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的心心相印指數,堪稱一絕!!!!!
神仙時空配對和神仙眷侶指數,而且,神仙眷侶指數也太完
美了!!!!!!!!!!!!!!
兩人心心相印指數令人羨慕,做學術,有很好的心心相印指
數,也是非常幸運和幸福的事。
段晴教授祖籍山西,1978-1982年師從季羨林先生、蔣忠新先生專攻印度學,獲得碩士學位。拜入季門是一場緣分,1978年,段晴考北大德語係研究生,麵試時季羨林在場。當時季羨林正想找一個學德語的學生,就挑中了她。
1980年,中斷數十年的中外文化交流重新連接,季羨林時隔30多年重返德國訪問,帶上了段晴。他親自為她爭取到獎學金,送她到漢堡大學學古代於闐語。季羨林是有意布局的,陸續送了好幾位學生出國,接受“德國式”訓練。
“冷門不冷,絕學未絕”
作為季羨林先生的弟子,段晴不僅繼承了季先生的學術脈絡,也秉承著季先生對學科的重視——段晴像一位專注的棋手,用畢生心血、於靜思中排布下學科的棋局。
“一旦有了材料交到她手裏,嘩嘩地就像火山爆發一樣,全部噴射出來。” 她的學弟、同事與摯友,北京大學曆史學係教授榮新江這樣形容精通多種冷門語言文字的段晴在學術上的爆發力。
1971年,十八歲的段晴考進北大,在西語係德語專業開始了新的旅程。1978年,她考入北大東語係,跟隨季羨林先生、蔣忠新先生學習梵文與巴利文,攻讀印度學碩士學位。梵文的格數變化複雜,最為艱深,卻是研究印度學最重要的語言之一。為了學好梵文,段晴在未名湖畔背誦梵文變格表,日複一日,不敢稍有懈怠。湖邊的陰與晴、花與草,見證了她從懵懂的學生一點點成長。碩士畢業後,段晴遠赴異國,在德國漢堡大學師從R. E. Emmerick教授主修伊朗學,鑽研於闐文。
這些不再被使用的“死語言”,記載著文明的秘密,於曆史的塵土中被深深掩藏,需要無比深厚的積澱與巨大的努力,才能窺知其一二。
3月26日淩晨
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段晴教授
在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逝世
享年68歲
2018年,段晴訪問巴基斯坦真納大學 圖/受訪者提供
該怎麽介紹她呢?
一位國際權威的曆史語言學家
一位西域天書的破譯者
一位季羨林最寄予厚望的弟子
一位在大冬天也要穿裙子的愛美的女士
一位愛泡健身房的北京老太太
同時,也是一位病人
段晴教授是北京大學博雅講席教授,她畢生致力於中古伊朗語、梵語、巴利語、犍陀羅語等相關領域的教學與研究,在印度學、佛教學、絲綢之路文獻和梵文貝葉經等研究領域成就卓著,享譽國際學界。
很多人好奇,段晴到底懂多少種語言。她的回答是:不要問我懂多少種語言,要問我懂多少種語係。她的學生、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葉少勇替她數了數:印歐語係、漢藏語係、阿爾泰語係……“這麽說吧,從歐洲到亞洲這條路上,除了特別犄角旮旯的,有幾個語係她就涉獵過幾個。”
師從季羨林先生
投身教育事業
段晴教授祖籍山西,1978-1982年師從季羨林先生、蔣忠新先生專攻印度學,獲得碩士學位。拜入季門是一場緣分,1978年,段晴考北大德語係研究生,麵試時季羨林在場。當時季羨林正想找一個學德語的學生,就挑中了她。
1980年,中斷數十年的中外文化交流重新連接,季羨林時隔30多年重返德國訪問,帶上了段晴。他親自為她爭取到獎學金,送她到漢堡大學學古代於闐語。季羨林是有意布局的,陸續送了好幾位學生出國,接受“德國式”訓練。
1980年,段晴(右一)陪季羨林(右二)訪問德國
季羨林時隔30多年重回留學故地
圖/受訪者提供
1987年段晴教授學成歸國,在北京大學任教,講授梵語、巴利語、犍陀羅語、中古伊朗語等語言及相關文獻課程,段晴的教學方式也是德國式的,她告訴學生們:“一路向前,不要回頭,不必糾結,學到最後都會明白的。”——她學語言的奧秘盡在於此。
但段晴有一點跟德國老師不同,隻要學生表現得好,她會以最誇張的語言讚美。她就這樣以赤誠之心、奉獻之心、仁愛之心投身教育事業,為培養冷門絕學領域的優秀人才做出了重要貢獻。
鮮活而熱情
在學術上“開疆拓土”
“她對各種領域都滿懷熱情與好奇,是一個特別鮮活的個體,在不同的共同體之間跳躍,不斷地豐富自我。”提起段老師,大家覺得很難用一個詞去概括,唯有“熱愛”與“好奇”。
愛跳舞,這是周圍的同事、學生都熟知的。學生論文開題現場,她穿著碎花裙、戴著珍珠項鏈,轉著圈輕盈地走進會議室。年輕時,她曾經夢想成為舞蹈演員,現在依然關注著舞劇,還常常給學生們轉發芭蕾舞團的演出消息,像個分享自己最愛的糖的孩子。
段晴在新疆考察時,與維吾爾族老鄉一起跳舞
隻是恰好,段晴最為熱愛的,是學術。她以驚人的飽滿的生命力投入到學術研究中去,學習語言、翻譯文獻、釋讀典籍、組織調研,她像一個開疆拓土、無所畏懼的將軍,在孤絕處更向上一步,揮一揮手,豪情滿懷,一個人仿佛就抵得過萬馬千軍。難考的文字、難懂的文獻,在她筆下被還原成鮮活的敘事,段晴力圖複原的是散失在歲月中的燦爛文明。
段晴 資料圖
擁抱新鮮的未知,擁抱美麗的生命,段晴用光陰磨不滅的年輕與熱忱,在所到之處,播種一個又一個春天。
學術爆發
在國際上發出中國學者的聲音
段晴剛回國時,沒有新材料可供研究,西域曆史語言學科處於低潮期。學者待遇也很差,為了補貼家用,她曾為一家德國旅行社做地陪,給德國遊客當導遊,還開過自己的公司。這段苦悶的時光長達十餘年。
直到2000年之後,新疆考古出土的文書陸續投入研究,段晴才迎來學術爆發期。“如積累多年的熔岩,一下子噴發出來。”北京大學曆史學係教授、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會長榮新江形容。
段晴老師在課堂上
2004年,段晴主持建立了北京大學梵文貝葉經與佛教文獻研究所,對西藏梵文貝葉經和新疆出土梵語、胡語文獻展開研究,整理校勘出多部久已失傳的佛典文本,研究成果匯集為叢書出版。
2004年,段晴教授主持成立了梵文貝葉經與佛教文獻研究所,目前已發表一係列研究成果,為國際學界所矚目
段晴教授帶領團隊與泰國法身寺法勝大學合作開展“北大-法勝巴利佛典漢譯項目”,多次帶領師生赴泰國合作譯經,啟動了我國的巴利三藏漢譯事業,目前已翻譯並出版《長部》(2012)和《中部》(2021)。
段晴教授還主持了國家社科基金重大課題“新疆絲路南道所遺存非漢語文書釋讀與研究”,以及國家社科基金冷門絕學專項學術團隊項目“敦煌藏經洞及和田地區出土於闐語文書釋讀與研究”等,帶領團隊整理我國多家博物館收藏的西域文書,取得豐碩成果,在國際刊物上大量刊文,在該領域發出了中國學者的聲音。
2019年12月,段晴在做一場講座前的準備
“如果要給段老師作學術定位,首先,她印度學、伊朗學通吃;其次,她兩條線做的都是最核心也是最難的地方,那就是解讀。”北京大學曆史學係教授、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會長榮新江對記者說,“這種學問沒有功利的意義,但國力強大以後,各國都會養這麽一個人。能讀懂這些,說明這個國家的人最聰明,咱們國家就養了一個段晴。”段晴走後,榮新江感歎,絲綢之路古語言的解讀,中國恐怕多少年內也不會再有第二人。
沉痛悼念段晴老師
段晴老師千古!
綜合:中國 新聞周刊、北京大學、
北京大學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 、
光明日報、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
編輯:阿荷
其實,這就是有緣分的內涵。有緣分就是心心相印指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