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死亡故事
(2006-10-22 06:38:53)
下一個
物種滅絕包括兩種含義,滅絕(extinct)和野外滅絕(wild extinct局部滅絕)。我們注意到,自從人類活動頻繁以來,每一個物種的滅絕,無論持續的時間長短,都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人為的因素。
下麵講述幾種動物的滅亡故事,它們的經曆隻是動物滅絕進程中的冰山一角。
旅鴿 :200年前旅鴿的數量高達50億隻左右,遍布北美大陸。旅鴿習性群居,在固定的樹上做巢。當北美的移民發現它們肉質鮮美時,大量的捕殺開始了,短短的幾十年,便使旅鴿麵臨了滅頂之災。
1900年3月,最後一隻旅鴿在野外被射殺,從此野外再也見不到旅鴿的蹤影。美國辛辛那提動物園曾經把動物園中的旅鴿集中到一處進行繁殖,但始終沒有成功。
最後的一隻旅鴿是雌性,名叫瑪莎,1914年9月1日下午1時,瑪莎在聞訊趕來的許多人的注視下死去。從此,世界上再也沒有旅鴿這種可愛的鳥類了。
袋狼 : 產於澳大利亞的大型食肉動物,主要分布在塔斯馬尼亞,也被叫做塔斯馬尼亞狐。當地的牧羊人認為它們對畜牧業有威脅,便在政府的懸賞下大肆捕殺。
1939年,最後一隻野生袋狼被打死。塔斯馬尼亞島上的動物園長期以來用袋狼和世界其他動物園交換動物,剩下的一隻瘸腿狼沒有人要,卻成為世界上最後的一隻袋狼。
它孤獨地活到了1948年。
由於袋狼處於草原食物鏈的頂端,它的滅絕使食草動物失去了控製,開始與羊群搶奪草場,對畜牧業帶來了更大的危害。
高加索野牛 :產於歐洲,生活在高加索地區,善於攀登,使歐洲野牛的一種(另一種波蘭野牛尚存)。高加索野牛每2年產1仔,出生率和存活率都極低。
中世紀後,由於開墾森林,嚴重破壞了它們的生存環境。1820年,最後的300頭野牛隨著亞曆山大一世征服俄羅斯而成為沙皇所有。作為某種皇權的象征,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發展到700頭。
1918年,蘇維埃軍隊推翻了沙皇,高加索野牛被視為舊社會的腐朽象征和宮廷的寵物,全部被殺死。無辜的動物,就這樣成為了政治的犧牲品。
馬裏恩象龜 :原分布於印度洋的塞舌爾島,是直徑達1,2米,重270多公斤的大型食草動物。
據18世紀的一本航海日記記載,馬裏恩象龜在塞舌爾上如鋪底的石頭那麽多。航海者將分布有象龜的島當作食物的補給地,一隻大象龜顆供全船的人一頓晚餐。平均下來,每條船每年要抓1000-6000隻龜。
1766年,一隻象龜被送到毛裏求斯的一個司令部作為吉祥物,贈送者將它命名為馬裏恩象龜(一個探險家的名字)。1810年,英國占領毛裏求斯,象龜又成為英國人的戰利品。
1800年時,塞舌爾群島的象龜已經滅絕了。這隻吉祥物龜活到了1918年,卻不幸因為手槍走火被打死。在它生命的最後120年中,它是作為一個生物物種被保存著的。
紅鴨 :產於恒河,是布拉馬普特拉河下遊的濕地水禽。紅鴨的翅羽有著獨特的珍珠般柔美的光澤,美得令人過目不忘。
它得卵是圓圓的,英國人大量收藏作紀念品。19世紀時紅鴨的數量還很多,在印度加爾各答的市場上,一隻紅鴨的價格是15盧比一隻。等到1915年,一隻賣到100盧比。
1924年,野生的紅鴨滅絕了。少數的幾隻紅鴨在英國和法國的動物園中生活,1942年,最後一隻紅鴨死去。
卡羅萊納鸚鵡 :北美唯一的一種鸚鵡,棲息在東部的落葉林中,以果實為生。
歐洲人開墾森林時,它們成為餐桌上的美味和趨之若鶩的裝飾品。1904年,這種鸚鵡野外滅絕。
從1886年起,辛辛那提動物園就開始嚐試人工繁殖,但沒有成功。1917年,最後的一隻雌鸚鵡死去,餘下孤單的一隻雄鸚鵡,僅僅多活了一年。
巴厘虎 :產於亞洲,是世界上8種虎中體型最小的一種,重量不超過90公斤。
隨著巴厘島人口的增加,人和虎的矛盾加劇,殖民者荷蘭人又帶來了槍,使得獵殺它們更容易。
真正獵殺巴厘虎的原因,是它的經濟價值很高,肉可食用,骨可入藥,皮可做衣。1937年9月27日,最後一隻巴厘虎被貪婪的獵人殺死。
很喜歡你的係列。繼續努力。
想請教一個問題。Beluga whale (Delphinapterus leucas) 是否也是海豚類?
如果是大自然的生存選擇規律,滅絕也是能夠接受的,有生就有死。然而,人類自身的貪婪是一個難以原諒的原因。比如,臭氧層的破壞,也有我們的因素。
也許,我不該碰這麽大的主題。不懂的太多,不能理解的更多,胡說是不負責任的。
怎麽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