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說話

(2006-09-05 10:02:36) 下一個

 

我的北京話說得不溜,認識我的人幾乎都有這個印象。正宗的北京人倒很少提到這一點,同在一個大背景下,魚在水中,金龍魚也好,胖頭魚也罷,沒怎麽瞧見一條魚驚訝地問另一條魚,“哎,你吐的泡泡跟我的不太一樣啊?”

 

其他地方的朋友就有點兒好奇,“你說的北京話好像不是很地道吧?”後來我才發現,他們所指的地道,多半是說我的卷舌音不夠多。

 

還真是的!雖然我知道哪個字兒該卷,哪個字兒得吞,但自己說起來差不多是字正腔圓的。就如我聽得懂絕大部分的北京土語,但輪到自己說的就少了。

 

這是怎麽搞的,我也不知道,好象打小兒就那樣了。

 

如果和我聊天的是個北京人,我立馬就變,京片子一溜小跑。可對方要不是北京的,我說的就是標準的普通話。

 

有一年回家後,給在德國的一個朋友打電話,他很驚訝,“哈哈,你說話的樣子都變了,北京腔很濃!”

 

對那些能說傳統方言的人,我特佩服。能很快學會方言的人,我更佩服。所以呀,我最佩服的就是相聲演員,學什麽象什麽!這可不是說著玩的,能把某個東西學得地道,那絕對是大本事。

 

記得很多年前,看過一個電視連續劇,講幾個北京警察抓人的故事。裏頭的人物都說著一口的北京話,印象最深的是女主角,不是她說的最好,而是覺得她的話總有點兒不對茬兒。其實她說的真挺不錯的了,猛一聽特象那麽回事兒,可再聽幾句,就覺著她的滑溜是故意的,不是那種天然渾成的感覺。

 

我知道這個演員是四川人,當然不是說其他地方的人就肯定說不好北京話,我也見過說得特好特絕的。仔細想想,我覺得這有兩個原因。

 

其一是一個人的天賦,這個是老天爺的算盤珠,誰也沒轍,他老人家愛給咱多少就是多少。雖說什麽勤能補拙,這話也沒錯兒,但僅僅靠著勤奮並不能補出一個天才,盡管要比不勤奮可好上太多了。

 

說到這兒,大杠頭小杠頭們先甭著急,咱現在說的隻是天才那回子事兒,跟成功什麽的不挨邊兒呢。一個大天才,未必能成功。一個普通人則也可能有大的成就。

 

天才,最往小了說,就是學什麽都奇快,一看就懂,不點就通,玩什麽都不費勁,一玩就比萬人都強,哪怕裝樣都沒丁點兒破綻。一個人想知道自己在哪個方麵更有天賦,不妨用這個來檢驗一下,準保靈。

 

另一個原因,我覺得是那個女演員的想法問題。她太想把北京話說得像模像樣,拚命地把自己所知道的都加進去,結果是過猶不及,反而漏了她的底細。

 

北京話其實和其他地方語一樣,不僅僅是發音吐字兒才是關鍵。胡同裏的大爺大媽,說起話來也不是跟花卷似的,他們之所以讓人覺得地道,是他們說話時的語氣,腔調,用哪些詞兒……甚至是名詞動詞的排列順序,用不著琢磨,脫口而出而已。

 

外國人學中文也是的,愛說個“你好嗎?”大多把語氣強化在那個“嗎”字上頭,嘿嘿,有多少中國人是這麽說話的?也不知是誰教他們的,他們不明白算了,咱自己還不明白自己是怎麽說話?

 

剛來德國的時候,玩命學德國人說話。才在大學讀語言班時,總有同學問老師這個那個怎麽和他們以前學的不一樣啊,老師也不多解釋,就一句話,“我不管你們從前在哪裏學的那話,可我們不那麽說!”

 

這話要命啊,甭管是哪本書上寫的,可人家就不是那麽說的!有脾氣呀,你忍忍吧!

 

歸齊,說得不準吧,那是沒學到家。說過了頭吧,那就更沒學到家了。怎辦?我是沒轍,你自己瞧著辦。

 

不過,一個人不是天才並不要緊,因為那個不由咱自己做主。不會的,咱可以學,能學到什麽程度算什麽程度,隻要努力了,就是不到家也不丟人現眼。可要是覺著自個兒挺靈的,把學到的丁點兒東西愣要發揚光大,當然那也沒什麽大不了,不過是發揚的越多越露自己的底牌。

 

從前的蘇格拉底說過,“我是個一無所知的人。”

 

小時候看書,看到他這麽說,用現在流行的詞兒說吧,覺著他挺矯情的。明明自己是絕頂聰明,成天在市場上轉悠,朝人楔釘子似地問問題,辯得熱火朝天,幹嗎愣說自己什麽也不懂?

 

再瞧瞧牛頓啊,愛因斯坦啊,也差不多,說自己不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是隻在科學的大海邊撿了幾個貝殼。

 

謙虛啊,謙虛到底!可為什麽呢,他們這麽謙虛?我可不覺得他們隻是為了表明自己的修養深厚。

 

這個問題在我心裏轉了很多年,沒碰到讓我服氣的答案。

 

可解鈴就需係鈴人,暈乎了有十多年吧,沒想到我自己給想通了。

 

剛開始大量讀書的時候,簡直是心花怒放,攢寶貝似的,一本又一本,越讀越高興,越讀越覺得自己懂得多。

 

讀了樂,樂了讀,回頭想想,說老實話,不算少了。可突然有一天,也忘了是正在讀哪本書了,就那麽一下子,電閃雷鳴一般,突然覺得自己特可笑特愚蠢。

 

我都懂了些什麽啊?那麽幾本書,那麽些個芝麻大的道理,就居然讓我洋洋得意了這些年?真TMD的蠢啊!

 

都說半瓶子醋愛咣當,可我連半瓶子還沒有呢,就剛有個底兒,居然就覺著自己一瓶子都滿當當啦?

 

較真兒地問起來,哪個問題哪件事兒我能真徹底明白徹底懂了的?沒有!

 

靠,就這麽自己還美哪!我越想越不能原諒自己。

 

自責了好一陣子,再想到老蘇,老牛,老愛他們,我總算明白了。他們根本不是什麽謙虛,他們的確是覺得自己一無所知!

 

我們的傳統文化中,“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是一種氣魄。的確,是氣魄,但不是胸懷。

 

真登上珠穆朗瑪峰頂的人,當然自豪,他們的努力是值得自豪的。但若站在峰巔的人,開始覺得自己偉大,不把下麵的放在眼裏,那是因為他們的眼睛隻看著自己的腳下,卻忘記了大地是延伸的,忘記了更廣闊的藍天。

 

謙虛是好的,它說明一個人的品行修養,至少我們中國人都特喜歡謙虛的人。

 

可我就愛問個為什麽,為什麽我們喜歡別人的謙虛?按說,謙虛是一個人對自己的態度和認知,跟別人不大有關係。為什麽我們討厭狂妄的人?即使我們都知道他有足夠的資本狂妄?

 

胡蘭成在寫蘇青的時候,有這麽一句話,“她不喜歡和比她有更高的靈魂的人來往,因為她沒有把自己放在被威脅的地位的習慣。”

 

每看到這句,我心裏就動一下,往往有一種“原來如此”的感覺。

 

一個人僅僅出色或者偉大,對別人來說是不夠的,也許這對他自己已經足夠了。他還需要讓別人覺得舒服,否則他恐怕很難阻止別人不承認他的偉大和出色。

 

謙和,對了,總是聽到這個詞兒。但我不覺得真正謙和的人有表現出來的那麽多,有些謙和,嘿嘿,隻怕是被逼無奈。有多少人扛得住別人抱怨自己不夠謙虛?

 

古希臘還有一句話,“認識你自己”。

 

人類原初的,也是最終的命題和渴望。我們如何認識自己啊!

 

我有個教授經常說:“你們學會了幾分,就是幾分,不多,也不會少。如果你以為自己更多,或者更少,那都是因為你還不懂。”

 

是啊,如果我們以別人的標準來衡量自己的取舍,總有一天,謙虛也會成為虛偽,當你擔心自己如果不表現得謙虛,別人就會降低對你的評價時。

 

還有一類謙虛是標準太高遠,我覺得象蘇格拉底,牛頓那類人的謙虛屬於此類型。他們不是不了解自己已經到達了哪個層次,而是他們的視野無限廣大,相比之下,他們肯定會覺得自己是一無所知。

 

我比較欣賞,或者說佩服這類的謙虛。

 

一個人恃才傲物,他就是再目下無塵,老子天下第一,我也無所謂,隻要他有這個本錢。如果他的傲慢隻是自以為是,那更沒關係了,那個玩笑不過開在他自己身上,我們又幹嘛那麽在乎?

 

說話說得自己舒服,別人愛聽,不容易。

 

想起個笑話來,上次回家的時候,在老弟家裏住了幾天。他家的小阿姨愛看韓劇,沒事兒的時候,逮著就看上一,兩集。有一天,我和老弟都在,一邊兒逗著丁丁當當玩一邊兒聊天,小阿姨在看韓劇。足足有半個多小時,我們就聽見電視裏傳出女人不斷的哭聲,什麽話也沒有,就是哭聲。

 

老弟終於忍不住了,“幹嗎呢這是,他們不會說話啊?”

 

本來還想過找部有名的韓劇補補流行課的,聽了這一哭,得,省省功夫吧。

 

其實不會說話也不要緊,麻煩的是重複不斷地說老話。

 

本來網絡語言的更新能力很強,創造力更是驚人,至少是能把人驚著吧。但現在,隨便打開某個網頁,不用看內容,單瞅那些標題,我已經沒什麽興趣了。

 

難道我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是如此的不禁折騰嗎?那些爛熟的老生常談,是不是能避免就避免呢?

 

“誰動了我的……

“今天你……了嗎?”

“第……次親密接觸!”

“今天拿……說事兒!”或者“別拿……說事兒!”

“男人/女人……/你為什麽要……

……的說,”

“誰誰到底惹了誰誰?”

“有一種…………

“那一場風花雪月的事……

…………..

 

唉,三老四少,街坊鄰居,各位,各位,別這麽說了,少這麽說,成不成?

 

等審美疲勞都審美疲勞了,誰還愛聽別人說話呀。

 

自己檢討個先吧,很無聊的說,很沒趣的說,我說過幾次,“……的說,”。

 

我保證,下次再也不說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艾麗思筆記 回複 悄悄話 青青好!

謙虛呀,時有時沒有就成了,有人願意你謙虛點兒他才舒服,那你就謙虛點兒,嘿嘿:))

我真得感謝你,隻有你看了,說了,關於"謙虛",關於"人性".

祝好!
苗青青 回複 悄悄話 好像單口相聲, 讀起來好舒服,佩服你的天才呀!

讀完了悄悄問自己,我的土話地道不地道? no, not at all! 俺是謙虛多了,還是少了? 答曰,時少時多,很不穩定。 最後歎口氣,人性啊,人性!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