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中科院第一位外籍所長放棄美國國籍:我是中國人(圖) ZT

(2018-06-26 09:59:04) 下一個

留這個帖子是讓大家看看正常人和垃圾發言的區別

 

中科院第一位外籍所長放棄美國國籍:我是中國人(圖)

文章來源:  於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打印本新聞(被閱讀 24961 次)
 

據上觀新聞6月26日消息,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蒲慕明曾經有這樣一個身份——中科院曆史上第一位外籍所長,如今他放棄了美國國籍,再次成為具有中國國籍的公民。2017年對於蒲慕明來說特別有意義,一是他恢複了中國國籍,二是世界上第一個體細胞克隆猴誕生在神經所。

蒲慕明出生於南京,成長於台灣,求學於美國,擔任神經所首任所長至今近20年。69歲的他,下一個目標是什麽?蒲慕明接受了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的獨家專訪。

蒲慕明近照。黃海華攝

印象最深的書是梁漱溟的《中國文化要義》

“如果具美國國籍身份在國際上代表中國科學家為中國腦計劃發聲,有些不合適。”這些年,蒲慕明一直參與中國腦計劃的規劃,他覺得是時候恢複中國國籍了。上世紀80年代他加入美國國籍的最重要原因,是當時經常要去世界各國開會,持美國護照前往許多國家不用辦理簽證,比較方便而已。如今,蒲慕明的工作重心早已轉到中國,出國辦理簽證相比以前也方便許多。

而最最重要的是,“我內心從來都認為自己是中國人,在祖國的工作是我一生中對社會最大的貢獻。”從有了這一念頭,到恢複中國國籍,差不多花了一年時間。當中還有一個小插曲,蒲慕明1948年10月出生在南京,尚處繈褓中的他1949年跟隨家人去了台灣,當時由於沒來得及報戶口,因此在南京找不到出生證明,後來因為找到了父母和姐姐在南京的戶籍,就算他也有戶籍了。

蒲慕明告訴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小時候,在他的臥室裏,掛著一大幅中國地圖,上麵既有大陸,也有台灣,還標出了一千多個縣名。中學時,中國曆史和中國地理一直是他最有興趣、學得最好的科目,他在中學時讀過印象最深的一本書則是梁漱溟的《中國文化要義》。

1981年,時任美國加州大學爾灣分校生理係副教授的蒲慕明,為學校和北京醫學院聯合開辦的細胞生理講習班授課,這是他離開大陸32年後第一次回國。當時北京留給他的印象是,一入夜到處都很暗。學員們雖然很少提問,但做筆記十分認真。從那時起,他就告訴自己要經常回國工作。

1982年夏天,蒲慕明來到南開大學,幫助南開大學生物物理實驗室研製單離子通道電記錄儀,他從美國帶回來的低噪音放大器和圖紙派上了用場,中國第一台自製單離子通道電記錄儀就此建成。1983年夏天,他又到了清華大學開了一個全國性的生物物理講習班。

蒲慕明(左一)在南開大學慶祝中國第一台自製單通道電記錄儀成功。中科院神經所提供

從1984年到1986年,蒲慕明受聘擔任清華大學生物係複係後的首任主任。那一次,他就想過全職回大陸工作,但當時沒有任何科研經費,無法做研究。蒲慕明隻好帶著事業未競的遺憾,離開了北京。從1988年到1991年,他又參與了香港科技大學的籌備。

1984年9月,蒲慕明(左三)出任清華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係首任係主任。中科院神經所提供

“臨危受命”創建神經所,力排眾議建非人靈長類平台

“幾乎憑一己之力在上海打造了世界一流的神經科學研究所。”國際格魯伯神經科學獎在評述他的科學貢獻之後,加了這樣一句話。對這一說法,蒲慕明很不以為然,但他的同事們卻覺得“當之無愧”。

蒲慕明1999年創建中科院神經所並擔任首任所長,稱得上“臨危受命”。當時的腦研究所隻剩下3個研究組,科研陷入了困境。在蒲慕明帶領下,僅用了短短4年,神經所的13個研究組,就突破了中國生命科學領域在國際一流學術期刊發表論文的紀錄。2003年起,在全國科研院所中第一個引進了國際化的科研評估體係,與此同時探索了人才的流動與退出機製。2009年,組建了腦疾病研究中心,建設了非人靈長類平台。2011年,神經所參加全國國家重點實驗室評估,獲得生物科學類第一。2016年,構建出世界上首個非人靈長類自閉症模型。去年11月27日,誕生了世界上第一個體細胞克隆猴。

蒲慕明辦公室的冰箱上,張貼著刊載了世界上第一個體細胞克隆猴論文的《細胞》封麵。

“科學家不能做跟著導遊跑的遊客,每到一處隻敢在一定範圍內探索,而要有膽識走別人沒有走過的路。”正是懷著這樣的信念,蒲慕明有過許多驚人之舉。2009年,蒲慕明力主在神經所建立非人靈長類平台時,曾引發了所內種種質疑的聲音,但蒲慕明頂著壓力堅持了下來,因為研發腦疾病藥物通用的小鼠模型和人類相差甚遠。為讓猴子成為真正有用的動物模型,2012年,蒲慕明又作出了一個重大決策——用體細胞克隆猴。他對年輕的克隆猴團隊說,美國科學家還差一半就成功了,我們隻要做好另一半。如今,他向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坦言,當時其實心裏也沒底,但為了鼓勵團隊,他沒有說出另一句話“後一半也是最難的”,本來預計的目標是要在2020年前成功,沒想到提前完成了目標,“確實有點意外。”據蒲慕明透露,神經所眼下正利用克隆猴著手建立睡眠障礙疾病模型,如果順利預計年底可以完成。

蒲慕明認為,神經所目前處於世界非人靈長類研究最前沿,但整體實力還算不上國際頂尖的研究所,接下來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科研要有外在的寬鬆環境,但內在還是要有緊迫感”

蒲慕明2009年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201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2016年獲得世界神經科學領域有極高聲譽的格魯伯獎,以表彰他在大腦神經可塑性的分子和細胞機製研究方麵所做的開創性工作。

2014年和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之前都獲得過格魯伯獎。當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笑著問起,是否也有希望獲得諾獎時,蒲慕明很快作答:“有許多比我更出色的科學家。”

“Random Walk in Neurobiology(神經生物學中的自由漫步)”,這是蒲慕明在格魯伯獎頒獎時的演講題目,也是他科研經曆的真實寫照。蒲慕明是研究神經可塑性的,在許多人看來,他自身就非常具有可塑性,覺得有意思的課題就全情投入,沒有什麽一成不變的計劃,而很多時候他會受社會需求的驅動,因為他總想著解決一點實際問題。

早在1974年,他第一個測量了分子在細胞膜上的擴散運動速率,由他建立的“光漂白”技術至今仍是測量細胞內蛋白質運動速度的標準方法。

傳統教科書上寫著,神經細胞的軸突導向是由導向分子本身特性所決定,蒲慕明卻提出了一個嶄新的概念,認為神經軸突對導向分子的反應是依據神經元內部第二信使水平而決定的;過去一般認為神經營養因子的主要功能是維持神經細胞的存活,蒲慕明的工作卻指出神經營養因子對突觸的轉遞功能有快速的強化作用,從而開辟了“神經營養因子與突觸可塑性”新的研究領域。蒲慕明的工作還極大地促進了人們對大腦可塑性在神經細胞層麵的認識,即大腦神經細胞是如何形成新的連接,以及如何依據電活動的時序改變已有連接強度。

“網上流傳著一封我寫給實驗室年輕人的信,其實裏麵很多話都不是我寫的,比如不能午休之類。”蒲慕明笑著說,年輕人每周至少要工作6天總計50個小時,否則做不好科研,科研要有外在的寬鬆環境,但內在還是要有緊迫感。

蒲慕明的手上已經長出了老人斑,卻被同事們打趣“逆生長”。對此,蒲慕明幽默地說:“我的心理年齡和一個學生差不多,每天去上班的時候,我都感覺是去上學了。”隻要在上海,就算是雙休日,他都會去辦公室,每天工作10小時對於他來說隻是“標配”。有時覺得累了,他就在辦公室打一會兒太極拳。

蒲慕明辦公室上擺放著兩台電腦。黃海華攝

最欣賞“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情懷

“請不要購買近期用不著的東西。我十分嚴肅地反對那種趕在年底之前把未用完的經費全部花出去的觀念。如果我們不能用完這些錢,說明我們並不需要它,我們必須把它還給中科院或者其他來源之處。這才是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科學家的正確態度。”這是蒲慕明曾經給神經所的課題組長群發的一封郵件。

他自己就是這麽做的,神經所成立19個年頭,至今沒有一輛公車,他也沒有專車或司機。在搬進新樓前,他的辦公室牆麵受潮剝落,他從未要求所裏裝修一下。“說話太直,對許多事不能容忍,是我的缺點,但也可能是優點。不管怎樣,我不打算改了。”蒲慕明一字一頓地告訴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

和蒲慕明相處久了,很多人都會被他的赤子之心所感染。與他相處多年的同事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早已融入蒲先生的血液之中。“我所仰慕的知識分子充滿著‘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情懷。就算呆在一間狹小的鬥室,也不會忘記打開窗戶眺望遠方。”他向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說起了他仰慕的大師竺可楨。竺可楨早年在美國學習,是一名氣象學前沿科學家,回國後他花了10年時間在全國各地建設簡易的氣象站,雖然沒做前沿研究,對中國農業發展有很大貢獻。後來擔任浙江大學校長,一心做教育,也沒繼續自己的研究。“他不是在自己科研興趣驅動下工作的科學家,而是受國家社會需求驅動去做事,這正是我所敬重的。”

從2005年開始,蒲慕明每年都帶研究生開展科普支教,一直堅持至今。有人曾對他說,做得再多也隻是大海裏的一滴水,何必花那麽多時間去做科普。“一方麵是想種下科學的種子,另一方麵是想讓學生接觸社會,知道社會的需求,這樣對社會才會有感情。”其實早在蒲慕明就讀大學期間,他就在一個暑假翻譯了十萬字的《湯普金夢遊記:近代物理探奇》,至今仍是台灣地區最暢銷的科普書籍之一。這對一個20歲的年輕人來說著實不易,他也因此學會了如何自律地完成必要的進度,每天坐在桌前10個小時以上。

蒲慕明年輕時翻譯的科普書籍。黃海華攝

受他的影響,兩個女兒也熱心公益。“她們都比我更有名氣。”蒲慕明的大女兒蒲艾真是知名美國社會活動家,一直關注勞工權益保障,2012年被美國時代雜誌評選為最具影響力百大人物。小女兒蒲婷是今年奧斯卡最佳短紀錄片《天堂堵車》的影片編輯,關注的是一位有抑鬱症的藝術家。作為父親,他一直是孩子們最堅實的後盾。大女兒長期做義工,沒有經濟來源時,都是由蒲慕明支付生活費。“要放手讓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不是強加我們的意誌。”

lakelavon 發表評論於 
可以替習近平克隆一堆器官備用,讓習近平活到200歲,一直領導中國人民
zfyg 發表評論於 
浦慕明,我們是國安部八局的,我們發現你在台灣和美國的實際經曆與你自己的描述不敷,請跟我們走一趟
dream_pillow 發表評論於 
應該樹立一個放棄津巴布韋國籍的典型,否則就有炫耀曾擁有美帝公民身份的嫌疑。
lakelavon 發表評論於 
都快七十了,怕什麽文革。習近平思想學習報告秘書可以替他寫,應該不是問題。克隆猴之類的研究,也隻有在中國作。下一步搞不好就是克隆人,沒有中國國籍不行。還是趕緊把老婆孩子搬回去吧
Emeifuguang 發表評論於 
剛反應過來自己是中國人?
zfyg 發表評論於 
浦慕明同誌,我們是中央紀委的,我們來是要調查你長期給國外女兒輸送資金的事請,請你配合我們的工作。
Gumcutter1 發表評論於 
三姓的家奴!
hachimada 發表評論於 
這老頭,踩了一堆尾巴,真可惡!
60MPH 發表評論於 
讚一個。
比老楊強

可是的可是,千萬不要文革呀!
我愛梔子花 發表評論於 
這樣不錯,不拿美國退休金了吧?有骨氣!
哈喜子 發表評論於 
在哪裏得到重用就去哪裏。個人的選擇,沒必要提到國家高度。
路過地球 發表評論於 
此一時彼一時,作為中國人,中美差距不大的時候當然回到自己祖國最舒服。
暫時不能回的也多是家庭等實際原因。如果孩子大了什麽國籍啥的都無所謂了,喜歡美國自然風光每年來度假就是了。
lakelavon 發表評論於 
挺好的,不要腳踩兩條船就好。他自己的選擇。希望他妻子孩子也跟著回國,放棄美國籍。這樣會沒有後顧之憂。
天地行 發表評論於 
對他的學問,為人不了解。 就事論事,當年你入籍美國時,有人強迫你吧,那時候你不知道自己是中國人?這樣的牆頭草就該被中共弄成叛徒內奸。
路過地球 發表評論於 
讚揚。從台灣去美國回大陸,這一圈繞的遠。
gamlastan 發表評論於 
如果當初不入美國籍,就談不上放棄。當時入籍的時候,就沒想過自己是中國人,現在後悔了。這樣的人,可以解讀為。。。。
GoldenEar 發表評論於 
出國就是出國,個人覺得也沒有必要為了出國開會方便而加入美國籍的!能人不能人也罷!既然加入了美國並且已經宣誓效忠美國了,真就不要說那麽多的話了!說真的,美國也是給了你寬鬆的環境和豐厚的待遇包括大量的科研基金!理論上說加入美國了,就是美國人!中國人都是這樣,加入什麽國家,還都說自己是中國人!不知道這是打自己的嘴巴!一點兒也別怪美國政府有時候對中國人苛刻了!真心祝願這個老頭回國幹出自己的事情來!少參與這些政治!做一個務實的學者!
zfyg 發表評論於 
浦所長,黨委來電話,通知您明天9:00去院裏參加習近平思想研討會,不去的扣當月獎金
 
韭上露 發表評論於 
在某些人眼中,這又是一個中國盜竊美國技術的典型例子。
Uberprof 發表評論於 
達到這樣高度的中國人出國旅行才可能會有方便,因為有專人負責了。一般的中國人希望一樣還是受限。
星光華逸 發表評論於 
為一些狹隘陰暗的評論感到羞恥,枉為人,沒底線。
有赤子之心的科學家蒲慕明不是第一個,例如化學物理學家楊學明很早就放棄美國國籍歸國
***news.sciencenet***/htmlnews/2011/11/255540.shtm

 
二乘之家 發表評論於 
美國是一個很寬容的國家。
LLC 發表評論於 
錄什麽國籍是自己的個人選擇,就不要往國家民族的高度拔了。入籍美國的中國頂尖科學家有多少,人家也沒有炫耀啊?
鐵釘 發表評論於 
帶了美國的圖紙儀器到中國。。。。很光榮嗎?
Ray-bayarea 發表評論於 
他沒有經曆過曆次政治惡鬥,在中國的閱曆就是從第一天起被捧到天上。豈不知人家是在利用他。可憐的知識分子!
boxiaoliu 發表評論於 
門外的也就看個熱鬧,以為神經啊克隆啊什麽的玩意兒挺高大上的。我可以告訴大家,這個千佬的行業是一將成名萬骨枯,非常淒慘的,在美國就是個民工的行當。而且現在國內的人受到美國這邊的影響也不傻了。稍微有些出路的都不當千佬了,現在清華的生物博士隻能招些耒陽師範,石河子師範,雙鴨山師範,塔溝師範之類不知道在地球何處的生源充數了。
究其原因,收入問題可能還是次要的,生物這個行當是毫無學術規範科研,造假行騙猖獗,毀人不倦的行當。因為學科的特殊性,很難有客觀尺度還衡量行騙和造假,被揪出來的隻是極少數中的極少數。我手頭就有nature文章,當初為了發這文章,也不得不造假。
grade005 發表評論於 
上來敬仰一下。出生於南京,成長於台灣,求學於美國,又回到了中國。終點又回到原點。豐富的人生閱曆,踏實的人生軌跡。
swj2000 發表評論於 
才注意到他的現任妻子是北大物理係畢業的UC Berkeley教授丹揚,丹揚今年當選為美國科學院院士,她當年在哥大讀博士時,蒲先生是她的導師。相信蒲先生是懷著一顆赤子之心,這麽多年來為祖國的科研和人才培養耕耘貢獻。
老頭衫 發表評論於 
他肯定計算過得失利弊了 如果對他自己弊大於利早不這樣了 人家回去多少年 一直拿著美國身份混呢 他要是愛國 20年前就做了 所以不用太認真 我相信他是個專業的科研人員也是tg需要的
CARLTON80 發表評論於 
那些不認識浦老,又言辭刻薄的loser實在令人厭惡!
CARLTON80 發表評論於 
那些不認識浦老,又言辭刻薄的loser實在令人厭惡!
wallingford1964 發表評論於 
科學本應該是無國界的, 成果服務於大眾。 但你非得給科學安上國界, 他的行為就不難理解啦,。。 想想, 美國如果沒有二戰中引進的大批德國和其他國家的科學家, 會有今天的成就嗎?
trueworld 發表評論於 
美國恐怕想回都回不了吧,一下飛機就被FBI帶走
Wang02 發表評論於 
蒲先生人品與科研一流,沒有什麽可貶低的。 二十多年前見過他一麵。第一感覺像是碰到了飯堂師傅,和藹可親,一點架子都沒有
不要一味貶低回國貢獻的人。不是每一個都能做到的。蒲先生其實為人很低調,與楊振寧施一公不類同。他專心學術,致力於人才培養。這其實是我們每個海外遊子應當盡力而為的。
zhichi 發表評論於 
誠如樓下所說,這樣一個踏踏實實的愛國者堅決支持,讚一個。現在國內學術界更多的是急功近利的投機分子。
三竹齋 發表評論於 
桌子好中國啊
還有一團手紙
wodedongxi 發表評論於 
這裏很多人說話太刻薄,也不真實。蒲慕明自己也是美國科學院的院士,根本不存在找工作的問題,美國大多數的學校都對他是求之不得的。這人也並不喜愛公共注意力,比一公要淡泊的多。
雅股 發表評論於 
我的天,69歲,美國的錢賺不到了就偷美國科技買中國養老,這些老不死的東西兩頭吃,人品低
刀客行 發表評論於 
這位人品和學位都不錯

zzlbentley 發表評論於 
選擇回國是個人選擇,沒什麽好指責的,做克隆研究估計國內的環境政策會更加寬鬆,不要受到國內不良學術風氣影響就好
mmnn66777 發表評論於 
偷美國技術的一個賊而已。
wodedongxi 發表評論於 
我做的很他相近,也和他有過不多的交往。從水平來說,他是很少見的科研、管理都一流的人。人品來說,待人接物很好,大的愛國情懷來說,他這麽多年都幹下來了,沒有什麽可以指責。我覺得他在中國最大的成就並不是做了什麽研究、發了什麽文章,而是帶出了一個做科研的團隊,打造了一個公平、人性化的科研環境,這個對神經所來說,非常寶貴。我在美國做教授,但是我覺得我萬萬不及他。他回到中國,真的是美國的損失。
tx_rangers 發表評論於 
盜先驅也
***
他從美國帶回來的低噪音放大器和圖紙派上了用場
金豬寶貝 發表評論於 
利益驅使
胡阿友2 發表評論於 
不放棄美國國籍院士沒了,工作沒了,你放棄不放棄?就那麽回事,共黨厲害著呢。
山外山 發表評論於 
孩子大了,老頭什麽國籍無所謂。有本事把女兒也弄回中國。
二舅 發表評論於 
等土共收拾他的時候,他才會明白自己多愚蠢!
LiveForToday 發表評論於 
利益小人
travellerusa 發表評論於 
好。會你的鍋裏去吧!
proudOfBeingChinese 發表評論於 
沒有信仰的中國人的宣誓就是個笑話。千萬別相信中國人的誓言。
不言有罪 發表評論於 
言行一致,讚一個!
羅馬軍團 發表評論於 
院士的辦公桌太簡陋了點吧,看個屏幕還要仰脖子這算什麽。
老農夫 發表評論於 
69歲的他,下一個目標是什麽?蒲慕明接受了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的獨家專訪。
xxxxxxxxxxxxxxxxxxxxxx

再次申請成為美國公民 宣誓曰。放棄中國籍 我是美國人
國境之南 發表評論於 
請參照楊振寧的待遇執行,欽此
維州Golfer 發表評論於 
任美國加州大學爾灣分校生理係副教授的蒲慕明
-----------------------
這麽一流的學者,他的離開對美國學術界是以巨大的損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