的幼兒園,周五他們休息就把我接回家,當時的工廠每周隻有周五放假,屋子雖小但是充滿歡樂的時光。寫到此不禁潸然淚下。

 

冬天的時候我和母親睡在大床上,父親睡在鐵皮棚裏的單人床上,北京以前的冬天夜裏很冷,鐵皮棚子裏的鐵桶裏的水能凍成一個冰坨,真不知我爸怎麽在那樣的屋子裏睡著的。夏天的時候又會被蚊叮蟲咬,我姐姐有一回來北京睡在那裏,一覺醒來眼睛都被叮腫了。

 

但是回想起兒時的時光還是歡樂的,我有時在三屜桌上畫畫,畫一筆就給爸爸看看,總是能得到他的誇獎。有時姐姐從天津回來了,就把我從幼兒園接回來一起熱鬧一下。如此瑣事,不一一贅述。

 

後來我也去天津上小學了,因為可以住在爺爺奶奶家比較方便照顧。就是在那一年,我家的老屋被政府發還了,據說是我爸爸連續兩年每個周末去房管局死磨硬泡要回來的,順便也發回一些被抄走的家具和文物。

 

我一年級的暑假回北京第一次看到了老屋,覺得好大,好涼快,屋子是一溜北房,還有一個後院,種著一棵大棗樹。我們小時候最喜歡的卻是後院裏的沙子堆,想像著像一座小山,我們可以在上麵跑來跑去。

 

就此以後我就從天津回到了北京,一家四口住在一起。屋子雖然大,但是也很老舊,記得我的一個初中同學來到我家後的評價是:你們家就象一個很久沒人住過的別墅。但是不管怎麽說能住在那樣的屋子裏在當時還是讓人羨慕的。春天的時候我和姐姐在院子裏種菜,種花,種過扁豆、絲瓜、 喇叭花、雞冠花、鳥籮花……   夏天的夜晚我們可以在院子裏乘涼,吃西瓜,聽我爸談天說地,那個時候我的爺爺奶奶到了夏天也時常從天津過來和我們一起住,奶奶在的時候總會做很多好吃的,家裏也收拾的整整齊齊。到了秋天院子裏的棗樹上的棗就成熟了,紅紅綠綠,吃起來又脆又酸甜,個頭也不小,每次都能打下好幾大盆,父母總是把這些棗分一些給院裏的鄰居吃。冬天是最艱苦的季節,因為那個時候沒有暖氣,為了節省熱量,活動中心就縮減到了裏麵的兩間小屋,最大的一間屋子空著,我記得每次去上廁所都要從明亮溫暖的小屋穿過寒冷黑暗的大屋再進入冰冷的衛生間,所以每次上廁所都是需要勇氣的。不過能夠不去公共廁所已經很不錯了。

 

如此安居樂業了好多年,到了我考上大學的那一年,政府忽然要對這片地區拆遷了,記得那一年我們剛給屋裏裝上了土暖氣,那一年院子裏的棗樹結的棗也特別多,好像知道自己日子不多了,草木皆有靈。在混亂的拆遷政策下我們不得不離開了居住多年的老屋。兩年後搬回了在附近土地上蓋起的回遷樓,一切都變了。

 

城市要發展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從我家老屋的故事也可以看出中國近代曆史的一個縮影,以及老百姓的辛酸和快樂。作為大千世界中的一員,我和我的家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隻能通過回憶發發感慨,紀念也好,不滿也罷,但願未來的日子能少些無奈。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楚歌小棧 回複 悄悄話 寫得很不錯
plum59 回複 悄悄話 好文。又勾起我對北京四合院的無窮回憶。
Lilac5 回複 悄悄話 寫的非常好!
bobby41 回複 悄悄話 那一年院子裏的棗樹結的棗也特別多,好像知道自己日子不多了,草木皆有靈。
確實是這樣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