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38)
2025 (2)
《巨流河》是本史詩般的書。本該慢慢品味,可是拿起就放不下。那些曆史、戰亂、親情、愛情、惆悵、遺憾,在作者的筆下如涓涓流水,清晰而流暢。讀著,仿佛自己在經曆那些狂轟濫炸、顛沛流離。
張大飛的死,令人悲傷、抱憾。那麽年輕的生命、那麽戰亂中的感情,最後就隻有墓碑上的名字可循。
齊邦媛6歲離開遼寧老家,隨抗戰的烽火,戰亂流離中從沒中斷的是她的學業。她的文學和英語知識淵博、深遠,體現了一生做學問的功底。
那些日本人,怎麽可以無故跑到別國的土地掠奪、到別國的上空狂轟亂炸?
看到美國給廣島和長崎投下原子彈的時刻,真是很欣慰:讓它們日本也嚐嚐被炸的滋味。
第一顆原子彈炸後還死不投降,一定要再投一顆!
齊邦媛幸運的是在1947年就到了台灣,得以潛心教書、做學問、到國外讀書,還冒天下之大不韙改革了台灣的教科書。如果待在大陸,可能如她的恩師朱光潛、吳宓的結局一樣,不知愛哭的她麵對紅衛兵的淩辱該如何的悲痛欲絕、肝腸寸斷。
6歲離開了的老家,竟是再也回不去了......
讀她的《巨流河》,更深刻地理解了我的一位長輩朋友。他家也曾富甲一方,隨著內戰中國民黨的戰敗,1948年全家到了台灣,60年代到美國讀書,再定居多倫多。
我們一大幫人第一次聚會時正是9月,他要求大家不忘9.18, 齊唱《義勇軍進行曲》。在那之前,我曾參加過幾次北京同鄉會、浙江同鄉會、陝西同鄉會的聚會,都是鶯歌燕舞為基調。可這位長輩開口的第一句就是關於9.18. 他驚訝我們來的這些“年輕人”可以一字不拉地唱好。殊不知那是我們從小唱大的國歌呢。在他,當然是當年東北義勇軍抗戰的宣言和怒吼。
第二年,還是如此:在聚會活動開始前,先唱《義勇軍進行曲》。
讀完《巨流河》,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我那位朋友的心情。是日本侵略者逼那麽多台灣“外省人”離開了自己的家鄉。從此後,有家難回......怎樣的遺憾和傷痛啊。
全本閱讀:http://bbs.wenxuecity.com/bbs/memory/557356.html
收藏了.