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三十周年,三十故事(3):考研還是不考研

(2018-03-07 21:49:51) 下一個

生活就是連續不斷做出決定的過程,研究表明,一個人每天可能要做多達3500個決定,但真正有意識的決定會少些,有人提出平均70個,所以每人都是忙碌的決策者。

九0年,我們要做個決定,到底考研還是不考研。

在大學任教,學位之重要無人不知。遙想當年,為教師短缺的救火之急,倉促上陣為母校效力,就像一件瓷器,沒有經過充足的高溫燒煉,提前出窯使用了。等成品量補充足夠,那些半成品的瑕疵突然紮眼了,要扔回到窯中回爐一番。一次燒成,工序自然流暢,二次回爐就要多費周折。

或許,年齡是我們的優勢,八十年代學製短,初高中各兩年,應屆高中畢業生在十六歲的花季就可堂而皇之進大學,如此開來,工作一段時間再做學生,提高了“成熟度”,學習會更主動。再說,還有在職研究生的這樣的通道供選擇,亦教亦學。

從長遠計,難兄難弟們紛紛又背起書包上學堂,願意本地改造的就在本校讀研,成了自己學生的師弟,卻又被尊稱為老師,搞得“關係“錯綜複雜了。出校就讀者,要擇良枝而棲,找顆大樹當導師,也就加入了豪門,日後靠大師的人脈聲望使自己的道路會寬廣許多。

事情不能離開時代背景。九十年代,大學出現一片”繁榮“景象,本應兩耳不聞窗外事的知識分子的眼前鋪開數條平行奮鬥軌道,而且相互之間可輕易換道,有時換來換去把自己也迷惘了,認不準該走哪一道。

大學理所當然以教書育人為根本,師者,傳道授業解惑。大師者,更要自成一家,桃李滿天下。但在提倡科學是第一生產力的年代,把大學老師派到地方政府掛職,似乎成了詮釋這句口號的靈丹妙藥,一時間,地方願請,學校樂派,到處是喜結良緣之風,大學老師搖身一變,被冠以科技副市長,科技副縣長,科技副局長,坐在了地方政府的主席台上,有的老師甚至樂不思蜀,幹脆當起全職父母官了。

同時,大學創收活動推陳出新蒸蒸日上,有本事你就賺一把,真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每個教研室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實驗室兼做生產車間,老師熱情於“成果轉化“,這轉化可是真金真銀,腦子轉彎靈敏者的腰包快速膨脹。當官,發財,做學問,三條道纏繞在一起,理不清,看不明,大家蜂擁而上一齊衝。

有一同事老師,在那人人“下海“ 的熱潮中,他靠著實驗室的實力迅速脫穎而出,占領了灰色市場,積累了資金,當與部門領導關係緊張時,已有實力自立門戶,一幢小樓平地起,他領銜的研究所因是創收大戶而直接歸學校領導。

後人評說那是黎明前的黑暗,或者說是發展中的問題,也可說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人們私欲的快速膨脹。無論如何,大學不再是寧靜儒雅之地,風雲湧動,其產生的層層漣漪延伸到如今。

那個年代的年輕人麵臨著考驗和選擇,雖知道不應這山望著那山高,也明白魚和熊掌不可兼得,但要選擇就要有舍棄,正如沙翁的名言to be or not to  be.

我們那年也做了自己的選擇,一個人進入了鍍金拿學位的清靜之道,做實驗查資料,拚搏三年,熬夜手寫論文,一字一格成稿後,用專業打字員服務成樣,反反複複校驗之後,終於看到自己那散發著油墨味的鉛印論文,最後戴帽披袍捧到學位證書;另一人擠擁在亦教亦商的熱鬧大道,隨波逐流,忙碌在在學生和客戶中變換著身份。

如今,偶爾念叨遐想如果九0年決定走不同道路的話,今天的日子會如何呢,但生活是沒有如果的,歸根到底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柳溪郎 回複 悄悄話 你寫的給我帶回到了90年,真感同身受。我們是同“零”人,都是離開教學崗位,90年考研究生,麵對同樣的困惑,甚至在拿到錄取通知後,我對上研還產生過動搖。
客旅者之路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GuoLuke2' 的評論 : 你幽默,怎麽會限製應屆生呢。倒是見過限製高中複習生。謝謝關注!
GuoLuke2 回複 悄悄話 九零年應界畢業生不能考研,所以都是往屆的?
客旅者之路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暖冬cool夏' 的評論 : 謝謝關注!看來我們是同時代的人,回憶下走過的路也挺有意思。
暖冬cool夏 回複 悄悄話 我也是那個前後考的研,於我,這改變了我的人生道路。你寫的我很有共鳴。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