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聊哲學,特好玩!(一)

(2006-11-16 13:07:34) 下一個

這些是我與一個人的親密關於薩特等哲學觀點的對話,今天重新看一遍,覺得很有趣,原來聊哲學是很玩的。

原因呢,也好玩。他怎麽想,我不知道(一個人的親密遠比我嚴謹深沉,比我想得深遠),我自己是感到哲學是紮根於生活的,它並不高高在上。

談哲學最好的方式,就是聊,一個人跟自己聊,兩個人聊,大家聊。也許越聊越清晰,也許越聊越糊塗。

哲學的可愛也正在這裏。

它需要你,你需要它。

它也許明白你,你大概永遠不明白它。

我把對話放在這裏,以後會不斷地繼續,如果我們越聊越有興致的話。誰喜歡這些話題誰加入,大家一起聊,好不好呢?
........................................................................................................

IRIS:
這個主題真有意思,也勾起我的話頭來了,慢慢說吧,你別著急啊。

先從你的第一段說起吧:)

對於存在主義,我懂得很少。自己的感覺是薩特在闡述,或者在用他的生存實踐著他的綱領時,這個主題的“眼”是“存在”,而不是“選擇”。我是說,“選擇”的起點首先是“存在”,沒有“存在”,就難以談到“選擇”。

記得當時在大學的一個關於薩特的SEMINAR裏,這個問題曾經有過十分激烈的爭論。因為在研究薩特的諸多方麵裏,目前人們大多關注的是他的選擇,甚至於他個人生活狀態的選擇。

我覺得薩特的存在主義是在說,人存在的各種可能性,就是你提到的那些“孤獨,荒謬,異化”等可能性。

另外,我覺得“荒誕”的悲劇意義也許沒有我們以為的那麽大,實際上,“荒誕”出現的時候,它的喜劇性是很強烈的。我對此一直很好奇。我看薩特的《密室》時,總是忍不住想笑的,實在是很可笑。

由此我也想到西西福斯的“幻滅”,真的,你真的覺得他感到自己的“幻滅”嗎?僅僅因為他沒能把石頭留在山頂?也許,他所茫然的,隻是關於自由的限製,“重複”的枷鎖。

對了,你喜歡平克佛洛依德的搖滾樂嗎?他有一個主題就是人在社會中的種種“重複”過程,甚至包括人生本身的重複。我每次看的時候,都會想到西西佛斯。

不好意思,我就是愛胡說,抱歉啊。

先說這麽幾句,你看看:)

一個人的親密:
我自以為懂了你的意思。首先,存在確是重點,其更大的意義是正是生命還存在著其他的可能性,選擇格外有意義。所以,薩特強調存在,某種意義上積極的,我覺得你寫的東西裏,也是肯定這一點的。其次,也是我特別欣賞你寫的這段的,就是荒誕與幻滅,這些好像存在主義裏負麵的東西,其實就是通往新存在與新本質的某種喜劇性的東西,比起上帝的所謂本質要更勝一籌。這其實也肯定了第一點。不知道我這樣理解你的話,是不是算是讀懂了你的話。

IRIS:
荒誕和幻滅這些所謂負麵的概念,嘿嘿,真的,它們對我來說從來都不是負麵的意義。但這又是另一個話題了。

它們的喜劇性,我想,從一開始就存在於它們的滋長當中,也就是說,不僅是通向某種可能性的時候它們是“可笑”的,而是它們本身就具備某種滑稽性,或者更確切是說,是某種自嘲的幽默性。

薩特對於“存在”和“選擇”的態度,我總有一點疑慮,這也是我想向你請教的。如你談到的高老頭裏麵的那個青年,他準備改變自己,以適應生存。你看,假若每一個選擇都是經過這樣或那樣的“背叛”過程,我是說,背叛初衷,那麽,一切本該是順理成章的事情啊,我就不覺得有什麽新奇在裏麵了。

也由於這個疑慮,我比較讚同你寫的第三段,關於“異化”的處境裏“自由”的喪失。動物界的偽裝是自由的,因為它們由此獲得生機,其實它們沒有任何失去。但人不同,人的偽裝必然要先通過“喪失”這個環節,也許是自由,也許是自我,或者更多。

我覺得,“荒誕”,就是對這種喪失的嘲笑。

你說呢?

一個人的親密:
“荒誕”,就是對這種喪失的嘲笑。你的文章中就常常冒出這樣的有創意的說法.其實“荒誕”,就是讓讀者對這種喪失的覺醒辦法.

你寫得真好.謝謝.

IRIS:
ZT:"存在主義也沒能指出一條通過自我選擇達到光明本質的路。隻能說,我們在尋找著什麽,還沒有找到一種路。"

我想先問你一個問題啊,你覺得是存在主義沒有找到一條通往親密和自由的道路,還是我們,所有的什麽主義,都沒有找到?

等聽到你的回答了,也許我才能更清楚地理解你的第四部分:)

一個人的親密:
敏銳啊。先說薩特,他的名言之一:他人就是地獄。這句話是不是表明親密是注定不可能的,而且人與人的理解也變成不可能了。但是我選的有關他的自己的經曆看來,他卻在尋找著理解他愛的女子,以及讓愛他的女人理解他,渴望達到那種所謂無遮蔽狀態的境界。或者他自身生命之情感,或是女人的魅力,還讓他產生一種神秘感,這神秘感,讓他止不住還要理解他自己,理解女人。

至於是不是所有的主義都還沒有找到通往親密與光明的道路,我相信是有這樣的主義的,也有這樣的幸運的人的。這是我相信的事兒。所謂的親密與光明隻能是一個相對的概念與標準,有一些人是有可能達到天時,地利,人和之園滿和諧的境界的。就像不朽的藝術品所凝結的美一樣,那不僅僅是以什麽主義就可得到的,還需要人與人的碰撞,需要創造的沉積與修練。我相信這是有可能的。

IRIS:
ZT:“我相信這是有可能的。”

怎麽說呢,我覺得你的“推理”比你的“結論”更讓我信服,因為你說出了我想聽到的那個詞,“幸運”。就如薩特和伏波娃彼此被找到的幸運,但這種幸運比較縹緲,幾乎不在人的控製範圍內。

知道嗎,這也是你的樂觀一直吸引我的原因之一,你總是說,你“相信”!而我呢,從來都不信:)

關於薩特的名言“他人即地獄”,我記得以前在《親密的距離》一文裏說了一些,今天回想起來,依然覺得人們在這個觀點上對他更多的是誤解。

我想,他不是要告訴我們,彼此理解的困難,這對於一個哲學家來說,實在是不必的。因為首先,正如你所說的,他以一生的個人實踐,其實已經證明了某些人之間的深刻理解是完全可能的,盡管不是普遍想象,但對於他來說,普遍現象或許不是他研究的最大興趣吧,雖然他們總在探尋的是某種普遍真理,最吸引他們的還是“特殊”。

再者,沒有比他們更清楚的,人是一個孤獨的存在,這是人的生存本質,雖然人是群居動物。

那麽,“他人即地獄”的內涵就可琢磨了。

我的想法是,他要告訴我們,人與人之間的一個巨大的障礙,是人不能拋卻外在的眼光來看待自己。實際上,多數人對自己的評價是通過別人對自己的評價而實現的。

就象他寫的《密室》,沒有鏡子,更沒有內心的審視,所以裏麵的人隻好在別人的眼光裏找尋自己的模樣。結果是,密室變成了地獄。

所以,“他人”才是關鍵。人不能首先看到自己,卻被別人的目光所操縱,那麽,他自己就肯定在地獄中受折磨,然後彼此變成了煉獄。

我是覺得,薩特說的,其實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相互控製,相互操縱,相互認可的關係,而這個關係中,唯獨缺乏的,是自己。

對薩特來說,親密絕對是可能的,但它的條件是,擁有自我。

一個人的親密:
我覺得你越寫越好了,特別是昨天的這一段。

你對薩特的理解是對的,也特別的深。然後,我直覺上總是覺得薩特的路是走不通的。這也是紅豆反存在主義的文章一出來,我也跟著反思的原因。我在文學城開博客的第一篇文章就是“一個人的親密”,也就是一個人先要擁有自我,抵達一個人的親密之境界,並通往一種開放的親密之境界。然而,我注意到,一個自戀的人,是不可能達到一個人的親密。一個人,離開了自然,社會與他人,沒有相互的幫助,相互的理解,相互的依賴,相互的互補,那個獨特的自我,根本就沒有意義,也沒有生命力。

紅豆曾在博客在談信任與獨立,我曾留言說,我們在人生中那麽在意信任,不僅僅是因為這個時代的人與現實,難以給人某種信任,更在於信任也是通往自由的一種必經之路。也許我的走近親密,無路之路的第四篇,就寫信任與自由與親密。

IRIS:
嘿嘿,我對薩特理解的是不是對,老實說,我不知道,看他的東西我憑借的都是本能,如我看別的東西一樣,所以我對最後的判斷沒有任何把握,隻能是想到什麽說什麽而已。

你為什麽覺得薩特的路走不通呢?

因為他的觀點的實踐性太低,還是不可實現性太低?

我不認為薩特的“本質”是個欺騙性的概念,首先,在人的各種思考範圍裏,根本就很難說什麽是欺騙性的,什麽又不是。因為事物和人的複雜性,這麽說吧,比如某些東西對你來說是實實在在的,但對我就有可能隻是一個幻覺。

另外,薩特是否“歪曲”了存在,要看他對存在的定義是什麽,或者說,存在的公認的定義是什麽,怎麽才算是“歪曲”呢?

紅豆豆有一點我很讚成,就是“生存”是第一位的,沒有這個前提,其他都恐怕是空的。

然而,生存和選擇的關係,我和你們的看法不一致。

紅豆豆認為“選擇”,沒有我們以為的那麽美妙,大概也沒有我們以為的那麽重要,因為我們時常無可選擇(當然,這隻是我對她的想法的個人理解,不知道是不是她的本意,抱歉)。

但奇怪的是,我看薩特的時候,並不覺得他在有意無意地“美化”選擇的重要性,或許恰恰相反,他在降低“選擇”的台階。

另外,對生存或存在本質的認可,也並不等於要將之必然放置在第一位。

中國有句老話,“良心喪於困境”,我不知道你對這句話是如何理解的。在我來看,它一方麵說出了一個實質,那就是在某個困境麵前,人會做出往昔自己也不齒的事情來,這說明“被迫”的可能性。另一方麵,它也告訴我們,不是所有的良心都會喪於困境,總有一些人是堅持自己的。

所以,我覺得強調存在和強調選擇,都是很片麵的,很容易為自己找借口。

關於你所說的“一個人的親密”,我一直沒太理解你的意思。這樣說吧,對於“一個人的親密”我自己是很熟悉的,這對我從來不是問題。但當這種親密擴大到有旁人加入的時候,就未必很清晰了。以前紅豆豆說過,每個人都要先成為自己的朋友。我讚成她的這個說法。

自戀,哈哈,我倒以為沒有什麽,因為每個人都自戀。對於一個頭腦清醒的人來說,自戀不會是障礙。

我模糊地覺得,你對於“親密”這個問題的探討,有很大的成分是關於人與人的相互關係,而非個人的內在。比如你下麵將要寫的“信任”與“自由”。

圖:關於情感《愛的哲學》

[ 打印 ]
閱讀 ()評論 (8)
評論
艾麗思筆記 回複 悄悄話 阿裏,你才知道啊,慢半拍啊:)

誰說你不懂,你可是我了解的哲學家!
阿裏的畫廊 回複 悄悄話 哈,俺是不懂這些個 :((

不過我現在知道餃子王那篇文章的出處了:))
Thunder_Bird 回複 悄悄話 謝謝風穀!以前我覺得自己沒文化,讀了她那篇《文化是什麽?》以後忽然感到自己就是個文化人了。現在她說生活本身就是哲學,又給了我談論哲學的信心:)

關於蓮花提出的哲學的功用問題,我想應該就是通過對人的內在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的思考,讓人在思想上獲得自由吧?

一個人的親密的觀點是,親密必須通過人與人的關係而實現。而 IRIS 說,拜托你離我遠點,別破壞我的親密。所以他們倆在這個問題是永遠談不攏。IRIS 說她是個悲觀主義者,我信。不知道這樣理解對不?
風穀 回複 悄悄話 生活本身就是哲學, 每個人的理解和執行(存在和選擇)都不太一樣。

“我可以不同意你說的,但是我承認你有說話的權利”-- 對我來說這是最基本的哲學(對大多數人來說)。 =BBB

嗬嗬, 其實大多數的哲學大多數人是看不懂的, 衣食住行更為重要些,然後這些就成了哲學的基礎。 腳踏實地地做事,做人, 就是老百姓的哲理吧。

“the Alchemist" by Paulo Coelho, 是本小說, 我覺得也是真實易懂的哲學。
艾麗思筆記 回複 悄悄話 嘿嘿,看來聊哲學還是很好玩的,你們都說了多麽睿智的話啊,讚一下先!

親密說的,我沒太明白,容我想一天,明天接著說:)
一個人的親密 回複 悄悄話 也許你說對了,我對於“親密”這個問題的探討,有很大的成分是關於人與人的相互關係,但是並不是不關注內在,而是將內在與外在結合在一起來均衡來兼顧。這也是我認為薩特的路走不通之所在。用馬克思的話說,人的本質是社會關係的總和。也許這正是薩特想反對的所謂本質,想將個人的內在從這個所謂的社會關係中抽離出來。以錢鍾書的圍城作比喻的話,真的抽離出來,還會想進去的。用德國近代哲學家哈貝馬斯的主體間性學說來說,離開了主體間性,其實就不可能有主體性。其實自由就是同樣的意義,絕對的個人自由,根本就不是自由,自由是相對於社會而言的。

我覺得雷鳥與清靜蓮花的評論都看到了他人既是地獄也是天堂這一矛盾與衝突性,人們正在這種衝突與矛盾中選擇自己獨特的人生,形成一個正態的分布,也許薩特與馬克思正是兩個極端,一個強調個人內在的存在,一個強調社會關係的本質。
清靜蓮花 回複 悄悄話 哈哈,聊哲學,一點都不好玩。嗬嗬,也可以很好玩。問題是我們聊它幹嗎?它可以解決人的什麽問題呢?特別是薩特,為什麽這麽多人思考他,因為他人是地獄?

同意雷鳥的說法,“他人之所以是地獄,是因為自己的存在和價值要通過他人來證實,而同時你又試圖擺脫他人的支配和控製。”問題又來了,如果他人是上帝或佛菩薩的化身,他人是否也是天堂?那我們自己有是誰?

每個人既是天堂也是地獄,一念之差。

嗬嗬,“一個人的親密”這個ID就挺有哲學味道的,先了解自己,在推己及人。其實,人、己是很相象的,現象千變萬化,可本質的東西沒什麽區別。

“選擇有時候也意味著自我的喪失,並不一定會通向自由和親密。”嗬嗬,我覺得選擇一定意味著喪失,喪失的結果是通向自由,親密嗎,未必,主要是你怎麽理解親密了。

胡言亂語,別介意,繼續聊。





thunder_bird 回複 悄悄話 哈哈,聊哲學,一點都不好玩。

乍一看,薩老頭的名言“他人即地獄“就把人冷冰冰的拒之門外。你想呀,誰喜歡地獄啊?不過按我理解他這句話隻適用於《密室》所界定的特定的環境,即選擇已經不再可能,別人的眼光是證明自己的存在唯一途徑。他人之所以是地獄,是因為自己的存在和價值要通過他人來證實,而同時你又試圖擺脫他人的支配和控製。離開這種特定的環境,人還是有別的途徑證明自己的存在的,那就是通過行動,通過選擇。自由和親密是可以通過選擇實現的。當然,如 IRIS 所說,選擇有時候也意味著自我的喪失,並不一定會通向自由和親密。

我在說啥呀?得了,哲學是哲人的學問,對咱這種門外漢來說卻是折磨人的學問。咱還是閉嘴吧,別再出醜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