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不知從何談起--看電影《梅蘭芳》

(2009-01-08 06:51:40) 下一個

不知從何談起,因為一說,話就長了。


我至今不會寫事無巨細的文章,看到有人如梵高作畫一般,用點畫法細致入微地描述某段時間內所發生的一切事情,多少有點兒佩服。


越來越懷疑自己是選擇性記憶,比如我很難完整地說清自己一天到晚都做了哪些事兒,若是有人晚上問我中午吃了什麽,我會有好幾分鍾相當茫然。


於是又懷疑是否自己因此而不喜歡生活體小說,從小除了精靈傳說之外,就對別人講故事十分不耐煩,特別是那些通過許多細節而得到許多通俗道理的故事。


有人說生活本來就是由細節組成的,沒錯兒,每分每秒都是細節,總不能跳躍著過。可是我總覺得,日子已經不由分說地如此過著了,一旦要說出來,寫出來,還是應該剪裁得當,細膩跟羅唆是兩回事。


一個最大的問題不好克服,人對於所謂重要性的判斷往往大相徑庭。


前兩天看了陳凱歌的新片《梅蘭芳》,很失望。不是對陳凱歌失望,而是對自己,居然對這部片子產生過希望。


越是上佳的人和事,越不具備複製性,拍名人的傳記,不過是在闡述後人對他們的理解,幾乎與他們本人不相幹。


是章怡和說的麽,現在連梅寶玖都被稱為大師了,京劇算是完了。


我得說她太嚴肅了點兒,而且對當下流行的思維狀態缺乏一些了解。

過去唱戲的人想成角兒,要經過至少北京,天津和上海觀眾的挑剔,而且還不能保證在北京成了角兒,在天津也立馬成角兒。


從前的人都挺嚴肅的,台上的,台下的,都那樣兒。

後來咱們不是解放了嘛,新天地新思路,等蹉跎到了網絡時代,喜感突飛猛進,第一天得了什麽獎,第二天就是著名演員,第三天就是表演藝術家。


怎麽就不能是藝術家呢,“人家都藝術家一個多星期了!”


與其說是京劇算完了,還不如說台上台下的那股子勁兒早就完了呢。


京劇從它被倡導改革的那天就完了。


你可別跟我說梅蘭芳對於京劇的改革是巨大的貢獻,現在怎麽就不許接著改啊,嘿嘿,那你可就太不懂戲了。


梅蘭芳是怎麽改革的?

他讓京劇的美感更發揚光大,更合情入理,更深邃精致,並因此成功地贏得了那些最懂戲的老戲迷們的心。


現在呢,改革壓根兒是為了爭取那些根本不懂戲的人,為了吸引外行進園子看戲,不惜把好好兒的唱段改成京劇歌曲。


那八個樣板戲真的成功嗎,哼哼,我看無非是不遺餘力宣傳得很強大,洗腦得很成功。哪一出老戲若是被這樣狠狠地宣傳上幾十年,沒人聽也才怪呢。


也別拿樣板戲裏那幾段經典段子說事兒,除了從老唱腔裏拓下來的,就是四不象的戲曲歌。改革改到不倫不類這個份上,新觀眾沒興趣,老戲迷也給糟蹋了。


讓內行遷就外行,真是經典的悲哀。


米蘭昆德拉曾說,一個詩人有個隻能寫爛詩的朋友,本來沒關係,可這個朋友非要出版詩人的詩集,而且使勁為之解析詮釋的話,結果可想而知。


為名人立傳,尤其是那些曾經為文化史做出過傑出貢獻的名人立傳,也最好先掂掂自己的斤兩,能不能擔當得起。


陳凱歌的《霸王別姬》已成曆史,再好的導演也會走下坡路。另外我也不認為倘若張國榮活著就能把梅蘭芳演繹得如何貼切,舞台上的靈動鮮活,嫵媚動人,估計張國榮不難做到,但對於梅蘭芳本人的大氣從容,慨然豁亮,就不那麽簡單了。


人們拿張國榮來比較,無非是表達出了對黎明的不滿。但這不是黎明的錯,作為演員誰都想演個重量級別的角色,聽說他為此也下了不少功夫。


可惜,可惜他實在沒有那個份量,而且導演的情懷,心胸和見地,對京劇藝術的認知,更是從根本上限製了原本非常廣大的發揮天地。


少年福芝芳的戲,從目前的劇透看,減不減都沒太大所謂,無關宏旨,再說我也不相信為了強調福芝芳的個性強,她就真的敢在婚禮上頂撞老人家的囑咐,別忘了那是一個什麽時代,戲裏如此安排,倒顯得牽強別扭。


孟小冬的戲份,雖然不能說都是敗筆,但毫不精彩。一代冬皇,僅僅被演繹成一個愛怨交織的小女子,頂多滿足了一下現代人的八卦欲。


電影最讓人不可忍的,是把梅蘭芳,真正的大師,隻解讀成了一個男人,而不是一個藝術家。


既然如此,幹嘛不把電影名字幹脆改成《梅蘭芳---一個男人的故事》?


我,不好替別人說,就說我,我要看的是一個藝術家的故事!


哪怕是梵高,他的精神病,他的與妓女交往,他的耳朵,最後成就的是一個天才畫家,而不是反過來,他的私生活八卦掩蓋了對畫家藝術的認識。


世界真是顛倒!


人的一生故事眾多,象梅蘭芳那樣的更是精彩非凡,可以濃墨重彩的題材太多啦,陳凱歌已經分不清什麽是重點什麽是枝節了?

把一個藝術的傳奇,一個傳奇的人生,愣拍成娛樂大片,真不如回家賣土豆。


梅蘭芳和朋友們之間的藝術探討和改進,竟然用打擂台的方式體現,難怪後來梅蘭芳對於到美國演出的事兒遲遲不能做決定,因為他怕輸!真是天大的笑話!


日本侵華期間蓄須明誌幾場戲,也沒有大的精彩處。演員呆呆地做了悶葫蘆,一副拿定主意不張口的感覺。我不知道梅蘭芳是否真的被日本人押走過,那段時間的精神壓力除了愛國的,還有安全的,而在經濟上,畢竟他還養活著一家子人,尤其是養活著不少一直跟隨他的戲班裏的老人。堅持八年不唱戲,就算人家說他如何財力雄厚,也是非同小可。


“梅蘭芳的孤單”,這個強調點,在片子裏怎麽看怎麽不靠譜,跟我們這個時代所有似是而非的名言一樣,讓人聽了非但沒有醍醐灌頂,反而更加莫名其妙。


究竟什麽才是梅蘭芳的孤單?


是指天才藝術家們所共有的那份藝術中的孤獨嗎?


還是指福芝芳所說的,象梅蘭芳這樣的人,要是沒有紅顏知己才委屈?


導演根本沒有給出任何方向,實際上,他就那麽一說,自己都不明白自己在說什麽。


這種迷惑而不清透,試圖感人卻開始雷人的名言,充斥在太多的文學作品裏,陳凱歌和他的編劇們不過是小試牛刀了一把。


意象,玩不好的話,就是一筆糊塗賬。


忘了是誰曾經評論林語堂的《蘇東坡傳》,說他寫得還不夠好,不是不努力,而是境界和蘇東坡相差太遠,無論如何解讀,都局限在作者的小視野裏。


這話讓我想起另有人說看誰寫的評論《紅樓夢》,就可以從中看出評論者是何等人。


差不多。


有時我想真正的藝術家大可不必在乎當世和後世的評價,評得好還是差,隻不過反應出評論者的眼光,他們就沉浸在自己的孤單裏好了。


這種孤單其實是最安全的,也比較公正。


因為藝術本身,最真實,足以證明一切。



齊如山大師.jpg
-----------齊如山大師,對梅蘭芳的藝術曾經有過極為深刻的影響
           可是在電影裏卻被“邱如白”這個角色給糟蹋了,恨!


梅孟合影.jpg
-----------梅蘭芳和孟小冬

未標題-4.jpg
-----------男裝的孟小冬


尹治+哥哥.jpg
-----------尹治和張國榮
               尹治是黎明的舞台替身,我覺得若是他演梅蘭芳應該很不錯。


尹治.jpg
--------現在的尹治


梅蘭芳.jpg
----------中年梅蘭芳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5)
評論
艾麗思筆記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啦,大家過年好,今天初二,得吃麵,初一餃子初二麵,我沒吃上餃子,所以準備今天好好吃一碗麵:)

寧寧就是故意饞我,趕緊把寶貝們都亮亮吧,我可以保證的是----忍著,不祥林:)
盈袖2006 回複 悄悄話 新春快樂
簡寧寧 回複 悄悄話 祝小艾和各位朋友新春快樂!

我忙暈了,忘了我公司的電腦不能發中文,老給小艾發一些密碼過去 :)。我沒說別的,就是祝賀新春,另外告訴你我在國內淘到了一些好寶貝,等有空了拍出來照片給你看 :)
bscz 回複 悄悄話 小艾你好!祝你也牛年健康愉快,萬事如意。
苗青青 回複 悄悄話 旅行有時比讀書看電影得到的感受更多,而且是自己的心得感受。

祝小艾和各位朋友們新春快樂,牛年幸福平安!
艾麗思筆記 回複 悄悄話 回複虔謙的評論:

謝謝QQ,還真是快過年了,前幾天看了一下牛年運程,好像我的運氣還不錯,哈哈,真的就好了。

問好,新春吉祥!
艾麗思筆記 回複 悄悄話 回複小人書的評論:

說起小野,我還真得感謝網絡轉載,反正讓我七扭八歪地看見了一些他的文章,最逗的是第一次,轉載的人在文章最下麵寫著“小野著”,我眼花給看成了“小野著”,心想這人啊太好玩了,說不定將來我就取個外號叫“小隱著”。

不過說真的,我倒是自從看到小野這類人的文章,才明白我為什麽會喜歡小人書的文字,不一樣,但深情是一樣的。

現在的文學最缺乏的東西之一就是深情,那種融化到骨頭裏的感受。明白了這個,就明白為什麽我們拍不出梅蘭芳,拍不出吳清源了。

也因為老是找不到書看,我對台灣的誠品書店有一種向往。北京家裏倒是有兩套,金瓶梅和魔戒,有點兒那個。
虔謙 回複 悄悄話 好久沒能來拜讀好文了. 先來拜早年, 祝小艾新春快樂, 牛年吉祥如意!
再來.
小人書 回複 悄悄話 回複艾麗思筆記的評論: “片子把梅蘭芳或者齊如山這類人,包括孟小冬,都局限在一個很狹小的人性範圍裏,幾乎看不出他們本來是藝術人,太可惜了。”

太對了,和前年田壯壯的《吳清源》一樣。在那個片子裏,哪裏看得出吳清源是擂爭十番的勝負師,是“昭和之棋聖”?!我看《吳》和《梅》是為了看大師精神、看驚心動魄,如果為了看人性,去看我們胡同口賣粽子的和修皮鞋的好不好,我敢說他們身上體現的人性一點兒也不比大師們少。關鍵就在於,這些導演們既不熱愛圍棋和京劇,也不熱愛大師,更不是真的要表現人性,他們隻不過是拉著大師和人性作大旗,試圖表現他們自己的那一點兒可憐的想法(如果他們還有一點兒想法,不全是為了票房的話)。

你說我的評論,是“小野讀後感”麽?是啊,看看80-90年代的台灣電影就知道什麽是表現人性了,不論侯孝賢的鄉土還是楊德昌的城鎮。看見今年金馬獎給了《投名狀》,我長歎一聲:完了,金馬獎終於淪陷了。

我現在很想多看一點兒吳念真、小野他們那時候的文章。可是好像隻有台灣網站有賣的,咱也不知道該怎麽換算台幣。
艾麗思筆記 回複 悄悄話 回複小人書的評論:

小人書好!前幾天看了你寫的一個評論,感動得一塌糊塗。

嗯,八卦裏的那個女兒,就是指杜近芳,其實也不算八卦了,我有點不明白的是,姓梅既然不行的話,難得杜月笙同意讓孩子姓杜。

我也覺得黎明算是不過不失,再不好也不是他的錯兒,導演沒選對人。黎明在“十八春”和“甜蜜蜜”裏還是挺好的。

章子怡在片子裏的好處,是讓陳紅顯得比以前好多了。

現在的女演員裏,有誰適合孟小冬呢?說不定湯維可以吧,還別說,我覺得湯維是這幾十年裏氣質最特別的女演員,跟所有人都不同。

對了,我在下麵轉的那個關於齊如山的,一大篇都是ZT的。齊如山勸說梅蘭芳留在北京的細節,我找資料找不到,但他不會跟漢~~奸一樣的。

我和ZT那位相似的一個觀點,是片子把梅蘭芳或者齊如山這類人,包括孟小冬,都局限在一個很狹小的人性範圍裏,幾乎看不出他們本來是藝術人,太可惜了。

整個片子裏演得最好的是孫紅雷,如果劇本更豐富,他會更好,可惜了。

至於馮小剛嘛,自打我聽他說“藝術是盲腸”的話後,就不看他的片子了,否則我抑製不住要揍他的衝動。
小人書 回複 悄悄話 八卦一下,“那誰就是梅蘭芳和孟小冬的女兒”,是說杜近芳吧?

《梅蘭芳》這個電影我是在看完《非誠勿擾》以後看的,所以頓時覺得還湊合了。至少,陳凱歌還是想拍個正經戲,拍不好那是能力實在有問題。馮小剛真是太不要臉了,抄完自己的抄別人的,抄完大陸的抄台灣的,就拍出這麽個雞八玩意兒,丫還他媽的好意思罵人家看盜版?操他個姥姥。

我覺得《梅蘭芳》裏,黎明還算好,他本來就傻麽,這麽演至少不會出大漏。章子怡太次了,實在太次了,輕薄沒份量到她這種程度的,在職業演員裏是真不多見。搞笑的是,陳紅本來號稱是個木頭,在這戲裏也讓章子怡給帶得橫眉豎眼,張牙舞爪。

和你們看法不同的是,我覺得孫紅雷演得不錯。對誰都不要搞神化。齊如山又怎麽著?他勸梅蘭芳留在北平這個事本身,都可以以漢-奸論處了。把他演繹成一個戲癡,還是合理的。
艾麗思筆記 回複 悄悄話 回複簡寧寧的評論:

趕緊抱抱寧寧,長肉了吧,回家吃香的喝辣的,把我們都給忘了:)沒別的,趕緊上點兒感想總結什麽的,說說北京!

梅蘭芳我還看了兩遍呢,都是為看前半部,不容易啊,就衝著小梅蘭芳去的。孫紅雷挺好一演員,齊如山挺好一大師,愣讓陳凱歌給鹵煮了,上哪兒說理去?

研究別人的心境還真是學問,好多作家導演都砸在這兒了,揣測人心不能隻站在自己的角度,妄加評說就太搞笑了。

說來說去吧,還是水平不夠啊。
艾麗思筆記 回複 悄悄話 回複飄人的評論:

哈,飄兄過年都是急茬兒的,也給你拜個早早年,新春大吉!
簡寧寧 回複 悄悄話 大家好!我回來啦!

我在北京看了《梅蘭芳》,也許是期待值比較低吧,覺得還好啊,就是日本人來了以後實在是看不下去了,整個兒一個抗日英雄嘛。導演要是想拍梨園界的抗日英雄,幹嗎不拍拍程硯秋?程先生的一生更富戲劇性,和陳凱歌的電影風格也比較一致。梅蘭芳個性平和清淨,一生又平穩少跌跎,這樣的人生不好拍,人家後人又還健在,不拍出個主旋律的言情片才怪呢!

還有一點我特同意你 -- 我非常討厭孫紅雷那句著名的台詞,關於梅蘭芳的孤單的那句話。梅先生內心未必會有那麽戲劇性的感受,很明顯是導演強加給人家的。這讓我想起陳丹燕寫的大上海的豪門閨秀 -- 作傳者和她筆下的人物的境界不一致,傳主本人做許多事也許隻是天性使然,可是作者確要拚了命的為這些行為加上一個原因,孤單也好,執著也罷,“無論如何解讀,都局限在作者的小世界裏。”還不如不去解讀,隻老老實實的把人家的事兒拍出來好了。
飄人 回複 悄悄話 艾麗思侄女好,順祝春節快樂!
艾麗思筆記 回複 悄悄話 轉一段網友的關於齊如山的評論:

ZT:

說來說去,我對梅蘭芳這個角色塑造有不滿,勉強還算在不致爆發的範圍內,畢竟梅家把關不嚴,讓這部本該是為先人樹碑立傳的作品冒出了大大小小的問題,好歹也算是他們自己的家事。——而真正令我暴怒的,則是這部電影對梅蘭芳之外其他人不負責任的改寫。

《梅蘭芳》這部電影,毀得最徹底最不像話的一個人,名叫齊如山。

且看曆史是如何對齊如山這個人物作出評價的吧。

“……齊如山出身文人世家,對戲劇造詣極為深厚,19歲就讀同文館,精通三國外語,五年後去歐洲遊曆考察。他追隨孫中山、資助革命,1912年親王良弼被刺的炸彈就是他從上海買來的,他還開商鋪為革命黨人做藏身所,前後數月就花去一萬餘元。革命成功後,他再次沉入京劇,1913年開始與梅蘭芳通信,此後不僅是其大部分作品的編劇、導演,還從古畫中為他設計了古裝打扮。

齊如山主導策劃了梅蘭芳1930年的訪美,在當時兵荒馬亂和美國經濟大蕭條的背景下,這個決定需要非凡的遠見和魄力。齊如山為此準備了數年,不僅帶去了瓷器、筆墨、繡貨、圖畫、扇子等作為禮品,還在美國劇場門前掛宮燈、場內掛紗燈,從接待員服裝到幕布搭景一概是中國風,連樂器都用象牙、牛角、黃楊等定製。中國話劇創始人之一、南開大學教授張彭春則對赴美的每一台節目精心組織,這些很表麵的活動,卻使得梅蘭芳在西方評論家眼裏成為中國文化的窗口和招牌,《時代》說,隻有兩個人曾成功宣傳過中國,一是宋美齡,一是梅蘭芳。

齊如山對梅蘭芳的重要性遭到了梅黨其他人的妒忌,尤其是在抗戰爆發後,馮耿光從追隨政界和商界勢力的角度,鼓動梅蘭芳南遷,齊如山卻堅持讓梅留在北平,努力無果後給梅寫了封分手信,‘您自今以前,藝術日有進步;自今之後,算是停止住了’。梅蘭芳點頭。他們1947年或1948年在上海再次見了一麵,此後齊如山去了台灣,在那有文豪之譽,相對的,在大陸也便被有意遮蔽了……”
(以上內容出自百度)

身兼梅蘭芳編劇、導演、舞美設計、廣告宣傳、經紀人等多重身份於一身的齊如山大師,被學界公認為可與王國維、吳梅等人並稱的戲曲大家。對於我們這種後輩戲迷來說,真真是如同高山仰止一般的人物。拋開他和梅蘭芳的知己情誼不提,單論他為中國戲劇界作出的巨大貢獻,從某種意義來說,完全不亞於梅蘭芳先生本人。——甚至可以這麽說:沒有齊如山,梅蘭芳仍然是梅蘭芳,卻未必能那麽輕易地力壓群芳一躍成為當仁不讓的伶界大王,四大名旦之首。

而電影挑選孫紅雷來飾演以齊如山為原型的邱如白,渾身上下看不到絲毫文人氣質,這還罷了,起碼電影製作者應該尊重事實來安排情節吧?——結果這位令人肅然起敬的人物,在這部不著調的電影裏,硬被演成了一個麵色陰鬱笑容總帶點神經質的偏執狂,一個為了達到目的可以幹涉人家私生活可以買凶害人可以放棄民族大義的幕後操作者,甚至於,一個到了最後梅蘭芳不欲與之會麵福芝芳恨之入骨老朋友對其嗤之以鼻的小人。看到最後,我真的很有大罵的衝動:陳凱歌你就隻會用這種可恥可鄙的手法來篡改曆史麽?梅家後人你們就是用這種混淆黑白忘恩負義的手段來報答前輩的麽?

賞梅勿忘齊如山。——我隻想最後補充一句:連梅蘭芳先生自己,在與齊如山分別的那些年歲裏,每逢過年都一定會到齊宅探望齊夫人,在堂前施以大禮參拜哪!!

艾麗思筆記 回複 悄悄話 回複思瓜的評論:

尹治在“霸王別姬”裏演少年小豆子,那時他正在戲曲學校學習,16歲,本身也是梨園世家子弟。後來在“荀慧生”裏演過梅蘭芳,可惜我沒看過。

對了,他在“梅蘭芳”裏演那個威脅孟小冬的人,這個角色有些神經質。

我覺得不選他演梅蘭芳是因為他沒名氣。

加圖對比他和梅蘭芳的外形吧。
思瓜 回複 悄悄話 在哪兒看的? pps麽?我一想到裏麵那幾個角色,就興趣不大。不過聽你這麽一說,我倒要看看究竟爛成啥樣了,哈哈。

那個尹治就是霸王別姬裏的小虞姬吧? 在霸片裏扮相特別美。我等外行看不出道道,就看誰扮相好。

再來個八卦,據說霸片真正的導演是陳的父親。陳本人是拍不出那種層次的片子的。想想也是,張藝謀後期的商業片子不咋的,但是畢竟曾經拍過不少的好片。相比而言,陳也就一個霸王別姬。
艾麗思筆記 回複 悄悄話 回複小米粥的評論:

哈,赤壁是樂死人,我也期待著下集,繼續爆笑。再說,那些我們認為一本正經的古人沒準兒就那麽好玩。

郭德綱說相聲就該在家裏學,臉對臉地教,言傳身教潛移默化,京劇也是,那些戲校裏出來的著名表演藝術家們,大多就是一個模子,套句俗話,就是美則美已,沒有靈魂。

李勝素算是好吧,聽她唱完,再聽聽梅蘭芳的,還是天上人間。
艾麗思筆記 回複 悄悄話 回複thunder_bird的評論:

唉,世界還算美好,我卻如此暴躁,都是看“梅蘭芳”給鬧的。編劇就該揍,導演也是,還不是腦袋進水,而是沒腦子。

另外,梅家對於電影拍攝的介入也是一大敗筆,單從此事就可見,梅家後繼無人了。有時祖宗表現太出色,更反襯出後輩的平庸。
小米粥 回複 悄悄話 其實如果認真地做,即使是在這個媚俗的時代也還是會紅,成本高了而已,所以媚俗隻是結果而非原因,是一個利潤最大化的內在要求。

說起革新,郭德綱有一次說相聲革新是用馬桶吃飯,放著傳統好使得家夥不用,嘿嘿,擱京劇這兒好象也成。
小米粥 回複 悄悄話 嗯,暴躁,又學一新詞兒。

沒打算看梅蘭芳,倒是聽說赤壁II出來了,準備拉上次看赤壁I的那一幫子朋友一起看,赤壁I把我們樂慘了,這次對這個喜劇的下集那是相當的期待。
thunder_bird 回複 悄悄話 別暴躁了,如今世上,媚俗是最現實的生存技巧。就象中餐在外國得改成適合老外的口味,京劇如果不走大眾化的路,遲早是死。你想想呀,現在真正欣賞古典京劇,象大仙這樣的,還剩多少?而且估計是一天天減少。

慚愧,凱歌的電影似乎隻看過《霸王別姬》。《梅蘭芳》本來就沒打算看,你這麽一說,更不可能看了:)
艾麗思筆記 回複 悄悄話 忘了說,圖片都來自網絡。

這片子不能回想,讓我非常暴躁。

艾麗思筆記 回複 悄悄話 說起八卦,我自小聽愛戲的老人們說,那誰就是梅蘭芳和孟小冬的女兒。

真的太象了,特別是扮相,雖然嗓子還沒有梅蘭芳那麽絕好。

梅派我最喜歡的是言慧珠。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