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wenxuecity.com/data/news/201805/07/c0457ec32c60823a164b2f6f0efb16cd.jpg)
周五,包括美國財長史蒂文·努欽(中左)和商務部長威爾伯·羅斯(中右)在內的美國代表團在北京參加貿易談判。 NICOLAS ASFOURI/AGENCE FRANCE-PRESSE — GETTY IMAGES
北京——中美高級官員於周五結束了兩天的談判,隨著美國為避免貿易戰對中國提出更多讓步要求,雙方沒有達成協議,也沒有約定進一步談判的日期。
美國談判團隊包括財政部長史蒂文·努欽(Steven Mnuchin)和美國貿易代表羅伯特·E·萊特希澤(Robert E. Lighthizer),該團隊在會談後沒有發表聲明便前往機場。但該團隊在會議上提出的一係列要求包括在未來兩年內將美中貿易差距縮小2000億美元,並要求中國停止對先進製造業的補貼。
這些要求已傳播到中國社交媒體上,並得到一位了解談判內情者的確認,這表明,盡管經過了兩天的談判,本周雙方立場仍然堅定。中國高級官員及其顧問也向西方傳達了一個慎重的信息:北京息事寧人的日子已經過去,現在中方在談判中是有自己的明確立場的。
由於外交敏感性,這位知情人士堅持要求匿名。
美國貿易要求的清單非常廣泛,出人意料地涉及各個方麵,並表明盡管北京在過去幾天中立場十分堅定,但特朗普政府無意退縮。“這份清單看上去像是投降的條款,而不是談判的基礎,”康奈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經濟學教授埃斯瓦爾·普拉薩德(Eswar Prasad)說。
以下是要求中的亮點:
中國必須……
■ 從6月開始,在12個月內將貿易順差減少1000億美元,在隨後的12個月內再減少1000億美元。
■ 在它的《中國製造2025》計劃中停止對先進製造業的所有補貼。該計劃涵蓋10個領域,包括飛機製造、電動汽車、機器人、計算機微芯片和人工智能。
■ 接受美國可能會限製涉及《中國製造2025》產業的進口。
■ 采取“直接的,可驗證的措施”,阻止網絡間諜活動進入美國的商業網絡。
■ 加強知識產權保護。
■ 接受美國對中國的敏感技術投資的限製,不進行報複。
■ 將目前平均10%的關稅降至與美國相同的水平——在美國,所有“非關鍵部門”的平均關稅均為3.5%。
■ 開放中國的服務業和農業,充分迎接美國的競爭。
美國還規定,雙方應每季度舉行會晤以審查進展情況。
中國官員以積極的口吻評價會談。“雙方都認為發展健康穩定的中美經貿關係對兩國十分重要,致力於通過對話磋商解決有關經貿問題,”中國官方通訊社新華社在會談結束後不久表示。
但談判也凸顯出主要分歧——美國代表團就下榻在談判所在地釣魚台,一座封閉的庭院式賓館。他們離開那裏時一言不發,這表明雙方在解決問題方麵進展甚微。
在貿易談判開始之前,參與中國決策的人士表示,北京願意采取習近平主席先前提出的一些讓步。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願意讓外國汽車製造商和金融服務公司在中國展開競爭。
但中國也有自己的要求。北京希望美國放寬對可能有軍事用途的高科技商品出口的限製。上月,美國官方因中國電信公司中興通訊屢次違反美國對伊朗的製裁,對中興做出了處罰,在本周舉行的貿易談判中,中國官員還就此事提出質疑。
美國商務部(Commerce Department)禁止向中興出售一切美國產品,包括對該公司的很多產品至關重要的芯片和其他設備。此舉似乎增強了中國繼續推動自給自足並限製各個高科技領域進口的決心。
中國推動技術升級的行動,是它與美國之間的很多分歧的原因所在。美國這份文件重申了特朗普政府對中國的要求,即全麵停止向先進技術行業的製造商提供補貼。中國官方為《中國製造2025》計劃進行了辯護,稱其對經濟升級至關重要,並表示不會同意對該計劃進行任何限製。
北京表示願意降低貿易壁壘,但條件是美國也降低貿易壁壘。中國官方特別反對美國限製軍民兩用高科技商品的出口,稱這些限製阻礙了大量的潛在出口。
他們還反對美國要求為減少雙邊貿易順差製定具體的目標。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院長李剛在上月的另一次采訪中說,減少1000億美元的順差是“不可能”的。最近,隨著美國經濟增長強勁,進口增加,中國的順差一直在擴大。
美國商務部周四在華盛頓宣布,3月的對華貿易不平衡同比略微擴大,但環比略微縮小,可能是因為季節性原因。
本周沒有達成協議,也未能立即安排進一步的談判,但這並不排除中國談判代表下月訪問美國,進行進一步商談的可能性。美國官員考慮的一種可能性是,中國是否會在後續的訪問中派出與習近平關係密切的副主席王岐山。
截至目前,中方出麵談判的一直是分管金融、貿易和科技的副總理、政治局委員劉鶴。
數周來,貿易專家一直認為中方官員希望解決與美國的爭端,這樣他們就能繼續把精力集中在本國的問題上。
“這是一個緊迫的問題,因為這會導致他們無法把精力放在非常緊迫的國內議程上,”曾在中情局(CIA)負責分析中國問題,現在是美國國際戰略研究中心費和中國研究項目(Freeman Chair in China Studies at the 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主任張克斯(Christopher K. Johnson)說。
在北京舉行的談判不太可能達成一項全麵的協議,但專家稱它們依然可能是朝著達成某種協議邁出的第一步。
“我們的代表團肯定要先回來,確定了特朗普是滿意的,否則不可能冒險去答應什麽,”張克斯說。“可能還有一些人在猜,特朗普會希望外界看到自己與王岐山並肩而立、達成協議的畫麵。”
“我想要實現這一幕還需要跨過幾個障礙。”
Keith Bradsher是《紐約時報》上海分社社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