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九邊丨如何過上痛苦而抑鬱的生活

(2021-03-12 07:16:37) 下一個

九邊丨如何過上痛苦而抑鬱的生活

轉自九邊微信公眾號(ertoumu893)

結合我個人的經曆,有三個辦法可以讓人過上很痛苦的生活。

1

止損線

我一直對一夜暴富充滿了期待,為了這個目標,這些年幹了不少事。

最重要的就是炒股。在炒股之前,我幹了一件和很多人一樣的事,就是去玩模擬炒股,不玩不知道,一玩發現自己是個股神,玩期貨甚至差點財務自由了,如果不是虛擬籌碼的話。

當場就坐不住了,然後投入到股市當中,迎來了第一次慘痛的教訓。

很多年後,跟一個做私募的哥們聊了起來,他說炒股賺錢這事之所以難,不僅僅是因為這玩意跟寫代碼做醫生一樣有一定的技能,更重要的是因為這玩意其實是在跟自己鬥爭,麵對一件事,每個人都蹦出一堆想法,最後某一個想法勝出,然後被執行。問題是絕大部分人總是選擇那個容易的操作去做,不但選擇容易的選項,還給自己找理由,讓自己相信“容易的選項”才是更合理的。

“容易的選項”和“從眾心理”在股市裏是最危險的。

為啥你買它就跌,你賣它就漲?

一句話說,就是你和其他人的動作是一樣的,你們擰成了一股大流,被集中收割了。

網上有個說法,叫“長期持有基金”,很多人就沒明白,其實那個長期,是從一個周期開始到暴跌,比如這次暴跌完,就是一個周期開始,那時候開始買基金是最好的時候,等過一兩年,漲起來再決定賣掉還是繼續持有。

不過大部分人不是這樣的,他們平時不關心這玩意,隻有再漲了一段時間後,發現周圍的人都賺錢了,他們才開始入場,然後在暴漲階段大幅買入,其實暴漲階段就是最後階段了。然後就是暴跌,他們這次被綠的心灰意冷,不玩了,等到下次漲到快要崩的時候又來了,你說不收割這些人等啥?

如果你是長期持有的話,暴跌什麽的對你根本沒啥影響,比如這幾天看著跌得猛,其實也才跌了20%多,要知道,去年明星基金都漲了一倍還多,你慘主要是因為入場太晚,你不是經過深思熟慮進來的,而是跟著大家湧進來的,所以非常危險。

這次暴跌對於新手很痛苦,對於老手們來說暴跌不是壞事,暴跌了才是下一個周期的開始,老手們都是等跌完了才建倉,新手才在山頂建倉,你們仔細體會下。

這麽多年來這麽多人同時有這樣的想法,隻能說不是偶然的,而是一種必然,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都傾向於做容易的選擇。

而機構們都設有止損線,跌到一定程度自動清倉了,做到了“麽得感情”,誰屠誰自然是一目了然 。

生活中到處都是這種情況。

麵對新東西,絕大部分人的選擇都是“等等再看”,其實初期入場難度是最低的;

麵對便宜的股票和房產,絕大部分人又看不上,等到它漲得貴的不行再買,一買就成接盤俠。

碰上挑戰忍不住想退縮,其實多年後回過頭來,才能發現人生的關鍵點,都是那些挑戰。

前段時間看到一個說法,說持有房產漲十倍的人非常多,持有股票漲十倍卻非常少,主要原因是你平時沒那閑工夫去查自己家房子值多少錢,而且把房子賣掉套現也比較麻煩,可能沒地方住了。股票就不一樣,隨時可以查,隨時可以賣,最後的結果是誰都拿不住。

所以說,人類的幸福並不相通,痛苦卻是一樣的。因為想法千奇百怪,到了落實階段,絕大多數人選擇了容易的選項。選擇了容易,往往快樂是一時的,代價卻是持續的。

這就好像那種遊戲裏,你選擇了低難度,刷怪確實是容易了,但掉落經驗也少,經驗值一直上不去。到了後來級別也上不去,打不了更大的怪,級別更上不去,就徹底卡住了。

為啥我拿著虛擬籌碼炒股像個股神,因為虛擬的世界裏,沒有“沉沒成本”,做啥選擇都不會痛苦,現實世界裏,做任何決定都有代價,很多時候正確決定就在眼前,但是就是不敢去做。

所以第一個保持痛苦的秘訣就是一直做容易的選擇,堅持一二十年,慢慢人生選擇越來越少,也就越來越痛苦。

2

周星馳

前段時間吳孟達去世後,周星馳和吳孟達的關係引發了一係列的討論,不少人傾向於說他倆的關係正常,並不是外界傳言的那樣關係很差。

其實這玩意沒啥可討論的,了解周星馳的人都知道,周星馳在電影裏嘻嘻哈哈,現實世界裏孤僻到了極點,大家可以去看看香港電影圈對他的評價,不是說他不好,而是他對誰都很寡淡,幾乎沒有人情味。

當然了,這不是在否定周星馳,隻是客觀描述他那個人,如果你連這個都接受不了,說明你也不是真喜歡他,而是喜歡了一個你自己想象的殼。

而且可以看出來,大家最喜歡他的“無厘頭”,其實他自己演了幾年後演吐了,根本不想再碰那些東西,這也是為啥不少人說他的電影好像變了個風格似的,不如以前好看了,因為他自己並不喜歡那些東西,所以不想玩了,後期拍出來的東西跟之前完全不一樣,一般的評價是“盡管都是爛片”。

這倒是跟小沈陽之前說的一件事比較類似,他說群眾想看他表演一個“操著東北話賤兮兮的娘炮”,可是他自己實在是不想繼續,他要做個演員,最好是表演藝術家,然後很快就不火了。而同樣耍賤起家的嶽雲鵬卻越混越爽,因為小嶽嶽並不介意一直賤下去,並且樂在其中。

這種人在生活中其實有很多,沉迷於自己的小世界,根本無法自拔,完全孤立於這個世界之外,跟誰都保持著距離。

我倒是不知道周星馳到底痛不痛苦,不過現實生活中這類人普遍過得都不咋地,反正我身邊的這類人都談不上過得多好。

而且“孤僻”這事是一種“下行循環”,你對別人把自己封閉起來,別人不了解你,會以為你討厭對方,該說的話也沒法說,關係自然都不會太深,周圍沒人,慢慢更封閉。

我前段時間看了一篇論文,分析人際關係對人類大腦的影響,說是跟朋友的親密關係跟布洛芬有點像,因為人類從社交中得到的歡樂可以抑製痛覺受體,能起到止疼作用。

不僅如此,已經證實孤僻的人更容易得抑鬱症,可能是負責獎勵的區域長期不被激活,慢慢不起作用了。

關鍵不是想說這個事,人這輩子跟高考是不一樣的,高考主要是靠你自己,分數這玩意基本是你腦子裏裝多少,就能倒出來多少,等到大學畢業,就會發現一個神奇的問題,沒人跟你單打獨鬥了,往往是縱向和橫向資源一起上,比如祖宗三代的資源集中在一代人身上,比如身邊有高手提攜,如果你這個時候還指望但憑自己的能力打出一片天地,不是說不可能,而是說太理想化。

你需要別人幫你,情緒和物質上的,比如你需要賞識你的領導提攜,需要跟你關係好的朋友傾聽,防止你自爆掉。

所以說,孤僻這事不僅不利於自己的身心健康,而且對職業生涯也有害無利,這類人承擔的壓力更大,獲得的動力卻更少。

當然了,這裏並不是孤立無效社交,而是說每個人都應該有一兩個時常聯係的朋友,平時多嘮嗑,互相排解,說不定對你生活有質的影響。

第二個保持痛苦而抑鬱的生活的竅門就是保持孤僻,誰也別理,效果非常好。

3

準備好了再開始

我們從小被灌輸“準備好了再開始”。但是美國那邊的精英教育中有個原則,叫“先做,再想”。

或者叫“實習生定律”,大家可以回想下,是不是感覺大學四年學的東西都不如實習幾個月學到得多?當然了,這裏不是否定大學教育,而是說實習期那種模式非常好。

而且實習期間直接讓你上手幹活,一邊幹一邊學,學了直接使用。這一點對於碼農們來說尤其明顯,學得最快的就是大學剛畢業那三年,很多東西根本沒準備,直接就拉上去。

公司和個人都是一樣的,最明顯的其實是馬斯克,他搞的那個電動車就是一邊幹一邊研究接下來怎麽搞,大家可以看看那個初代車型,樸素的根本不像個正兒八經的汽車,下雨天還漏雨,但是他確實這麽一路迭代過來了,他的那個電動車跟個哺乳動物似的,一直在進化。

事實上很多時候吧,如果充分認識到了困難,那很多事情根本沒法搞,能直接嚇退大部分人,甚至很多成功的創業者也表示,當初一腔熱血開始搞,根本沒意識到後來有那麽多麻煩,如果一開始就知道那麽艱難,就不會開始了。

大家還記得我之前給舉過的例子吧,十年前工業界很不看好新能源車,因為電池貴的不行,造出來的車太貴,根本沒法推廣,那時候大家更看好氫能源。

事實上在接下來的十年間,隨著各個主流電池廠商的不斷努力,再加上電動車賣得多,大量科研經費被投入到電池應用上,電動車的價格在十年間降低了90%,現在越來越便宜,如今電動車成了主流,氫能源反倒是提的越來越少。

所以說吧,有啥想法可以先低成本地做起來,一點點迭代,一邊做一邊學,你不一定用最漂亮的方式解決碰到的問題,哪怕用最笨的方式解決了,也比沒解決強。事前想得太多,很容易最後也沒成行。

我以前有一個黃埔係列的文章,裏邊也提到了這個邏輯,黃埔將星璀璨的那幾屆學生,並不是學校教得好,其實隻上了七個月課,而且也沒教啥,大家想想自己7個月能學會啥。

他們都是在後來的戰爭中成長了起來。這一點後來我國商界也很明顯,學習最牛逼的去了美國,剩下的在中國市場化大潮中拚搏,挺過來的都是神。

以小見大,以大見小,邏輯都差不多,事情比知識重要,有事就先做事,一邊做一邊學,如果一直不開始,時間長了忘了自己一開始準備幹啥了。

4

尾聲

今天不準備講太多了,整體凝聚成三句話:

1、多做艱難的決定;

2、不要總是準備好了再開始;

3、避免孤獨前進。

如果希望生活痛苦一些,就可以反著來,非常有效。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