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注意到薩拉曼卡這個城市,還是從一位旅歐的美國人的遊記中。這位長居歐洲的美國人把薩拉曼卡和塞維利亞列為了西班牙的一線旅遊城市,而把馬德裏和巴塞羅那放在了第二等級。看了許多網上的照片,發現該城確實饒有特色,遂把此次歐洲之旅的第一站定在了薩拉曼卡。
但凡一個城市精致優雅、小巧靈動,散發著曆史古韻和藝術氣息,那麽總會有一兩部影視作品與之相伴。像是《布拉格之戀》、《托斯卡納豔陽下》、《午夜巴塞羅那》、《西西裏的美麗傳說》,等等。但人們尚未聽說過“旁遮普的美麗傳說”、“午夜駐馬店”、“喀布爾之戀”之類。位於西班牙卡斯蒂利亞萊昂大區的薩拉曼卡,應可歸為魅力四射的一類,也可被稱為歐洲保存最好的古城之一。其實,薩拉曼卡老城在1988 年即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了世界遺產。城內窄巷縱橫,布滿了哥特式、文藝複興式、巴洛克式風格的建築,從石塊鋪就的街巷遠遠望去,那些金黃色的建築頗有幾分中世紀的古韻和滄桑感。不期而遇的年輕人三三兩兩擦肩而過,遠方潔白的雲朵靜靜地飄在古建築金黃色的屋頂上,神秘而又安詳。夜幕時分,裝飾華麗的古式路燈映襯著石板鋪就的路麵和悠靜的街巷深處,古典與新潮的融合,曆史和現實的碰撞,有幾分典雅、雍容,還有幾分平和、綿遠。這樣的城市當然也會有影視作品到此取景。有那麽一部:Vantage Point, 中文譯作《有利地形 》。
從馬德裏驅車到達薩拉曼卡已是中午,看了一下旅館給的地圖,發現附近即是一個景點—聖斯德望修道院(Convento de San Esteban)。吃完午飯後遂信步走入了這座有數百年曆史的古建築。修道院沒有讓人失望,它有宏偉的教堂、奢華的外牆和華麗的兩層回廊。特別是教堂外牆的凱旋門,采用了西班牙十六世紀銀匠式設計風格,雕刻精美、細膩而繁複。金黃色的巨型浮雕,描繪了基督罹難於十字架上和教堂主保聖人聖埃斯特萬殉道的事跡。從整個雕塑的精描細刻、絲絲入微、工整嚴謹來看,西班牙人絕非等閑之輩。當初能夠稱雄世界,看來是有底氣和資本的。遊人的參觀路線是從修道院的底層開始,依次進入教堂、小教堂和回廊,一路會看到華麗的宗教藝術品,包括十七世紀的施洗約翰雕塑、文藝複興陵墓和聖女德肋撒悔罪的告解室,教堂內的玫瑰堂祭壇上的祭壇畫雕章鏤句、自成機杼,很有藝術價值。從教堂出來,進入建於十六世紀的國王回廊,回廊由飾有舊約先知牌匾的圓柱支撐,頗有氣勢。爬上修道院的二層,會看到歌詠席旁的木雕座位和創作於十八世紀的大型壁畫,以象征方式描繪了勇氣、公平、節製、信仰、希望、愛等美德理念。修道院的出口處有一個博物館,擺放著各種雕像、禮儀長袍和金銀器。幾百年來,聖斯德望修道院一直是道明會的神學重地,現在仍然是修士們學習和聚會的場所。出乎預料的是,這麽一處氣勢磅礴的一線景點,門票卻隻有幾歐元。估計同樣的景點放在“宰客之都”---巴塞羅那,門票價格要翻幾倍不止。
走出修道院,向北步行十幾分鍾,便來到了薩拉曼卡的打卡點—馬約爾廣場(Plaza Mayor)。電影《刺殺據點 》講述的即是發生在該廣場的故事。被西班牙作家烏納穆諾稱為“滿載陽光和空氣的心髒”的馬約爾廣場,是西班牙最大的廣場之一,有八十八個拱門和許多不同圖案的圓形浮雕。馬約爾廣場於1775年建成,過去曾經是一個集市,也是鬥牛、遊行、聚會和演出的場所,舊時還在此執行過處決,薩拉曼卡城內的主要街道和交通幹線都交匯於此。如今的廣場仍然是當地宗教活動和世俗慶典的舉辦地。走進廣場,便看到三三兩兩的遊客和本地居民閑坐在露天的餐桌旁,或啜飲著啤酒,或呷一口咖啡,甚是休閑。每次來到伊比利亞半島,都會驚詫於西班牙人悠閑而文藝的生活方式:三點睡午覺,十點吃晚飯,目不暇接的慶典,接踵而至的節日。酒吧裏始終是人聲鼎沸、笑語歡聲,街道上的行人也都不疾不徐、優哉遊哉,從未見過愁眉不展、心事重重的麵孔。西班牙人的生活,似乎就是舞蹈、足球、吉他、鬥牛, 生命的內涵似乎就是娛樂、消遣、休閑和狂歡。曾聽到過一位從馬德裏移居紐約的浙江青田人談起在西班牙時的生活,說西班牙人比較懶散,喜歡享受。此話道出了某些現象,但沒有觸及到這個表象背後深層的東西:為什麽華夏大地上那些勤奮而又不舍得享受的人們無法過上“懶散”且“喜歡享受”的西班牙人那種休閑、放鬆、穩定而有保障的生活?這個話題其實也涉及到華人如何自我剖析、自我定位的問題。就勤勞而言,華夏子民並不輸他人,但是和西班牙人相比,華夏子民似乎缺少了西班牙人的另外一些特質:濃厚的宗教信仰,勇氣和榮譽感,凝聚力和團隊紀律,血性和冒險精神,自尊和高傲,以及衝動、好奇、開拓、進取等海洋文化的特點。而恰恰是這些特質才是西班牙的優勢所在,也是他們當初能夠成為第一個全球性帝國的精神資本。從心理學角度看,人類很多念念不忘、孜孜以求的習慣性的行為來源於潛意識深處的恐懼感。青田人無法理解這銀行幾乎沒什麽積蓄的西班牙人何以能如此享受眼下的時光,何以能如此的放鬆:派對、狂歡、遊行、節慶……對於青田人而言,幾百年來的饑荒、瘟疫、戰爭、內亂、逃難、滅九族、滿門抄斬、朝令夕改、草菅人命,經過無數代人的諄諄叮嚀、家傳戶誦,已經深深融入了普通人的基因和血液裏。幾十個世紀以來,統治階層對順民的人為選擇和整個社會逆向淘汰機製長期運作的結果,加之兩次亡國,活下來的民眾在赤貧的環境下漸漸退化成了性格馴順、逆來順受、猜忌妒恨、隱忍苟活的群體,怯於反抗暴政,怯於開疆擴土。對底層民眾而言,政令、政策可以隨時更改,苦難可以無緣無故突然降臨。在這樣的大環境下,無休止的勞作才能多出一點活路,最大程度的節儉才能使心理稍微放鬆,而享樂隻能帶來惶恐和不安,享受生活在情感認知上甚至是一種敗家的行為。這便是青田人不太敢享受的根源所在。這種命運被外界主宰的恐懼感伴著華夏普通人的一生,這是長期的苦難經曆在潛意識深處烙下的無法抹去的印記。對於衝動好鬥、把鬥牛作為娛樂的西班牙人而言,則沒有這種恐懼感,他們可以去探險、航海、開拓、征戰。稱霸了半個地球的西班牙人,沒有享樂就是罪過的心理陰影,所以盡管瀟灑快活、活在當下。冷靜地看,西班牙人看似慵賴懶散,但很有血性和膽氣,也很有團隊精神。幾個世紀的擴張、征服給西班牙留下來殷實的家底,如今整體上依然是基礎設施完善,空氣清新,環境衛生,普通人無教育、醫療、養老之虞,也沒有食品安全、黑心醫療、環境汙染、高壓專製等弊端,算是個準發達國家和宜居國家。比浙江青田人“懶”的西班牙人反而能過上更安定、安逸的生活,享有更高的地位,這說明了一個易被華裔忽視的樸素道理:血性就是能力,膽量就是智慧。我們可以看到,在現實社會中,一個勤勞而怯懦的人會受製於一個懶惰但是敢於玩命的人。這從新疆的漢人經常遭受維人的欺負,從美國社會非裔的社會地位全麵碾壓華裔,均已得到印證。
薩拉曼卡最著名的景點,當數位於老城區的薩拉曼卡大教堂。遊客從郊外進入薩拉曼卡城之前,遠遠映入眼簾的就是這座宏偉壯觀的教堂高聳的塔頂。第二天清晨早餐後,便漫步到了這個著名的景點。其實在到達薩拉曼卡的當晚,也曾從外麵看過教堂的夜景,由於是關閉時間無法進入內堂。薩拉曼卡教堂由新舊兩座教堂組成,是朝聖之路上罕見的新老二合一大教堂,舊教堂的入口在新教堂的內部,新教座堂則是直接在老教堂旁邊加蓋,擴建連接起來在結構上融為一體,所以遊客會感覺是在同一座建築物裏。薩拉曼卡新教堂於1513年開始修建,之後又多次擴建,直到1733年才正式竣工,曆時二百多年。從目前的記錄看,中世紀歐洲的人們在思想認知方麵仍然是愚昧的,今天看到的遍布歐洲大陸的各類教堂所反映的力學和工程學技術遠遠超過了當時的生產力發展水平,這些璀璨輝煌的藝術品似乎不應是那個年代的產物。中世紀的工匠們,既無嚴謹的力學推演手段,更無工業軟件,他們是通過比例推算來設計教堂之類的宏大建築的。建築內的所有構件,從穹頂的曲線、裝飾線、窗欞的截麵,到建築的平麵本身,均通過同一套比例體係推算而來。每建造一個工程,動輒一百年、二百年,從中可以看出歐洲人做事的嚴謹、耐心和認真。薩拉曼卡新的大教堂融合了哥特式、文藝複興式、巴洛克式等多種風格。教堂西側的“誕生之門”是它的精華所在,上麵精致細密的圖案是利用本地的砂岩雕刻出來的。看著這些精細入絲、美輪美奐的雕刻,不由得會感歎中世紀工匠們精衛填海的執念,那種殫精竭慮、精益求精、一絲不苟的工匠精神。走入新教堂內部,映入眼簾的是金碧輝煌的穹頂、五彩繽紛的壁畫和巨型的木雕祭壇。隻見高聳的穹頂上精致地畫著無數天使、女神和花卉,雖然年代久遠,但色彩依然豔麗如初、富麗堂皇。最引人注目的是教堂內十五世紀的祭壇畫,由無數塊木版畫拚組而成,講述了基督與聖母的故事。壁畫的上方是一幅所有教堂裏共有的主題壁畫---《最後的審判》。有趣的是,有三百年曆史的新教堂的外牆上還有太空人的浮雕。原來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一批大學生在修複工程時刻意加上去的,這種做法在當時是被允許的,即修複者有權在其作品上留下當代的代表性事物。就規模而言,薩拉曼卡教堂完全可以和佛羅倫薩的聖母百花教堂媲美。但是和那裏人山人海、觀者如堵不同的是,這裏一點也不擁擠,好像還是中世紀時的人口密度,遊客完全可以悠閑地慢慢欣賞眼前的一景一幕。
從地理位置來看,薩拉曼卡並不在西班牙的交通中樞,人口也隻有區區十幾萬。這樣的人口規模和地理位置,放在歐洲以外的大部分地方,很可能平淡無奇、枯燥乏味。然而西班牙人卻通過人為的力量創造出了炫目的名勝,營造出了別致的景觀。看來,人如果能夠發揮出上帝所賜予他的稟賦,那是非常奇妙的。動物隻能被動地接收它的命運,作為食物鏈中無能為力的一環聽天由命。而人卻可以通過智慧和勞動改變自己的處境,或改頭換麵,或妙手回春,或鹹魚翻身,或起死回生。動物也隻能被動地接收眼前的世界,它無力改變眼前的景致,要麽生於洞天福地、靈川秀水,要麽生於荒山野嶺、鬼域陰穀,從此便一成不變。而人卻可以通過藝術的創作再造一個人為的世界:雕梁畫棟、巧奪天工的殿堂,形神兼備、飄渺超然的繪畫,賞心悅目、醉人心脾的音樂......人類的優勢即是智慧、勞動和創造。人如果放棄了這些優勢,放棄了思維和勞作,無形中便將自己降格為了任人擺布、渾渾噩噩的兩腿走獸,客觀上則是放棄了自己的命運。
薩拉曼卡教堂的隔壁是另一個重要的景點--薩拉曼卡大學(Universidad de Salamanca)。誕生於1250年的薩拉曼卡大學與英國的牛津大學、意大利的博洛尼亞大學和法國的巴黎大學並稱為歐洲四大古校。該校曾是西班牙的第一所大學,於1218年由國王阿方索九世建立,據說還是世界上第一所用"University"命名的大學。這所大學的校區是薩拉曼卡城內最重要的建築群之一,也是西班牙文藝複興時期的代表性建築。薩拉曼卡大學曾經是名人薈萃的地方,西班牙十九世紀的詩人、哲學家米蓋爾.爾烏納穆諾曾經擔任過該校的校長,很多西班語世界的著名教授也曾在此執教,眾多宗教學派的修道士、耶酥會等也曾在此聚首。由於推崇人文主義,薩拉曼卡大學自誕生以來便一直被拉丁美洲的大學視為楷模。走進校園區,會看到散布在各個角落的教室、校舍、圖書館等不同年代,不同建築風格的建築,這些建築的外表頗似中世紀的修道院,雕欄石砌、古香古色。青春活力是薩拉曼卡文化生活獨有的標誌。由於學生眾多,城中半數以上的居民年齡都在30歲以下,可謂陽氣滿滿、生氣勃勃。徜徉在大學城內,隨時能與一臉稚氣的學生擦肩而過。學生們或在廣場上捧著書本悉心研讀,或不徐不疾地在古巷裏漫步,或穿著時髦的服裝去參加派對,或閑坐在靜謐的角落裏卿卿我我。古老的建築,造型典雅的街燈,金黃色的牆麵,偶爾傳來的教堂鍾聲,“雙燕不知人去遠,年年猶繞畫梁飛”,好一派古老學府的遺世懷古之風!
建造於十六世紀的薩拉曼卡大學正門是一處遊客必去的打卡點。門的上方被建築師巧妙地處理成三塊飾帶的形狀,建築師用複雜華美的花葉形裝飾其立麵,並用當地的砂岩加以粉飾。位於兩扇門上方的第一條飾帶中間是一塊刻畫天主教國王的圓形浮雕;第二條上雕刻著與上麵的國王和查理五世同時期的盾牌和徽章圖案;第三條飾帶刻畫的是被多位神甫簇擁的教皇,兩邊方框裏分別是維納斯和赫拉克勒斯的形象,周圍環繞著寓意宗教美德的圓浮雕。薩拉曼卡大學有一個關於青蛙的趣事。這個青蛙其實是隱藏在正門雕塑群中的一個不起眼的青蛙雕像,傳說是當初的一個工匠偷偷把它雕刻在了一個骷髏頭上,如果哪位學生看到它就能順利通過博士學位的考試。這個傳說慢慢傳開來,青蛙便成了薩拉曼卡大學的標誌之一,遊客們來到這裏也都會聚精會神地搜索那隻青蛙的存在。薩拉曼卡大學裏珍藏著一些價值連城的古董,它那源遠流長的圖書館內存有125,000冊書卷和400份古本,包括一些從十一世紀到十八世紀的珍貴藏書,以及從活字印刷術發明到十六世紀初印刷的文本和其他一些十分稀有的書籍。走出薩拉曼卡大學,轉過一個個街角,穿過一座座斑痕累累的古建築,跨越時空的感覺油然而生,既感懷於它的滄桑厚重,也澹泊於它的歲月靜好。與紐約的房地產開發商利字當頭,不斷拆毀古建築狂建高樓大廈不同,歐洲人有一種與生俱來的保護古跡的熱情。追溯其背後的原因會發現,歐洲各國普遍存在著崇尚藝術、曆史和文化的傳統和保護文化遺產的民意基礎,業已形成了完備的遺產保護體係。歐洲大量的文化遺產清晰地記載了當地社會、政治、文化、曆史、宗教和民族融合的變遷軌跡,尤其是各地的教堂、修道院等文化遺產裏麵還收藏著雕刻、繪畫、器皿等珍貴文物。參觀這些教堂無疑也是重溫本民族曆史和欣賞本國風俗民情的絕佳機會,是一種無聲的愛國主義教育。
常常會聽到從歐洲旅遊歸來的人們的感懷,說意大利、西班牙等國僅僅靠古跡便可以躺著賺錢。事實也確實如此,遊客們所繳納的city tax成了當地市政當局的正當收入,並用來反饋於市政建設。本來,有五千年曆史的華夏也完全可以躺著賺錢。隻可惜在俄國幹兒子的治下,不肖子孫們暴殄天物、自掘祖墳,如今幾千年的民族遺產已經蕩然無存。北京的城牆、杭州的嶽墳、陝西的倉頡墓園被掃穴犁庭,曲阜的典章書籍、湖南的炎帝陵殿被付之一炬,霍去病的霍陵、項羽的霸王廟、會稽山的大禹廟被夷為平地,商彝夏鼎、瓦棺吉光,無數的典籍、字畫、樓牌、碑刻、藏書、陵墓、古玩被走私販賣,曾經的五千年文明,處處古跡,遍地文物,幾乎每家的磚瓦家具都有幾百年以上的記憶,如今五千年曆史的國度在文化遺產方麵卻幾近一貧如洗。在今天的中國大陸,已經找不到一座類似Toledo, Orvieto, Carcassonne這樣幾百年前的古城。走遍神州,看到的隻是一座座千篇一律、毫無個性的火柴盒形狀的豆腐渣高樓。由於對本民族文化的徹底自毀,泱泱大國,“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之人如今已經十分罕見。取而代之,趨炎附勢、恃強淩弱,見利忘義、毫無底線,隨波逐流、沆瀣一氣,寡廉鮮恥、粗鄙下作,陽奉陰違、刁滑奸詐之輩則層出不窮,以至於小人當道,盜據中夏,庸惡陋劣,萬馬齊喑。如今國民在世界各地被人輕侮、怠慢基本上也是收因種果。正如孟子所言:“夫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道理很簡單,沒有文化的沉澱和積累,就沒有文明;不尊重祖先,不可能有真正的自信和自豪感;沒有先進的文明,永遠也不會進入先進的行列。
在城中逛了大半天後,傍晚時分來到一家叫El Meson De Gonzalo的餐館用餐。在歐洲各國的菜式中,西班牙餐應該是最接近華人口味的菜肴,它有希臘菜的清新,有法國菜的精致,還有魯菜的鹹鮮。就菜色、菜品而言,西班牙菜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算是風味俱佳、賞心悅目,有些口齒留香、意猶未盡之感,真有那麽一點“不嚐嚐正宗的伊比利亞料理,就不知道什麽叫活著”的意思。這家餐廳的內部裝飾古色古香,基本維持了十八世紀的樣式,從室內陳設到瓶瓶罐罐,盡可能沿用舊時的裝潢與器物,同時又營造了一種友好溫馨的氛圍。人們在此用餐,不僅可以感受到西班牙的傳統,同時又不乏現代的時尚感。美國曆史短暫,曼哈頓也很難找到一家像這樣有曆史沉澱、文化底蘊和藝術氣質的餐廳。位於曼哈頓Upper East Side模仿法國上流社會風格的高端餐廳Daniel似乎無法完全脫去英式的古板和拘謹;位於黃金地段五十三街以撒鹽哥為噱頭攬客的昂貴餐廳Nusr-Et Steakhouse 亦無法提供與其價格匹配的質量和服務。美、加、澳固然有時髦科技、民主政治和現代文明理念。但這些東西,歐洲照樣不缺,而且除此之外,歐洲還有深厚的文化底蘊、綿延的藝術傳統、細膩的生活品味和包容的人性價值觀,工作更像是生命的一個必然部分,而不是被迫謀生的一種無奈,更沒有貪得無厭、隻爭朝夕、舍本逐末的人性“物化”。也許隻有在歐洲,除了事業的成功、物欲的滿足之外,還能看到人類有意識顧及人所獨有的生命特質——自主支配的時間、愜意的心境、健康的身心、自由的意誌和獨立的靈魂。亞洲最發達的日本和韓國,盡管人均收入已經超過了西班牙、意大利,但是依然生活在高昂的物價、壓抑的文化氛圍、心照不宣的等級觀念、不成文的加班傳統、互相攀比的內卷風氣和“作普通人就是loser”的民情壓力之中。日韓進入名校之人更是竭力想讓外界知曉他們的名校身份,或許事實上其人隻是一介書蟲,這種攀比意淫的淺薄在現代歐洲並不存在。而困擾大部分發展中國家民生品質的法製清廉、社會誠信、食品安全等等弊端,歐洲國家在百年前就已經掙脫。
走出餐廳,走在回旅館的路上。金黃色的古城在氤氳的路燈照耀下,寧靜又溫柔地展現著它含蓄的魅力。什麽是愜意、閑適,什麽是幽靜、曼妙,什麽能引起人的幻想和遐思,這裏給出了答案,人們會發覺一種超然世外的寧靜和釋然。沒有零元購、毒品泛濫、槍支濫射、遊民塞道,也沒有環境汙染、食物中毒、豆渣工程、貪腐專製,沒有俗媚的霓虹燈,沒有喧囂的人群,沒有無節製的加班加點,也沒有逐利的焦躁和急切,有的是古韻、優雅、休閑、文藝,這就是歐洲的獨到之處。世上大部分國家缺少的就是歐洲這種平和、淡定和安全的感覺,而且那些國家也無法為普通人提供穩定的福利待遇和安全保障,造成了普通民眾被迫通過對金錢、官位的瘋狂追逐以期進入極少數菁英階層而獲得額外的安全感,網上也充斥著指導屌絲群體一夜暴富或是位極人臣的所謂感悟、格言和秘訣,從側麵證明了社會的畸形發展和體製的扭曲。歐洲國家則沒有這種指導草根民眾階級跨越的風尚,因為他們已經進化到了普通人可以安然生活,個人可以自由選擇生活方式的更高階段。回首米國,人的成功往往是以個人的職業生涯和銀行賬號中的數額大小為參照,全社會也彌漫著絲毫不加掩飾的拜金主義思潮。如果知識不能迅速轉化成為財富,這樣的知識在米國人看來似乎是無足輕重的、可有可無的。而通過財富去評估和衡量個人價值在歐洲則被認為是毫無關聯的,也是粗鄙無禮的,是心智未開化的思維方式。米國人無法心無旁騖、徹底放鬆地坐在那裏享受一杯咖啡、一份報紙,他的腦海裏揮之不去的是股票、投資、學區、升遷。大部分亞洲國家的民眾包括中日韓在內則永遠沉浸在升官發財、嫁入豪門、鹹魚翻身、天降橫福的執念之中,人們絲毫不加掩飾對金錢的崇拜,對權勢人物的豔羨,對弱者的暗自蔑視和對心靈高潔的不屑一顧,人們更是無法單純享受知識帶給人的純淨的快樂,詩歌、音樂帶給人的心靈的淨化和愉悅,以及會心的談話給予靈魂的滋養和泉水般的撫慰。
然而,但凡全民朝思暮想金錢,念念不忘發財掌權,對出人頭地走火入魔,無時不在渲染成功的秘訣和名人格言,隻能說明社會無法給予普通公民基本的保障和該社會結構的畸形和扭曲。旅美歐人對米國鍍金式的浮豔也頗有微詞:“American culture is really too money-oriented. Almost everything is about money, that’s how you measure people’s success, often only by that. Financial success drives people much more than in Europe. A lot of Americans are pretty anti-intellectual. Knowledge seems to not be respected or desired by many, if it can’t be turned directly into money”。很多有獨立思想的年輕人回到攀比成風的東亞諸國也很不適應,即便衣食無虞也無法感到真正的放鬆,縱然飽受市井眾生的豔羨亦無法體驗到精神的充實。因為對於每個清醒的靈魂而言,生命間的互動和生命的存在呈現出的應是平等、尊重、包容、禮讓、博愛,而非等級森嚴、貴賤高下、頤指氣使、高高在上。任何一個高度文明的社會必有自身文化傳承的倫理規範,人文積澱培育的審美情趣,曆史輝煌造就的榮辱觀念,人性進化催生的價值取向和經濟發達孕育的社會保障體係,人民自然有獨特的民族氣質和精神信仰,金錢並不會有漫無邊際的神通, 更不會是主體精英魂牽夢縈的終極心願。任何一個社會,無論一時受到何等追捧,如果金錢可以改變人的精神依托和情感歸屬,可以左右權利和輿論,可以收買人的青春和靈魂,客觀上促使國民心無旁騖,朝思暮想金錢,神醉心往發財,諂諛取容於權貴,而罔論獨立意誌和自主靈魂的存在,這個社會無論外表如何光鮮,其核心體係必然是畸形的、病態的、扭曲的和異化的,也注定是要崩潰的。因為這樣的社會並非人類進化的方向。歐洲諸國認為他們比其他國家擁有更大的文化優勢和更高階段的人文進化程度,應非虛言。
人啊,猿猴的變種。
如果你懼怕冒險,
請安於碌碌的平庸;
如果你貪生怕死,
請走完被奴役的運命;
如果你奉祖上的遺訓為聖宗,
沒有思想岩漿的迸發,
沒有意識電光的閃擊,
那你,
注定逃不出無形的囚籠;
注定看不到,
海那邊的雲層;
注定造不出,
他人沒有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