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北航附中50年校慶,邀請校友寫紀念文章,我就投了這篇稿。那時還沒有微信,大多數同學都失聯了。現在同學們都在微信朋友圈裏。
男女界線
1970 年,沒有升學考試,全班一齊從北航附小升入北航附中。然而,一件奇怪的事情,在同學們中間悄悄地發生著。分男女界線!本來很熟悉的男女同學,忽然間, 誰也不理誰了。如果與某個女同學講話,我就會被旁邊的男同學嘲笑。沒辦法,我隻好隨大流,不理女同學了。開始很難過,後來習慣了。再後來,我也開始嘲笑別人了。當年,女同學們在一起玩,男同學們在一起鬧,中間有一條無形的界線把我們隔開。不僅在北航附中,全北京的中學都分男女界線。社會中彌漫著這樣一個氛圍:革命者應該像梁山好漢,不怕死,敢造反,重哥們兒義氣,輕紅粉女色;而資產階級分子則是,貪生怕死,見利忘義,重色輕友,玩物喪誌。
有一次,同桌的女同學和其他兩個女同學爭論一個數學題,我在旁邊聽得一清二楚。明明我的同桌是對的,可是,那兩個女同學卻堅持錯誤概念。眼見同桌勢單力薄,我真想出手相助。可是周圍還有許多男同學,擔心受到起哄,我隻好看著同桌遭受“錯誤的攻擊”。
還有一次,北航合作社沒菜了,我就騎車到北太平莊買菜,正好那裏有菜,我就趕緊排隊。真巧,排在我前邊的那個人是我同班的女同學。她背對著我,好像不知道我站在她身後。環顧四周,旁邊沒有認識的人,我鼓起勇氣要跟她講話,可是憋了半天,就是不能開口。結果,排了半小時的隊,我就在內心搏鬥了半小時,始終不能開口。最後,眼看她買完菜走了,我很沮喪。
有一天,結束了學農勞動,全班一起返回學校。為抄近路,大家沒有走北航大門,而去跨鐵絲網。本來,那一段鐵絲網已被破壞,隻剩半米高,誰都可以跨過去。可是現在,在那段缺損處的裏邊,被人堵上了一根直徑1米的水泥管。這樣,跨過鐵絲網後,腳不能落地,而要高高地踏在水泥管上,然後用力蹬上管子,再跳下去。前幾個人都這樣順利過去了。因為鞋上有泥,我前邊的一個女同學在用力蹬上管子的一刻,鞋底打滑,她的雙腳滑落在水泥管和鐵絲網之間,身體失去平衡,開始向後傾倒。她將被絆掛在鐵絲網上!就像撲救一個將要落地的排球,我敏捷地衝上一步,雙手托住了她的後背!大家一起圍上來施救,有人拉開鐵絲,造成一個縫隙,使她被絆住的腳可以重新邁上水泥管。跳過鐵絲網之後,女同學們圍住她,關切地查看她被劃破的小腿和褲管,並安慰她。我從她們身旁走過時,她抬起頭來看我, 沒有說話,但我從她的眼睛裏看到了兩個字:“謝謝!”。她很漂亮。在五道口國營照相館的櫥窗裏,曾經擺放過她的彩色大照片。
在文革的年代,祖國大地上發生了許多荒唐的事情,中學生分男女界線就是其中之一。從1970年到1975年,在北航附中,在每個教室,男女同學,天天見麵,彼此熟悉,都是“發小”,卻誰也不理誰。
1975年我們高中畢業了,從此分手,各奔東西。1977年,我去哈爾濱上大學。1989年,我去了美國。又過了20年,去年,在美國,我申請了一個發明專利。今年,我想用這個發明,再申請一個中國專利。這時,我想到了宋愛民,北航附中的女同學。1977年,她考上北京政法學院。我想,她現在一定是一名經驗豐富的律師,說不定可以請她幫忙。我趕緊給魏成鋼打電話,問他有沒有宋愛民的聯係地址。魏成鋼住在聖地亞哥,他是我們中學同學的聯絡中心,又剛從國內回來。魏成鋼很快從常虹(女同學)那裏得到了宋愛民的手機號並轉發到我的手機上。早在北航附小,宋愛民就是我的同學。那時,我曾經去她家寫作業。但是,在北航附中的5年裏,我們竟然沒有說過一句話! 畢業後的35年裏,也從來沒有見麵的機會。打電話之前,我最擔心她忘記我了。我準備了許多話,用來提醒,我確實是她的同學。我可以告訴她,她家在北航大院裏的位置,也可以給她一串女同學的名字。第二天,紐約早晨7點, 也是北京晚上7點,我撥通了宋愛民的手機。
“喂!是宋愛民嗎?我是“鋼卷尺”,你還記得我嗎?”。
“哈哈”,手機裏傳來笑聲。“我當然記得你了!你真逗!我怎麽會不記得你呢?”。
我也聽出了她的聲音,略帶沙啞,居然沒變,還像小時候的聲音。說完了專利的事情,合上手機。我思緒萬千, 封存了很久的記憶被打開了。她記得我!她記得我唱過“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分錢”。說驚訝也不驚訝,既然我能記得她,顯然她也能記得我。
在這所學校,我們的母校,北航附中,40年前,我和我的男女同學們,在這裏學習,成長,也經曆了風雨。雖然曾經分男女界線,我們仍然擁有一段相同的記憶,純樸,青澀的記憶。男同學記得女同學,女同學也記得男同學。除了宋愛民和常虹外,我的女同學還有:張安玲,田莉,張蓉,張瑞君,劉慧新,齊亞先,趙曉萍,卓秀英,張麗,曹玉佩,徐玉蘭,袁桂芬,趙克靜,李海麗,黃紅月,靳陸婷,張玲,張敏,張淑敏,蕭金燕,李敏,宋麗英,寧聰,劉鳳,陳秀英,彭薇佳,韓文蘊,喬玉蘭。
2010年9月8日,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