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羅弗·克利夫蘭 生命時空初值=62907.97338(感性C)
弗朗西絲·福爾瑟姆 生命時空初值=62712.54658(感性C)
心心相印指數=99.879261%經典
心心相印指數=26.051765%量子
心心相印指數=62.965513%綜合
弗朗西絲·福爾瑟姆,曆史上最年輕的美國第一夫人,她的美貌和隨和的個性很快就讓公眾喜歡上了她。
克利夫蘭入主白宮時還是單身,妹妹羅絲·克利夫蘭(Rose Cleveland)在哥哥任職的前兩年裏代理著白宮女主人的責任。1885年,弗朗西絲·福爾瑟姆來到首都和總統見麵,她是克利夫蘭的老朋友奧斯卡·福爾鬆的女兒,正在威爾斯學院就讀,福爾鬆返校後,總統得到她母親的許可與女方通信,兩人之後很快訂婚並成婚。1886年6月2日,克利夫蘭和弗朗西絲·福爾瑟姆在白宮的藍房舉行婚禮,他也因此成為繼約翰·泰勒以來首位在職時結婚的美國總統,並且截至2014年仍是唯一在白宮舉行婚禮的總統。克利夫蘭是奧斯卡·福爾鬆的遺產執行人,自福爾鬆去世後還承擔著養育他女兒的責任,所以這場婚事很不尋常,不過公眾對此倒是情緒穩定,沒有什麽特別的看法。弗朗西絲·福爾瑟姆結婚時還隻有21歲,成為曆史上最年輕的美國第一夫人,她的美貌和隨和的個性很快就讓公眾喜歡上了她。
克利夫蘭夫婦一共有5個孩子。
內戰後第一位民主黨總統:格魯夫•克利夫蘭(Grover Cleveland)
“毫無疑問,由於我們人民取得了偉大的成就,我們的國家具有了強大的力量,因此使我們忽視了那些維持我們國家健康成長的規律。然而,我們逃脫不了那些規律的支配,正如人生不能逃避上帝和自然規律的支配一樣。”
——克利夫蘭,一八九三年三月四日,總統就職演說。
美國政治生活中的兩大政黨之一的共和黨,誕生於美國內戰前夕。第一任共和黨總統是大名鼎鼎的林肯總統。自林肯以後到今天,共有過二十三屆美國總統是共和黨人,十六屆總統是民主黨人。內戰到第一次世界大戰這幾十年之間,美國政治一直由共和黨人主導。但其中有一個例外,就是民主黨人格羅弗•克利夫蘭(Stephen Grover Cleveland)在十九世紀下半葉,擔任過兩屆美國總統,克利夫蘭是內戰後第一位民主黨人總統,也是曆史上唯一一位離開白宮四年後,再次當選的總統。
一八三七年三月十八日,格羅弗•克利夫蘭出生於新澤西(New Jersey)州的科德威爾(Caldvale)鎮的一個長老會牧師家中。父親是查理•法利•克利夫蘭(Richard Falley Cleveland),母親是安•尼爾•克利夫蘭(Ann Neal Cleveland)。他的名字用的是牧師斯蒂芬•格羅弗(Stephen Grover)的姓名。格羅弗的父親曾接替斯蒂芬•格羅弗擔任科德威爾鎮的牧師。十九歲後,格羅弗把自己的名字簽成S•格羅弗•克利夫蘭,幾年後又去掉了S。
克利夫蘭出身貧寒,他是英格蘭和愛爾蘭人的後裔。一六三五年,克利夫蘭的父係祖先摩西•克利夫蘭(Moses Cleveland)作為一個合同木匠來到了馬薩諸塞的普利茅斯。他的高祖艾倫•克利夫蘭(Aaron Cleveland)是一個由清教徒改奉英國聖公會的牧師,也是本傑明•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的朋友,在富蘭克林的家中去世。克利夫蘭的曾祖父也叫艾倫•克利夫蘭,獨立戰爭曾在康乃狄格(Connecticut)州的議會中供職。
克利夫蘭的父親查理是名律師。在克利夫蘭十六歲時就去世了。母親安是一位法律圖書出版商的女兒。
克利夫蘭在九個孩子中排行第五,有五個姐妹和三個兄弟。因為兄弟姐妹眾多,一家人靠父親的收入難以維持生活,克利夫蘭的童年很艱苦。四歲那年,他們一家搬到了紐約(New York)的費耶特維(Fayetteville)。格羅弗十一歲進入費耶特維中學,一八五零年就讀紐約的克林頓(Clinton)文學院,第二年又回到了費耶特維中學。每天放學後,克利夫蘭有很重的家務,還要打零工。童年的克利夫蘭是一個強壯結實、愛開玩笑、明白事理的少年。平時除了幹家務打零工外,他還經常外出釣魚,搞些惡作劇。克利夫蘭很小的時候就學會了合理利用時間。少年時代的艱苦生活,造就了他堅毅剛正、孤傲倔強的性格,和很強的獨立性、責任心。他珍惜時間,勤奮好學,彌補了缺乏正規教育的缺陷。
一八五三年,克利夫蘭的父親去世。十六歲的克利夫蘭隻得離開學校,掙錢養家。他的第一個工作是在兄長的安排下,在紐約一個盲人學校擔任文學助教,同時教閱讀、寫作、算術、和地理。但他不喜歡這份工作,一年後,就辭職了。
一八五五年,克利夫蘭決定去日益繁榮的俄亥俄(Ohio)州的克利夫蘭(Cleveland)市。途中他在紐約州的布法羅(Buffalo)市停留了一下,拜訪了舅父劉易斯•艾倫(Lewis W.Allen),舅父說服了克利夫蘭留在布法羅。艾倫雇傭克利夫蘭編寫《美國短角牛手冊》,月薪十美元,外加食宿。同時,安排克利夫蘭在一家律師事務所學習法律。
一八五九年,經過四年刻苦學習,克利夫蘭取得了律師資格。他吃苦耐勞,積極肯幹,加上雄辯的口才,很快就當上了律師事務所主任。這時,他的年薪是六百美元,而且每年還能加薪一百美元。
走向社會後,克利夫蘭很快對民主黨產生了興趣。一八六二年,他為霍雷肖•西摩當選紐約州州長出力不小。西摩也指定他為依利縣(Erie County)的副檢查官。
內戰期間,克利夫蘭一直擔任依利縣的副檢查官。內戰中,他花了一百五十美元,讓人代為服兵役。
一八六五年,克利夫蘭第一次競選公職——依利縣檢查官,失敗了。
一八七一年到一八七三年,克利夫蘭當上了依利縣警長。作為正直的公務人員,他很快就獲得了好名聲。他揭發了承包商克扣監獄食物和燃料的罪行。一八七三年,在任期期滿的時候,他從工資中省下了兩萬美元,使他生平第一次還清了債務。
此後的九年中,克利夫蘭作為一個律師極為成功。克利夫蘭沒受過高等教育,但長期的律師生涯使他成了一名法學家。不管做什麽他都專心致誌,他聰穎、好學、勤於思考,許多曆史學家稱其為那一時期美國公民的象征。
一八八一年,克利夫蘭競選布法羅市市長。這一時期的布法羅市市民對市政官員多年來的腐敗和效率低下極為不滿。克利夫蘭以無黨派身份參選,提出建立“誠實廉潔的政府”、“重振經濟”等口號。還以掃帚為競選標誌,表示他將清掃積弊。
克利夫蘭當選為市長後,否決了那些對公司有利而犧牲納稅人利益的政府合同。他堅持即使是最小的政府項目也要進行招標。改善了市政建設和公共衛生,市民們有了更好的下水道係統,並減低了因傷寒的死亡人數。他贏得了“紐約州最能幹的改革派官員”的稱號。
一八八二年六月,《布法羅星期日時報》推薦他為紐約州州長候選人。靠著布法羅市長的卓越政績,克利夫蘭輕易地於一八八二年十一月當選為紐約州州長。在州長任期內,克利夫蘭因對抗坦慕尼協會(Tammany Hall)老板約翰•凱利(John Kelly)贏得了名聲。他堅持認為任免官員才能和德行是唯一的考量,而不是為黨派服務。在他的幫助下,一位年前魯莽的年輕州議員西奧多•羅斯福(Theodore Roosevelt)提出的紐約州文官製度法案得以通過,成為法律。克利夫蘭對州銀行的業務進行了嚴密的複查。他還把尼亞拉瓜大瀑布(Niagra Falls)周圍的一百五十萬英畝的土地列為禁獵區,有效地保護了大瀑布周圍的生態環境。
作為州長,克利夫蘭認為政府除了維護法律和保護財產外,不應該幹涉人民的社會和經濟生活。克利夫蘭以否決著稱,對有問題的法案,他不簽字也不提出改進意見。克利夫蘭因此受到兩大黨和企業家的喜愛。一八八四年七月,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在芝加哥召開,大會提名克利夫蘭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印地納州的前聯邦參議員托馬斯•A•亨德裏克斯(Thomas A.Hendrick)為副總統候選人。
一八八四年六月,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提名參議員詹姆斯•G•布萊恩(James G.Blaine)為總統候選人。布萊恩是共和黨內的保守派,他的提名讓大多數共和黨人很高興。但共和黨內的自由派和改革派指責布萊恩“像犀牛一樣在政黨分贓的泥潭裏打滾。”這些人退出了共和黨,在波士頓開會抗議,聲稱要是民主黨總統候選人能被接受的話,他們將支持民主黨總統候選人。
克利夫蘭沒用多少時間和精力去競選,他更願意在奧爾巴尼(Albany)的州長辦公室內幹公務。一八八四年十月,克利夫蘭隻發表了兩次內政改革的演講。但是,布萊恩卻用了六個星期周遊全國,發表了四千多次演講,鼓吹保守主義。
克利夫蘭得到了普利策(Joseph Pulitzer)和他的《世界報》(New York Wolrd)的支持。普利策報紙的對象是被新聞界長期忽視的愛爾蘭、德國、猶太和意大利移民。這些人幾乎沒有閱讀能力,但是,他們來到這個國家後,通過選舉對這個國家的政治產生了巨大的能量。《世界報》公開支持克利夫蘭,《世界報》有四點理由:“一、他是一個誠實的人。二、他是一個誠實的人。三、他是一個誠實的人。四、他是一個誠實的人。”
一八七六年,布萊恩為了競選國會議員,曾要求鐵路商人費修為其競選捐款。布萊恩知道他住在波士頓的康門威爾斯(Commonwealth)飯店,但布萊恩卻把信送到了帕克飯店(Park Hotel),並約好時間,讓費修去取。信中說:“有報紙想對我抹黑,以破壞我的侯選人資格……。我希望你能按我附上的底稿給我一寫封信。若能照辦,並於明天午前寄出,我將永世不忘你的幫助……。要是回信趕不上九點的郵車,務必在當夜寄出,此信絕密,閱後燒毀。”費修大意,不但沒有燒毀該信,還讓它落到了《世界報》手上,但沒有附上的底稿。於是,《世界報》用頭版頭條報道了這一消息:“閱後燒毀——來自緬因州的謊言家詹姆斯•布萊恩的親筆信。”這是對布萊恩的當頭一棒。
民主黨也不是一帆風順。七月二十一日,《布法羅電訊晚報》刊登了一篇文章。文章披露了克利夫蘭年輕時曾和一位名叫瑪利亞•哈賓(Maria Crofts Halpin)的女子有過一位私生子。報紙還指出了該私生子名叫奧斯卡•富爾索姆•克利夫蘭(Oscar Folsom Cleveland)。為克利夫蘭助選的人問他這是怎麽回事,克利夫蘭坦然承認此事。當為克利夫蘭助選的人問如何處理該事件時,他說:“實事求是。”民主黨真這樣做了,他們認為競選是讓政府代表大多數人民,而不是檢驗候選人的私生活。
紐約的各大報紙對此大肆渲染。查爾斯•A•達納(Charles A.Dana) 在《紐約太陽報》(New York Sun)上寫道:“我們不相信美國人民會選一位粗魯放蕩的總統,讓他把妓女帶到華盛頓,並在白宮給她安排一個房間。也有很多人為克利夫蘭辯護說,本傑明•富蘭克林和亞曆山大•漢密爾頓(Alexander Hamilton)也是聰明過人、剛愎自用,且有很多緋聞。但他們是極為優秀的政治家,沒有他們就沒有美國。也有人認為這次選舉“是在一個有交媾習慣的人和一個有撒謊習慣的人之間的選擇。”
一八八四年十月二十九日,投票的前幾天,支持布萊恩的一位牧師在報上撰文道:“我們是共和黨人,我們不想與其祖宗為流浪漢、天主教徒、和叛亂分子的後代站在一起。”有一半猶太血統的普利策對這種帶有歧視的論點極為敏感,他立即發現了其中對天主教徒的不敬。普利策再次用《世界報》的頭版頭條揭露共和黨的兩麵派行徑,指出布萊恩對此言論未加駁斥。布萊恩因此失去了成千上萬的愛爾蘭裔美國人的選票。
十一月四日的投票結果是,民主黨人克利夫蘭以二百一十九票對一百八十二票的選舉人票戰勝了布萊恩,當選為格蘭特以來的第一任民主黨總統。在一千萬張選票中,克利夫蘭隻比布萊恩多了二萬三千票。這是一次雙方勢均力敵的大選,紐約州實際主宰了選舉。在紐約州,克利夫蘭以一千一百四十九票之差勝布萊恩,隻要其中的五百七十五人投布萊恩的票,總統就是布萊恩的。共和黨首先宣布在紐約獲勝,但兩天後,多數共和黨人承認是克利夫蘭贏得了大選。而民主黨則迅速地成立了一個委員會,以確保紐約的選票統計是可靠的,並在一片懷疑聲中證明克利夫蘭贏得了大選。最後連共和黨人的《紐約論壇報》也承認:“選票統計工作是徹底的、認真的、誠實的,選舉結果是不容置疑的。”
克利夫蘭就任美國總統,意味著美國結束了共和黨人長達四分之一世紀的連續執政。青年時代的不檢點並沒有給克利夫蘭帶來真正的傷害。民主黨人為此編了一首歌:
為瑪麗亞歡呼,為她的孩子歡呼!
我投了克利夫蘭的票
我真他媽的高興
一八八五年三月四日,四十七歲的克利夫蘭入主白宮。他在就職演說中說:“我今天宣誓要保持、捍衛合眾國憲法。每一位公民——在農場、在工廠、在繁忙的集市都應該和我一起分擔這項責任......。人民要求改革政府製度,要求將商業原則運用於政治事務中。為此,我們必須認真地進行文官製度改革,並以此為達到目的手段。”
克利夫蘭上任伊始就宣布,他會致力於減少政府的浪費。他要像管理企業那樣管理政府。他說,他將支持進行改革,讓那些有能力的人,而不是有政治關係的人進入政府工作。但民主黨領導人表示反對,他們說,民主黨必須用政府職務來回報那些幫助他當選的人。克利夫蘭隻得做出妥協。他把政府中八萬名共和黨人的工作給了民主黨人。最後,政府隻剩下一萬二千個工作機會,給那些在應聘考試中成績最好的人。克利夫蘭的決定激怒了投票支持他的共和黨改革派人士,他們指責他向民主黨的高層投降。其實,在約翰遜(Andrew Johnson)總統期間行政和立法之間就展開了激烈的鬥爭。此時,共和黨參議員企圖阻止克利夫蘭總統的任命權,但被克利夫蘭總統拒絕。克利夫蘭總統向參議院送去了一份特別谘文,認為隻有總統才有權任免政府官員,並對《官員任期法》是否合憲提出了置疑。同時,拒絕承認參院有權調查總統的動機和行動。不久,司法委員會將要求廢除該法的一項法案提交國會辯論表決,結果在一八八七年三月,《官員任期法》被廢除。這件事無論是在政治上還是在個人方麵,克利夫蘭總統都贏得了勝利,從而加強了聯邦政府行政部門的權力。
在其它問題上,克利夫蘭總統則拒絕妥協。他反對政府向任何一個私人企業提供經濟援助。他否決了一項對農作物欠收的農民提供補貼的議案,還否決了一項對內戰士兵提供更多津貼的議案。克利夫蘭總統還對政府將公共土地贈與鐵路、木材和養牛業進行調查。他發現,許多贈地是違法的。他將大部分這類土地收回,交給定居者開發。
克利夫蘭總統簽署了兩項改善政府運作的議案:一項是《選舉人票計算法》,為統計各州的選舉人票製定了新規則,以避免大選中的計票糾紛;另一項法律是《總統繼任法》,關於總統或副總統去世或被罷免後接任總統職位的官員的排名。根據該法律,在副總統之後接任總統的是國務卿。美國國會一九四七年再次修改此法律,此後又四次修定該法。今天,排在副總統之後的依次是國會眾議院議長,參議院臨時議長,然後是國務卿。
克利夫蘭總統批準了授權政府控製鐵路運費的議案《州際商業法》。該法限製了鐵路公司對使用鐵路者收取的運費。該法確立了一個理念:政府在必要的時候,為了公眾利益可以控製商業行為。但參院負責監理這一條例的委員會缺乏執行權,最後是在西奧多•羅斯福執政期間,該法才被真正執行。
克利夫蘭總統十分關注十九世紀後期美國日益增加的勞資矛盾。他建議國會成立勞工委員會來解決這些糾紛。但國會沒有就總統的建議采取行動。於是,一個極為龐大的勞工組織因此興起,這個勞工組織是美國最重要的工會–美國勞工聯合會(勞聯)(American Federation of Labor)。
勞聯的領導人是塞繆爾•龔帕斯(Samuel Gompers)。它和過去的勞工組織不同,它不要求所有工人都參加同一個工會組織,它把各個不同的工會聯合起來,對它們進行統一領導。勞聯的獨特之處在於它不反對資本主義經濟體製,隻要求勞工在這種體製中獲得更多收入。勞聯反對那些利用勞工抗議來尋求改變社會製度的激進分子。勞聯要求的是工人迫切需要的東西,如提高工資,減少工作時間,改善工作條件等。它最早提出八小時工作製。為實現這一目標,美國全國爆發了多次罷工和抗議。
克利夫蘭總統以否決著稱。四年任期內,國會有四百十四件法案被他否決,超過以前二十一位總統否決國會法案的總和(二百零三件)的一倍多。這些否決對他繼任總統很不利,但他坦然地說:“如果你不去支持一些事情,那麽把你選上或者再選上,又有何用?”
一八八六年六月,克利夫蘭總統在白宮結婚。他娶了二十一歲的弗朗西斯•福爾索姆(Frances Folsom)。他是唯一一位在白宮舉行婚禮的總統。幾個月後,總統和第一夫人前往紐約市,參加歡迎自由女神像的正式儀式。
自由女神像是法國人民送給美國人民的禮物,它象征著美國獨立戰爭中法美兩國結盟的情誼。雕像是法國藝術家巴托爾迪(Frederic Bartholdi)的作品。他創作了一尊象征自由的雕像。他說,這尊雕像應該矗立在紐約港的一個島上,歡迎從紐約進入美國的人。巴托爾迪創作的自由女神,高舉一支照亮世界的自由火炬。巴托爾迪按自己母親的形像塑造了女神的臉部。並請法國工程師埃菲爾(Alexandere Gustave Eiffel)為自由女神建造一個基座來支撐這座巨大的雕像。自由女神像在法國完成後,拆開裝運,到達紐約後重新組裝。
一八八六年十月二十八日,克利夫蘭總統和夫人親自參加自由女神像揭幕典禮並發表講話。無數群眾簇擁在神像周圍,懷著激動的心情企首仰望著自由女神像第一次露出她莊嚴的麵容。當官員一聲令下,巨幅幕布從自由女神像落下時,每一個人都禁不住縱情歡呼。自由女神矗立在那裏,高舉象征自由的火炬,腳下是斷裂的專製鐵鏈。自由女神從此高高矗立在紐約港口,迎來海上船隻,送走無數日夜。
一八五零年以後,歐洲各國和中國的移民大量湧入美國。因為這些移民願意接受更低的工資,美國工人開始抗議。抗議在太平洋沿岸的加州最激烈,那裏有成千上萬的中國移民。十九世紀七十年代,加州一些政界領導人要求停止接納中國移民。一八八二年,國會通過法律,禁止在十年內接納中國移民。此後該法律又被延長了十年,最後成了永久性法律。一八八二年的移民法,還對其它國家的移民提出了限製,不允許罪犯、精神病人和不能自食其力的人移民美國。後來,病人、無政府主義者和酗酒者也不得移民美國。
但是,這並沒有減少東歐和南歐的移民。反移民者要求政府采取更強硬的手段。一些人建議對移民進行文化考核,他們必須具備讀寫能力,否則不能移民美國。馬薩諸塞州的參議員亨利•卡伯特•洛奇(Henry Cabot Lodge)力促國會通過該法,他說:“如果我們關心美國人的福利、工資和生活水平,我們就應立即采取措施限製移民。那些具有良好技能、受過訓練或教育的移民對美國工人不構成威脅,但那些沒有技能、無知的外國勞工則會給美國工人帶來很大的危險。”他還說:“這些勞工願意接受更低的工資和更差的生活水平,因此美國工人無法與他們競爭。對於會說英語的移民,或者是德國、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移民和法國移民來說,這種文化水平測試是和容易的。而對那些與我們絕大多數美國人非常不同,和英語民族沒什麽關聯的人來說,這種文化水平測試才是最困難的。”
國會通過了該法,但克利夫蘭總統否決了它。他說,美國不必害怕那些不會讀寫的移民,對美國而言,最大的危險來自那些受過教育並鼓吹暴力和無政府主義的移民。結果,很多年後,美國國會才通過要求對移民進行文化考核的法律。
克利夫蘭總統在這一任期內最重要的改革是降低關稅。當時的進口稅很高。高關稅讓美國國內的工業產品避免與外國廉價進口商品競爭,保護了美國各行業的數百萬個工作機會。然而,克利夫蘭總統認為,高關稅是錯的。他告知民主黨領導人,他要降低關稅。但那些人警告他不要這樣做。他們說,這樣做會失去工商界人士的支持,要是他想連任總統的話,他需要工商界的支持。但總統拒絕了他們的建議。
克利夫蘭總統相信,高關稅給美國人民帶來的傷害要超過它提供的保護。他認為,高關稅導致所有商品的高價格。他反對高關稅的另一原因是,關稅帶來的收入超過政府所需。額外的資金存放在國庫中,對美國經濟發展不利。民主黨人一致同意他降低關稅的政策。一八八八年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提名大會中,代表們推舉克利夫蘭為下屆總統候選人。
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提名大會上,代表們原想提名參議員布萊恩。四年前,布萊恩就是共和黨總統候選人,以微弱劣勢敗給了克利夫蘭。布萊恩公開批評克利夫蘭總統的關稅政策,並要就關稅問題與總統進行辯論。共和黨人認為,布萊恩想再次獲得總統候選人提名。他們認為,他肯定會勝選。但布萊恩並不想成為總統候選人,要求不要在大會上提他的名。布萊恩這樣對記者說:“一個曾經獲得本黨提名卻在總統選舉中敗選的人,出於對本黨負責就不應該再次成為候選人。”許多共和黨人拒絕接受布萊恩的決定。他們認為,如果布萊恩獲得提名,他就會去競選。但布萊恩說:“如果讓我當總統候選人,我不能,也不願意接受這一提名。”布萊恩的支持者們隻得另找他人。
共有十四人宣布參加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的競選。最有希望的是俄亥俄州參議員約翰•謝爾曼(John Sherman),再就是曾任印第安那(Indiana)州參議員的本傑明•哈裏森(Benjamin Harrison)。共和黨代表們進行了多次投票,但沒人獲得足夠票數。這時大會收到布萊恩的來信說:“提名哈裏森。”於是,第八輪投票中,哈裏森當選。本傑明•哈裏森是美國第九任總統威廉•哈裏森(William Harrison)的孫子。他是律師,內戰期間曾任北軍將軍。
哈裏森獲得總統候選人提名後,共和黨批準了一份在關稅問題上立場強硬的政策聲明。該聲明稱:“我們完全支持美國的保護政策。克利夫蘭總統和民主黨在為歐洲利益服務,我們支持美國利益。在所有的其他稅收停止之前,我們不會放棄關稅保護政策。”
哈裏森的競選工作組織得很好,他的競選團隊走訪那些因高關稅而發財的商業人士,請求幫助。這些人為哈裏森的競選捐款數百萬美元,還向他們的雇員施壓。他們警告工人說,如果克利夫蘭連任,工人們就會失業。共和黨領袖們也積極參與一八八八年的大選。他們在全國各地發表演講、遊行。印了數百萬本小冊子,攻擊“克利夫蘭的自由貿易政策”。
克利夫蘭的競選則組織的很差。沒有募集到很多資金。也沒對共和黨在關稅問題上的攻擊作出回應。克利夫蘭總統本人拒絕參加競選。他說,他有更重要的事要做。民主黨人沒能阻止共和黨人在選舉當天賄賂選民。在印第安那州,選民投票給共和黨候選人能得到十五美元。民主黨也買選票,但他們的資金沒有共和黨雄厚。克利夫蘭的普選票數比哈裏森多了十萬張,但在選舉團中,哈裏森以三百三十三票對一百六十八票贏得了大選。
克利夫蘭對競選失敗百感交集。他希望獲勝,他相信自己的政策對國家最有利。當總統夫婦離開白宮時,克利夫蘭夫人對工作人員說:“我希望你們好好保管白宮裏的所有家俱和其他物件,我希望我們四年後回來時,一切都沒變。”
一八八九年三月,克利夫蘭離開白宮,回紐約重操律師舊業。他在紐約結交富豪,準備四年後東山再起。一八九一年二月十日,他在紐約公眾集會上發表了有名的“白銀信件”,公開反對國會正在辯論的關於不受限製地自由鑄造銀幣的提案。
一八九二年九月七日,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在明尼阿波利斯(Minneapolis)召開,在首輪投票中推出了哈裏森為總統候選人。晚些時候,民主黨在芝加哥召開全國代表大會,在第一輪投票中選中了克利夫蘭為總統候選人。克利夫蘭的競選夥伴是伊利諾伊(Illinois)州的前參議員阿德萊•E•斯蒂文森(Adlai E.Stevenson)。民主黨的競選綱領沒有大變,但在關稅問題上卻毫不讓步。它強烈譴責“共和黨的保護性關稅,是為了少數人的利益,對大多數美國人的欺詐和掠奪。”
克利夫蘭和哈裏森的競選是美國曆史上最平靜的一次大選。除了老生常談外,他們很少向公眾表明自己的觀點,也沒有激烈的競爭。哈裏森的妻子在大選前兩個星期去世了。克利夫蘭為了表示對哈裏森的妻子的尊重,盡量避免做公眾演說。克利夫蘭的金本位立場,受到了東部銀行家和工商界人士的支持。民主黨因此得到了比共和黨更多的讚助。
一八九二年十一月八日,克利夫蘭取得了第三次大選的決定性勝利。以二百七十七張選舉人票對一百四十五人的選舉人票,和三十八萬張普選票的優勢當選總統。
正如他妻子預言的那樣,克利夫蘭重返白宮。但他的第二個任期所麵臨的困難遠遠超過第一任。他宣誓就職還不到兩個月,美國就進入經濟蕭條期,這將是美國曆史上最嚴重的幾場經濟衰退之一。
克利夫蘭的第一任期是美國曆史上最繁榮的四年。但到了一八九三年四月三日,克利夫蘭宣誓就職的那一天,美國已處於嚴重的經濟困境之中了。克利夫蘭在他的就職演說中告誡道:“毫無疑問,由於我們人民取得了偉大的成就,我們的國家具有了強大的力量,因此使我們忽視了那些維持我們國家健康成長的規律。然而,我們逃脫不了那些規律的支配,正如人生不能逃避上帝和自然規律的支配一樣。”他一上台就將注意力轉向了國家經濟。當時,整個美國似乎正走向嚴重的經濟蕭條。
在克利夫蘭宣誓第二次就任總統的幾天前,美國一家主要的鐵路公司倒閉,隨後又有另一家大型公司破產,引發了股票市場的瘋狂拋售。短短幾個月內,全美國有近八千家企業倒閉,四百家銀行關門,一百萬工人失業。農產品價格跌到曆史最低點,成千上萬的農民無力還債,出讓農田抵債。
經濟學家們對這次經濟蕭條提出了多種不同的解釋。一些人說,大蕭條是股市大炒家策劃的陰謀,目的是讓農民破產,以掠奪他們的土地。也有人說,經濟蕭條的起因是美國工廠產量過剩,供過於求。也有人說,蕭條是政府的貨幣政策引起的。
多年以來,美國采用金銀作為貨幣,紙幣用來代表國家金銀的擁有量。銀價一直與金價掛鉤。十九世紀初,一盎司黃金等於十五盎司白銀,這種比價持續到一八六零年。一八六零年後,美國西部的銀礦大量開采白銀,白銀過剩多導致銀價下跌。一八七一年,德國宣布使用金本位。其它歐洲國家也效仿德國。美國也這樣做了。一八七三年,國會通過法律,禁止白銀作為貨幣。西部的白銀生產者表示反對,他們向國會議員施加巨大的力,要求改變這項法律。五年後,國會通過了一項妥協法案。妥協法案規定,政府可以發行限量的銀幣,還規定政府為此必須每個月采購價值二百萬美元的白銀。十二年後,在哈裏森總統期間,國會通過了一項新的白銀采購法,規定政府每個月必須購買四百五十萬盎司的白銀,財政部要用新發行的、可以直接兌換白銀或黃金的紙幣來購買這些白銀。
該法案增加了美國銀幣的使用量。在銀幣問題上很快就分成了針鋒相對的兩派。富有的商人和銀行家們希望美國貨幣以黃金為基礎,也就是金本位。他們認為,金本位能夠確保美元的高價值,而金銀複本位會使美元貶值。而農民、工人及其他行業的人希望使用金銀複本位,他們希望可以無限製地發行銀幣。他們說,如果沒有銀幣,美國的貨幣供應量會太少,金價將上升。於是,借貸人的利益會受損。
克利夫蘭總統支持金本位,反對任何形式的銀幣。他說,美國應和其它國家一樣,使用金本位。他認為,一八九零年的《白銀采購法》引起了美國的經濟蕭條。他解釋道:“這部法案使商人和投資者不再信任政府的貨幣政策。他們擔心,由於越來越多的銀幣投入使用,他們手中的貨幣會貶值。於是,投資者開始從企業裏撤出資金,銀行開始要求債務人提早還款。每個人都隻要黃金。他們把自己手中的紙幣和銀幣拿到政府那裏,兌換黃金。”
一八九零年,國會通過《白銀采購法》時,聯邦政府有近二億九千萬美元的黃金,兩年後,由於人們大量的兌換,政府隻有一億美元的黃金了。克利夫蘭總統擔心,因為黃金儲備的降低使政府無法支撐美元。
克利夫蘭總統認定,唯一的解決辦法是撤銷白銀采購法。這樣,政府可以停止采購白銀,回到金本位上來。但當時國會正在休會,幾個月後才能複會。總統不想等。因為問題太嚴重了,他要求國會召開特別會議。克利夫蘭總統並不期望國會能輕易批準他的提案。許多國會議員,特別是那些來自白銀產地的議員都支持銀幣。克利夫蘭總統堅信,他能讓國會撤銷《白銀采購法》。但是,如果稍示軟弱的話,他與國會的鬥爭就會失敗。但就在國會辯論即將開始之時,他卻要接受一個手術。
克利夫蘭總統的上顎有癌變。他問能等多長時間切除腫瘤。醫生說:“如果這個癌腫在我嘴裏,我馬上就要切除它。”總統同意做手術,但他要求保密。因為白宮的任何風吹草動都能影響股市交易,“總統生命堪憂”的消息則會使美國的經濟雪上加霜。總統決定在朋友停泊在紐約港的一艘船上做手術。醫生們做好了手術前的準備,他們不擔心手術。隻是擔心,如果總統做手術的消息泄露給媒體,將會發生什麽情況。一位醫生對船長說:“如果你觸礁,就狠狠地撞上去,讓我們都沉入河底淹死。”當船緩慢地沿紐約東河(East River)行駛時,醫生們給總統動了手術。醫生拔掉了總統的幾顆牙齒,切下了他的大部分左上頜和癌腫。手術用了半個小時。幾周後,醫生用硬橡膠給總統做了一個新上頜,讓總統戴上。一家報紙報導了手術的消息,官方拒絕承認。很多年後,官方才向大眾公布了這件事。
克利夫蘭總統在返回華盛頓後,敦促國會議員取消《白銀采購法》。他指出,全國各地的人都在將美元和銀幣兌換成黃金。用不了多久,國庫中的黃金就會被換光。那時候,就隻有銀幣來支撐美元了。這樣的話,美國會失去世界強國的地位。總統說:“美國人民有權使用世界所有交易所、所有市場都認可的貨幣,聯邦政府無權通過金融實驗,用和其它國家不同的政策來傷害他們的利益。”總統的信宣讀完畢,眾議員們開始辯論。內布拉斯加(Nebraska)州的一位年輕議員威廉•布萊恩(William Jennings Bryan)發表反對總統的講話,他的辯論使他聞名全國。
布萊恩說,美國應繼續金銀複本。他說,如果隻用黃金,美元會升值,這使農民和工人陷入困境。因為他們借款的費用會增加,對於農民來說,美元升值錢意味著糧價降低。布萊恩說:“辯論的一方是工商界的利益,另一方是普通大眾的訴求。這些工作疲憊、滿身灰塵的人提出自己的要求。但在太多時候,他們的呐喊根本無法穿透國會大廈的外牆。而那些本不該得到政府幫助的人卻能輕易地進入國會大廳。總統應工商界要求而動是錯誤的。正如一個人不能靠海浪上的泡沫來衡量大海沉靜的深度一樣,總統不能通過聽信這些中間人的言詞來判斷廣大人民的願望。”布萊恩的演說很精彩,但是這並不能挽救《白銀采購法》。聯邦眾議院通過了總統的建議,取消了《白銀采購法》。參議院也通過了總統的建議。美國實行金本位。之後人們開始期待美國經濟出現改善。但結果並非如此。
更多的企業倒閉、工人失業,數以萬計的人離家出走,他們中的一些人聯合起來,組成抗議團體,稱之為產業軍。有一支產業軍的領袖是雅各布•科克塞(Jacob S.Coxey)。他們從俄亥俄州出發,步行到華盛頓。他們到達首都華盛頓時,隻剩下了三百人。市政官員禁止科克塞帶領的產業軍成員在公共場所集會,禁止他們向民眾尋求食品和錢。科克塞做好了最壞的打算,他說:“如果我的人在華盛頓街頭餓死,那麽,他們屍體的味道將會迫使國會采取行動。”科克塞試圖在國會大廈宣讀抗議聲明,被警察阻止了。抗議者向警察湧去。警方把這一行動定為暴亂。科克塞和一些人被逮捕。法官判科克塞犯有毀壞公共財產罪,坐牢二十天。
沒有了科克塞的領導,他的產業軍就解散了。但是,導致科克塞產業軍出現的經濟和社會壓力並沒得到緩解。各地的抗議和罷工此起彼伏。規模最大的罷工出現在芝加哥的普爾曼公司。公司老板喬治•普爾曼(George Pullman)擁有公司工人們居住的小鎮,和鎮上的商店、住房、學校、圖書館。
普爾曼公司有四千多人是工會成員。這些工會會員決定罷工。鐵路工會也支持他們,同意凡是遇到有普爾曼車廂的火車,他們就停止工作。幾天內,六萬鐵路工人參加了罷工,二十條鐵路線停運。
工會領導人德布斯(Eugene V.Debs)試圖讓罷工和平進行,但他無法控製全國各地的罷工者。鐵路公司要求聯邦政府派軍隊瓦解罷工。但這一要求有個法律難題。美國憲法規定,聯邦軍隊隻有在州政府的請求下才能進駐到某一個州,而現在並沒有哪一個州請求聯邦政府派兵。
克利夫蘭總統召集內閣會議,討論鐵路公司的請求。他們最終同意派聯邦軍隊進入此次罷工的發源地——芝加哥,以確保聯邦郵政法的執行。聯邦軍隊將保護運送郵件的火車。但是,聯邦軍隊的到來引發了更多的暴力衝突。德布斯和美國鐵路工會的其他領導人被捕。普爾曼罷工結束了。
為了挽救經濟危機,克利夫蘭總統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財政問題上。廢除了《白銀采購法》後,他提出了一個減低關稅的新法案《威爾遜——格爾曼關稅法》。一八九四年一月,眾院通過了該法案,從而大大降低了進口稅。同時,對收入超過四千美元一年者征收2%的所得稅。但參院對減低關稅法案極為不滿。該法案被修改了六百多次,才於一八九四年八月二十八日通過。經過不斷地修改後,實際減低關稅的部分已沒有多大意義了。第二年,最高法院裁決,征收所得稅違憲。
一八九五年一月,美國黃金儲備縮減至一億美元。一月份的第三個星期,總統和他的顧問認為最困難的時期已經過去。到了月底,恐慌的投機者使黃金儲備從一億美元直線下降。到了一月二十八日早晨,黃金儲備跌到了五千八百萬美元。星期一,四百萬美元的黃金儲備消失;星期二,三百萬美元的黃金儲備消失;星期三,四百萬美元的黃金儲備消失。克利夫蘭總統坐不住了。如果沒人幫助製止黃金儲備的減少,美元的信用將蕩然無存。要是政府不能使黃金儲備回到安全線上,國家經濟將發生無法預料的變化,恐慌可能會導致革命。總統隻得向JP(JP Morgan)摩根求助,要其幫助政府擺脫內戰以來最嚴重的財政危機。
在社會輿論的抨擊下,克利夫蘭總統派副財長威廉•科蒂斯(William Curtis)向JP請教。摩根說,政府應同他的銀行聯盟訂一份合同,銀行聯盟負責銷售五千萬美元的國債;效果好的話,再加五千萬美元。合同必須嚴格保密。總統對摩根的提議沒有立即答複。期間,科蒂斯會晤摩根的消息泄露了出去,數小時之內華爾街就掀起了摩根將插手黃金儲備的傳言。債券和股票市場積極響應,黃金儲備狂瀉的勢頭有所減緩。
克利夫蘭總統一度想自己解決問題:根據摩根將要插手的傳言。摩根看出了總統的想法,斷定總統在利用他。在形勢可能因為自己的原因而變好的情況下,卻不能從中獲利,對摩根來說實在不是一件好事。摩根親自來到華盛頓,求見總統,遭到拒絕。總統讓前來接車的財長約翰•卡利斯(John G Carlisle)告訴摩根:總統不會見他。摩根說:“我會在阿靈頓旅館,等總統來請我。”
當天夜裏,摩根在房間裏一個人玩牌。白宮來電,總統要在第二天見他。
第二天早飯後,摩根緩步走進白宮,來到二樓的總統起居室,氣氛很緊張,助手們一直在報道紐約和歐洲市場的情況。總統仍寄希望於形勢好轉,他告訴摩根他反對和銀行聯盟合作。財政部將公開發行債券以解決目前的問題。摩根表示公開發行的方案將會失敗,黃金儲備的流失會重新抬頭。摩根認為公開發行公債的時間太長,政府在得到輸入資本之前就已破產了。摩根還認為,對於歐洲投資者來說,公債不足以維係他們的信心。歐洲信任摩根公司及其銀行聯盟。摩根提醒總統注意先前關於摩根拯救美元傳言的巨大影響。總統向摩根提出了一大堆問題。總統不僅要摩根完成政府未能做到的事,還要摩根保證成功並達到預期結果。摩根毫不猶豫地說:“總統閣下,隻要銀行聯盟存在,我保證成功。”摩根的決斷改變了總統的看法。當摩根與總統談判的消息公布後,美元壓力減小了,黃金開始回流。
政界中沒有人感謝摩根,他從發行公債中得到了巨大收益,政府將債券以一百零四元/百元的價格賣給了摩根公司,債券迅速升至一百二十四元/百元。
在對外政策上,克利夫蘭總統奉行擴張和好戰的立場,獲得了大企業集團的喝彩。一八九五年,克利夫蘭總統以“門羅主義”為依據,要求英國對委內瑞拉和圭亞那的邊界進行仲裁,但遭英國保守黨的拒絕。美國國會決定成立一個委員會進行裁決。國會還通過法案,增加海陸軍的經費,眼看戰爭即在,幸而英國采取了明智的態度,避免了一場戰爭。克利夫蘭總統的立場,得到了美國大資本家和普通群眾的支持,漸漸地恢複了失去的威信。總的來說,克利夫蘭總統在一八九零年代經濟蕭條時期的政策是不得人心的。
克利夫蘭總統麵臨日益深化的矛盾:工會譴責他派聯邦軍隊鎮壓罷工,農民和西部人民指責他反對使用銀幣。而每個美國人都指責他沒有做更多工作來扭轉經濟蕭條的局麵。所有這些問題都將對下一次總統大選產生重大影響。
一八九六年七月,在芝加哥的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上,代表們一二比一的多數通過了否定克利夫蘭總統的新的競選綱領。采納了內布拉斯加州的威廉•詹寧斯•布萊恩提出的自由銀本位的綱領。在隨後的競選中,克利夫蘭不支持布萊恩。最後共和黨人威廉•麥金萊(William McKinley)在十一月的大選中獲勝。
一八九七年三月四日,在參加完了麥金萊的就職典禮後,克利夫蘭決定在新澤西州的普林斯頓(Princeton)定居。他在那裏為雜誌寫文章、為各種團體準備講演稿。他的聲望漸漸回升,但他再也沒有介入政治。
一位出版商以誘人的條件請他寫自傳,他說:“我所做的都已過去了,曆史會給它估價的,不必由我來做。我的私人生活十分平凡,沒什麽可寫的。”
克利夫蘭的身體時好時壞。一九零八年六月二十四日,克利夫蘭因心髒病在普林斯頓去世,時年七十一歲,葬於普林斯頓。
克利夫蘭去世後,弗朗西斯仍住在新澤西州的普林斯頓。一九一三年,她與普林斯頓大學的考古學教授托馬斯•普雷斯頓(Thomas Preston)結婚,成為第一位再婚的第一夫人。一九四七年十月二十九日,她在巴爾的摩(Baltimore)去世。被安葬在普林斯頓,克利夫蘭墓的旁邊。(老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