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吃的食材
如果因為疫情失去了工作沒有了經濟來源,那麽西北風就是食材了。
如果政府補貼點兒就是湊合混兩頓吃的節奏。
工作或收入正常的,把要吃的食物買回來也要一番折騰的。
因為疫情,一日三餐居家完成,還要減少出門去商店的次數。家庭采購重點也集中到最緊迫的食物之上。不能再滿世界逛商店采購食品,一次盡量隻去一家。全副武裝進入商店,戴著口罩也不能呆太久。買回來東西還要擦拭一番。
於是買菜變成一件必須事先計劃周密的事情,如果你算不出或算不準采購量,沒有明確采購清單,那麽蛋盡糧絕饑腸咕嚕甚至斷頓就是現實。首先要明了10天的菜譜規劃,再估算家庭用量,必須把必要的食材買足量,甚至要稍微多一點才能確保10天買一次菜不斷頓。每天兩頓必須有葷菜的量,素菜的量,各種副食品的量,零食的量,不能像以前自由的時候花大量時間逛買些可有可無的耽誤功夫,而有些東西是要適當多吃要多多囤積,比如雞蛋麵粉大米和水。。。。這個過程是一個提高廚藝量化生活的技能的培養過程,建立起了食品采購數量規劃的習慣成為疫情中最好的習慣。
網購也在各個商店推廣,但是購物體驗就不能講究了,購物計劃必須提前2-3天就做好,不管到時候想吃啥,食欲服從於生存欲。 例如看圖片挺誘人,實際貨品隻有一點點大,蔬菜論個買,物品也不豐富,選擇麵較窄,5次有2次有缺貨現象,急用的話還要另外想辦法救急。去取貨,好的免費直接送出來放到車子貨箱。有的要進入商店自己取貨還收取網購費用。中國人超市或飯店有購物滿額度一定範圍免費送貨否則收費送貨。
微信團購如雨後春筍,鋪天蓋地,大多是發布單品介紹大家接龍,到時候自己去取。購物成為一個24小時的牽掛,有啥推出,可好吃好用好價格?到貨了嗎,約好了去取的時間了嗎,被動選擇,主動消費。。。但是拿貨還是要去人家裏的車庫或者店鋪去取。
有一家微信團購比較好,135周六免費送貨上門,價格有便宜的有一般的。完全實現無接觸。一次可以訂上90隻雞蛋20幾刀,3顆大白菜9刀,水果一箱14塊能吃兩個禮拜。各種食品大包買又不用自己搬運。。。中國人做生意靠勤勞與智慧。
餐館外賣不用做飯也是一個出路嗎?餐館注重味道輕視健康飲食,打打牙祭是可以的。
不過現在食品價格飛漲,沒有經濟實力吃飯的的確確是個負擔。白蘿卜1.79一磅,青菜都是2-3刀一磅。。。一家人自己買食材沒有400元,正餐是吃不到一個星期的。外賣沒有50元基本吃不飽。100刀可以吃得寬裕。
疫情之中有節製地購買食材儲備,是減少外出時間,降低感染幾率,節省開支和應對網購選擇少的必然。人們在家裏花樣百出的烹飪熱情逐漸演變成理性烹飪,在廚藝均有比自己以前水準大為提高的基礎上,多快好省地完成任務,就是下一個追求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