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吃飯是常識

(2006-06-17 11:07:50) 下一個

 

“你知不知道,吃飯是常識?”

 

“知道啊。”

 

“那為什麽不吃?”

 

“吃了呀,我剛吃了一個菠蘿。”

 

哼,我聽見他心裏在罵我。

 

我趕緊去煮一點兒粥,不斷地攪攪看看,怕它撲了出來。趁它還沒有熟,我想起來我原來是不愛吃粥的,除非是老北京的臘八粥,裏麵有那麽多的好東西,熬得真好的時候,濃得甜香,但不甜膩,有一種糯而爽滑的口感。

 

白米粥就是另一種味道了。我曾經跟老媽說:“挺好的白米,熬了粥豈不可惜了的?應該蒸成米飯。”

 

她瞪了我一眼,“你這孩子,瞎說什麽呀,越是好的米,才越要熬粥,喝起來才有味兒,再搭配點兒小菜。以後不懂,可別瞎說啊。”

 

好,我還真記住了。日後看見好多的人做飯炒菜,不管他們怎麽折騰,怎麽覺得奇怪,都隻在旁邊看著,一句話都不說。可大概也因為這樣,愛做飯的朋友們都喜歡我在他們旁邊,看他們大炒特炒,飛快地打下手,因為“你永遠不會說什麽,哎,這個不是這樣切的吧,那個不是這樣放油吧,這個是不是該多擱點兒鹽?……

 

喜歡做飯的人,偶爾也喜歡拌嘴。我見過不少回,兩個都挺厲害的炒菜專家為了一個菜的做法爭執不休,我在一旁不知說些什麽,哪個聽了都有道理,最後隻好說:“算了,今兒炒成你要的這樣,明兒再換他願意的,好不好?”

 

我對飯菜的感情很矛盾,其實也不是那麽不愛吃,好多好多的東西我都愛的,每走到一個地方,也特願意品嚐當地的特產,甚至一些稀奇古怪的東西也吃過。

 

我的問題是不愛做,也不愛學習。一般誰誰要是吃到了什麽好吃的東西,總會問“這是怎麽做的啊,告訴我,下回我也試試。”這樣的話我從來沒有說過,腦子裏根本沒有這個意識。我隻是拚命吃,拚命說好吃,好吃!

 

出國以後,還真的學了一點兒手藝,我身邊酷愛做飯的朋友特別的多,也有的特別的愛教我。記得頭一年回北京,想給家裏人露一手,就去買了一隻雞,說要給他們燉著吃。老弟立馬說:“這麽吧,你燉半隻,要是根本不能吃,好歹我們還有另外半隻。”

 

老爸說:“別打擊你姐的積極性,就燉整的,怎麽我們都吃。好家夥,她能想起來做飯,多不容易啊!”

結果是我完全按照在德國的方式,也就是說,在那種什麽調料都不齊全,湊湊合合的情況下,花了兩個多小時,燉熟了一隻雞。老弟沒有趕著吃第一口,但他吃得比誰都多,至少有半隻進了他的肚子。

 

我還向一個上海女朋友學會了做紅燒肉和燉豬蹄,不過她做的口味有些甜,我把糖放少了,更象北方的口味。家裏老爸做肉食是一絕,象紅燒肉,扣肉,牛肉啊等等,堪比一流的廚師。

 

可惜我從小不怎麽吃肉,尤其不吃豬肉,每次他做好了,我就挑幾塊最瘦的吃,雖然他說還是帶些肥的更好吃。家裏包包子或者餃子什麽的,總是兩種,有肉的,沒肉的。等我要出國的時候,老媽擔心極了,“我們把你給慣壞了,連炒飯都不會,難道天天吃麵包?”

 

也有些人抱怨我,“真麻煩,連豬肉都不吃!”開始我還忍著,後來實在忍無可忍, 就把他們頂回去,我不吃,又沒攔著不讓你們吃,你們自己不愛吃的東西不也有嗎,怎麽就那麽天經地義,我可一句話都沒說過,覺得很正常,你們憑什麽就抱怨我?憑什麽呀!

 

老爸雖然覺得我糊裏糊塗地不知多少人事,老說我是外星人,但似乎從沒逼著我去做我不喜歡做的事情。每逢我的性格和環境發生衝突,他隻是說:“算了,一個人一個命,不願意就別做,不要委屈自己。別人說什麽,跟你完全沒有關係,那是他們的想法。”

 

我有個死黨,自稱二仙,她覺得我不做飯也吃得少象個大仙。她是個做菜的絕頂高手,別的先不說了,她會做上海的無窮多的小吃點心,還基本上是自己偷學來的。在德國時,她就做西餐,全是無師自通的本事,我對她佩服得五體投地。

 

頭一次她請我吃飯,做的是水煎包子,還有醬牛肉,青菜等等,配上漂亮的餐具,我不由得讚歎,“美食美器”。

 

“好吃嗎?”她說。

 

“好吃!好吃!”

 

“那好,下次還給你做。”

 

後來她就常常給我做飯,不是做好了打電話來說“來吧,我們今天吃魚!”就是端著飯盒給我送過來。我有的時候請客,她自告奮勇地跑來做廚師,吃得大家歡天喜地。後來她要回上海了,臨走時很擔心地說:“我走了以後,你怎麽辦啊?”

 

她的夢想之一,是有個大大的,裝備齊全的廚房。現在,她快結婚了,正在裝修房子,我想起來的時候,別的都沒有,總是在想她的廚房會是個什麽樣子。是不是象她開玩笑說的,在門口掛個牌子,“二仙居”?

 

還有個小兄弟也很棒,做飯手藝一流。他是個電腦通,每次我的機器跟我過不去,就立馬找他來救火。看他忙著,我就想給他做些吃的,他總是說“等等,我來做!”他也不是因為看不上我的手藝,而是願意幫忙,即使他早吃過了,我在給自己做飯,他也必定說“我來吧,我來做!”

 

他還有一個特別的好處,是從來不抱怨我的短處,比如電腦盲,他會說:“很正常啊,很多人其實都不靈,不是還有我嘛!”比如我不愛做飯,他會說:“那沒什麽,你會做的那幾樣也挺好了。”

 

有一回我自己跟他抱怨說,要是有一天,我有了好多好多的錢,我就馬上找個廚師,還需要個電腦工程師,還需要個電工,還需要……他笑死了,“哪有那麽麻煩?你找個什麽都會的老公,不就都行了?”

 

是啊,多簡單的辦法,我偏沒想到!

 

日本有個女作家吉本芭娜娜,寫過一個小說叫<<廚房>>,那是個憂傷而溫馨的故事,因為這一篇,我去網上搜索了她所有被翻譯過來的作品,但都覺得沒有這篇寫得好了。也許是我的錯覺,因為我對廚房的感覺是微妙的。

 

還有些作家也愛寫做飯和吃的東西。村上春樹的小說裏,往往把菜譜都列出來,讀者跟著主人公一起炒就行了。中國的汪曾棋,從他的文章也看得出他是做菜高手,記得他寫過怎麽做麻婆豆腐,還說真正宗的是要用牛肉沫的。當時看了高興非常,因為那樣我就可以吃了!

 

說到吃肉,我也認識一些素食者。有些人壓根兒不提這個茬兒,等到某天和他一起吃飯,才注意到他原來不吃肉。還有些人會提前告訴別人,這也不錯,至少人家準備飯的時候,心裏有個譜。

 

中國人有些是吃花素的,有時吃肉,有時吃素,據說這個對健康有益。或者還有葷邊素,就是在一個盤子裏,他挑菜吃,不碰肉。我對於後者覺得好玩,如果炒菜裏麵有肉片,我不太能去吃那裏的菜了,有很強烈的肉味,吃不下。

 

還有些人吃肉的方式有宗教的色彩,比如星期五不能吃魚。也有的說自己是素食者,但是吃魚,這個讓我好奇,難道魚肉就不算肉?

 

這些還都好了,我唯一不能接受的,是把吃素作為一種道德上的優勢。好像自己不吃肉,就比別人慈悲,比別人更善良。靠,這是什麽混賬邏輯!說句抬杠的話,那植物也是有生命的,它們也知道疼痛,甚至有些研究證明,有很多植物有強烈的感情因子。那你炒了,涼拌了,煮了,嚼了,算什麽?

 

和其他的東西一樣,吃素,也是一種生活方式。一個人喜歡這樣的選擇,覺得舒服,快樂,那就去做好了,這和別人愛吃肉,沒有什麽本質上的不同。

 

古人說,君子遠庖廚。老實說,我一直不太明白它的原意。我自己的理解,這話並不矛盾,肉是可以吃的,但一個人的慈悲之心,也要有。否則就是一刀切的亂抬杠了。

 

我有個朋友喜歡吃雞肉,他總是去買那些bio的雞肉,覺得那些被困在養殖場裏不見天日的雞實在太可憐了。有一天別人笑話他,“那你不是還吃雞?有本事別吃啊!再說,你有錢,可以買貴的,那沒錢的人呢,難道不吃?這不是假惺惺?”

 

他說:“這和錢沒有關係。在我能夠做到的範圍裏,我必須去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情。如果我沒有足夠的錢,我大概也會去吃那些雞肉,但現在我可以買bio的雞,就不會再買那些。就象我不會去吃野生動物,但也不會跟快要餓死的人說,你們也不許吃。”

 

我覺得他說的有道理。

 

民以食為天,吃飯真的最重要,人總得先活著吧。但活著的方式,各有不同。

 

關於我的吃飯問題,從小到大,不知有多少人說過。雖然我總有點兒屢教不改的毛病,聽到別人嘮叨我,還是很高興,他們的關愛,我能感受到。

 

再說,不會做飯,真的是一個很大很大的缺點,對一個女人來說,幾乎不可饒恕。

 

不過,有一種說法,我不讚成。有人這樣說過我,我也聽過別人這樣訓別人。

 

“不吃飯?就是短餓,餓你三天,你什麽都吃了!”

 

這是最糟的一種說法,我不喜歡它的背後所藏著的,冷酷的懲罰的意味。大人千萬不要這樣說小孩,冷得沒有一絲人情。

 

我最喜歡看人吃飯,尤其那些食量大的,胃口好的,吃嘛嘛香的主,看他們吃飯,覺得生活是那麽美好。

 

最怕男的吃飯象繡花,秀氣,可是,太不痛快了!

 

唉呦,不得了,我煮的粥都快糊了!

 

不寫了,去喝粥。

 

他說了,吃飯是常識。是啊,是啊,我很同意的說。

 

明天吃什麽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6)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