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穀清流

生活,那上帝刻意構築的魔宮。歡樂的時刻,最需要警醒而不是懈怠;陰鬱的日子,最可貴的還是樂觀和耐心。
正文

黃昏的隨想

(2015-10-18 19:24:59) 下一個

     

    日落時分,沿著河畔慢慢走去,路邊的鮮花散發著淡淡的幽香,和風從公園旁的灌木叢中緩緩吹過,耳邊不時聽到蟲鳥歡快的哼唱,空氣中彌漫的河水特有的氣息沁人心脾。夏末的傍晚,一種酣暢和放鬆的感覺。眼前的一切是那麽熱烈、那麽奔放、那麽絢爛、那麽張揚,自然界的萬物此刻都在盡情揮灑著生命的能量。對於紐約客而言,冬天是痛苦的,秋天也是淒涼的,春天雖有希翼其實還在成長。唯有夏天,嬌豔的陽光、茂盛的樹木、湛藍的天空,生命中真正的黃金時段,那是一年忍耐、煎熬和期盼後的最終結局和收場。激情四射的夏日是最值得珍惜的,因為它才是一年中生命的高潮,並不永駐,也不會唾手可得。

   隔河望去,列國土豪競相搶購的千萬貴族公寓大廈還在如火如荼興建之中,高度已超過了帝國大廈。科技在利潤驅動下盡情滿足著富貴者的病態需求。在這人欲橫流的世界,早熟代替了天真,色欲取代了愛情,貪欲泯滅了靈魂的升華。可惜地球上的資源事實上無法滿足人類無止境的欲望,當人類把地球淩虐得千瘡百孔、遍體鱗傷之後,必然是沙塵颶風、地震海嘯、江河橫溢,然後挾著人類奔向一個共同的終點----滅亡。滅亡?似乎是危言聳聽,但假如整個人類沒有群體的理性和統一的行動,滅亡,看似遙遠,卻可能是一個最終的歸宿。

   離開河邊,轉頭向居民區深處走去,走著走著,無意中發現了小資們交口讚譽的LIC Market---一家返古風格的法式小餐館,網上食客好評如潮。向裏探了一眼,依舊是人頭攢動,燈火闌珊。也許是工業化所帶來的華麗背後的虛幻和對人性的異化,這種返樸歸真的場所如今反而格外受到青睞。古樸的家具,刻意營造的懷舊氛圍,據說是推陳出新的菜式,還有那空氣中彌漫的閑適和隨性,讓厭倦了職場拚殺和都市嘈雜的小資們感受到了沙龍中的靈魂互慰和田園裏的恬淡寧馨。隔壁意大利餐廳播放的古典樂曲的樂聲在空氣中緩緩流淌,漫不經心地撫慰著大家浮躁的心緒。駐足片刻,聽著這美妙的聲音,心情漸漸感到豁朗了許多。音樂對神經係統的刺激是如此奇幻,暗中調節著人體的內分泌係統。是啊,如果沒有音樂,那麽充斥在耳畔的更多的還是都市的噪音、陰風的嘶嚎、媚俗的寒暄和虛榮的諂笑,而鮮有那小鳥的啁啾、秋蟲的呢喃和泉水的叮咚。正是音樂,把生活中那激發神經係統愉悅的諧音進行了演繹、修飾和升華,讓人們感受到了現實之外的另一個世界、平凡背後的神奇、存在的美好和生命的輝煌。人者,異於獸,總是現實世界之外還有另一個世界,一個虛幻的世界,卻也是能帶來更多精彩和精神滿足的世界。



      

  繼續信步倘佯,經過一片古舊的居民區,建築大多是二戰前的風格,可能是移民大量湧入,房產幾經易手,暗紅色的牆壁已有些剝落,顯得有些破舊。迎麵牆上一幅招財貓撲入眼簾,色彩明快,維妙維肖。藝術家可能對移民的發財心理和強烈的不安全感心領神會,也可能是對家家中餐館裏的必備擺設---招財貓印象至深,所以會想到在牆壁上繪形繪色畫出這樣的吉祥物來討好迎合行人過客。不過金錢畢竟屬於人類生存初始階段的奮鬥目標和安全保障,如果生命的終極目標也變成是對金錢的忘情追逐和依賴,這人生又是何等的淺薄和無趣!離開了對未知世界的探索,離開了對生命和人類命運的思考,離開了悲天憫人的情懷,離開了藝術和創作,離開了對廣袤世界和自身生命應有的經曆和體驗,離開了自身道德的完善和心靈的升華,這樣的生命和那些除了終日追逐食物外毫無他求的走獸又有什麽質的區別呢?這使我不由想起了人獸民族俄羅斯的格言:沒有勞動的生活形同盜竊,沒有藝術的生活便是野蠻。


  正在思緒飄渺之中,朋友電話打來,一位在台灣人小作坊搞設計的朋友。他歡快地談到自己已經辭去了小公司的工作,開始了自雇的創業生涯,雖然目前生意還不穩定,但卻完全不需要仰人鼻息,而且自主支配的時間充裕了很多,生活反而一下子陽光起來,人生也變得更加精彩有趣了。言語中流露出飛揚的神采和如釋重負之感。我倒沒覺得有什麽奇怪,人本來就是環境的產物。生活在動物王國,那必然是弱肉強食、欺軟怕硬;混跡於勢利的人群,則必定被趨炎附勢、蠅營狗苟的市井文化所熏陶,相互攀比、勾心鬥角、鼠竊蟲蝕,永遠掙脫不了揮之不去的夢魘,以至於忘記了人生還有詩歌,還有音樂,還有美好的憧憬,還有純潔的情感……歸根結底,人隻有首先改變自己的生存環境,才能從根本上改變自己的命運。不是嗎?

  可是每個人都能改變自己的命運嗎?倒不盡然。拋開時代和地域不談。即使是同樣的起點,每個人有怎樣的收獲和結局,本質上還是取決於自身的思維方式、判斷能力、行事策略和性格特征,而不全是運氣和祖蔭。但當事人自己卻未必能認識到自身個性的局限性,反而會習慣性地把自己的種種遭遇歸結為外部的原因,譬如天不作美、時乖運蹇、興妖作孽之類。遺憾的是,就人類的共性而言,大多數人的習性在現實生活中也是很難改變的。從這一點看,很多人的人生軌跡的確是天命。這個所謂天命便是由他(她)自身性格所導引和製約了的各種現實的結局。

  繼續前行,轉過街角,隻見不同族裔的民眾或三五成群,或扶老攜幼,正陸陸續續向河邊走去。一群南亞移民擦肩而過,從短小微胖的身型和脂肪堆積的麵龐判斷,可能是孟加拉裔。孟加拉,多麽熟悉的語調!眼前忽兒浮現出孟加拉同事Hoque的形象,還有他滔滔不絕對故國工作環境的不快回憶和對旅美生活的感恩溢美之詞。Hoque所言和眾多國內來的訪問學者的感受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他們的感慨讓人覺得,幸福感的多少,其實物質層麵的因素反而是次要的。有時人們感到人生黑暗,是因為生活於錯誤的人群,刁鑽尖刻、趨炎附勢、自虐虐人。所以幸福便是和紳士在一起,彼此尊重,彬彬有禮而又溫文爾雅。不快也是因為和錯誤的人日日相伴,神經過敏、杞人憂天、無事生非。所以快樂便是和性格健全、有品味的人在一起,沿用一個新詞叫做"正能量的人"。總是有希望,總是有憧憬,黑夜裏有歌聲,雨景中有詩意,寒冬裏有暖陽,談笑中有睿智,盡管還是同樣的天地,平凡的日子。我終於明白了為什麽人們寧願結識落魄的王子,而不願走進得勢的土豪;寧願蟄居擁擠的蘇豪,而背棄浮靡俗豔的未莊。

  不知不覺已走完了五個街區,折回到了停車處。也許是運動帶來的生理變化,心情舒緩放鬆了許多。望了一眼早上紮了釘子的車胎,心頭稍稍浮過一絲不快。不過轉念一想,如同人生的長河一樣,事事如意、處處順心,這樣的美事是不存在的,生活必定是一個挑戰接著另一個挑戰。即便是人生旅途,有悟性的人彎路會少走一些,順心的事會多一些。沒悟性的人則需要經常和煩惱作鬥爭。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存在的即是合理的"。很多人用道德操守和倫理學的準則來評判這句話,所以一直無法理解它的本意。而意識形態和倫理這種東西是人類為了眼前需要而編造的主觀的東西,隨時會按人類自身需要的變化和時代的變遷而有所改變,是虛幻而非客觀的東西。所謂"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本意原是指世界上任何一個結果都有導致這個結果的原因,而有那樣的原因則必定會有如此的結果。這是大自然的規律,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譬如網上議論最多的國內汙染問題,其實是一個必然的結果。是一個長期被壓迫的民族,一個幾百年被異族統治打壓而沒有基本人權、作奴隸的民族,一個80%文盲半文盲的民族在發展經濟中必然會發生的現象,而在經濟有所發展之後才會有意識和條件慢慢糾正此前的過失。而一個有強大民族凝聚力、整體民族素質很高的民族卻有可能避免這個自殘式的迂回。人生又何嚐不是這樣?每個人遇到一個怎樣的結局,這便是當前自身狀態和外部條件下的必然結果,怨天尤人也無濟於事,理性的態度應是客觀地分析一下造成這個結果的原因,以便今後改變這個原因而使其帶來不同的結果吧。

  不知不覺中已閑庭信步了半個小時,該打道回府了。抬頭仰望天空,繁星密布的蒼穹亦然神秘而肅穆,是那麽悠遠,又是那麽深邃。幸福,每個凡人的願望。幸福是什麽?幸福是一種個人的主觀感受嗎?不是。幸福是力所不逮的機遇和運氣嗎?不是。幸福,在理性的人眼中,其實是一種能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mzl9876 回複 悄悄話 文盲率隻有4.06%而且是2011年的數據。
mzl9876 回複 悄悄話 我剛剛在網上查到文盲率隻有4.06%(國統局局長馬建堂)。
mzl9876 回複 悄悄話 我是一個直率的人,很好的一篇文章,但在結尾的時候,作者的觀點就發生了急轉彎,反正我不能夠認同,中國大陸就目前而言,幾乎是10%的文盲率都不到吧,這個請君查一下資料吧。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