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穀清流

生活,那上帝刻意構築的魔宮。歡樂的時刻,最需要警醒而不是懈怠;陰鬱的日子,最可貴的還是樂觀和耐心。
正文

好萊塢和《好聲音》

(2017-05-18 04:21:21) 下一個

  與畢加索富貴圓寂不同,梵高是窮死的。生前隻賣出去一副畫,窮愁潦倒、孤獨悲戚,鬱鬱而終。然而今天的阿姆斯特丹,無論是安妮之家還是水壩廣場,都不如梵高美術館門前的訪客眾多。天天是遊人如織、成群作隊、比肩繼踵。梵高之館儼然是阿姆斯特丹的地標,梵高則成了荷蘭的名片。當然,就梵高本人而言,僅僅是死後被人懷念,這更多還是哲學意義上的成功,對於當事人而言並無現實生命層麵的價值。對荷蘭而言,梵高已經名垂千古,他的死是“重於泰山”的。梵高的一生告訴我們一個事實:單純隻是有才華,並不必然帶來現世的成功;而現世的成功,也並不必然具備貨真價實的才華。

   看一下好萊塢,並不全是珍品。良莠不齊、真假參半。這好萊塢雖偶爾也能拍出《Mulholland Drive》這樣富有想象力的影片和《Dallas Buyers Club》之類現實主義的作品,但比起它大量出產的脫離現實、故弄玄虛,靠聲光效果吸人眼球、憑煽情技巧騙人眼淚的垃圾製品而言,從藝術的角度,它是墮落的、功利的,也是變性的、異化的。在觀眾日漸萎縮的奧斯卡頒獎典禮上,影壇“老來俏”梅麗爾·斯特裏普發表了一通孤芳自賞、含沙射影的演講,主旨便是“乞丐頭頂癬疾的藝術美感”,“把貓的生命置於人的生命之上所折射出的人性光輝”,“對蟑螂、蚊蟲的包容心態所彰顯的人道主義情懷”之類。誠然,自由便是有權表達個人的觀點。這種自由在一個理性群體占大多數的環境中,並無太大的社會影響,因為它會被群體理性地審視,不易激起全民癲狂的波瀾。像梅麗爾·斯特裏普的話,放在美國,除了給部分左翼分子帶來一時意淫的快感以外,並不能形成氣候。但這種情況若是放在文盲半文盲占80%以上的第三世界的市井庸愚之中,以斯特裏普“影壇翹楚”、藝術界元老、國際知名人士的地位和名聲,其言論和“扯談“的自由所帶來的混淆視聽、妖言惑眾的危害就會立刻顯現,甚至於全民失智、喪心病狂、自相魚肉。這在伊朗伊斯蘭革命和大陸的文革中已經表現得淋漓盡致。在美國這樣一個理性人口暫時占多數的國度,盡管自以為是的梅麗爾·斯特裏普把個人的世界觀誤以為是全民應有的世界觀,其惺惺作態的虛偽依然在眾目之下欲蓋彌彰。以我看,這好萊塢金錢至上、利潤掛帥、舍本逐末多年,藝術元氣已經大傷,逐漸走入程式化、樣板化的不歸路。身陷其中的藝人已經完全被潛移默化,成了煽情密碼編程員而不自知。即便是由“泰鬥”級大碗斯皮爾伯格操刀的“史詩巨片”《林肯》,人們依然能從中看出它篡改史實、為我所用、想當然的思想偏執,可以感覺到它剪輯編排上的好萊塢節奏,和它煽情催淚的程式化痕跡。好萊塢離生活的真實越來越遠,對藝術真實的捕捉能力也漸漸黔驢技窮。在今天的好萊塢那裏,絕不要期待能體驗到《Incendies》那種現實主義的震撼,《A Separation》那種返璞歸真、天衣無縫的精湛演技和原生態的生活再現,《Wadjda》那沁人心脾的溫馨和《Leviathan》中苦難的主題所引發的對道德信仰救贖的哲學思考。也難怪“老總”會忍不住調侃:The Oscars are a sad joke。

   意識形態掛帥、隨波逐流、逆我者亡並非隻此好萊塢一家,還有這大洋彼岸中國的《好聲音》。提及這《中國好聲音》,說來話長。我在無意中聽了一位叫任伯儒的業餘歌手翻唱的一首老歌---《在水一方》,感覺聲音非常特別,遂上網瀏覽了一下他演唱的其它歌曲。發現他在《中國好聲音》比賽中演唱的歌曲《不再讓你孤單》十分出彩,很有質感,情真意切、如泣如訴。任伯儒對這首歌的演繹,聲音渾厚而滄桑,情感真摯而深沉,表演質樸而投入。聽眾在不知不覺中被完全帶入了歌裏,一同經曆音樂中的人生波折和情感跌宕,傾訴心底的哀怨和悲涼,抒放心靈的掙紮和渴望。在千篇一律、甜的發膩,或無病呻吟,或歇斯底裏發作的眾多參賽者中,任的演唱的確拔新領異、獨具千秋,給人耳目一新之感。讓人甚至覺得,華夏兒女雖經過曆朝曆代暴君的人為選擇,還是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基因的多樣性,赤縣神州也還有滄桑低沉的真男聲,也還有別具一格的好聲音。令我大惑不解的是,對如此能觸動人心底最柔軟部分的動情歌聲,台上四位“評委”竟如死魚一般,鴉雀無聲。從畫麵上看,這幾位評委或拿腔做勢,或故作深沉,或冷若冰霜,或欲迎還拒,無一人轉身。咄咄怪事,讓人不知所以、驚詫莫名。平心而論,這四位評委都不是音樂界的梵高,這是毋庸置疑的。雖然這四位評委中沒有任何人的任何一首歌讓我沒齒難忘,但若僅憑他們呆若木雞、不涼不酸就斷定他們都是“假包公”、真“白癡”,也是有欠公允的。這是因為,盡管在這一切以利潤為準繩的商品社會,這些“評委”當初的出道、成名得到了經紀公司的包裝、粉飾和媒體的造勢、吹捧,但他們畢竟在兩岸三地的摘桃民眾中還是有一些粉絲,應該也不全是偶然。雕蟲小枝、奇技騷巧,他們還是有的。這幾位評委這次的表現隻是無意間暴露了他們真實的藝術造詣、認知能力、文化精神和道德自主性,暴露了他們身上若隱若現的"李鬼”成色,以及《好聲音》評審操作中潛藏的黑箱因素而已。由此,我也隱隱感到,好萊塢式的自以為是、黨同伐異、潛規則是一個普遍的現象。在當今的社會,每一個普通人的成功,絕不可單純依賴才情,還需要人情世故的通變和經營,還需要永不言棄的執著和忍耐。


烏江無船載,東吳卷土來。
勝負家常事,包羞真男兒。

本欲淩昆墟,水小池狹隘。
汝果欲學歌,功夫在歌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