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看到鍵盤上很多人念念掛齒的一句話:“人生若隻如初見”,覺得煞是怪異。這英年早夭的納蘭容若本無什麽名句傳世,誰知如今恰逢國人進入“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鍍金時代”,溫飽不知愁滋味竟一時繾綣懵懂起來,突然從故紙堆裏發現了這句青少年發情期的羅密歐緋句,權且可聊以自慰,如獲至寶,津津樂道。如果說這句話有什麽實際生活意義,那倒也並非完全是浮語虛辭。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它其實告訴了人們,人與人之間的短期接觸會帶來新鮮感,理應趁熱打鐵、一氣嗬成;人與人之間過於了解和熟悉,反倒會產生排斥效應。這在生活中的確是客觀存在的。就像同學之間同窗四年,知根知底,反倒較難擦出火花一個道理。
小資們反複念叨這句話,本意則不然。讓人覺得,他們非常渴望世間存在著人對新鮮事物永無消退的熱情,非常期待自己竭力掩飾缺點、張揚優點塑造出的非本色的自我能被他人長期認可,非常希望人可以不經過不懈的自我調節、自我改造就能夠輕而易舉地保持情感的熱度,非常期盼自己能被他人天長地久無條件地寵愛。顯而易見,這種潛意識不符合客觀規律,是一種一廂情願的期待。正因為不符合現實,所以生活中極其罕見。從辯證法上講,存在的都是合理的,不存在的都是不合理的。這個理,不是“倫理”,而是事物的內在規律。不存在,即不存在造成這個結果的現實前提,也不存在導致這個結果的內在機製。
人與人的初見,有其美好的一麵。一是因為新鮮,所以具有新奇的吸引力,符合人類喜新厭舊的本性;另一方麵,正是因為雙方不完全了解,才有一種朦朧的美,有一種摻雜著想象的幻覺,這種幻覺帶給人的感覺要好於平凡乏味、缺乏激情的現實所給予人的真實感覺。客觀地看,人那些內在的東西,如豁達的胸襟,堅韌的品性,沉穩的心態,機敏的直覺力,以及良好的修養,深厚的內涵,豔逸的才情,綿綿的愛意,甚至是良好的衛生習慣、浪漫的生活情趣、知冷知熱的體恤心、勇於擔當的責任感,這些在“初見”階段是無法被立刻察覺到的。具備這些深層品質的人並不會惋惜“初見”後好奇心的退去,因為時間更能昭示自己潛藏的資質。反之,以自我為中心,不知感恩,任性恣情,或性格剛烈、不識進退、無事生非,或小肚雞腸、神經過敏、自怨自艾,或不知反省、冥頑不化、依然故我,短期內也未見暴露,但必然經不起時間的考驗。兩情是否真正相悅,性格是否完全默契,時間反倒是最好的答案。此等擔憂“初見”後熱情消退的人,大抵沒有膏梁錦繡、披褐懷金的內存,也懶得為永葆激情而持久耕耘和付出,這才是念念不忘“人生若隻如初見”的潛意識深處真正的心結。以避實就虛、淺嚐輒止之為而思天長地久、一勞永逸之實,此乃誤區一。
上帝在造人類的初始,便保留了本該賜予人類的那些本領:觀往知來的能力;明辨龍蛇的能力;不言而信的能力;潔身自好的能力;抱誠守真的能力。但卻賜予了人類虛榮、自私、貪婪、矯飾的“惡趣”,好逸惡勞、趨利避害、喜新厭舊、愛走捷徑的天性。古往今來,人們總是難免有對過往的追悔,對未來的茫然,對癡迷的無法自拔,對缺失的怨懟。對於每個有憧憬的人而言,上帝一直在考驗著他們,讓人們經曆曲折,經曆痛楚,經曆挫敗,體驗感傷。當然,也偶有驚喜和歡笑。但它從來不是單一的,不會非白即黑,常常是灰色的。天真渴望“人生若隻如初見“的小資們,當是對人性缺乏現實客觀的認識,憑空期待這具有動物性征的人類能陡生出非生物性的聖情神性:單方付出、不計回報,無怨無悔、情深似海,海枯石爛、至死不渝。這便是另一種“造神情結”,如同普遍的人心會很自然地希冀“我願君王心,化作光明燭”,但現實的君王之心也本能地會“隻照綺羅筵,不照避難屋“。拔高人性、迷戀神性,不能坦然接受現實的人,真實的人,此乃“人生若隻如初見”的誤區二。
人在這個世界上能得到什麽,是內在資質和外部環境交互作用的一個結晶體。內部資質所能企及的存量基本是個定數。外部環境雖表麵上是一個變數,但其時間、時代背景下的環境從根本上講也是一個定數。這便決定了人生的可為和不可為。正如伊隆·馬斯克無法創業於開普敦,朱重八在“和諧社會”不過是個犯罪團夥的主要嫌疑人。推及情感,鳳凰男無法hold得住鄧文迪,小蘿莉也感動不了陳冠希。人終究會明白,世界上並非所有的願望都可實現,並非所有的目標都可達成。如果在現實條件下竭盡努力後仍不能達成目的,那便說明這個目標並不屬於自己。痛苦糾結於本不屬於自己的東西,貪天邊的彩虹為自家屋頂的布景,罔顧現實的客觀而纏綿悱惻於虛擬的情感,乃是“人生若隻如初見”的誤區三。
對待人生,無外乎三種態度:理想化的態度,現實的態度,或兼而有之的態度。理想化在現實麵前常常是碰壁的,但也帶來了精神上的浪漫、憧憬,派生出了積極的生理反應和情緒體驗,體現了人類作為有思想的動物的鮮明特征。現實的態度本質上是一種精神、意識和情感的物化,更接近於動物世界的生存直覺和功利本能,卻也帶來了更多現世的實利。現實的世界,“人生若隻如初見”,作為一種情懷,自可吟誦、抒放並借以排解和消遣。但以此為執念而無意中誤導了自己對人生的期待,則未免天真和稚嫩。理性的人生態度,便是心中永懷憧憬,努力追求自身資質充分挖掘後可以企及的目標,但也不糾結於超越主客觀條件的願景,不痛苦追悔於失去本不屬於自己的東西。
問一下兩位紅樓中的麗人:這世間,情為何物?林妹妹曰:人生若隻如初見,何事西風悲畫扇。薛寶釵道: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