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誰借了我的書? 快還給我!

(2005-10-19 07:48:16) 下一個
實在想不起是哪位高人,在他的書房門口掛了一個牌子,上麵寫著“書與老婆恕不外借!”

看了雖然痛快,卻不敢貿然效仿,在我的書架邊寫上一句“書與老公恕不外借!”誰都會以為我是半瘋了。
 
可是我就敢說,聲稱不借老公和老婆的人不會成為眾矢之的,頂多當個茶餘飯後的笑話。聲稱書不外借,會有很多人不以為然,大搖其頭。

我知道他們想說的是“不就是借本書嗎,有什麽了不起,那麽小氣!”
 
這些人中肯定有不少是借過別人的書,但沒有還的,而且對此振振有詞。
 
孔已己認為偷書不算偷,讀書人的事嗎!現在其實有很多人的邏輯還不如孔已己的順當,借書當然算是借,但還不還,被借的人就無權過問了。
 
這是強盜邏輯,不知道為什麽大家偏不這麽想。
 
強盜搶東西,自然不講理,我們也不指望他們能講出什麽理來。借書的人當然是講理的,可惜他們的理實在比強盜還要糟糕。
 
有人曾經這樣跟我講理:“嘿,那本書啊,我一百年前就還給你了,還跟我要?” 雖然他也常常說我的記憶力驚人,可這會兒,認定是我記錯了。

那本書是錢鍾書的<<圍城>>和其他散文的全集,出版社倒也一般,難得的是裝訂和印刷都很精細。
 
也有人說:“不就是借了你一本書嗎,跟黃世仁要賬似的,至於嗎!”

借給她的書永遠沒下文,沒有一本是主動還給我的,總是一年半載後,我不停地要求回來的,真有點兒跟黃世仁似的。
 
還有人說:“放心,放心,你的書都好好地保管在我那裏,不會有一本丟失或損壞!”

可是我為什麽不能自己保管自己的書呢?

還有人說:“你急什麽,我還沒看完呢!” 我知道她是永遠看不完的,因為她根本不看,或者以為自己會看,偶爾翻上兩頁。
 
還有人說:“馬上就還你,等我有空就給你送去!” 說這話的,有些是在一年之前,有的是好幾年以前。
 
還有人說:“什麽,什麽,你說這本書是你的?開什麽國際玩笑!” 究竟是誰比竇娥還冤?
 
最不可思議的是有一位說:“我要是不還,你能把我怎麽樣?” 我能怎麽樣呢,又不能打她一頓,雖然我氣得真想這麽做。
 
當然還有人說………算了,反正他們永遠有說法。

我是說不過他們的,第一,我不能證明有些書是我的,這讓我決定以後每買一本書就趕緊跟圖書館似的,蓋個章,或寫上自己的大名。

第二,他們不講理,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

借書不還的人,極少是因為太愛那本書而舍不得還。偶爾遇到這種情況,我把書幹脆送了,那是很高興的事。
 
不過可別蒙我,說什麽太喜歡某一本書,我會馬上看穿,這麽多年的書可不是白讀的。

我有個朋友在我出國前送了我一套楊絳翻譯的<<堂吉訶德>>,還有精美的插圖。誰都知道,目前中國翻譯的這套書,是楊絳譯得最好。
 
她還特意讓特快專遞送到我家裏。這套書是她多年前買的,也是她的珍藏之一。送給我後,卻發現一時半會再買不到了,我有一年回國時看她有點兒後悔,就問她是不是想拿回去。

她說那也不是,不過幸虧送的是你,換了別人她會跑到人家裏再搶回來。 不僅是我們的交情,更重要的是,她知道我不會虧待這套書。
 
借書不還,讓我最心痛的並不僅僅是去而不返,最要緊的是我知道那些書會被辜負了,那麽好的書!
 
對美人最殘酷的,莫過於無視她的美麗。對書最殘酷的,莫過於棄之角落,不去讀它。
 
魯迅說過他有些書是明珠暗投了,一點不錯,我常常有同感。

我的每一本書都是我的朋友,是我神交古今的橋梁。我了解它們的每一頁,每一個字裏行間。有些是我節衣縮食買下來的,有些是沙裏淘金找到的,有些是日思月想,踏破鐵鞋買到的,有些是好朋友們送的,這是我最不願意借出的,一旦拿不回來,感情上便有無限的歉疚。

借書的人不會知道這些,不會明白我對那些書的感情,甚至不懂那是多麽好的書。他們借了,但並不珍惜,反而嘲笑我的珍惜,

“那不過是一本書!” 我不明白的是,如果不去讀的話,為什麽要借呢?
 
借的時候他們都說是讀的,也不能說全是假的,借的那一刻大概確實有讀的欲望。回家以後為什麽不繼續讀下去呢?
 
有人會問我:“你怎麽知道人家沒有讀呀?”
 
我當然知道了。首先,一般借出書後,出於於習慣,我會問問他們關於這本書的想法,三言兩語我就知道他們沒有讀。
 
另外,他們自己說的呀,“還沒怎麽看呢!”或者“眼下沒時間,沒看幾頁!”………
 
我沒有冤枉好人的。

我一直認為讀書沒時間是借口。因為沒有人強迫我們每天必須讀多少小時的書,如果真的想讀的話,再忙的人也有幾分鍾的。

八年前父親送過我一套精裝版的<<史記>>,極厚的兩大本,象兩塊磚頭,根本不能捧在手上,隻能放在桌上看,實在太沉了。
 
當時我也說,這得哪輩子看完啊,又不是字字都懂,還得查字典,我也沒這麽多時間。

父親隻是說:“慢慢來,想讀總有時間的。每天看一頁也是看。”

就是這樣,基本上每天花上半個小時左右,有時多看一些,有時隻看一節或一頁,借助一本古漢語詞典,兩年後,我看完了這套書。
 
我不是用自己的標準要求別人,而是想說,別告訴我你沒時間讀書,等你有時間了再來借,否則真是開玩笑了。

借書不還另有一個大麻煩,就是自己想看某本書時,或者急需在某本書中查些東西時,卻發現不在手邊,而借走的人卻有可能翻都不翻的。那真是急死人,氣死人。

說了這麽多,我得承認,自己也有一次很想借書不還。那是多年前在北京的一個很特別的小圖書館裏,借了一本<<說不完的故事>>,是德國作家Michael Ende的作品,台灣出版的,至今我還記得翻譯者是廖世德。
 
愛不釋手的原因一個是書寫得太好,當時大陸還沒有譯本,其實直到現在我也沒看到過大陸的譯本。另一個原因是譯得太好,那本<<默默>>就沒有這麽好。而且還是豎版繁體,也是我喜歡的。
 
想雖然是想,但還是還了,這些年都念念不忘。後來跟一個朋友說起來,他說圖書館裏丟的一些書可能就是出於類似的原因。
 
我從不後悔還了書,因為雅賊也還是賊。不能忘的,是一本好書對人一刹那的衝擊力,以後看到德文的原版都沒有那麽興奮了。
 
這輩子讀的第一本書,是八歲時借父親的<<紅樓夢>>,人民出版社最早的版本,三本一套,宋體字,可能因為這個原因,我後來最喜歡宋體字的版本。

不知道父親為什麽說是借給我,反正記得當時心裏還有點兒急,趕著看完了再換下一本。也不知道為什麽要看紅樓,可能是看著厚厚三大本,顯得特多。從那時起,我就喜歡大部頭的書,比如<<追憶逝水年華>>,看著真爽。
 
八歲的小孩讀紅樓,根本沒讀懂什麽,記住了一些人名,比如黛玉,寶玉,寶釵,襲人……. 那時連黛字都不認識,去問父親,他說是青黑色的顏料。長大後看過一個英文譯本,把黛玉譯成黑色的石頭,當時就忍不住笑。

看了還,再借再看,終於有一天這套書讓我給翻爛了,一頁一頁地掉下來,粘都粘不清。

父親也沒生氣,就說了一句“古人說讀書破萬卷,你可好,沒看幾本書,先讀爛了我的<<紅樓夢>>。”他又買了一套送我。
 
我借出過很多書,並不是都無下落。有不少是按時還給我的,細想起來,還書的大部分是和我一樣對書有著強烈感情的人,他們懂得我的心。
 
今年初,我在書架上貼了一張小條“恕不外借!”

不出我所料,看到的人都覺得我太過分,甚至有人說我太不寬容。 可是誰能告訴我,為什麽借書就有權利不還?
 
台灣作家柏楊說:“借書不還,天打雷劈!”

我沒有這麽狠,可是也想大喝一聲:“誰借了我的書?快還給我!!!”
[ 打印 ]
閱讀 ()評論 (8)
評論
艾麗思筆記 回複 悄悄話 回複簡寧寧的評論:

哈哈,我居然今天才看到你的這個留言,文學城博客的留言係統就是迷糊啊,沒法子,看來輪到我問了,你是否能看到我的留言?

不過我們已經是朋友了,人生何處不相逢嘛,不是這篇文章,就是那篇文章,我很高興能認識你:))
簡寧寧 回複 悄悄話 IRIS,

不知你能不能看到這個留言。我是簡寧寧。真喜歡看你的文章!我看的第一篇是《於無聲處聽驚雷》,痛快!

很想和你交個朋友!我會常來。

要是看到了我的留言,能否回一個?謝謝!

寧寧
艾麗思筆記 回複 悄悄話 胖心,你好!

這麽晚才看到你的留言,抱歉。

我是非常喜歡那兩本書,《說不完的故事》的一個台灣譯本是很好的,但《默默》我還沒見到很喜歡的。

希望有一天看到你的譯本啊,好的翻譯永遠都需要的。

真翻譯了,一定請告訴我:))
胖心 回複 悄悄話 你喜歡《說不完的故事》和《默默》?!那可真是好書。原文比翻譯還要精彩。一直想把《默默》譯成中文,一直覺得譯不出原文深摯純真的風格,一拖就過了這麽多年。
海島冰輪 回複 悄悄話 上小學的時候喜歡新學期發新書的時候。那時流行包書皮。我的課本用了不到半個學期書角就卷起來了,厚厚的一疊。我們班的班長(後來小學升中學,直接上的奧班,再後來又提前上了中科大少年班)(我是副班長:(。。),書用到最後,還是幹淨平整的,一個角都不卷。我當時就很氣餒,想人不能優秀成這樣。
海島冰輪 回複 悄悄話 我讀爛過的唯一一本書是《神雕俠侶〉,主要因為每次藏在衣服裏帶進廁所,或是睡著後書卷在打開的那一頁在被窩裏蹭了一夜。。。 是爸爸托人從香港買的明河社版本。我是那時讀繁體字的。還常常很得意地問人家知不知道“牛也”是什麽字。:)

高中時買了一本圍城,後來發現是盜版的,有很多古怪的錯字。可是書已經看舊了,舍不得扔掉。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