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直明鑒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
正文

“我沒有時間接受你們投降”

(2015-06-19 18:17:30) 下一個
1940年5月10日德國開始發動針對法國和荷蘭、比利時的戰爭。從開戰到法國投降隻用了七個星期。

海因茨-古德裏安,德國陸軍一級上將,納粹德國裝甲兵之父,德國“閃電戰”(Blitzkrieg)創始人。他的軍事著作直到今天,仍然是美國西點軍校、德國軍官學校、蘇聯伏龍芝軍事學院的必修課使用的書籍。


海因茨-古德裏安
 
曆史學家和軍事理論家公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德國人所取得的一係列重大勝利都必須歸功於這個人。因為在那時,單是以各方兵力和裝備的對比來看,德國並不足以取勝任何一個歐洲強國,隻是因為成功運用了高速坦克戰(即“閃電戰”)的戰術,才使得德國人的勝利顯得如此輝煌。

古德裏安參加法國戰役, 他擔任了攻擊先鋒。他支持曼斯泰因的建議,放棄第一次世界大戰那種正麵和英法聯軍衝突的戰略,而將主要攻勢移至南翼的阿登山地——通常被認為是坦克無法通過的地區。他隻用了三天的時間就衝破法軍防線,也實質性的導致英法聯軍被切成兩半。然後開始了他的“衝向海邊”的快速進軍。


德軍坦克衝破色當防線


古德裏安的進攻速度不僅令對手,甚至令他的上級和希特勒都膽戰心驚。由於他高速的衝鋒,德軍最高指揮部下令讓他停止進攻,因為古德裏安衝得太快,打亂了德軍最高指揮部原來對法國作戰的部署。

這時,古德裏安耍了個小計謀。他向在德軍最高指揮部申請進行“偵察任務”的許可。德軍最高指揮部和希特勒同意他進行偵查。古德裏安卻立刻把手下所有的機械化師全部投入了“偵察任務”。

在渡過馬斯河後,他就不再將坦克當自行火炮使用,而是盡可能地發揮高速向深遠地區運動,從色當直到濱海的阿布維爾、 格拉夫林, 完成了一個舉世震驚的大包圍圈,把北部法蘭西和比利時的所有盟軍都裝進了口袋。在全速衝鋒的進程中,無數法國士兵舉著槍來向古德裏安的坦克兵投降。古德裏安在裝甲車中向這些法國兵高喊:“我沒有時間接受你們投降,把槍放下,把道路給我讓開!”

古德裏安還打破了現代戰爭史上的進攻速度紀錄,就是在不到六天的時間裏他的裝甲軍長驅直入四百多公裏,即橫貫法國,將坦克開到了大西洋岸邊。古德裏安把盟軍從法德邊境趕到了敦克爾克海港。在整個人類史上,隻有成吉思汗的孫子拔都率領的蒙古騎兵和美國內戰時期的薛爾曼曾經有過同樣紀錄。

1940年5月20日,敦克爾克,超過二十萬英軍和十四萬法軍被德國機械化部隊趕到敦克爾克。隆邁爾的先頭部隊在古德裏安的帶領下,已經衝到了距離英法聯軍不到三十公裏的地方。英法聯軍這時潰不成軍,他們都能聽到德軍坦克的發動機聲音。此時,隻要古德裏安的部隊繼續衝鋒,三十萬英法聯軍隻有投降,否則就會被全殲。

但是,此時的希特勒下令,停止向敦克爾克進攻。缺乏軍用淺灘登陸艇的英國海軍向老百姓請求,要來了幾百艘民用小船。從1940年5月26日到6月4日期間,這些民用小船晝夜不停地把三十幾萬英法聯軍從敦克爾克撤回了英國本土。盡管希特勒恢複了轟炸,但是卻沒有動用把盟軍圍得水泄不通的坦克部隊。

時至今日,曆史學家仍然無法理解希特勒為什麽沒有抓住這千載難逢的機會一舉消滅英國最後的那點軍隊,並且在士氣上徹底打垮大英帝國。沒有人知道為什麽,就連海因茨-古德裏安將軍在二戰後也一直對采訪他的人說,“如果不是希特勒神經質的錯誤決定,敦克爾克的結果會是顯而易見的。那麽人類曆史的今天可能就不是現在這樣了。”

無人能解釋,但是的確是希特勒自己的戰略決策保全了危在旦夕的大英帝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