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同盟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個人資料
正文

時空階梯理論讓物質和精神合二為一

(2021-09-01 10:32:11) 下一個

時空階梯理論讓物質和精神合二為一 

摘要

理論的力量在於整合,牛頓的萬有引力理論讓天上和地上合二為一。麥克斯韋方程組讓電和磁合二為一,量子力學讓粒子和波合二為一,愛因斯坦相對論讓時間和空間合二為一,時空階梯理論讓物質和精神合二為一。

 

 

1. 導言

A. 牛頓理論的誕生

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說”替代了盛行一時的“地心說”,他的觀點被開普勒、伽利略以及17世紀的牛頓等人加以發展和完善。牛頓在《自然哲學之數學原理》中,以數學公式為依據,解開了古老的天體運動之謎,形成了全新的“世界體係”。

《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分為兩大部分,這兩部分內容體現了數學工具在物理研究中極其強大的作用。在第一部分中,牛頓首先明確了當時人們常常混淆的幾個重要概念,如質量、慣性、外力、向心力、時間、空間等,然後提出了運動的基本定律,即牛頓三大定律、力的合成與分解、動量守恒定律、質心運動定律、相對性原理以及力的等效原理等。這一部分雖然篇幅不長,但它是全書的基礎,內容極為重要。第二部分是這些定律的應用,又分為三篇,前兩篇是用演繹推理的方法導出了萬有引力定律,確定了這一定律的具體形式並且討論了阻尼運動、流體動力學以及流體靜力學等。在第三篇中,牛頓用前麵說明的規律解釋宇宙體係,分析天體的觀測資料,解釋了包括行星圍繞太陽的運動、衛星圍繞行星的運動、地麵上物體的降落運動和拋射運動、慧星軌道的確定、歲差以及潮汐現象與萬有引力的符合程度等問題,首次把地上的運動與天上的運動用數學方式聯係起來。

牛頓三大定律

牛頓第一定律也被稱作慣性定律,物體在不受力的情況下,會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

牛頓第一定律是並不是牛頓發現的,是伽利略通過做實驗發現的,伽利略設計了著名的斜麵實驗,得出了結論,物體在自然狀態下會維持原有運動而非趨於停止,這個表述牛頓第一定律很接近了。

牛頓第二定律:物體的加速度跟物體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跟物體的質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也就是F合=ma。

牛頓第二定律也是伽利略發現的,伽利略在做實驗的時候,發現,物體的速度的大小和方向的改變是歸結於力的作用。

牛頓第三定律則是牛頓的原創,兩個物體之間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同一直線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萬有引力

在王家學會的會議上,胡克指出引力反比定律是他告訴牛頓的,牛頓應該在專著的前言中提到他的貢獻。 胡克早在1674年曾經發表過一篇有關引力的論文,提出三條假設:所有天體彼此之間都存在引力;如果沒有引力的作用,天體將在慣性作用下做直線運動;物體之間距離越近,則引力越強。 這幾乎是在定性描述萬有引力定律。但是胡克缺乏數學手段來證明,而牛頓有著深厚的數學功底, 這使得牛頓後來者居上,很快他就做出了嚴格的數學證明,宣布了萬有引力定律的誕生。

B. 麥克斯韋方程組的誕生

早在2500年前的古希臘,靜電反應被一個叫塞利斯(Thales)的人率先發現。他用毛皮去摩擦琥珀,被摩擦過的琥珀便能吸引一些像絨毛、麥稈一些輕小的東西。

到了公元1600 年,英國醫生吉爾伯特發現用摩擦的方法,不但可以使琥珀具有吸引輕小物體的性質,而且還可以使不少別的物體如玻璃棒、硫磺、瓷、鬆香等具有吸引輕小物體的性質。

 

他把這種吸引力稱為“電力”。

到了1734 年,法國人杜飛(Du Fay)通過實驗發現了兩種不同性質的電。

富蘭克林首次提出了電流的概念,並在1725年通過了一個著名的風箏實驗,證明閃電也是一種放電現象,一舉成名天下知。

1800年, 意大利教授伏打發明了首個電池組——伏打電池,此後科學家的電學實驗不再限於靜電研究。

1831年,法拉第提出了“電磁感應現象”,並發明了人類的首台發電機,為人類邁入電氣時代打下了基礎。

可以說人類從發現放電現象到電力的應用,花了2000多年的時間,其中最關鍵的人物當屬英國科學家法拉第(1791~1867),他還提出了“場”的概念,成為當今物理學的基本概念,他還發現了電、磁、光之間的效應,為麥克斯韋統一電磁學奠定了基礎。

庫侖定律揭示了電荷間的靜電作用力與它們之間的距離平方成反比。安培等人又發現電流元之間的作用力也符合平方反比關係。

1855年,麥克斯韋發表了論文《論法拉第的力線》,法拉第如獲至寶,立刻尋找這位年輕人,可是找不到。這一找就是五年。五年後,倆人終於相遇了,又過了五年,麥克斯韋推導出了最優美的麥克斯韋方程組,兩年後,法拉第與世長辭,不過法拉第了無遺憾,因為他看到了曆史上最優美的方程。

   理論要點:變化的磁場可以激發渦旋電場,變化的電場可以激發渦旋磁場,電場和磁場不是彼此孤立的,它們相互聯係、相互激發組成一個統一的電磁場。

C. 量子力學的誕生

1900年,普朗克引入量子概念,假定黑體以hν為能量單位不連續地發射和吸收頻率為ν的輻射。能量單位hν稱為能量子,h是普朗克常數。基於這個基本假定,普朗克得到了與實驗結果符合得非常好的黑體輻射公式。

赫茲於1887年發現光電效應,愛因斯坦第一個成功的解釋了光電效應。愛因斯坦認為,組成光束的每一個量子所擁有的能量等於頻率乘以普朗克常數。假若光子的頻率大於某極限頻率,則這光子擁有足夠能量來使得一個電子逃逸,造成光電效應。

玻爾引入量子化的概念來研究原子內電子的運動。這模型對於計算氫原子光譜的裏德伯公式給出理論解釋。玻爾模型是20世紀初期物理學取得的重要成就,對原子物理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德布歲意創導了粒子具有波性的學術思想,從而導至波動力學的建立。

在1925年,瑞士蘇黎世每兩周會舉辦一場物理學術研討會。有一次,主辦者德拜邀請薛定諤講述關於德布羅意的波粒二象性博士論文。在研討會裏,他將波粒二象性闡述的淋漓盡致,大家都聽的津津有味。德拜指出,既然粒子具有波動性,應該有一種能夠正確描述這種量子性質的波動方程。他的意見給予薛定諤極大的啟發與鼓舞,他開始尋找這波動方程。檢試此方程最簡單與基本的方法就是,用此方程來描述氫原子內部束縛電子的物理行為,而必能克隆出玻爾模型的理論結果,另外,這方程還必須能解釋索末菲模型給出的精細結構。

很快,薛定諤就通過德布羅意論文的相對論性理論,推導出一個相對論性波動方程,他將這方程應用於氫原子,計算出束縛電子的波函數。但很可惜。因為薛定諤沒有將電子的自旋納入考量,所以從這方程推導出的精細結構公式不符合索末菲模型。他隻好將這方程加以修改,除去相對論性部分,並用剩下的非相對論性方程來計算氫原子的譜線。解析這微分方程的工作相當困難,在其好朋友數學家赫爾曼·外爾鼎力相助下,他克隆出了與玻爾模型完全相同的答案。因此,他決定暫且不發表相對論性部分,隻把非相對論性波動方程與氫原子光譜分析結果,寫為一篇論文。1926年,他正式發表了這論文。

這篇論文迅速在量子學術界引起震撼。普朗克表示“他已閱讀完畢整篇論文,就像被一個迷語困惑多時,渴慕知道答案的孩童,現在終於聽到了解答”。愛因斯坦稱讚,這著作的靈感如同泉水般源自一位真正的天才。愛因斯坦覺得,薛定諤已做出決定性貢獻。由於薛定諤所創建的波動力學涉及到眾所熟悉的波動概念與數學,而不是矩陣力學中既抽象又陌生的矩陣代數,量子學者都很樂意地開始學習與應用波動力學。自旋的發現者喬治·烏倫貝克驚歎,“薛定諤方程給我們帶來極大的解救!”沃爾夫岡·泡利認為,這論文應可算是近期最重要的著作。

薛定諤給出的薛定諤方程能夠正確地描述波函數的量子行為。在那時,物理學者尚不清楚如何詮釋波函數,薛定諤試圖以電荷密度來詮釋波函數的絕對值平方,但並不成功。1926年,玻恩提出概率幅的概念,成功地詮釋了波函數的物理意義。但是薛定諤與愛因斯坦觀點相同,都不讚同這種統計或概率方法,以及它所伴隨的非連續性波函數坍縮。愛因斯坦主張,量子力學是個決定性理論的統計近似。在薛定諤有生的最後一年,寫給玻恩的一封信中,他清楚地表示他不接受哥本哈根詮釋。

波粒二象性的曆史:

托勒密在《光學》一書描述了光的折射現象,達芬奇也描述過光的反射現象等並試圖做出解釋,而後開普勒及斯涅耳的實驗給出了光的折射定律的數據,隻是,他們並沒有發表。直到數學家笛卡爾在《屈光學》提出了光的折射定律的數學幾何形式表達,他同時留下了對光的兩種可能解釋。一是說光是類似於微粒的物質;二是說光是一種以“以太”為媒質的壓力,即可能是波。光究竟是什麽?成了遺留給後人的問題。

光可能是波,意大利數學家格裏馬蒂如是說。他讓一束光穿過兩個小孔並投影到暗室屏幕上,結果在發現在投影屏幕上有明暗相間的條紋。這和水波的衍射非常相似,說明了光的波動性。他還認為物體之所以顯現不同顏色是因為有著不同頻率的光。

 光應該是波,英國物理學家胡克如是說。因為他用肥皂泡和薄雲母重複了格裏馬蒂的實驗,他認為“光是以太的一種縱向波”,而且光的顏色就和其頻率有關。

光怎麽會是波,明明是粒子嘛,英國物理學家牛頓如是說。1666年牛頓在家休假躲避黑死病,沒事研究三棱鏡,他發現一束白光可以分成不同顏色的光,而不同的單色光也可以合成還原成白光,為此他成功解釋的光的色散現象。牛頓的分光實驗讓光學從幾何光學跨入到了物理光學。牛頓認為光應該是由微粒組成,並且走最快速直線路徑,光的分解和合成就是不同顏色的微粒分開和混合的結果。

1800年-1807年,托馬斯.楊再次扛起了波動說的大旗。作為新一代掌門,楊用物理學最有力的研究方法——理論預言加實驗驗證然後再理論解釋逐漸完善了波動說。

19世紀後期,法拉第等人對電磁學的深入研究讓人們初步形成一個概念:光其實就是一種電磁波。1872年,麥克斯韋用四個方程完美地統一解釋了所有電磁學現象,並且由此可以推論出電磁波的存在,且以光速傳播,我們看到的可見光實際上不過是電磁波的一種。1888年德國的赫茲通過一係列實驗證實了電磁波的存在!光不僅僅是波,而且是電磁波,除了光之外,無線電波、微波、紅外線、紫外線、X射線、伽馬射線等等都是電磁波,它們之間的區別在於頻率不同而已。光的波動說至此可謂達到了完美。

人們用如此完美的電磁學理論卻怎麽也解釋不了一個簡單的黑體輻射譜,光的波動說再次遇到了障礙。普朗克通過引入一個新的概念——把光的能量分成不連續的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叫做能量的“量子”,通過統計能量量子的分布,就可以得到完全符合實驗譜線的黑體輻射理論公式。把能量看成不連續的量子化,這在當時絕大部分科學家心目中是不能接受的。普朗克也因為引入能量量子而心中不安,他甚至內疚地認為不應該對經典的電磁理論提出質疑,因為它是那麽地完美無瑕。隻有年輕大膽的愛因斯坦,不僅勇於接受了能量量子的概念,而且成功用於解釋光電效應。

1923年,康普頓發現x射線被電子散射後頻率會變小,即x射線也有粒子性。更有趣的問題是,那原先人們認為是粒子的電子等會不會有波動性呢?1927年,傑默爾和湯姆森先後證實了電子束的波動性質,隨後人們還發現氦原子射線、氫原子和氫分子射線均具有波的性質。事實上,如果讓可見光、x射線、電子甚至中子穿過合適的物質都可能發生衍射現象,即波強度在存在增強和減弱的效應,而“合適”的物質,實際就是其間隙和射線的波長相比擬——這正是波發生衍射的條件。這下麻煩更大了,波可以是粒子,粒子也可以是波,那到底是粒子,還是波?既是粒子也是波?既不是粒子也不是波?

薛定諤方程,得出了波動力學,之後英國的狄拉克把兩者統一一起來,後來人們便稱之為量子力學。量子力學說的是什麽?它把微觀粒子的能量看成量子化的,粒子的運動行為可以用波函數進行描述。波函數是什麽?德國的玻恩給出了波函數的統計解釋,波函數的模方(波函數是個複數)代表粒子在某一時刻某一位置出現的幾率,也就是說即使兩個粒子處於完全相同的狀態並對其進行相同的測量,測量的結果也是按照波函數呈一定幾率分布的,這就是微觀粒子的粒子性;而作為複數的波函數本身帶有相位,即兩束粒子相互作用還存在相位相幹效應,這將導致相互作用後其空間分布幾率並非簡單的線性疊加而是某些地方會增強,某些地方會減弱,這就是微觀粒子的波動性,由此很好地解釋了幹涉和衍射等波動現象。現在的先進實驗手段,不僅驗證了波函數的存在,也說明了許多微觀粒子的波動性,如用原子構成“量子圍欄”可以看到中間的駐波。

D. 相對論的誕生

牛頓力學是絕對的時空觀,牛頓在《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的一開頭就寫到:絕對的、真實的、數學的時間,由其特性決定,自身均勻的流逝,與一切外在事物無關;絕對空間自身的特性與一切外在事物無關,處處均勻,永不移動。

既然牛頓力學是絕對的時空觀,而我們從絕對時空觀裏又自然地推導出了伽利略變換。那麽,在牛頓力學裏聯係兩個慣性係的坐標變換就是伽利略變換。

洛倫茲變換和伽利略變換是物理學兩種截然不同的變換,物理上看,洛倫茲變換是時間-空間都發生變換,而伽利略變換隻有空間變換,沒有時間變換。

相對性原理:

伽利略相對性原理:

物理定律在一切慣性參考係中具有相同的形式,任何力學實驗都不能區分靜止和勻速運動的慣性參考係,這就是伽利略相對性原理。該原理最早由伽利略提出,是經典力學的基本原理。

伽利略想,“為什麽地球在動,但是我卻感覺不到地球在動?”。相對性原理告訴我們,一個靜止和勻速直線運動的參考係是完全等價的。我們無法通過力學實驗區分二者,這也非常符合我們的生活經驗。

如果一個物體在不受外力(或者合外力為零)的情況下能保持靜止或者勻速直線運動,那它所在的參考係就是慣性係。因此,牛頓第一定律又叫慣性定律。

靜止和勻速直線運動的參考係是等價的,或者說慣性係都是等價的。

狹義相對性原理:

物理定律在一切慣性參考係中具有相同的形式,這就是狹義相對性原理。愛因斯坦把伽利略相對性原理從力學領域推廣到包括電磁學在內整個物理學領域,指出任何力學和電磁學實驗現象都不能區分慣性參考係的絕對運動,包括靜止或者勻速運動。該原理與光速不變原理是狹義相對論的兩個基本公設。

廣義相對性原理:

物理定律在一切參考係中都具有相同的形式,這就是廣義相對性原理。狹義相對性原理雖然把伽利略相對性原理推廣到了整個物理領域,但並不能包括非慣性參考係。愛因斯坦把相對性原理推廣到一切參考係。

 伽利略變換為:

洛倫茲變換為:

但是,仔細觀察一下就會發現,如果v遠小於光速c(v<<c),分母的v/c²就約等於0,分母就變成了1,於是這個速度疊加公式就回到了伽利略變換下的u‘=u-v。因為牛頓力學是狹義相對論的低速近似,所以伽利略變換自然也是洛倫茲變換的低速近似。

光速不變原理:

光速不變原理是狹義相對論的兩個基礎公設之一,在狹義相對論之中,指的是無論在何種慣性參照係中觀察,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相對於該觀測者都是一個常數,不隨光源和觀測者所在參考係的相對運動而改變。 這個數值是299,792,458米/秒。

狹義相對論: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在他1905年的論文《論動體的電動力學》中介紹了狹義相對論。

狹義相對論建立在下列的兩個矛盾的經典力學的假設上:

狹義相對性原理(狹義協變性原理):一切的慣性參考係都是平權的,即物理規律的形式在任何的慣性參考係中是相同的。這意味著物理規律對於一位靜止在實驗室裏的觀察者和一個相對於實驗室高速勻速運動著的電子是相同的。

光速不變原理:真空中的光速在任何參考係下是恒定不變的。

由此產生的理論比經典力學更能應付實驗。 例如,解釋了邁克耳孫-莫雷實驗的結果。 此外,該理論具有許多令人驚訝發現。其中一些是:

同時性之相對性:發生在空間中不同位置的兩個事件,它們的同時性並不具有絕對的意義,我們沒辦法肯定地說它們是否為同時發生。若在某一參考係中此兩事件是同時的,則在另一相對於原參考係勻速運動的新參考係中,此兩事件將不再同時(唯一的例外為新參考係的移動方向恰好垂直於兩事件空間位置的連線方向)。

時間膨脹:所有相對於一個慣性係統移動的時鍾都會走得較慢,而這一效應已由洛倫茲變換精確地描述出來。

光速不變原理:不管是物理物體,還是訊息或是場線的傳播速度都不能超過真空中的光速。

質能等價:E = mc2,能量和質量是等價的並且可以互換。

狹義相對論中的質量:一個物體所具有的總能量。

狹義相對論的定義是用洛倫茲變換代替了經典力學的伽利略變換。

廣義相對論:

愛因斯坦在1915年左右發表的一係列論文中給出了廣義相對論最初的形式。他首先注意到了被稱之為(弱)等效原理的實驗事實:引力質量與慣性質量是相等的。這一事實也可以理解為,當除了引力之外不受其他力時,所有質量足夠小(即其本身的質量對引力場的影響可以忽略)的測驗物體在同一引力場中以同樣的方式運動。既然如此,則不妨認為引力其實並不是一種“力”,而是一種時空效應,即物體的質量(準確的說應當為非零的能動張量)能夠產生時空的彎曲,引力源對於測驗物體的引力正是這種時空彎曲所造成的一種幾何效應。這時,所有的測驗物體就在這個彎曲的時空中做慣性運動,其運動軌跡正是該彎曲時空的測地線,它們都遵守測地線方程。正是在這樣的思路下,愛因斯坦得到了其廣義相對論。

係統的說,廣義相對論包括如下2條基本假設:

廣義相對性原理(廣義協變性原理):任何物理規律都應該用與參考係無關的物理量表示出來。用幾何語言描述即為,任何在物理規律中出現的時空量都應當為該時空的度規或者由其導出的物理量。

愛因斯坦場方程:

它具體表達了時空中的物質(愛因斯坦張量)對於時空幾何(黎曼曲率張量)的影響,其中對應力-能量張量的要求(其梯度為零)則包含了上麵關於在其中做慣性運動的物體的運動方程的內容。

廣義相對論的一些發現:

重力時間膨脹:重力導致的時空扭曲率越大,時間就過得越慢

進動:是自轉物體之自轉軸又繞著另一軸旋轉的現象。(這已經在水星軌道和雙星脈衝星中觀察到了)。

光偏轉:光線通過引力場時存在偏轉。

參考係拖拽:處於轉動狀態的質量會對其周圍的時空產生拖拽的現象。

從技術上講,廣義相對論是一種引力理論,其主要特征是它使用了愛因斯坦場方程。場方程的解是度量張量,它定義了時空的拓撲學結構以及對像如何慣性運動。

 

 

E.時空階梯理論

時空階梯理論的核心:

時空階梯理論揭示,宇宙的根源是氣時空(能氣場),氣時空極化產生收縮的形而下時空和膨脹的形而上時空,形而下時空收縮,形成過去定義的狹義物質世界(引力時空,弱力時空,電磁力時空和強力時空),形而上時空膨脹,形成與形而下時空對應的氣時空(對應引力時空),神時空(對應弱力時空),虛時空(對應電磁力時空)和道時空(對應強力時空),其中,氣時空本身就是暗物質,而神時空,虛時空和道時空是暗能量。形而下時空的最高速度是光速,而形而上時空是超光速。

總的時空階梯如下:

形而上時空:

道時空:mc81

虛時空:mc27

神時空:mc9

氣時空:mc3

形而下時空:m,mc,mc2

具體又分為:

引力時空

弱力時空

電磁力時空

強力時空

總共八個時空,把八個時空整理到先天八卦中,整理後的先天八卦如下:

 

圖1   時空階梯的八卦圖

Figure 1 The eight-dimensional map of the space time ladder

從時空階梯八卦圖(圖1)可以知道,道時空與強力時空配對,而虛時空與電磁力時空配對,神時空與弱力時空配對,氣時空與引力時空配對。

時空階梯理論下的能量守恒定律

根據時空階梯理論,宇宙的根源是氣時空,氣時空(暗物質)極化產生收縮的形而下時空(物質)和膨脹的形而上時空(暗能量)。我們把物質,暗物質和暗能量的基本組成都規定是有能量構成的,物質能量(形而下時空)等於或者小於光速,暗物質能量等於或者大於光速,暗能量超光速。有了這些能量的定義擴充,下麵的能量守恒定律依然成立:

能量守恒定律表述為:“孤立係統的總能量保持不變。”這個孤立係統含有物質、暗物質和暗能量。

能量既不會憑空產生,也不會憑空消失,它隻會從一種形式轉化為另一種形式,或者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其它物體,或者從物質轉移到暗物質,或者轉移到暗能量,或者物質,暗物質和暗能量三者之間相互轉化,而能量的總量保持不變。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普遍的基本定律之一。

時空速度:

時空階梯理論揭示如下:

時空不同,運動速度不同:

形而下時空的最高速度是光速:

氣時空的最低速度是光速:,最高速度接近神時空的速度:

神時空的波動速度:

虛時空的波動速度:

道時空的波動速度:

能氣場理論

時空階梯理論通過對比研究 ,發現電是能量的壓縮版,而磁場是中醫氣的壓縮版,所以,對比電與磁,得出能量與中醫氣的結論就是:隨時間變化的氣場可以激發渦旋能量場,隨時間變化的能量場可以激發渦旋氣場,能量場和氣場不是彼此孤立的,它們相互聯係、相互激發組成一個統一的能量–氣場。

能量場的概念來自類比研究中的高斯定律(描述電場是怎樣由電荷生成),所以,相應的能量場的描述為:能量線開始於能量收縮態,終止於能量膨脹態。從估算穿過某給定閉曲麵的能量場線數量,即能量通量,可以得知包含在這閉曲麵內的總能量。更詳細地說,穿過任意閉曲麵的能量通量與這閉曲麵內的能量極化數量之間的關係。而時空階梯理論進一步的解釋是:能量場開始於能量收縮態,就是原子核狀態,終止於能量膨脹態,而能量最大的膨脹態就是暗能量,而暗能量和原子核,在時空階梯理論看來,就是形而上時空與形而下時空的一對矛盾統一體。之所以說是矛盾統一體,就是形而上時空暗能量是膨脹的,形而下時空原子核是收縮的,而且,暗能量膨脹的原因就是原子核的收縮,原子核收縮的原因就是暗能量的膨脹。能量場,開始於原子核的收縮態,終止於暗能量的膨脹態,說明,原子核和暗能量是一個統一體,都在能量場內。

氣場的概念來自類比研究中的高斯磁定律(磁場的散度等於零),所以,相應的氣場的描述為:由能量產生的氣場是被一種稱為偶極子的位形所生成。氣偶極子最好是用能量流回路來表示。氣偶極子好似不可分割地被束縛在一起的正氣荷和負氣荷,其淨氣荷為零。氣場線沒有初始點,也沒有終止點。氣場線會形成循環或延伸至無窮遠。換句話說,進入任何區域的氣場線,也必須從那區域離開。通過任意閉曲麵的氣通量等於零,氣場是一個螺線矢量場。  

對比研究揭示:

1.能量場是由能量生成。能量線開始於能量收縮態,終止於能量膨脹態。能量收縮態就是原子核狀態,能量膨脹態就是暗能量。

2.氣場線沒有初始點,也沒有終止點。氣場線會形成循環或延伸至無窮遠。換句話說,進入任何區域的氣場線, 也必須從那區域離開。通過任意閉曲麵的氣通量等於零,氣場是一個螺線矢量場。

3. 描述隨時間變化的氣場生成能量場。

4. 氣場可以用兩種方法生成:一種是靠能量流產生,另一種是靠隨時間變化的能量場產生。

既然能量場類似電場,氣場類似磁場,類似地,我們可以得到能量氣場力方程,表達為:

,(可以稱之為洛倫茲力能氣方程)。

其中, F是能量氣場力, m是星體質量,E是能量場強度, v是星體的速度, Q是氣感應強度

類似地,若星體(m)進入氣場內,它的速度與氣場間夾角為,這個星體將作等距螺旋線運動,螺旋半徑,周期和螺距分別為:

以上就是氣場對於星體運動變化的影響。以上計算,因為在能量氣場中,電荷變成了m,所以,可以消去。消去質量m之後,星體的運動速度隻與氣場和距離有關,而且與距離成正比。

時空階梯理論通過對比研究,發現了能氣場,而能氣場就是我們尋找的暗物質。通過能氣場理論,我們計算出銀河係自轉曲線的理論值,這個理論值與實際觀測數值基本吻合,這證明能氣場理論是正確的。時空階梯理論不僅可以解釋與暗物質有關的銀河係自轉曲線,還能解釋與暗能量有關的先驅者號的異常加速度,還能解釋神秘的雙縫實驗,還可以解釋高溫超導現象等。

時空階梯理論,來源於狹義狹義相對論中的洛倫茲因子,把光速固定之後,我們可以看到,可以通過洛倫茲因子經過不同的變換,我們可以得到:從氣時空(mc3),到神時空(mc9),到虛時空(mc27)和道時空(mc81),而且沒有停止的跡象,似乎可以得到道時空之上的時空:mc243,如何封頂,如何得到我們想要的最高時空,是一個問題,就像量子力學中存在有無限大的能量一樣的困境。給出的答案是從類星體的速度出發,認為道時空(mc81)可以封頂了,因為可以算出類星體的速度。封頂的意思就是說,道時空(mc81)就是我們宇宙的最高時空,沒有比這個時空更高的時空了。

   其實,道時空(mc81)到底是不是宇宙的最高時空有待研究和探討。下麵就著重從量子力學的角度,看一看時空階梯理論的封頂問題。

這次時空階梯理論的封頂問題的重提,是因為在研究愛因斯坦的場方程的時候發現,愛因斯坦的場方程加上時空階梯因子,可以描述量子力學的原子結構,尤其是強力時空的結構。而且預測強力時空總共有54種基本粒子,這些基本粒子對應著時空階梯理論的群速度。

時空階梯理論的強力:

 

是79種不同的群速度,這些群速度可以是宇宙中的行星,或者是原子內部的基本粒子,79種群速度就是79種粒子的不同速度。這79種群速度是包括了25種弱電時空的群速度,因為電磁力的公式為:,其中,為電磁力時空中25種基本粒子的群速度。其實,這25種群速度也是合並的,是弱力時空和電磁力時空的總和。

(說明:,或者,其中,.....,都是具體的群速度,要麽是基本粒子的群速度或者行星的群速度。這些群速度的乘積,與相應的光速之比,就是時空的收縮率,就是時空曲率。)

就是這個弱力和電磁力的群速度的總和,25種群速度竟然與標準模型的粒子數完全吻合,這是最讓人驚訝的地方。時空階梯理論完全是從理論到理論,沒有任何實驗數據的支持,到了這裏居然與標準模型的基本粒子數完全吻合,可見大自然處處相通。一旦找到這個證據,對於時空階梯理論的封頂問題,似乎更可以放心了。因為這是虛時空和神時空對應的弱電時空。另外的問題是,莫非標準模型真的把弱電時空探索完整了?真的沒有更新的粒子了嗎?因為時空階梯理論的弱電時空的群速度的最高值就是25,這裏的意思就是具體的粒子是25種,這個最高數目居然與標準模型一模一樣,說明標準模型真的把所有的與弱電時空有關的基本粒子都找了出來,沒有剩餘的粒子可以尋找。

假如以上都是正確的話,那麽,與道時空對應的強力時空,就應該有54種基本粒子。而現在的標準模型,隻給出了36種基本粒子。這說明,強力時空的基本粒子還有18種沒有被發現。或者說,基本誇克的態還有三種,這三種態乘以六種誇克,正好是十八種。

有了量子力學的支持,尤其是標準模型的支持,時空階梯理論的封頂問題,似乎可以解決了。因為時空階梯理論的弱電時空的對應粒子正好是二十五種,而標準模型給出的粒子數也正好是二十五種(除去引力時空的引力子)。至於,道時空對應的強力時空,標準模型給出的粒子數目是三十六種,而時空階梯理論給出了更多的粒子數,這也說明,時空階梯在道時空結束,封頂,是足夠的。

其實,從時空階梯理論的基礎出發,封頂不封頂,都是沒有關係的,因為宇宙的展開是以等角螺線的方式展開,而等角螺線的特點是處處相同:雖然改變,依然故我。假如我們發現這些數值是符合我們的局部宇宙的,這就夠了。將來可能會發現更大的數據,比如更多的粒子,我們就可以把時空階梯的最高時空推到:mc243(我們可以稱之為道之上時空)。這個道之上時空,包含了241種基本粒子。而我們的標準模型,隻要62種基本粒子就可以。所以,時空階梯的道時空是最高時空,無需另外的更高時空。量子力學同樣麵對著能量的截斷,或者封頂問題,比如對於零點能量,量子力學推導出了無限大的零點能量。但是,量子力學至今沒有找到相應的截斷對象,都是一些數學的處理,所以,量子力學在這方麵成了無源之水,無根之木了。量子力學需要根據物質方麵的一些特點,尤其是基本粒子的一些特點,去做一些能量截斷,或許可以和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統一起來。但是,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按照時空階梯的理論,隻是局限在宇宙的極化初期,還沒有弱力,電磁力和強力,所以,指望與量子力學統一起來,而且指望統一在具有基本粒子的相互作用上,那隻能是奢望,或者妄想,因為按照時空階梯理論,引力的公式是:,根本沒有項,而其中對應的是群速度,就是對應的基本粒子。說明,引力沒有對應的基本粒子,而標準模型設置的引力子,至今沒有找到。從時空階梯理論可以知道,引力是能量時空之間的相互作用,根本沒有基本粒子,否則,能量時空就不是純粹的能量時空,而是摻雜了粒子的不純能量時空。?

2. 時空階梯理論讓物質和精神合二為一

     時空階梯心理學,是整體心理學。精氣神虛道是五個時空階梯,其中,氣時空和神時空是人的心理活動部分,而精時空,也就是能量時空會影響人的心理,虛時空和道時空是比較高的時空,也會影響人的心理活動。

(時空階梯理論讓物質和精神合二為一:)

物質時空

精神時空

生命能量

氣時空

血液和體液

神時空

肌肉和內髒

虛時空

骨骼和神經

道時空

    氣時空是暗物質,神時空、虛時空和道時空是暗能量。具體到一個人的心理活動,他(她)的能量時空,就是他的身體狀態。一個人的身體狀態好,就會有一個很好的心理基礎。這個是最根本的時空,這也是現代心理學要研究的主要時空。但是,時空階梯心理學的主要研究內容,主要集中在氣時空、神時空、虛時空和道時空上。其中,氣時空、神時空、虛時空都是可以計算的,這正是時空階梯心理學的主要特色。

我們把生命的腸道作為最基礎的時空,根據時空階梯理論,算出肺髒正好在氣時空之上,而心髒正好在神時空之上。這與中醫理論完全吻合:肺主氣,心主神。更進一步的計算發現,人的氣時空與太陽係的類地行星有關,而人的神時空是與類木行星有關,這與中醫的五運六氣相吻合。更為驚奇的是,人的虛時空,與銀河係中的太陽周期完全吻合,這是中醫沒有詳細論述的。

現代天文學的發展,為時空階梯心理學的發展提供了更大空間。總起來講,人的道時空與整個宇宙對應,虛時空與銀河係對應,神時空與類木行星對應,氣時空與類地行星對應。可見,一個人的時空與整個宇宙都有對應關係,這與中醫講的天人合一的觀念完全吻合。

時空階梯心理學最大的突破,就是完全突破了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的局限。1905年,愛因斯坦發表論文《論動體的電動力學》,建立狹義相對論,成功描述了在亞光速領域宏觀物體的運動。狹義相對論,認為光速不變並且無法被超越。時空階梯心理學的主要研究對象,不是物質時空,而是暗物質和暗能量時空,所以都是超光速的。也就是說,人的心理活動,除了能量時空外,都是超光速時空。目前為人所知的兩個超光速現象是宇宙的膨脹速度超光速和量子糾纏超光速。

時空階梯心理學的物理基礎是波函數和量子糾纏,時至今日,波函數到底是什麽與量子糾纏到底是什麽機製,還是有爭論的。時空階梯心理學認為,波函數就是暗能量,與相應的物質活動相對應,量子糾纏的機製,就是通過暗能量相互影響構成一個整體,而暗能量是超光速的。

時空階梯心理學,大大擴寬了人的心理空間。“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心靈。”(雨果《悲慘世界》。)根據時空階梯理論計算,人的道時空的速度是光速的十的十九次方倍。這個速度,把整個宇宙都穿越完了,不需要百萬分之一秒,所以,人的道時空的速度,完全可以超越我們所在的宇宙,到別的宇宙穿越一番。

其實,我們自己都有這樣的感覺,就是感覺自己一想,就已經到了宇宙的邊緣了,但是,我們不敢確定這是真的。因為根據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論,隻有光速是最快的,別說整個宇宙,就是隻局限在太陽係內,太陽光到地球所需要的時間也需要8分20秒的時間。另外,這個數字也代表著另外一個涵義,那就是我們在地球上麵看到的太陽並不是"現在"的太陽,而是8分20秒前的太陽!

我們的感覺是感覺,科學是科學,似乎科學更科學,我們的感覺是虛無縹緲的,似乎是錯誤的。但是,時空階梯心理學告訴我們,感覺可以超越科學,科學是對的,但是,是有局限性的。科學的局限性就是局限在物質領域,對於精神領域,科學並不科學。我們在這裏隻想說,整個宇宙如此龐大,而又如此有秩序,太陽光到地球就需要8分20秒的時間,整個宇宙的調節,假如隻有光速,豈不亂成一鍋粥?時空階梯理論的道時空速度,倒是可以理解的。也可以說,宇宙如此龐大,也隻有時空階梯理論給出的道時空速度來調整整個宇宙的和諧統一,才是可以理解的。另外,量子糾纏現象,早就給了暗示,超光速,甚至說,在宇宙任何地方,不延遲地糾纏。我們的心理天空,從局限的物質世界,飛躍到形而上時空,飛躍到整個宇宙,從局限的光速,飛躍到超光速,甚至到宇宙任何地方,從不延遲。

有了以上理論基礎,我們可以簡單描述一下我們的心理活動:

1.每個人的心理活動,都是宇宙背景下的心理活動,宇宙內的任何變動,都會影響我們的心理活動。現在的宇宙階段,宇宙依然在膨脹,而原子和星係依然在收縮,但是,這裏已經有了互動漲落了:就是在某些時候,整個宇宙處於一種收縮和膨脹的漲落狀態中,就像海洋的海水漲落。我們心情好的時候,是這個時候:物質世界收縮,暗能量膨脹,因為這樣,我們的骨骼更致密,肌肉更結實,而我們的精神更昂揚。我們心情壞的時候,是這個時候:物質世界膨脹,暗能量收縮,因為這個時候,我們的骨骼更稀疏,肌肉更鬆散,而我們的精神更萎靡。但是,宇宙以上兩種狀態處於動態的漲落中,所以,我們的心情一直處於時好時壞的狀態中。有人可能納悶:什麽都沒有發生啊,為什麽我這麽低沉鬱悶?不要納悶,這是宇宙時空漲落的結果。但是,我們很少納悶,什麽都沒有發生啊,我為什麽這麽高興?

2.我們的心理活動有自己的自由空間。這個自由心理活動空間是整個宇宙,甚至超越我們生活中的宇宙,到達別的任何宇宙,而且這種到達不是虛擬的,不是虛無縹緲的,而是有暗能量基礎的。而且這種到達非常迅速,超越光速太多了,不超過百萬分之一秒,可以到達宇宙任何地方。自由想象活動,是我們心理活動的一個主要活動項目,但是,現代心理學的刺激——反應模式,完全把這種主要活動拋棄了。潑洗澡水把孩子也潑出去了,現代心理學啊,不應該啊!現代心理學看似科學,其實,把心理學本應該研究的內容,96%都拋棄了,因為宇宙中可見物質為4%,暗物質和暗能量占96%,而現代心理學隻研究與物質有關的部分,把暗物質和暗能量部分拋棄了。用時空階梯術語講,現代心理學不研究氣時空(暗物質),神時空、虛時空和道時空(暗能量)。這裏不是貶低現代心理學,毋庸置疑,現代心理學取得了巨大成就,就像現代科學對比宗教取得巨大成就一樣。

3.大腦借助宇宙網絡進行思考和計算。

大腦的心理活動,或者大腦的思考和計算,都是在宇宙網絡的幫助下進行的。整個宇宙對一個人的心理活動的影響,是通過全宇宙的道時空,銀河係的虛時空,類木行星的神時空和類地行星的氣時空來實現的。這是一個時空階梯,這個時空階梯上任何因素變動,都會影響一個人的心理活動。這是一個宇宙網絡,其中最大的網,就是整個宇宙的道時空。假如這個時空階梯網絡通暢,我們的心理活動,也通常是正常愉悅的,甚至是靈感迸發,思緒翻飛,妙語如珠的。我們的心理活動,每天都與這個時空階梯網絡聯網,連接好了,思考和計算都很神速,連接不好,思考和計算都受到影響。大腦像電腦,隻有電腦,沒有網絡,現代人一天也難以過下去,同樣,大腦的聯網也是非常重要的。大腦的聯網,有許多影響因素。當然,一個人的身體狀況是最重要的因素。身體狀況不好,氣時空偏低,聯網可能有些遲緩,這時候,可能有些鬱悶或者有些悲觀。太陽係假如經過的銀河係區域,氣時空有些偏低,也影響我們去聯網宇宙道時空,這個時候,我們的心理可能不是那麽嗨。同樣,假如銀河係經過的區域,氣時空有些偏低,也會影響我們去聯網宇宙道時空。

雖然對應整個宇宙的道時空影響人的心理很大,雖然對應銀河係的虛時空影響人的心理也很大,但是,由於目前科學的局限性,沒有可以測量的數值讓我們應用,所以,道時空和虛時空對我們的心理影響,目前還不能有效地計算。但是,對應類木行星的神時空和對應類地行星的氣時空,卻是可以計算的。因為我們可以測量到八大行星的運行速度,可以計算八大行星的引力勢。而八大行星的引力勢與我們的心理結構有密切的聯係。

人的心理結構的基礎是太陽係的運動:

根據太陽係內部八大行星的運動,建立生命波動方程,這個生命波動方程與薛定諤方程,極其類似。薛定諤方程對於原子內部的運行規律有深刻的揭示,而生命波動方程,對人的心理結構也有深刻的揭示。人的心理結構,時刻變化的是氣時空的變化,而氣時空的變化,就是太陽係內部的引力勢的變化。

生命波動方程的建立,把太陽係引力勢的變化,引入到人的心理結構分析,成功解釋了愛情是如何發生的。人的心理結構的建構,是以太陽係的引力勢為基礎的,而這個引力勢對應的能量結構,就是我們心理結構的形而下時空基礎。整個太陽係繞著銀河係運動,而太陽係八大行星又繞著太陽運動,同時,每個行星都有自己的旋轉,所以,綜合起來的運動,其實是螺旋運動。這個螺旋運動,這是人的心理基礎。螺旋運動膨脹,導致人的心理時空升高,逐漸進入神時空,虛時空和道時空。螺旋運動收縮,導致人的心理時空下降,神時空,虛時空和道時空依次降低。

時空階梯心理學的成果之一,也是目前最主要的成果,就是愛情心心相印指數的計算(下麵有計算和分析)。

時空階梯心理學下的命運霍爾效應:

霍爾效應是電磁效應的一種,這一現象是美國物理學家霍爾於1879年在研究金屬的導電機製時發現的。當電流垂直於外磁場通過半導體時,載流子發生偏轉,垂直於電流和磁場的方向會產生一附加電場,從而在半導體的兩端產生電勢差,這一現象就是霍爾效應,這個電勢差也被稱為霍爾電勢差。

霍爾效應的擴展:電子的定向運動,產生電勢差,熱流的定向運動,產生溫差,同樣的道理,人生的現實定向運動,產生命勢差。

霍爾效應:磁場中電流定向運動產生附加的電場-電勢差。

熱霍爾效應:氣場中的能量定向運動產生附加的能量場-溫差,

命運霍爾效應:精神場中的現實定向運動產生附加的命運場-命勢差。

命運霍爾效應的精神場,就是生命的形而上時空階梯:氣時空、神時空、虛時空和道時空。

 

現實的定向運動產生命運場-命勢差,這就是時空躍遷。這個時空躍遷,導致人生發生重大的變化。

實際例子:

楊超越的時空躍遷:楊超越的成功,在於楊超越的道時空高,就是最高的時空很高,也就是精神場很高。

在道時空一定的情況下,命運的現實運動的密度要高,速度要快,才能產生很高的命運勢能差,一旦產生大的命運勢能差,就會發生時空躍遷。楊超越為什麽成功,就是因為道時空高,而且非常努力,就是類似電子流的密度大,速度快,綜合起來,就是時空躍遷大。

也就是說,楊超越的成功,源於命運霍爾效應。對於楊超越的成功,有很多種分析和說明,大體就是天分高,很努力等等,但是,為什麽會這樣,就很難說清楚了。在這裏,我們用命運霍爾效應來說明。

凡是成功的人,都有一個簡單的指標,就是道時空高和勤奮,天道酬勤是成功人士最好的描述,這裏的天道可以解釋為一個人的道時空,隻要道時空高,有勤奮,就有可能成功。隻有道時空高,也不行,因為這裏還必須有一個為了理想的現實運動,而且隻有這個現實運動也不行,其中的密度要高,速度還必須快。現實運動的密度高,速度快,可以說是人生成功的秘訣。這來自現實總結,也來自命運霍爾效應的理論推論。

要注意,我們強調的是現實的定向運動,假如是雜亂無章的運動,就沒有了命運霍爾效應,所以,要注意現實的定向運動,要持久,密度要大,速度要快,假如這樣做,縱使天分不是很高(道時空不高,精神場不大),也同樣有很大的時空躍遷。這是命運霍爾效應的全部意義:天道酬勤。這裏的勤,有了具體的指標,就是為了理性的現實運動,密度要大,速度要快。

時空階梯心理學下的命運超導態:

超導現象是指材料在低於某一溫度時,電阻變為零的現象,而這一溫度稱為超導轉變溫度(Tc)。 超導現象的特征是零電阻和完全抗磁性。時空階梯理論對高溫超導的解釋是:電磁力時空在降溫或者高壓之下躍遷到能氣場時空,釋放大量的暗能量,而這個暗能量類似熱氣球的熱量,而電子類似熱氣球的物質設備,隻要能量足夠,熱氣球就騰空而起,成為超導態。

人生命運也可以有超導態:從對應名聲的虛時空躍遷到對應智力結構的能氣場時空,釋放巨大的人生暗能量,而這些暗能量與智力結構構成超導態,騰空而起,從而成就自己的人生。實現人生超導態的條件很多,其中,淡泊明誌,寧靜致遠是核心條件。

人生超導態的特點:

a.思想暢通無阻,辯才無礙。

b.騷擾為零,清淨至上,為覺者,慧者。

c.飄浮於社會關注度和騷擾度之上,無阻力運行。

命運超導態的失去:

a.做人太高調。

b.想法亂七八糟。

c.社會關注度和騷擾度太高。

實際例子:

清華醫學才女顏寧:歸國十年又重返海外。

出生於七十年代的顏寧,在清華攻讀醫學博士畢業後,又前往美國的普林斯頓大學攻讀博士後。顏寧天資聰穎,又勤奮好學,她在醫學界的貢獻也是有目共睹的。在她博士後畢業後,她毅然選擇回國,到母校任教,然而,十年後,她又重返國外,成為普林斯頓大學博士生導師。對於顏寧重返普林斯頓,有許多解釋,在這裏的解釋,就是顏寧要尋求人生的超導態。在普林斯頓的社會關注度和騷擾度驟然下降,是實現命運超導態的必要條件。

考察曆史名人,我們可以知道,最接近超導態的名人是莊子。據史學家考證,莊子大約生於公元前369年,卒於公元前286年,享年八十三歲。兩千多年前,經濟不發達,醫療水平有限,人居壽命隻有三十歲左右,莊子為何能如此長壽呢?答案自然是莊子命運狀態處於超導態。

命運超導態類似秋高氣爽,因為經過夏天雨季的洗禮之後,空氣中的顆粒物沉降效果明顯,大氣中的塵埃雜質微粒大為減少,使大氣透明度大大提高。夏季過後,南方暖氣流減弱,往往使高低空同受高氣壓控製,使整個大氣皆表現為下沉運動,故而少雨多晴,天高雲淡。

可見命運超導態是一種成熟態,是經過了夏天雨季洗禮之後的顆粒沉降(不再是飄浮狀態)的一種狀態,大氣中的塵埃雜質微粒大為減少(雜念逐漸減少),少雨多晴(少了悲傷多了快樂),秋高氣爽(命運時空高了,很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