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同盟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個人資料
正文

尼采說:上帝死了,上帝通過雙縫實驗說:還在。

(2023-05-15 11:17:45) 下一個

尼采說:上帝死了,上帝通過雙縫實驗說:還在。

弗裏德裏希·威廉·尼采(1844年10月15日—1900年8月25日),是出身德國的古典語言學家和哲學家。他也以創作詩歌和音樂作品為副業。他最初是普魯士公民,1869年移居瑞士的巴塞爾後,他應自己的要求成為無國籍人。

24 歲時,完成學業後,他被任命為巴塞爾大學古典語言學副教授。1879 年,他因健康原因辭去教職。此後,他開始四處旅行,以尋找適合其健康狀態的環境,主要是在意大利瑞士。1889 年起,他患有越來越多的精神障礙,使他無法工作。他在餘生中接受母親及妹妹的照護,最後於1900年去世。人們長期懷疑梅毒的長期影響,在他的疾病過程中發揮作用;然而,愈來愈多研究者對此提出質疑;近來,根據他的醫療檔案的評估得出的結論是,如遺傳性腦中風(CADASIL)這類疾病也可能導致他在生命結束時的精神錯亂。

叔本華的哲學給年輕的尼采留下了特別深刻的印象。他後來擺脫了悲觀主義。他的作品包含對道德宗教哲學科學藝術形式的嚴厲批評。在他看來,當代文化比古希臘文化還要弱。他一再攻擊的目標首先是基督教道德以及基督教柏拉圖主義形而上學他質疑一般真理價值,從而成為後現代哲學途徑的先驅。他關於“超人”、“權力意誌”或“永恒回歸”的概念,引起了人們的解釋和討論。

尼采並沒有創造出係統性的哲學。他經常選擇格言作為他思想的表達方式。他的散文詩歌及《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的寫作風格,使他被認定為一位作家。

瘋子在早晨點著燈籠,聲稱在尋找上帝,周圍很多不信上帝的人都笑他,而他則對眾人說:

瘋子在早晨點著燈籠,聲稱在尋找上帝,周圍很多不信上帝的人都笑他,而他則對眾人說:

"Whither is God?" he cried; "I will tell you. We have killed him-you and I. All of us are his murderers. But how did we do this? How could we drink up the sea? Who gave us the sponge to wipe away the entire horizon? What were we doing when we unchained this earth from its sun? Whither is it moving now? Whither are we moving? Away from all suns? Are we not plunging continually? Backward, sideward, forward, in all directions? Is there still any up or down? Are we not straying as through an infinite nothing? Do we not feel the breath of empty space? Has it not become colder? Is not night continually closing in on us? Do we not need to light lanterns in the morning? Do we hear nothing as yet of the noise of the gravediggers who are burying God? Do we smell nothing as yet of the divine decomposition? Gods, too, decompose. God is dead. God remains dead. And we have killed him. How shall we comfort ourselves, the murderers of all murderers? What was holiest and mightiest of all that the world has yet owned has bled to death under our knives: who will wipe this blood off us? What water is there for us to clean ourselves? What festivals of atonement, what sacred games shall we have to invent? Is not the greatness of this deed too great for us? Must we ourselves not become gods simply to appear worthy of it? There has never been greater deed; and whoever is born after us-for the sake of this deed he will belong to a higher history than all history hitherto."

  • ”上帝去哪了?"他呼喊著;“我來告訴你們。我們殺死了他——是你們和我!我們所有人都是殺他 的凶手!但是我們是怎麽殺死他的?我們是怎麽樣把海水喝幹的?誰給了我們把整個地平線都擦 掉的海綿?我們把地球從它太陽的鎖鏈下解放出來的時候在做什麽?現在地球在向哪運動?我們 又在向哪運動?離開所有的太陽的方向嗎?我們不是在一直墜落嗎?向後、向前、向旁側、全方 位地墜落嗎?上和下還存在嗎?我們難道不是像在無盡的虛無中迷路嗎?我們難道沒有感受到虛 無空間的呼吸嗎?難道現在沒有變得更冷了嗎?黑夜難道不是一直在逼近著我們?在早晨我們就 不需要點起燈籠了嗎?難道我們沒有聽到正在埋葬上帝的掘墓人的吵鬧嗎?難道我們沒有聞到上 帝分解腐爛的味道嗎?就算是神也會分解腐爛。上帝死了!上帝不會再複活了!是我們把他殺死 了! 我們這些凶手中的凶手又應該如何安撫我們自己?那個整個世界有過的最神聖最強大的神竟在我 們的刀下流血死亡:誰會抹掉我們身上的血跡?我們能用什麽水清洗我們自己?我們必須發明什 麽樣的彌補儀式和神聖遊戲?難道這偉大的功績對於我們不是過於偉大了嗎?難道我們自己不是 必須變成上帝,我們才值得這樣的功績嗎?從未有過比這更偉大的功績;而因為這樣的功績,無 論誰出生在我們之後都將屬於比至今一切曆史都要崇高的曆史中!” (PS: 注意尼采在文中反複使用do we not, are we not, must we not(Müssen wir nicht)這類用反問表達 必然的說法。要明白尼采的意思需要多讀幾遍這段文字,最好讀英文。) 注意在這段文字中,尼采根本不是在指責我們殺死了上帝,而是指責我們沒有意識到上帝的死亡, 不知道我們應該做什麽。在這之後,眾人都震驚都看著瘋子(stared at him in astonishment)(而不是異 樣地不信任地)。眾人知道發生什麽事了,但是並不知道怎麽辦。這群人雖然不信上帝,但是也一 直被上帝的影子所籠罩著。現在,大家終於發現上帝死了。但是要怎麽做才對?眾人不明白,但是 尼采明白,我們必須自己變成上帝,才能擦掉我們身上上帝的血跡。我們自己怎麽能變成上帝?不 僅尼采自己要變成上帝,我們所有人都應該,都必須變成上帝。尼采在給我們指一條路,一條比上 帝還要好的路。 不過上帝為什麽被我們殺死了?這個放到第二部分講。 而在343節尼采明明白白地告訴了我們上帝死了是一個大快人心的大好事: Indeed, we philosophers and "free spirit" feel, when we hear the news that "the old god is dead," as if a new dawn shone on us; our heart overflows with gratitude, amazement, premonitions, expectation. At long last the horizon appears free to us again, even if it should not be bright; at long last our ships may venture gain, venture out to face any danger; all the daring of the lover of knowledge is permitted again; the sea, our sea, lies open again; perhaps there has never yet been such an "open sea."- 確實,當我們聽到“舊上帝死了”的時候,我們哲學家和自由的靈魂就像感受到了一縷新的陽光灑 在了我們身上;我們的心充滿了感激,驚歎,預感和期待。這麽久之後,終於,水平線又自由的 出現在了我們麵前,風平浪靜,盡管還並不明亮;這麽久之後,終於,我們的船隻又可以出航冒 險,無論麵臨什麽樣的危險;所有勇敢地熱愛知識的人又被允許追尋知識了;海,我們的海,又 敞開了;也許還從來沒有如此的一片“敞開著的海”。 尼采的意思到現在已經很明確了:上帝死了,但是這並不是一件壞事,反而給我們帶來了希望,正 是上帝的死讓我們能夠出發去尋找真正的知識,去尋找生活的意義。 所以說 同學所說的就比較偏離尼采想表達的意思了(應該是把上帝之死看做壞事了)。上帝死 了,無疑,然而重點是,這對我們來說意味著什麽? 而新上帝又會是誰? 並不是尼采自己,而(應該)是我們所有人。 以上是快樂的科學中直接談到上帝死了的篇章。 而上帝是怎麽死的?上帝隻是一個載體,承載的是幾千年來人們的道德來源,而當尼采發現,上帝 作為這個載體不僅沒有讓人們尋找到人生的意義,反而上帝影響了我們去尋求真正的知識的時候, 尼采便宣稱上帝死了。 ============== 上帝為什麽會存在?上帝為什麽該死? 尼采的重點當然不是證明“上帝存不存在”這樣的問題。作為存在主義哲學的代表,尼采想探究的是 我們存在的意義,其中包括著對當時道德的批判。我們需要重新評估所有的價值 (revaluate all values),尤其是道德上的。對道德的批判在《偶像的黃昏》和《論道德的譜係》中都有所體現。而 認清楚這一點對於理解“上帝死了”也至關重要。 說的上帝活過自然沒錯,在西方社會中上帝一直承擔著道德載體的角色。上帝活著 的時候為我們提供了舊道德,但重要的是上帝死後的我們要做什麽。

上帝是什麽?

上帝在時空階梯理論中是道時空:

上帝長成什麽樣?

上帝長成這個樣:

  • 這不僅是上帝的模樣,也是道教的道,佛教的佛,
  • 伊斯蘭教的真主的模樣。
  •  

我們再看一看能量的模樣,就知道上帝是多麽偉大:

上帝的運動速度如何?

  • 上帝的運動速度是10的19次方倍光速,這個速度,
  • 到宇宙任何地方,小於萬分之一秒就到,可以說是
  • 瞬移,也可以說,不需要時間就能到。
  • 上帝如何在雙縫實驗中展現自己:
  •  

. 延遲選擇量子擦除實驗的實驗圖:

具體計算:

相應的解釋:

  • 從以上的計算和解釋可以知道,沒有上帝的參與,
  • 很難解釋雙縫實驗,所以,在這裏,上帝對真正的
  • 科學,真誠地說:我還在。
  •  
  • 其實,上帝(道時空)對應這原子核的強力,也就
  • 是說,上帝對應著物質的原子核,也就是對應著我
  • 們每一個人,也可以說,我們每一個人都對應著上
  • 帝,是相輔相成的統一體,也可以說,我們精神的最高時空就是上帝,上帝與我們永遠同在:

 

  • 上帝是宇宙最大的波函數:宇宙所有物質原子的波
  • 函數。
  • 上帝最最重要的特點:量子疊加態和超光速和量子
  • 糾纏。

上帝的量子疊加態:上帝既在你的心中,也在他的心中,也

在我的心中,也在她的心中,也在它的心中,也在萬事萬物

的心中,而且同時存在。

 

  • 尼采說,上帝死了,我們自己可以成為上帝。
  • 我們現在說,上帝一直都在,同時,我們可以成為
  • 我們自己的上帝。因為上帝就在我們心中,上帝一
  • 直存在。
  •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